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爲偷懶倦怠,而是,在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的不斷熏陶下,内心裏有了各種明确的治國思路,再看之前每天聚集臣子從國家大事到雞毛蒜皮的各種主次不分,簡直浪費時間。
就像今天。
因爲那《大明月刊》的紙張大小,竟然引來了長達一刻多鍾的聒噪。
原來,前朝連各種層級能用的文書紙張大小都有明确規定,一位禦史認爲正在籌劃的《大明月刊》屬于官方邸報類型,用紙尺寸太大,雖然不到帝王的1尺3寸高度,但據說1尺的級别,也有些逾制,要求更改。
若是以往,臣下的類似提議,老朱想想也就準了。
這也是一個‘禮’。
不知道該怎麽當皇帝的時候,老朱對于儒家的這些規矩一項都小心翼翼。
現在……
都什麽破事?
老朱當庭駁回,不把《大明月刊》劃入朝廷文書之列,還反擊,若是如此濫用典制,那些個書畫家今後都别作畫了,能有多少畫作連一尺三寸都不到?
不過,早朝還是要繼續。
這也是和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讨論過後的結果,剛剛開國,無論是樹立風氣,還是确定威信禮儀,最好的方式就是朝會。
今天是十月廿一。
早上的朝會,不算各種雞毛蒜皮,主要商讨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事:測繪并登記北方各省土地,以備大規模屯田。
這是一直在醞釀的事情。
老朱私下斟酌後,把這件事交給了左相李善長,并以前段時間剛剛任命的營田使康茂才爲副。
這也是出于讓一幹文臣忙起來免得争權内耗的考慮。
另外,測繪司也會參與其中。
老朱之前設立正五品的測繪司,在大都之戰前後立下大功,測繪司郎中塗宵也因此簡在帝心。
攻破大都後,塗宵一直在軍中奔波,還參與了突襲太原,現在人在陝西。
今天早朝,老朱也正式宣布,将正五品測繪司提升爲正三品,塗宵也再次提拔,從之前的正五品測繪司郎中改任正三品的測繪使。
連升四級。
同時還提拔了其他多位測繪司官員。
又一個正三品衙門,也是與某人商讨後的結果。
軍中可以有一堆的正三品指揮使,民事部門,沒理由不行。
老朱也已經決定,之後的部門改革,将傳統各部從正三品提升到正二品,這樣,當下沖突的各部各司就能錯開。
再說今天的事情。
老朱的想法也很明确,李善長以左相之尊爲統籌,但主要負責登記。
而且,土地登記模式,也要按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給出的規章,連那已經在明州推行的紅藍硬皮證件,老朱都不打算改。
紅色爲戶口本,藍色爲房地契。
最初還覺得專門造那些個硬紙,是不是太靡費了一些,某人解釋過後,也就理解。
形式感很重要。
當然了,這次主要登記土地,至于戶口、房契之類,後續再說。
配合的測繪,由直接向老朱彙報的測繪司負責。再之後的屯田,則是康茂才負責。
相互牽制,權責分明。
第二件事:統計各衛軍卒。
這是比測繪北方各省土地還要浩大的一項工程。
大明當下有多少兵?
老朱對這個數字當然是清楚的,總計82.7萬餘人。老朱甚至還知道,過去将近一年,各位累計報上的逃卒數量,高達1.9萬。
這次算是一次重新的大規模統計。
目的,一個是爲了續功。
雖說天下還未平定,但主要的敵人,元朝,已經覆滅,大明在法理上已經獲得了正統地位,跟随自己南征北戰了這麽些年的将士,也該好好獎勵一番,不能隻是對一幹主将封公列侯。
說起來,老朱已經不止一次大規模犒賞,朱塬之前給出的那筆營海司盈餘白銀,總計100萬兩,老朱就已經全發了下去。
其實有些心疼。
不過,爲了大明的将來,該發還得發。
這也是觀念改變的結果。
還是那個‘分配’。
這筆錢發給底層的士卒,就是一次分配,不僅可以讓将士更加用命,得了一份資财,底層也能更加穩定。要不然,可以想見,将來逃卒隻會更多。
接下來這次,是爲了在大封功臣的同時再一次的犒賞全軍。
還是按照朱塬的提議,這次統計會更加細緻,包括軍齡和軍功兩方面。
同時,對于過往陣亡的将士,朱塬提起後,老朱也特意加了進來,同樣會根據軍齡和軍功,将來除了必要的撫恤,對于烈屬後代,也會有就學和就業等方面的優待。
再就是,統計軍功和軍齡,也是爲了第二個目的。
軍事改革。
朱塬當初那份日志裏關于‘良家子’和‘賊配軍’的那一段話,依舊寫在東閣牆壁上,老朱不止一次重溫斟酌。這一次,爲了确保大明軍事實力的持久強大,他打算徹底改變自宋以來的‘賊配軍’制度,轉向‘良家子’體系。
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提高軍人的地位。
接下來的軍事改革,首先要确保的,就是這一點。
朱塬對此給出過一個方案,将來,逐漸把屯田司的屯田成果,土地,按照軍功和軍齡等方面,大規模分配給各軍将士。重新完成一次‘分配’,填實國家基礎的同時,也是一種态度,你當兵了,才能有田地分。
當然,朱塬也考慮過百年之事。
實行類似均田制的唐朝爲何後來從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後期已經無田可分。
土地終究是有限的。
這件事當然也有解決方案,一個是保持節制,不能一次性全分了。按照當下的人口規模,做好精算,中原無主之地分發個百年都不成問題。
另一個,就是持續擴張。
大明現在國土才多大?
