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沒有出門的計劃,吃罷不知道算是早飯還是午飯的第一餐,朱塬來到正屋書房,開始處理一些簡單的公事。
首先寫了一份計劃送往将作司那邊的公文。
關于昨天拿給老朱看過的算盤,這是九月底科舉考試那日偶然見到,之後安排将作司打造。在這個沒有計算機的年代,算盤基本就是最強的輔助計算工具。
因此,不隻最初考慮的金陵大學,正在籌備的其他院校,還有朝廷的各個部門,都要進行分發。
之所以如此上心,還要說‘經濟之學’。
将來,支撐經濟之學的一個基礎,就是數據,大批量的數據,而想要得到大批量的數據,沒有計算機,算盤是最好的選擇。
至于算盤口訣,朱塬隻記得一個‘三下五除二’,其他都忘記了,這次沒再親自費心,也沒讓内宅的女人們琢磨,而是打算交給金陵大學的數學專業來完善整理。
不隻是加減,也不隻是乘除,将來,開方立方等等,都要鑽研個門道出來。
随後,是女人們終于完成的簡化字典。
朱塬一直在親自跟進,最初是拼音字典,參照《說文解字》,之後又是簡化字,當下,厚厚的一本手抄字典,總計還是一萬字出頭。
大概翻了翻,再附帶一份關于自己想法的簡單奏章,打算稍後讓人送去給老朱。
拼音和簡字,都是必須盡快推廣的。
朱塬給老朱的一個建議,就是先印個幾萬本出來,如同《大明月刊》一樣,分發到各州縣,半強制推廣。
這件事也已經确定爲下一期《大明月刊》的一個主題,主要是闡述推廣‘拼音’和‘簡字’的必要性,同時也要表明朝廷的态度,你可以不學,就像……你也可以不要前程。
再說《大明月刊》,今後也會逐漸簡體化。
這兩件事之後,開始翻閱處理一些各衙門送來的公文。
數量不少,重要的隻有兩份。
第一份來自明州。
九月底正式開啓的冬季捕撈,按照帶魚汛期大概兩到三個月的時長,當下已經過半。
明州營海司的公文發送日期是冬月初十,從九月廿九正式開捕算起,總計一月又一旬時間。
這段時間,舟山海域幸運地一直風平浪靜,營海司累計已經收獲帶魚約37萬擔,後半段還能如此的話,預計整個漁汛結束,這次冬捕魚獲總量将達到80萬擔左右。
遠超最初保守的50萬擔估計。
這一方面是老天爺給面子,無風無雨,捕撈沒被打斷,另一方面,也是捕撈帶魚的手段逐漸成熟,畢竟開捕第一天的6000擔收獲,當時收到消息,朱塬不嫌少,還擔心那邊會急功近利,竭澤而漁,但同時,也絕不嫌多。
當下每日産量都在萬擔左右,才算合格。
除了海捕,文書中還提及,趁着冬日北風,夏季去往高麗、日本等國的海貿船隻已經開始陸續返回,還給了一些數據,收益都很不錯。
同樣趁着北風,還有一些從明州南下的商船。
另外還有其他瑣碎,鳥糞島、養鴨産業鏈、明年的植樹計劃等等。
看完了明州的文書,朱塬照例回信,主要還是針對這次冬捕,依舊是不厭其煩地叮囑,要可持續發展,不能竭澤而漁。
第二份是火器司送來。
這是厚厚的一疊火器圖鑒,主要就是大明軍隊當下擁有的火器類型。
上次與火器司郎中韓預碰面,除了發現大批火藥竟然囤在金陵城内被吓了一跳,當即跑去老朱那裏進言搬遷,之後一直沒騰出時間談更多,隻是傳話過去,要了這些資料。
私下裏也有斟酌。
當初從明州返回前,就和華高他們談過大明海軍的發展方向,要以遠程打擊爲主,還許諾會親自盯一盯這邊的相應火器研發。
不過,現在的情況是,還是要一步一步來。
相對來說,因爲明白根本,大明已經能制作出威力相當大的黑火藥,但,更進一步,後來那種自動化或者半自動化的火器,條件還差太遠。
比如……缺少機床。
隻是鑄造的話,終究原始。
另外,想要更好的火藥,或者其他輔助,化學也要稍微向前一步。
還有原料問題。
這段時間也了解過,三種主要的原料,大批量需求,不再是每年幾萬斤十幾萬斤那種小打小鬧的話,那麽,炭不是問題,硫……這年代原來是能通過硫鐵礦煉制的,因此也不是問題,最後的硝,就有些問題,關鍵是勘探更多的硝礦。
這都不是短時間内能完成的。
朱塬能想到的,就是在現有條件下,盡可能去做,當是練手。
更多……等一些年吧。
現在翻閱圖鑒,不免感慨,幾百年後能有的想法,火炮啊火槍啊地雷啊甚至水雷啊之類的,這年代,其實都有。不過,也都相當粗糙。
還是要等。
朱塬翻完了圖鑒,再次添補給老朱的奏章。
現在的火器,能用,因此,朱塬希望盡可能去用,主要是……先借此培養出一大批擅長火器的士卒,以待将來。
除了這兩份,其他一些公文,都隻是簡單批注,就放在一邊。
比如另一份,關于大明陶瓷集團。
這個項目很重要。
衆所周知,這年代,中國的陶瓷貿易,無論對内還是對外,無論體量還是利潤,都堪稱龐大。
因此,朱塬非常贊成老朱成立大明陶瓷集團。
不過,對于這個項目,朱塬卻打算縮一縮手。
畢竟也要給其他人發揮餘地不是?
