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望海說道:“本朝的鹽法,最大的難在‘守支’。”
蘇澤一下子明白了方望海的意思,他反問道:“嶽父大人,守支,就是說開中的鹽商提不到鹽嗎?”
方望海點頭說道:“本朝所說的鹽法壅塞,就是指拿到鹽引卻在鹽場提不到鹽,特别是江淮的鹽場,有的鹽商從祖父輩就拿到鹽引,孫子輩都提不到鹽。”
蘇澤心中感慨,果然是市場規律無法逆轉,鹽引壅塞這種事情會發生,其實一點也不稀奇。
在大明朝的前期,邊境地區的糧食價格并不高,一般來說,一引的鹽需要納糧二鬥五升,而邊境地區的糧食并不高,二鬥五升的糧食隻需要五分銀子,也就是0.05兩銀子。
而一引的鹽,在江淮地區能夠賣到五兩銀子。
這樣巨大的利潤,自然導緻江淮地區的鹽引壅塞,有大量商人拿着鹽引提不到鹽。
畢竟一個地區的鹽産量也是有限的。
蘇澤問道:“是不是産鹽和守支兩個方面都出了問題。”
方望海知道蘇澤對财政的事情非常在行,卻也沒想到他這麽敏銳。
執掌了南京戶部之後,方望海也查看過鹽業有關的檔案,這也是他看了大量的檔案才發現的原因,蘇澤竟然一下子就抓到了問題的關鍵。
方望海說道:“是的,江淮的沿海鹽場,從國初以來的産量就在不斷地下降,如今一些鹽場的産量還不如國初的一半。”
蘇澤對于鹽場很了解,他手下的朱七就是鹽丁出身,對于朝廷壓榨鹽場有着很深刻的了解。
蘇澤立刻說道:“這也是必然的啊,朝廷的對鹽丁還用工本折鈔,今天還在給鹽戶發寶鈔,如果不販售私鹽根本活不下去。”
處于洪武大帝的“偉大”設計,鹽丁在國初的待遇還算是不錯的,他們的工錢是通過折算寶鈔下發的。
洪武年間的寶鈔還算是穩定,這項政策沒什麽問題。
到了永樂年就繃不住了,寶鈔到了今天和廢紙一樣。
可是鹽丁的工錢到現在還在用寶鈔支付,導緻幾乎所有的鹽場都會有鹽丁偷取鹽去私自販賣的情況的。
這個問題也很正常,大家都是要吃飯的,如果上面不管飯,那就不能怪下面自謀出路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鹽戶能夠靠的就是鹽,所以幾個産鹽的省份,同時也是私鹽泛濫的省份。
明明從國初至今,所有鹽場的規模都擴大了,鹽丁的人數也變多了,技術上也進步了,但是鹽場的産量卻降低了,甚至導緻一些鹽場長期拖欠生産任務,商戶無法守中。
蘇澤冷笑着說道:“恐怕無法守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朝廷濫發鹽引吧?”
方望海笑了笑不語,從孝宗開始,就喜歡賞賜宦官和親貴大額鹽引,皇帝就有把鹽引賞給近臣的傳統。
皇帝動辄賞賜近臣親戚們成千上萬引的鹽引,這些權貴人家拿着鹽引過來提鹽,又有哪個鹽場敢不給。
朱七這幫鹽丁造反,就是因爲嘉靖皇帝賞賜太監鹽引,太監到了福建提不到鹽,然後逼迫鹽戶産鹽而導緻的。
這種事情從孝宗朝開始就數見不鮮,兩淮兩江的鹽場也經常發生這樣的叛亂。
這些内容也都是後世讨論的很清楚的,蘇澤讀書的時候也知道這些内容。
不過接下來的内容,就是更加深層次的内容了。
方望海說道:“其實原本這樣,鹽法還是能夠維持的,可是弘治五年的戶部尚書葉淇改革鹽法,就徹底将鹽法敗壞了。”
葉淇改革?蘇澤用自己的【曆史學】回憶了一下,問道:
“是不是開中均輸折色?”
方望海疑惑的看着蘇澤,這件事蘇澤竟然也能知道?
