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陽看到了機會,立刻派遣炮兵轟炸劍門關。
劍門守軍本來就已經沒有了戰鬥意志,又被炮火猛烈轟擊,更是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而成都淪陷的消息又在劍門關内瘋狂的傳播,最後劍門關守将陸光祖帶領嫡系主力撤出,嘩變的士兵打開關門,迎接林德陽進入劍門關。
陸光祖帶領麾下的士兵,迅速前往阆中,見到了也同樣焦頭爛額的江東臣。
江東臣見到陸光祖後大吃一驚,連忙問道:
“陸參将!劍門關?”
陸光祖直接跪在江東臣面前說道:
“巡撫大人,末将有愧于您的信任!劍門關丢了!”
聽到這個消息,陸光祖頭暈目眩,差點沒有站穩。
他扶住桌沿說道:
“劍門關丢了,你帶回來多少兵?”
陸光祖在進入阆中之前,已經清點過士兵人數,立刻說道:“還有不到八千人。”
江東臣再次暈眩,劍門守軍本來有兩萬人,靠着天險才能擋住東南新軍。
如今隻剩下八千人,這點人别說是擋住劍門關那邊的東南大軍了,就連去成都平叛都不用。
而且攻破劍門之後,整個川府平原根本無險可守,自己拿什麽去抵擋東南的大軍。
仗打到這個份兒上,江東臣也知道大勢已去了。
他看向陸光祖說道:
“川中士卒本來就厭戰,此也非陸将軍的問題,是我的問題。”
江東臣仿佛一下子老了十歲,他看着陸光祖說道:
“你率軍降了吧。”
“巡撫大人!”
陸光祖看着江東臣,江東臣頹然說道:
“我們就算是不降,也不過是徒增傷亡罷了,難不成要讓八千士卒随我殉葬不成?”
江東臣說完,直接留着陸光祖在明堂,自己則轉身走進了書房。
書房中堆滿了各種文書,江東臣将相應的資料分好,接着又寫了三封信。
第一封的收件人是高拱,江東臣和高拱是科舉同年,高拱也是江東臣的舉主,這是江東臣對高拱的感謝信,也講述了他這些年來治蜀期間發生的事情。
第二封信是留給東南新軍将領的,這上面寫了他在四川治理的心得,川中豪強大族的局勢。
第三封信則是江東臣留給明廷的。
信件上,是江東臣總結的明廷失敗的原因。
江東臣已經有了取死之意,所以他的信上内容也毫不客氣。
首先是吏治腐敗,官員吏員都想着撈好處,完全沒有爲國爲民之心。
接着是中樞缺乏權威,導緻各地督撫隻能各自爲戰,還因爲争權奪利互相不信任。
前兩點也算是老生常談的内容了,最後一點才是江東臣從政多年的思考。
“臣江東臣涕淚上表,蓋東南得以席卷天下,爲之其三約在士!”
“先秦之時,能讀書的都是公卿子弟,肉食者爲士,能得士就能得天下,秦能得天下之士,才有秦王掃六合。”
“漢時,學在世家豪族,累世公卿爲士,以漢武之強,晚年漢帝也要和豪強妥協,沒有這些豪強大族也無法治理天下。”
“唐宋以降,學至寒門,臣出身地方寒門,能以科舉進學而爲封疆大吏。”
“臣爲縣官之時,每到任一方都要面見當地的地主鄉紳,有鄉紳才能治鄉,能治鄉才能治粟,能治粟才能完成朝廷的田稅丁賦,才能有人支持建設鄉裏。”
“而臣治學政,也以鄉紳子弟爲佳。”
“可如今時代已變了。”
寫到這裏的時候,江東臣心中苦澀。
“城鄉之變,實乃千百年來之大變局也。”
“往昔之時,稅賦在鄉,學術在鄉,士卒在鄉。”
“今日之時,稅賦在城,學術在城,士卒在城。”
“而我大明官員,多善于治鄉而不善于治城,多以言田事爲榮以言工商爲恥,這才是大明丢失天下之心的開始啊。”
江東臣寫完這些,将三封信放在桌子上,又返回後宅拿出一把火槍,抵着喉嚨扣動扳機自殺。
江東臣死後,陸光祖悲痛不已,但既然明廷的四川巡撫已經死了,那其他人也沒有抵抗的必要了。
陸光祖收殓了江東臣的屍體,将阆中的巡撫衙門封存,然後率領部衆向急速向南行軍的林德陽投降。
林德陽接到了川軍投降之後,又命令屬下向成都前進,傳播江東臣自殺,劍門已經丢的消息,逼迫成都投降。
果然消息傳到了成都,成都留守的文武都失去了抵抗的意志,打開城門投降。
成都一降,整個四川的核心地區都掌握在東南之手,到這個時候戰局已定了。
江東臣在四川的官聲不錯,他私德也很好,家中并沒有餘财。
對于這樣的大明官員,東南一向都是厚待的,林德陽親自将江東臣的屍體交還給他的家人,還按照東南的規定補貼了喪葬費用。
江東臣給家人留下的書信文稿,也被林德陽一并交給了他們。
而他寫給高拱和東南的信件,林德陽也一并收下。
他最後一封寫給明廷的信件,林德陽則犯了難。
如果是大都督蘇澤親自指揮作戰,以林德陽對蘇澤氣度的了解,他肯定會将這封信交給明廷。
但是自己則沒有這個權利,他隻能将這封信封存,然後讓人沿着長江而下,交到南京的手裏,交給大都督來定奪。
與此同時,蘇澤也在和内閣讨論城市和鄉村的問題。
徐渭摸着胡子說道:
“城市是我東南之根基,如今整個東南的大部分賦稅都是來自于鈔關稅和市舶稅,而這些稅收都是來自于城市。”
“士兵大多也是城市識字者,城市正在吸收大量的鄉村人口,好幾座大型城市的規模都在擴大。”
這一次會議的主題就是城鎮化,東南的城鎮化正處于上升期,大量的鄉村人口進城,也帶來了大量的新問題。
不過大部分的内閣成員,都是對城鎮化都是很欣喜的,相比于更加廣袤的鄉村地區,東南的官府更喜歡的是大城市。
而東南的官員和吏員,以及大部分的兵員,也是來自于城市。
但是蘇澤卻嚴肅的說道:“城市确實很重要,但是接下來我們更應該重視鄉村的問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