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子在編輯部呢,這會兒你可看不到。”林爲民說道。
章藝謀點了點頭,沒再強求,轉而和于華聊了一會兒《河邊的錯誤》。
《大紅燈籠高高挂》還沒弄完,章藝謀隻是簡單的跟于華聊了聊,在第二部電影的成敗出結果之前,他沒心思弄第三部電影。
林爲民問起《大紅燈籠高高挂》現在的制作進度,這部電影折騰了一年,因爲時間的關系,已經錯過了今年的幾大重要電影節。
“現在後期還沒弄完,反正今年的大電影節都過去了,也不着急了,等明年吧!”
章藝謀聽說江文要拍電影,還找了林爲民當制片人,心裏很是好奇,讓林老師當制片人,他怎麽就沒想到這個主意呢?
“我下部片子也請您當制片人!”章藝謀說道。
林爲民連忙擺手,“饒了我吧。這回是情況特殊,邁克沒辦法在中國常駐,才想找個熟人幫忙,正好他投資江文又是我幫忙牽線的,我才會答應這件事。”
章藝謀聽他這麽說完,心中微微遺憾。
臨走時,他又想起了最開始的話題,問起于華新小說的事,“你有時間就去我們編輯部看,沒時間的話就等一月份,小說已經确定一月份發表。”
“那等發表了我再看吧。”
等章藝謀走後,林爲民看向于華,“你什麽時候走?”
于華不情不願道:“林老師,我怎麽感覺伱總想着攆我走呢?”
“你的感覺沒有錯。”
于華的表情很受傷,又歎了口氣,“明天就走,唉,時間過的可真快。”
對于愛玩的他來說在燕京的日子永遠是短暫的。
“林老師,我走了!”于華帶着幾分怅然說道。
林爲民起身,“我送送你吧。”
今天是周末,眼看馬上就是國慶了,燕京已經進入了初秋。
西安門大街上車流如織,這幾年大街上的私家車越來越多了,出租車和公交車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走在路上,于華的注意力放在了天上,今天的天藍的好像澄澈的海,偶爾點綴的幾朵白雲就是海上的雲帆。
“我們海鹽好像沒有這樣的天氣。”于華望着天說道。
林爲民聽出了于華對燕京的留戀,沒等他說話,于華又說道:“林老師,你知道嗎?我小時候讀到過這樣的句子:秋天,我漫步在BJ的街頭……這句話讓我記了好久,一直記到現在。因爲我不知道在秋天的時候,漫步在BJ街頭會是什麽樣的感覺。”
于華說完這些話将視線從天邊收回來,轉投到林爲民的身上。
“林老師您覺得我來燕京怎麽樣?”
“調來燕京?”
于華搖搖頭,“我還沒那個關系,我想辭職。”
“你是征詢我的意見,還是告訴我你的決定呢?”林爲民問道。
“當然是想征詢您的意見,這個念頭從《活着》寫完開始就有了。”于華說道。
林爲民漫步在街邊的樹蔭下,于華亦步亦趨的跟在他身邊。
經過短暫的沉吟,林爲民才開口說道:“我隻說客觀條件。《活着》已經是你的第二部長篇小說了,在我看來,你已經具備了成爲一名專職作家的條件。
這個條件,我指的不是在文協謀得一個職位,又或者是和地方的文學院簽個聘用合同。而是你能夠用寫作維持自己的生計,并且大有可爲移居來燕京當然沒問題。”
于華聽到這裏,神情有些鼓舞,這時卻聽林爲民說道:“如果你真的想來燕京,最好是等《活着》發表以後,再做決定也不遲。”
于華點點頭,“我明白您的意思,我一定會考慮周全再決定。”
林爲民颔首道:“那就好。”
跟于華一起走到公交車站,看着他上了車,林爲民站在原地。
于華今年不過而立之年,已經寫了兩部長篇小說,在國内文壇已經是很有名氣的青年作家,對于他這樣的人來說,燕京充滿了無限的想象和動力,所以林爲民對他的想法并不奇怪。
過了十一,汪碩那套引億萬人矚目的《汪碩文集》終于出版了,登上了燕京各大書店最顯眼的位置,在國内其他城市的書店裏,這套文集也享受了同樣的待遇。
前一段時間,汪碩因爲文集出版向出版社索要版稅,成了那段時間國内文壇最受人關注的事件,如今文集上市發售,衆多文壇同業和出版行業的從業人員都對這套文集的銷售情況充滿了興趣。
汪碩成了國内版稅第一人,華藝也成了國内第一個給作家版稅的出版社,大家都想看看最後的效果如何。
編輯部最近除了讨論《汪碩文集》的銷量,還有一個熱門的話題就是第三屆雁冰文學獎。
這段期間,評委會已經接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出版單位推薦的上百部小說作品。