大明朝要讓科舉考試名次靠前的進士進翰林院,給翰林官優待,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翰林院中有大量國家的典籍。
這些典籍包含了大臣奏折,内閣的堂議和六部的部議記錄,甚至還有大量的皇帝诏書和奏章批示。
更不要說還有皇帝的實錄,也都是收錄在翰林院中,可以讓翰林官學習。
比如張居正在翰林院中,他的工作是翰林院編修,主要工作就是檢查校對這些典籍。
這工作比較輕松,但是可以自由的查看這些資料。
國家施政的精華,就是在這些重要的檔案中,這也是爲什麽翰林院出來的官員施政能力都不差的原因。
如同張居正這種過目不忘的神通,在翰林院中更是如魚得水,他不斷的吸收前朝各項改革變法的精華,查看當年對各種決議的讨論,通過這種方式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方望海的科舉第次不高,無法進入翰林院,隻能從基層一步步做起。
他到了南京戶部侍郎這個層次,才能接觸到這些内容,而且還僅限于戶部的部議和讨論,要不是南京戶部就是管理鹽政,他也根本看不到這些内容。
蘇澤所說的葉淇變法,實行的時間很短,很快又廢止,方望海以前都是不知道的。
他也是看了大量的文檔,才知道葉淇變法對于鹽政的敗壞。
但是蘇澤竟然知道這件事,還能一針見血的指出這件事的危害?
方望海對于蘇澤的父親更有興趣了,難道蘇澤的父親不僅僅是大儒,還曾經做過高官?
要不是這樣,怎麽能解釋蘇澤在财政上的天分?
蘇澤察覺到了方望海的異樣,他連忙說道:“我也是聽父親偶然提過。”
果然如此!
不過方望海也不準備深究,反正女兒都嫁給這個小子了。
而蘇澤既然清楚這件事,那就不用方望海再多費口舌了。
他簡單的說道:“葉淇的變法就是,讓内商拿着銀子可以直接去鹽運司用銀子購買鹽引,而不需要運輸糧食換取倉鈔了,這之後鹽引更壅塞,一直到本朝初年,朝廷才重新恢複開中法,取消開中均輸折色,但是因此導緻的鹽引壅塞問題更加嚴重,至今還有大量鹽引沒有兌換。”
蘇澤直言不諱的說道:
“說白了,葉淇的變法也是朝廷覺得鹽引賣的太賤,所以想要賺更多的銀子。”
方望海歎息一聲,也贊同的點頭。
鹽這個東西就是壟斷的貨物,本質上就是一種人頭稅。
老百姓可以不納稅,但是不可以不吃鹽。
而吃鹽,就是一種納稅。
作爲人爲壟斷的暴利産品,商人之所以支持開中法,就是爲了賺錢。
而朝廷覺得商人從中賺了錢,又眼紅這其中的利潤,于是幹脆推翻了開中法,直接賣鹽引賺錢。
蘇澤說道:“葉淇變法的問題還不僅僅是鹽引壅塞,如今北方邊防的問題,也源自于葉淇變法!”
蘇澤這句話讓方望海都驚訝了。
他是南京戶部侍郎,隻能看到戶部的檔案資料,這就是方望海缺乏翰林院鍛煉的短闆之處了。
他目前的才能也這是戶部侍郎的能力,無法通盤考慮國家的全盤問題。
而這種對全方面能力的思考能力,往往是最需要眼界的。
如果用系統來分類,海瑞這一種能夠爲民做主,處理好府縣的案件,能夠治理好地方的官員,差不多是Lv10級的。
方望海這種能夠推進某個新政,或者和胡宗憲能夠協調幾個省的人事和财政,這算是封疆大吏的能力,也就是Lv15級左右。
再往上的,就要能通盤考慮全國的政策,協調全國的人事,這就是Lv15以上的宰輔之才了。
方望海如今連Lv15都沒達到,靠的是蘇澤幫着他參謀和打補丁。
而現在的高拱和張居正也還隻是Lv15不到的選手,屬于理論經驗豐富但是沒有實際操作經驗的。
如今整個大明朝,能夠超過Lv15的,也就隻有嚴嵩和徐階這兩位了。
這也是爲什麽嘉靖皇帝怎麽也都要用這兩個人的原因,因爲他們不僅僅是資曆,而且是能力确實是大明朝最頂尖的。
蘇澤按照的記憶,開始複盤開中法。
