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議之後,便是繁瑣的祭祀天地、祭祀祖先環節。
如此曠世之功,當然要去給祖宗們彙報一下,讓大家都開心開心。
在禮部的指揮下,一整套祭祀流程下來,朱祁鎮都累屁了。
回宮之時,已是傍晚,他想了想,還是強打着精神,把于謙叫到了禦書房。
于謙看着朱祁鎮滿臉疲憊的樣子,心知肯定有什麽重要事,否則的話,以這位皇上連早朝都不上的尿性,早就回去睡覺了。
“于謙,工部左侍郎王永和前去淮安府治水的事,你知道吧?”
于謙點點頭,回道:“昨日已經聽說了。”
朱祁鎮又說道:“王永和在淮安府征集了六萬民夫,你對此有什麽看法?”
于謙稍加思索,然後說道:“六萬人……對于王侍郎而言,或許是個不小的隐患。”
“哦?”朱祁鎮問道,“此話怎講?”
“皇上,您還記得這兩次親征,是如何帶兵的吧?”
朱祁鎮不解道:“王永和是治水啊,這和帶兵……有什麽關系?”
“古往今來,治水都是國家大事,稍有不慎,便會釀成大禍。”
于謙頓了頓,繼續說道:“隋代後期,山東、河南一帶發生了幾次特大的水災,由于當時的朝廷不能及時赈濟,緻死者日數萬人。山東起義軍李密乘機襲取黎陽糧倉,開倉放赈,軍隊得以迅速擴大,第二年隋朝即告滅亡。遠的不提,就說前元覆滅,皇上可知爲何?”
朱祁鎮想都沒想,便随口說道:“當然是因爲元廷殘暴,百姓苦不堪言。”
于謙輕輕搖頭,說道:“不完全是。”
朱祁鎮頓時來了興緻,問道:“那你說說,究竟爲何?”
“也是因爲治河!”
于謙神色堅毅,繼續說道:“當初黃河頻頻改道,元廷便召集民夫疏通河道,按理來說,治河是善政,也是元廷難得做的一樁好事,可是,數十萬百姓到了黃河之後,竟然直接反了!天下無不聞風而動,烽火四起,最終,太祖皇帝脫穎而出,兼并諸強,驅逐鞑虜,才有今日的天下!”
朱祁鎮忍不住問道:“伱說了這麽多,治水和帶兵究竟有什麽關系?”
于謙輕輕一笑,說道:“這裏頭的關系可大了,皇上試想一下,百姓們被征募起來,在一起修河堤,按理來說,他們所做的,乃是造福天下的事,可爲何,他們會反呢?”
“當然是……天下苦元已久!”
于謙搖搖頭,繼續說道:“這當然是原因,可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數十萬人聚集在了一起,而前元的官吏,卻不知如何有效管理,皇上帶過兵,一定會有此感受,當無數的青壯聚集在一處,作爲主帥,想要命令他們,就必須讓無數的官吏代爲傳達和管理。”
朱祁鎮點頭道:“是這麽個道理。”
于謙繼續說道:“軍隊裏可以做到令行禁止,民夫就很難說了,他們本來就沒受過訓練,行爲能力也是參差不齊,更缺乏主心骨,但凡有一些人,對朝廷心生怨恨,或是抱有其他的意圖,散布一些消息,試想一下,衆人辛苦的勞作,疲憊不堪,突然得知自己的糧食被上頭克扣了,又或者,飲水沒有及時供應,他們的怨恨,就會與日俱增。”
“百姓們雖然膽小,可是,哪怕再膽小之人,一旦聚在了一起,他們的膽子就會比天還大。他們會憤怒,會痛罵,甚至會嘗試着去挑釁上官,哪怕是再優秀的官員,也不能保證顧及到每一個人,而一旦有人挑釁成功,衆人就會失去對上官的敬畏之心。可一旦上官施以嚴懲,将挑釁者彈壓下去,那麽其他人便會滋生出兔死狐悲的心理。皇上以爲,他們一開始就想造反嗎?”
朱祁鎮覺得很亂,頭很疼……
于謙輕微笑道:“或許,一開始他們并不想造反,他們哪怕知道上頭克扣了糧食的傳言,十之八九,不過是子虛烏有的謊言,他們僅僅是跟着好事者去起哄,因爲這些事對于他們而言,并沒有什麽壞處,哪怕是天塌下來,也有個高的人頂着,而一旦上官們選擇退讓,他們也能從中謀取利益。”
朱祁鎮還真沒想這麽多,這兩次作戰,土木堡之前失敗的原因是上級決策錯誤,軍隊執行起來卻沒出現什麽問題,要不是于謙今日這番話,自己竟然都沒意識到,大明軍隊的組織性和紀律性還是很強的。
“朕明白了,帶兵和治水是同一個道理,正因爲如此,所以韓信自稱漢高祖,不過能帶十萬兵馬,而他韓信帶兵,方可多多益善。可見,不懂帶兵之人,想要穩住數萬人的心,讓他們乖乖聽從命令,難如登天!”
“正如皇上所言,王侍郎從未有過帶兵經驗,所以臣以爲,這六萬民夫在他手中是個隐患。”
于謙說完後,朱祁鎮認真思索了很久,如果白蓮教想要煽動這些人造反,簡直輕而易舉。
即便他們不站出來造反,僅僅是用這六萬人攪合一番,也夠朝廷頭疼的。
對于白蓮教這種定時炸彈,必須徹底清除,否則的話,随時可能會爆炸。
朱祁鎮将宋顧惜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訴于謙,然後問道:“你幫朕想個法子,一定要将白蓮徹底鏟除!”
聽到此處,于謙面露爲難之色,說道:“臣以爲,最好的辦法就是将計就計,讓他們誤以爲朝廷将南京的兵力抽調到了甯波、福州一帶,然後事先埋伏好另一支兵馬,等白蓮教和倭寇現身之時,再出面将其一網打盡。可是,皇上已經下旨徹查白蓮教,怕是已經打草驚蛇,再想引蛇出洞就難了。”
“朕知道!”
朱祁鎮歎了口氣,說道:“六百裏加急已經送了出去,就算現在追回,定然也已經走漏了風聲,所以,朕讓你想個法子,如何能将這些賊人一網打盡!”
于謙頓時犯了愁,說道:“臣會盡力而爲,請皇上給臣一些時間。”
“對方随時可能會展開行動,留給你的時間不多。”
“三日之内,臣給皇上答複。”
“好,朕等着你的消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