等到消息傳到了南京,内閣諸大臣都松了一口氣,雲貴不需要用兵了,就可以集中更多的力量去攻打北方了。
如今明廷無論是占領的地盤,人口,還是技術都遠不如東南了,可以說是大局已定。
特别是長江以南已經盡歸東南之手,再加上安南和朝鮮,明廷已經頹勢盡顯了。
但是蘇澤卻沒有因爲雲貴投降的問題而有太多的喜悅。
蜀中已經投降,雲貴歸降是遲早的事情。
蘇澤來到内閣,留下了徐渭、方望海和林良珺三人。
“雲南有黔國公府的經營,加上昆明的數量一直在上漲,局勢要比廣西還要好一些。”
徐渭點頭,經過東南這些年的治理,廣西的漢瑤問題總算是緩解了一些。
但是廣西漢人數量太少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民族的問題一直都是定時炸彈,一旦處理不好就會爆炸。
移風易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兩代人的持續政策投入。
相比于廣西,黔國公府一直在吸引漢人移民,立足于改變雲南的漢人和西南夷的比例,如今的昆明城内,漢人的數量已經要比西南夷要多了。
所以雲南的民族問題,反而要比廣西好一些。
徐渭也感慨說道:
“黔國公沐家,是将雲南當做自己的地盤來經營,父子相繼,每隔幾代人就有沐家的家主親自帶領軍隊和西南夷作戰,所以他們更加重視長期穩定。”
“廣西的官員都是流官,而且廣西是明廷發配貶谪官員的地方,到了廣西的官員這隻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徹底擺爛,反正也不可能再升遷,一種就是四處活動或者搜刮百姓,想要攀附權貴重新返回富庶地區。”
“所以廣西曆代官員的折騰下,廣西的漢瑤問題越來越嚴重。”
蘇澤無奈的點頭,情況就是這樣的。
南直隸、浙江、福建、廣州這些省份,隻要不胡亂折騰,官員就能有政績,但凡是個清正一些的,很快就能積累到政績升遷。
這些發達的省份,根本不缺乏人才,也不缺乏資金,更不缺乏項目,基層的官吏治理水平也很高,當地還有很多讀書人。
但是廣西這些偏遠地區就不行了。
這些地方,要人才沒人才,百姓連字都不認識,也沒有能夠興辦的産業。
廣西有些深山裏,交通都不方便,要建設道路又需要大量資金,本地的大戶也隻是吃飽飯的地主,根本沒有能力和松江府那樣自籌建設鐵路。
在這種地方去當官,就算是再兩袖清風,就算是再有愛民之心,最後也很難有所作爲。
這是現實狀況,所以在吏部選官的時候,大部分的官員都不願意去偏遠地區,即使吏部給偏遠地區的考核更加的優待,即使在偏遠地區的官位提升更快,但是大部分官員還是願意選擇經濟發達的地區。
這一點從吏員考試上也能看出來。
在南直隸等地區,大部分讀書人還是更願意參加科舉考試。
雖然在東南,吏員也能當官,但是大家都知道吏員的起點要比官員低很多。
你甲等進士,觀政結束就在七部五寺二監這樣的中樞部門當官,認識的也都是這些地方的大員,甚至有湯顯祖,顧憲成這樣的怪物,觀政結束就被視作未來的大臣。
而如果做吏員,半輩子和基層的事務性工作打交道,想要升遷千難萬難,可能你的終點就是别人的起點。
但是在廣西這些地區,讀書人更願意去做吏員。
官員責任重大,吏員則大部分都住在城市裏當差。
吏部也看到了這種問題,樹立了幾個在偏遠省份做出貢獻的官員典型,并且提拔他們升遷,又繼續号召年輕官員前往這些偏遠省份,但是這些都不是長久之計。
蘇澤對此也是無可奈何,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就是蘇澤穿越前的時代都沒辦法解決,不要是交通和醫療還不發達的這個時代。
蘇澤說道:“請諸位留下來,還有一件事,貴州。”
“雲南貴州的土司叛亂明中期開始就無休無止,特别是貴州地區,西南夷的問題非常嚴重,特别是播州。”
蘇澤的憂慮是來自于前世曆史時間線上的“萬曆三大征”。
其中最讓明廷傷筋動骨的,就是播州之亂。
萬曆十八年,播州土司應龍公開反叛,挑起戰端,播州之役爆發。
楊應龍一開始占據優勢,席卷了貴州、雲南,明廷的應對還算是及時,立刻調集四川、貴州、湖廣八省之力,出兵24萬,耗銀約二百餘萬兩,全力平定播州之亂。
萬曆二十八年楊應龍最後的據點-海龍屯被明軍攻占,楊應龍自殺,播州之役結束。
播州之亂持續了接近十年,幾乎耗盡了明朝最後的軍力和财力,削弱了東北的防禦力量,是明衰清興的轉折,故有“明實亡于萬曆”的說法。
如果按照時間換算,現在距離播州之亂還有八年時間,但是現在整個貴州的西南夷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
如今雲貴已經在自己手上了,那播州之亂還會不會爆發,最終又會變成多大規模的叛亂,這些都要調查清楚。
蘇澤穿越後,更是明白了這個世界上并沒有什麽“神聖節點”,有什麽“曆史時刻”。
雲貴向東南投降了,不是說投降的這一刻開始了,整個雲貴的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東南來了,清天就來了,世道就好了,餓肚子的人就能吃飽飯了。
這不是穿越,是奇幻了。
如今雲貴的官員還是明廷的官員,雲貴的讀書人還是舊時代的讀書人,雲貴的土地還在地主手裏,雲貴的西南夷還有很強的分離傾向。
并不是說換了一個朝廷,日子就能一天好起來的。
蘇澤說道:
“雲貴的西南夷問題很嚴重,我準備留着俞咨臯的第四旅和戚繼光的第六旅在雲貴,先不北上,解決西南夷問題再說。”
蘇澤說完,徐渭和方望海都露出不出意外的表情,隻有林良珺說道:
“大都督,需要這麽多人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