更何況,無論對内還是對外,這份生意持續了千百年,懂得人很多,朱塬反而是外行。
幹脆就不碰。
于是隻是照着其他‘集團’的模式大緻寫了一些想法,大概就是,要有技術保護的觀念,要有創建品牌的意識,其他,老朱自己看着安排,朱塬連人手都沒推薦。
如此工作了半個多時辰,該處理的都處理完,該送出的公文奏章都送出,暫時沒有其他。來到東花園,看了一會兒女人們各種教材的編寫進度,門房傳來消息。
鄧愈派了家人投帖過來,希望約時間拜訪,商讨金陵軍事大學的事情。
還說是老朱叮囑。
這個不能拒絕,直接回複,現在就可以。
因爲今天起得太晚,沒有午睡的打算,下午剛剛好。
回了話,鄧愈很快趕到。
朱塬在二院正堂門前迎接,看着某個一身便裝卻人高馬大透着明顯軍伍氣息的魁梧身影,很是羨慕。
重生一回,自己怎就沒弄個這麽好的肉身呢?
嗯……
如果要選的話,《重生常遇春,開啓大明戰神之路》。
好吧。
随即注意到,鄧愈身後還跟着一個最多二十歲的青年,也是高高的個子,氣息沒鄧愈那麽明顯,卻也感覺和軍伍沾邊。
雙方見禮過,寒暄幾句,朱塬才看向跟随鄧愈一起過來的青年:“這是……”
“平章,你聽了名字,定是知道……”鄧愈一開口反而就沒了彪悍氣息,更多是第一次在龍灣碼頭見到時的溫和感覺:“這位……就是平章主持那《大明月刊》上登載了文章的鄭遜。呵,說起《大明月刊》,俺近日拜讀,感悟頗多。”
朱塬恍然。
那個策論十條全是兵略的考生,當時試卷還未拆封,朱塬吩咐張貼尋人,确定了作者,倒也沒有太刻意去了解更多,不曾想今天會被鄧愈帶在身邊。
倒是又記起,那天确實建議老朱,讓這位進入金陵軍事大學來着。
老朱又從善如流了。
鄧愈這邊介紹着,名叫鄭遜的青年跟着向朱塬行大禮:“職下鄭遜拜見平章大人。”
“起來罷,”朱塬虛扶着,說道:“你那篇文章我也印象深刻,希望你今後能身體力行,不要隻是紙上談兵。”
鄭遜起身,聞言又連忙拱手:“謹聽大人教誨。”
這邊說的興起,一旁的何瑄不得不上前,躬着身小聲勸道:“大人,将軍,進屋說話吧,今日外邊風大。”
雖然還是晴天,今天卻又起了北風。
鄧愈頓時想起眼前少年的羸弱身體,連忙點頭,還伸手想要攙扶朱塬的模樣:“平章,咱們進屋罷。”
朱塬點頭轉身。
前天吩咐的小會議室已經擺好。
這次的會議桌較小,一丈長,三尺寬。
朱塬沒坐上首,而是與鄧愈對面而坐,鄭遜本來不肯落座,将帶來的幾份文書鋪展在桌面上,聽朱塬說要他負責記錄,才小心地在最下方位置坐下。
何瑄送上茶水和紙筆,悄然退去。
趁着朱塬翻閱那幾份文書的間隙,鄧愈又說起剛才:“平章怕是不知,鄭遜還是忠烈之後,其父鄭恩遂當年在銅陵舉兵,後投了主公,五年前戰殁在了鄱陽湖。主公聞其身份,前些日子特意召見,并授予正五品拱衛司千戶之職,令其與俺一同籌辦金陵軍事大學。”
“鄱陽湖啊,我雖未經曆,也知道那一戰的兇險慘烈,”朱塬聽着就是感慨,六十萬大軍血戰鄱陽湖,别說冷兵器時代,即使到了幾百年後的熱武器時代,這麽大規模的水上戰役也不多,又轉向鄭遜:“你既有這份淵源,更要奮發精進,無論是祖上還是爾父,都不可辜負。”
鄭遜因爲兩人對話想到了過往,轉眼已經有了些許淚光,聞言起身,再次恭敬地拱手答應:“職下謹記。”
朱塬這次注意到鄭遜的自稱,還有剛剛鄧愈的介紹。
拱衛司千戶,這算是軍職。
朱塬之前的建議是讓鄭遜入兵部來着,不過,兵部還在籌劃,而且……拱衛司啊。
老朱大概也有另外的想法。
朱塬也又想起,差點忘了,關于拱衛司改名錦衣衛的事情。
錦衣衛這名字才霸氣啊!
這個不急。
又想到那篇非常符合自己口味的文章,再加上鄭遜資曆,朱塬對這青年也更多了幾分期許。不過,當下沒有再表現更多,還是要讨論正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