300萬平方公裏左右。
大概隻是後來中國國土的三分之一。
那麽,地球上,陸地面積有多大?
1.5億平方公裏。
相當于當下大明土地的……嗯,50倍。
50乘以100,結果是,5000年。
好吧,當然不能這麽算。
不過,保持擴張狀态,土地分個500年,還是綽綽有餘的。
再往後……甚至,不說再往後,至多兩三代,大明大概率已經進入工業時代,農業占一國經濟的比例将持續下降,最終不足10%,多餘人口也就可以向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轉移。
總之,最後的最後,想要實現可持續,還是兩件事,‘生産’和‘分配’。
再次的經濟之學!
今日早朝的這兩件大事,都不是短時間内能夠完成。
早朝過程,乃至之後與各位重臣的私下商議,老朱要求的結果是,屯田,從之前破壞最嚴重的山東開始,因此也優先測繪并登記山東土地,之後再轉向河南、河北、山西、陝西等等。
山東必須明年開春前完成。
再說統計各衛軍卒,由人在北平的征虜大将軍兼右相徐達統籌,接下來兩三年主要是休養生息,不會有太大戰事,徐達恰好能騰出手。
同時,這件事還會由禦史台進行監察。
再一個,兩件大事都需要相當多的人手,主要是能書會算的吏員。恰好,剛剛完成科舉的一萬多學子,足夠抽出一批用于此事。
商讨完這些,時間已是中午。
老朱留下左相等一幹重臣正吃着午飯,忽有急報傳來。
長安的八百裏加急,關于蜀中。
簡單來說,在陝西明軍的不斷運作……或者壓迫之下,明夏興元守将,主動向明軍投誠,大軍兵不血刃地拿下了這座秦嶺重鎮。
興元是什麽地方?
兩個字:漢中。
這是位于陝西和四川之間秦嶺正中的一座軍事重鎮,關于它的重要性,看看三國就可見一斑。
當年漢中之戰,劉備與曹操在此足足拉鋸了兩年,直到拿下漢中,劉備才徹底坐穩了巴蜀,自封漢中王,并進一步稱帝。
可以說,曆朝曆代,關中與蜀中争鋒,漢中都是兵家必較之地。哪一邊拿到了漢中,哪一邊就獲得了軍事優勢,可以對另一邊形成強烈的軍事壓迫。
老朱對于塞外、東北和雲南都不急,唯獨決定近兩年一定要拿下四川,除了《天書》中記載這一仗并不困難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拿下了四川,大明國土就能恢複到宋時的巅峰時期,甚至,因爲重新收回了燕雲十六州,比宋時還要更大一些。
這也是一種曆史意義。
因此,上月返回金陵,老朱很快就召見了明夏使臣,并給予了對方三月之期,希望夏主明昇主動歸順,還許以蜀國公的爵位。
若不然,還威脅大明将會多出一個‘征西将軍’。
當下,時間才剛過一月。
老朱一直從各個方面密切關注着蜀中的動向,大略知曉,明夏的太後彭氏和幼帝明昇母子,基本對夏國政權沒有多少控制力,目前是右相劉祯、左相戴壽和司徒吳友仁共同把持朝政。
司徒吳友仁還在去年發兵‘清君側’,以至内戰一場,當下也控制着明夏大部分的軍隊。
而且,相比保持緘默的右相劉祯和傾向歸順的左相戴壽,司徒吳友仁是堅定的據守派。
根據明夏内部情況,老朱還在研究,三月之期到時,要不要‘上兵伐謀’一下,再次挑動明夏内亂,便于大明又一次的‘兵不血刃’。
倒是沒想到,首先兵不血刃拿下的,卻是漢中。
按照這邊收到的急報,當下常遇春已經親率一萬精兵進駐興元。
這也不算常遇春擅自調動。
因爲,老朱之前當着明夏使臣的面傳旨給常遇春的谕令,就是從長安向南開辟道路,準備入蜀。
這倒是……
七八百裏的秦嶺古道,一下開了一半!
