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
這裏是距離朝鮮王城漢城最近的港口,不過在朝鮮實行閉關鎖國之後,仁川港口也随之封鎖,設置仁川道防禦使變成了一座軍港。
但是在大明強盛的這麽幾百年中,朝鮮非常的恭順,和大明隔海相對的仁川幾乎沒有遇到過什麽危機。
而朝鮮的水師也在這百年内非常快的速度堕落了下去,兩班制度誕生了一大批隻願意在朝堂享受和争權奪利的世襲貴族,仁川防禦使甚至一年都來不了仁川一次。
不僅僅是仁川防禦使,仁川中層以上的軍官都是屬于文武兩班的序列,這些職位都已經成爲世襲的貴族爵位,被幾個家族壟斷。
而這些家族都世代居住在漢城,平日裏誰也不願意來這個偏僻的軍港上任。
甚至有的軍官從來就沒有來過仁川。
這種情況下,仁川防禦道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而朝鮮的兩班制度,讓兩班貴族都将普通百姓視作賤民,實際上不僅僅是普通百姓在兩班貴族眼中和兩腳羊無異,甚至那些中人,也就是家族中庶出的子弟,隻能得到低級職位的同族也都是兩腳羊。
李舜臣這種沒落的官員子弟,也同樣被他們這些人看不起。
仁川的港口内,軍戶早就已經不在軍營訓練,他們甚至有的已經幾代都從事漁業,隻有在有人檢閱的時候才會穿上軍服。
這也是李舜臣選擇在仁川登陸的原因,通過聲東擊西将朝鮮的出力吸引到了釜山,而他攜帶主力從仁川登陸,目标就是距離仁川不到一日路程的漢城!
果然,一切和李舜臣預料的那樣,仁川的守軍可以說是毫無戰鬥力。
當日早上九點開始圍攻仁川港,不到半個時辰仁川港就全面投降。
李舜臣在正午十二點前,就将兩千濟州島軍和一千東海貿易公司雇傭軍送到了案上。
李舜臣帶領士兵休整了一個時辰,在夜色降臨之前帶領士兵迅速向東,直撲朝鮮的首都漢城而去。
仁川這個地方距離漢城實在是太近了,李舜臣知道就算是朝鮮君臣再拉胯,自己登陸的消息也瞞不住。
所以李舜臣這一次的計劃,并不是要閃電戰拿下漢城,直接抓到朝鮮君臣。
李舜臣在仁川登陸後,在漢城内立刻開始張貼李舜臣的檄文,各種流言出現在城中。
又說李舜臣帶領東南兩萬精銳登陸,就是爲了教訓朝鮮君臣對東南不恭順。
也有說李舜臣在朝鮮組織了十萬人的軍隊,要來漢城“清君側”。
還有說漢城内部早就已經埋伏了内奸,隻要李舜臣的軍隊到了城下就會有人獻城投降。
還有說朝鮮小朝廷派去釜山的軍隊大敗,已經全軍覆沒了。
種種消息喧嚣塵上,其中真真假假讓人難辨。
而李舜臣的策略也是大張旗鼓的進軍,又聯系進步會在漢城附近制造起義,奪取一些鄉鎮和交通要道,制造四處起火的聲勢。
朝鮮君臣哪裏見過這樣的聲勢。
朝鮮王朝内部的動亂不少,什麽王子之亂,什麽士禍黨争,但是那都是統治集團内部的鬥争。
特别是朝鮮的兩班貴族,他們就是在朝鮮王朝内部一次次動亂中崛起的。
王室争權奪利,才給了中樞政局動蕩,才給了兩班貴族擴大權利的機會。
在兩次繼承戰争後,兩班貴族内部又爆發了内鬥,但是這時候君弱臣強的局勢已經形成了。
也就是說,以往就算是發生動亂,居住在漢城的兩班貴族們也不會太擔心,他們隻要不站隊,最終家族的地位都不會有影響,可以與國同休的享受富貴。
但是這一次的情況完全不同。
李舜臣打出的旗号是廢除朝鮮君主和兩班制度,要在朝鮮實行憲政。
這等于是要廢除兩班貴族的根子,徹底将這個階層消滅!