“嶽父大人,其實開中法所的這點錢,比起國家财政并沒有多少。”
方望海想了想,也确實如此。
其實這也是當年爲什麽葉淇能夠進行改革的原因。
蘇澤說道:“唐代第五琦在江淮設立鹽院,靠着江淮的鹽政就支持了唐肅宗平定安史之亂,唐軍屢敗屢戰重新奪回關中,都是鹽法的功勞。”
方望海是讀過這段曆史的,當年平定安史之亂除了郭子儀的功勞,第五琦也是功勞很大,靠着大運河爲大唐輸血,僅僅靠着江淮的賦稅,就供養了大唐的軍隊。
由此可見鹽法的暴利。
可是本朝的鹽法,朝廷從中獲利其實并不多,或者說和整個财政的大盤子相比,明朝的鹽法并不是一個賺錢的項目。
蘇澤繼續說道:“本朝的開中鹽法,其實和邊鎮制度是相輔相成的。”
“其實從成化年開始,朝廷就開始默許倉鈔的交易,而從這個時候鹽商就已經分成兩種。”
“一種是北方邊鎮的商人,他們主要是将糧食運送到邊鎮,然後換取倉鈔,但是他們不會去‘守中’提鹽,隻是将倉鈔賣給内地的鹽商換錢。”
方望海立刻點頭,這部分内容他也是看過的。
蘇澤繼續說道:“内商拿到倉鈔,再兌換成鹽引去賣鹽,雙方可以說是都有利可圖。但是那時候邊商實力大,控制了倉鈔的買賣和定價,但是他們在江淮也缺乏關系,無法守中,所以隻能賣給内商倉鈔,雙方就是一個互相制約的關系。”
方望海點頭,在進行籌建鈔關稅的時候,他對于商業也有了很深刻的理解,蘇澤說的這些都是他能夠想象到的,和他看過的南京戶部檔案對照,蘇澤說的确實是實情。
蘇澤繼續說道:“而邊商,也是維持邊鎮低糧價的重要原因。”
這個觀點超出了方望海的理解了,他問道:“這是爲何?”
蘇澤說道:“因爲商人逐利,也是因爲成本。”
“開中,隻需要将糧食運送到邊疆衛所就行了,邊疆糧價低,對于這些邊商是有利的,所以他們也會組織人手在邊疆屯田,這就是所謂的商屯。”
“因爲商屯,邊商隻需要在邊疆直接購買糧食,就可以以低價換到倉鈔,誠然,他們是賺錢的,但是也維持了邊疆的低糧價。”
“這從國初的糧價可以看出來,國初邊疆糧價和内地差距不大,可是現在呢?如今遼鎮的糧食要二兩銀子一石了吧?”
方望海點頭,這個情況他也很清楚,這也是爲什麽現在邊疆的花費越來高的原因。
一方面,是衛所的戰鬥力下降,需要更多的士兵戍邊,還要給士兵發錢。
另一方面,就是邊疆的糧食價格太高,朝廷需要花費更多的錢購買糧食,而且還要将糧食運送過去。
“而葉淇改革開中法,就讓邊商徹底了沒利,邊商從此一蹶不振,商屯也就撤了,從此邊疆的糧價自然是節節攀升。”
“而内商呢?一開始他們是得利的,因爲他們不需要從邊商那邊購買倉鈔,隻需要直接從鹽運司購買鹽引就行了,可是随着鹽引濫發,以及朝廷漲價,内商也漸漸賺不到錢了。”
“而如今整個江淮最大的鹽運司就在淮安,葉淇就是淮安人!”
“等到本朝初年恢複開中,邊商基本上都死了,内商也沒幾口氣了,開中已經成了虧本買賣,守中也提不到鹽,而朝廷的鹽引也賣不出去了。”
方望海拍案說道:“葉淇賊子誤國啊!”
方望海沒想到,葉淇一個小小的鹽法改革,竟然引起了邊疆糧價上漲,朝廷邊防費用大大增加,甚至完全破壞了整個鹽務。
蘇澤也在感慨,恐怕葉淇也想不到自己的所作所爲,能夠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
等到了明末,邊地的糧食價格已經到了十兩銀子一石,那時候朝廷的全部收入都砸到邊疆,也無法平定邊患,大明就真的滅亡了。
就這樣,皇帝還在濫發鹽引,想要通過發行鹽引撈錢。
專制皇權下,鹽法和寶鈔一樣,最終都在貪婪無度中走向滅亡。
這樣的滔滔大勢,絕對不是一條鞭法能夠挽回的。
可是方望海卻看着蘇澤,等待他解決這個問題。
晚上還有一章,十二點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