接下來,兩個很好的選擇直接就擺在了明軍面前,一個是發兵向西南,破廣元,入劍閣,奪取成都,一個是向正南攻巴州,克渠州,直搗重慶。
雖說還有一半的秦嶺之險,但一方面,大明軍心可用,夏國人心動蕩,另一方面,自家還有火藥這種攻堅銳器,完全可以一鼓作氣。
隻要進入蜀中平原,大軍推進起來将更加簡單。
流傳着看完急報,老朱還沉吟不語,李善長、康茂才、楊憲、傅瓛等人已經提議,可以趁勢入蜀。
随後趕來的鄧愈也是如此強烈建議。
常遇春親自帶兵一萬進入興元,顯然就是打着這個念頭。
好機會啊。
如果大明這邊反應不及時,等蜀中回過神來,派兵支援,再想一鼓作氣,難度倍增。
那麽,打……還是不打,這是個問題。
面對衆臣的期待,老朱來到輿圖前,默默打量。
明夏的都城在重慶。
如果要入蜀,最好向正南,拿下巴州,進入渠州,再往南攻擊重慶,距離隻剩不到300裏,還是很好走的300裏,騎軍難入秦嶺,但哪怕步行,大軍五天之内也能抵達。
如果向西南,奪下成都容易,但缺少決定性的戰略意義。
嗯。
戰略意義……
這一仗,如果要打,首要戰略目标是重慶的明氏母子。
隻是……這變故,實在讓人意外。
因爲老朱根本沒有想過短時間内要打蜀中,因此,無論是給駐兵武昌的廖永忠和楊璟還是人在陝西的常遇春等主将的谕令,都是暫時的休養生息。
各軍從去年開始,打了将近一年。
然而……如果不打……
可以想象,當下蜀中對北方沒有太大防備,這才讓常遇春輕松拿下了興元,但,以秦嶺之險,等那邊反應過來,隻需派兵兩三萬增援各個要隘,常遇春再想南下,難度倍增。
而且,可以想象,考慮路途遠近,重慶那邊應該比他還早至少兩天已經收到了消息。
這件事……不能猶豫。
至于之前許諾給明夏的三月之期,老朱反而最不在乎。
斟酌了将近一盞茶功夫,老朱内心裏基本有了傾向。
随後,第一件事,卻是召集中樞重臣。
朱塬收到消息時,人在金陵大學。
實在閑不住。
今天來這邊還是參與批閱試卷。
上次暈倒之後,這件事暫時抛開,挑選優秀試卷給老朱的事情也交給了陶安和錢用壬,雖然吧,老朱之後抱怨,兩人挑選的試卷,似乎……不怎麽合他的心意。
這也可以想象。
陶安和錢用壬都是傳統的儒生,骨子裏重禮儀,因此,更可能給老朱挑選各種花團錦簇,大概就是那種,動不動就引用‘橫渠四句’的文章。
别不信。
朱塬之前讀文天祥的殿試卷,嗯,其中就有很經典的‘橫渠四句’。
當時的感覺,仿佛回到了高考的時候。
寫議論文,也是動不動就‘文王拘而演周易……’,不得不說,随口就來,因爲那些段子記得太深刻了,另外,還有愛迪生之類,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雖然吧,很多年後才知道,其中還有後半句。
百分之一的靈感才是最重要的。
坦白說,朱塬覺得後半句确實更重要,這個世界就是這麽不公平。反正,傳統儒生的治國思想和朱塬不同,挑選優秀試卷的角度不同也是必然。
今天算是重新把事情撿起來。
接到消息,匆匆來到宮中,親自閱讀了一遍那份急報,朱塬和諸位大臣的想法一樣。
打!
這麽好的機會,而且,絕對是以最小代價入蜀的機會,不果斷發兵,那才是犯傻。
朱塬的思路也很明确。
早早拿下天府之國,不僅大明的經濟體量可以直接提升10個百分點以上,還更加有利于接下來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進行統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