這也是爲什麽朝鮮在内部如此腐敗和動亂的情況下,在李舜臣的進步會發出檄文後,朝鮮君臣能夠迅速放下争鬥,組建軍隊前往釜山平叛的原因。
可是結果是李舜臣根本沒有攻打釜山,而是直接從仁川登陸,進攻漢城而來了。
這下子朝鮮君臣徹底慌了。
如今在位的是朝鮮第十三任君主李峘,也就是後世的朝鮮明宗。
李峘算是朝鮮王朝還算及格水平的君主了,他繼位的時候靠的是上一任朝鮮仁宗絕嗣,李峘從侄子手上得到了王位。
李峘繼位的時候,他的母親文定王太後尹氏專權,垂簾聽政,任用尹氏外戚,李峘一直沒有得到朝鮮朝廷的實權。
同時外戚尹氏本來就是朝鮮的大宗,在朝堂上又和另外一個外戚家族争鬥,爆發了乙巳士禍。
乙巳士禍好不容易熬死了母親,将尹氏拔除,接着倭寇又來了。
中原倭亂平息之後,朝鮮的倭亂終于消停了,李峘還沒過上消停日子,就遇到了進步會起事了。
這位朝鮮國主如今才三十二歲,但是看起來非常的虛弱,他坐在宮殿中看着兩側的臣子,忍不住歎了一口氣。
平日内鬥的時候從來沒見他們這麽安靜,等到真正到了國家存亡的時候,反而一個個都不說話了。
李峘繼位之後,被母後、外戚、權臣輪番伺候,他的獨子也已經夭折,至今後宮還沒有後代。
李峘這些年在來後宮的耕耘毫無結果,反而因爲酒色掏空了身體。
而且李氏本來就有早夭和壯年而薨的遺傳,李峘這三十二歲,在朝鮮君主當中都算是超過平均壽命了。
李峘看了看四周,最後還是點了自己寵臣李梁的名字。
李梁硬着頭皮出列說道:“君上,臣以爲叛軍勢大,漢城并沒有防備,無法死守,應當遷都。”
這句話一說,自然引起了群臣的咒罵。
長期以來,朝鮮玩的就是兩班貴族的宮廷政治。
就如同法國貴族不願意離開巴黎一樣,朝鮮兩班貴族的産業基本上都在漢城,讓他們抛棄産業離開漢城,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李梁是李峘的王妃沈氏的舅舅,是朝鮮的宗室也是外戚,朝鮮的大家族就和魏晉的那些家族一樣互相通婚,盤根錯節,李梁本來是李峘推出來對抗尹氏外戚的,如今尹氏外戚倒台了,李梁就是位列第一的首領大臣。
李梁當然也不想要離開漢城,但是現在的局勢是漢城民心浮動,而周圍根本沒有可戰之兵。
理論上朝鮮還有守衛漢城的五營,類似于大明的京師五軍,由五營兵馬使,也就是武将之首率領。
實際上朝鮮京畿五營比大明京師五軍堕落還快,朝鮮君臣都知道這幫人别說打仗,就是做儀仗隊都不夠格。
唯一能夠依仗的,就是朝鮮王宮内部的戍衛的禁軍,以及各大家族的私兵了。
但是各大家族肯定不會将私兵全部統一交給朝鮮國主,而朝鮮國主也不可能将戍衛禁軍都交給外臣。
而且他們的兵力加起來也不足以守衛漢城這座朝鮮最大的城市。
就在大臣還在争吵不休的時候,李峘中斷了朝議,将自己的心腹李梁召到了後殿。
“大卿,滿朝公卿都不可信。”
李峘繼位多年,早就知道自己手下是一堆什麽蟲豸了。
事到如今,他們又舍不得漢城的富貴,還幻想李舜臣和其他權臣作亂一樣,隻要不站隊依然能夠保住家族的地位。
李峘就不一樣了,李舜臣的檄文上直接針對的就是君主制度本身,李峘知道自己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如今李舜臣的經曆也被人扒出來,朝鮮落魄官員之後,去東南留學後,因爲覺得學習儒學不能拯救朝鮮而毅然入軍。
在東南屢立軍功,還曾經帶領部隊在山東和李成梁大戰!
李成梁是什麽人?
李成梁在遼西的時候,威壓整個東北亞地區,将朝鮮最害怕的女真的打的和狗一樣,對朝鮮君臣也非常蠻橫霸道。
李舜臣有這樣的戰績,又有東南的支持,更别說自己手上沒有可戰之兵了。
李峘看向李梁道:“大卿,如今之計是要去哪裏?”
李梁也思考起來。
他擡頭說道:“大王,如今之計,隻有北上和南下兩條路了。”
“南下就是去追上前往釜山的大軍,有大軍在手還能奪回漢城。”
李峘立刻搖頭說道:“且不說打不打得過,大軍中将領都是兩班子弟,如何能信。”
李峘實在是太了解自己手下這幫蟲豸的尿性了,隻要保住自己的家族富貴,他們人肯定會将自己綁到漢城的。
李梁說道:“那就北上,去柳京!”
柳京,就是高句麗王朝的西京平城,也就是現在的平壤,如今朝鮮平安道的治所平壤府。
一直以來都是朝鮮第二大城市,也被當做是副都,因爲種植了大量的柳樹,所以被朝鮮人稱呼爲柳京。
李梁說道:“平城距離大明很近,大王可以請求明廷支援,實在不行還可以退過鴨江,轉進大明主持平叛。”
李峘立刻說道:“大卿和寡人的想法不謀而合。”
李梁和李峘是一個整體,他立刻說道:“那就請大王立刻出城,和滿朝這些蟲豸也讨論不出什麽有用的結果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