另外因爲這一屆評獎已經推遲了兩年多時間,文協又将評選範圍限定延伸至88年,又加大了評委會的工作量。
大家都在猜測,評選範圍的增加,除了評委會的工作量加大,獲獎名額恐怕也要有所上升。
除了這些,大家最關心的,自然是國文社發表、出版的作品會在這一屆雁冰文學獎中有何收獲。
細數這幾年國文社發表、出版的作品,具備拿獎實力的簡直不要太多。
林爲民這幾年寫了很多部長篇,按照這一屆雁冰文學獎的評獎規則來算,有資格評獎的應該是《燃燒》和《大明王朝1566》兩部作品。
這兩部小說在出版之後都是叫好又叫座,不僅在銷量上也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績,在評論界也是一片好評。
因爲兩部小說都是國文社獨家出版的,所以大家對于這兩部小說的銷量十分清楚。
《燃燒》出版至今銷量已經累計180萬冊,這部小說當年在米國出版還獲得了米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
而《大明王朝1566》的銷量就更加誇張了,早已突破了300萬冊,後來者居上,超過了林爲民早幾年一些作品的總銷量。
讓大家比較可惜的是《狩獵》這部小說,因爲沒有出版,所以沒有評獎資格,要不然肯定也是這一屆雁冰文學獎的有力競争者。
除了林爲民的作品,大家認爲希望最大的當屬陸遙的《平凡的世界》。
盡管在發表的前兩年這部小說并不受評論界的待見,可是到如今四五年時間過去了,《平凡的世界》出版後已經賣了近百萬冊,又經過了小說播講、電視劇改編,影響力與當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所以這兩年在評論界的口碑也有逐漸翻盤的迹象,越來越受到一些評論家的推崇。
提到陸遙的《平凡的世界》,同爲陝西作家的程忠實,今年剛剛出版的《白鹿原》不在這一屆的評獎範圍,但毫無疑問,這部小說已經爲國文社鎖定了一個下一屆雁冰文學獎的獲獎名額。
在大家聊天的時候,柳蔭從外面回來,一臉八卦。
“欸,聽說了嗎?外文室的小郭走了!”
正讨論得津津有味的衆人立刻調轉了話題,“走?去哪啊?”
“說是外面有出版社來挖,去了工資翻一倍還帶拐彎,獎金頂好幾個月的工資。”柳蔭說道。
衆人聞言不禁感歎起來。
最近這幾年,市場經濟大潮已經逐漸滲透到出版領域,很多出版社與時俱進,爲了自身的發展,開始朝那些大出版社下手挖牆腳。
國文社作爲國内出版行業的翹楚之一,自然也免不了這樣的宿命。
很多社裏的資深編輯都收到了外面出版社的邀請,不過這個時候大家的賺錢意識普遍不強,很少有人會爲了漲一些工資待遇主動跳槽。
外國文學編輯室的郭旭剛是國文社這幾年時間内走的第二個編輯,他今年三十出頭,業務能力出衆,又年富力強,就這麽走了,大家說起來都感到很惋惜。
柳蔭八卦的不過瘾,特地去外文室拉來了個跟她關系好的編輯汪瑞琴。
“瑞琴,小郭什麽情況啊,我聽前樓的人說,他走了?”柳蔭問道。
汪瑞琴歎了口氣,“是要走了,外面給的工資、待遇比社裏高了不少。他家的情況不太好……”
郭旭剛老家是外地的,一家三口跟父母擠在兩間二十多平的房子裏,他的資曆太淺,想換房子也輪不到他。
衆人聽完汪瑞琴的話唏噓不已,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前一陣那家出版社來還聯系過我,條件真挺讓人心動,要不是不想折騰,我還真……”
汪瑞琴說到這裏,碰巧看見林爲民進編輯部,果斷選擇了閉嘴。
林爲民是社裏領導,當着他的面讨論出走跳槽的事容易吃瓜落。
林爲民将稿子放下,笑呵呵的問道:“聊什麽呢?”
汪瑞琴裝沒聽見,柳蔭毫無顧忌的将剛才大家聊的事說了出來,汪瑞琴不滿的看了她一眼,以後八卦可不能再帶上柳蔭了。
“小郭啊!”林爲民的腦海中閃過一張臉,他記得前兩年給阿倫·雷乃寫信的時候還讓他給當過翻譯,專業相當不錯。
“有點可惜了!”林爲民說道。
汪瑞琴見林爲民沒有生氣,說道:“小郭是編輯室的骨幹,走了是可惜。現在外面挖人給的工資很高,有時候不是大家想走。”
“理解,都是爲了生活嘛!”林爲民慨歎一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