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是真的想不明白,自家胞弟到底是怎麽想的,怎麽就有膽子出城去跟蜀賊野戰的?!
你手裏都是些什麽貨色自己難道沒點數麽?!就這幫玩意兒,守城他們都不一定能守的明白,跑出去跟敵軍野戰,那不是純粹找死呢嘛!!!
某種程度而言,曹爽其實比他弟弟曹羲,以及曆史上的某位丞相之子都要更懂兵事曹爽都知道自己湊出來的玩意兒隻能用來守城,打死他都不會主動出戰的。
可曹羲偏偏就這麽做了。
而曹羲.曹羲也是倒黴,他偏偏遇到的是鄧艾啊。
曹羲的能力雖然不如曹爽吧,但基本的軍事常識他還是有的,而且,他也不是對自己麾下的這幫烏合之衆沒有概念。
但,架不住曹羲真的赢了一回啊。
剛剛抵達真定縣布防的時候,曹羲也确實沒有想過要主動出戰,他也隻想好好的守住縣城,擋住鄧艾既可。
但是呢.鄧艾的先鋒王濬,隻率領了不到三千兵馬,兵臨真定縣城下。
這麽好的機會,曹羲是真的有點忍不住.才三千兵馬,這到底是先鋒軍,還是來偵查的?!
曹羲的腦子本來就不夠聰明,再加上手下一幫烏合之衆都是世家私兵,平日裏在邺城都是眼睛長在頭頂的玩意兒就是鄧艾親自領兵過來他們都不一定怕,更别說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王濬了。
一番吵嚷之下,再加上曹羲本身也有點動心曹羲下令,一萬兵馬留守城池,負責接應,自己親率一萬士卒,出城主動進攻王濬。
結果這一戰,曹羲打的相當的順利,直接擊破了王濬,追殺王濬二十裏,斬獲千餘人。
這一戰吧,确實是王濬大意了。
王濬的行軍太過順利了,常山國境内根本無兵防守,導緻王濬一路進攻,隻帶三千士卒足以結果在真定縣遇到了一個硬茬。
另一方面,王濬也确實有點沒把曹羲放在眼裏,畢竟曹羲隻不過是頂着曹真三子的名頭而已,根本沒有實戰經驗.但王濬卻忘了,曹羲也許不怎麽樣,但在很多時候,兵力差距也不是那麽容易抹平的。
曆史上不乏以少勝多的案例,但那畢竟是少數,大部分情況下,雙方遭遇戰,還是兵力多的一方更加容易獲勝。
所以這一戰吧,确實是曹羲趁着王濬大意無備的空子,實打實的赢了。
但接下來吧,就輪到曹羲丢人現眼了。
因爲這一戰打的很順利,導緻曹羲對鄧艾率領的北路軍多少産生了一些輕視.不僅曹羲有這樣的想法,他麾下的那幫烏合之衆也一樣,都覺得蜀賊不過如此。
而王濬呢,在退回本陣後,被鄧艾狠狠的訓斥了一頓,同時記下了戰敗的責任,讓他率領五千士卒,再次進攻真定縣,将功補過。
這次反攻,王濬學乖了他選擇了詐敗。
當曹羲看到王濬去而複返,這次又隻帶了五千士卒,頓時又想着建功立業了。
畢竟,上次這個王濬帶了三千人來攻城,自己主動出擊,用一萬人輕松擊敗了他,斬獲了千餘人.這次依然還是這個王濬,隻帶了五千人,有什麽好怕的。
自己手裏可是有着兩萬多兵馬呢。
因此,曹羲這次隻留了三千人守城,帶着兩萬士卒主動出擊,再次選擇了跟王濬野戰。
而王濬依然是表現出了一副“不堪一擊”的架勢,打了不打兩刻鍾的時間就開始後撤“敗逃”.面對這樣的好機會,曹羲能放過?!
上次追擊了二十裏就回兵了,這次可不會那麽簡單的放過這個蜀賊.曹羲就這麽一路追殺,被王濬引的,往鄧艾的本陣方向而去。
而鄧艾嘛,早就接到了王濬的通知,擺出了口袋陣,就等着曹羲自己裝進來.這一戰過後,曹羲率領的魏軍大敗,不僅本人被擒,剩下的士卒也四散逃逸了。
你真不能指望這些烏合之衆能有多少的戰鬥意志和組織度,他們打順風仗還可以,一打逆風局,稍有不利必然四散而逃。
這點,陳祗是感同身受的。
就這樣,不過七八天的事件,鄧艾就徹底擊破了邺城以北的最後一支魏軍,領兵占領了真定縣後,繼續領兵南下,直逼邺城。
而此時的邺城,曹爽已經是徹底沒辦法了。
不到半個月的事件,曹爽搞出來的最後的努力也徹底泡湯了,如今的邺城極其空虛,守軍算上那些老弱病殘的郡兵,加起來也不到兩千人.怎麽守?!
抽調百姓上城牆麽?!
任何時代,沒有經過操練的百姓上城牆守城,都是在添亂,隻會幹擾正規軍的守城秩序,加快失守的速度而已。
現在曹爽真正在考慮的,是與邺城共存亡,還是保護天子,棄城而走。
如今的冀州局勢,雖然說已經是遭到蜀賊的三路夾擊了,但是吧,蜀賊到底沒有兵臨城下,還不到圍城的地步,如果現在就放棄邺城而走,去冀州東部的南皮,或者索性退往幽州,尋求田豫的庇佑,也不是沒有可能。
曹爽倒是不擔心去幽州的話田豫不接納,田豫的爲人和忠誠,曹爽還是信得過的。
隻是曹爽雖然政治智商不高,但也清楚,如果自己這麽做的話,就徹底喪失了大魏的正統性,淪落到了跟公孫淵一樣,偏安一隅的地方諸侯的地步。
那麽做,雖然大魏還能繼續保存社稷,但也不再是天下正統,會喪失掉天下人心的。
可如果跟邺城共存亡的話.邺城一破,人都沒了,直接就身死族滅了。
這兩個選擇,曹爽都不太想選,但是吧,如果非要選一個的話,那麽曹爽還是希望選擇後者。
起碼能活命。
隻是,就算要突圍,那也需要有一定的兵力保護才行,否則這一路逃亡,還要面臨蜀賊的千裏追殺根本不可能逃的太遠。
而如今,距離邺城最近的三支大魏兵馬,分别是秦朗,夏侯霸的朝歌守軍,司馬懿的魏縣守軍,以及中山國的範陽郡兵。
秦朗,夏侯霸兩人鎮守朝歌,而這個地方,面對的是諸葛亮率領的十餘萬兵馬圍攻,去投靠這兩人,跟自己往蜀賊兵堆裏送沒什麽區别。
去投靠範陽郡兵,那就要出城北上,随時可能會被從常山國而來的鄧艾軍堵個正着,風險也不小。
如此一來,就隻剩下去魏縣這一條路可以走了。
如果是平時,曹爽肯定是不想去魏縣的,因爲那裏是司馬懿在鎮守,而曹爽根本不信任司馬懿,再加上如今司馬懿的态度如何也不好說,去了也免不了有自投羅網的風險。
但是吧,曹爽之前不是派了弟弟曹訓去接管司馬懿的軍權了嘛,到現在爲止,曹訓也沒有傳回來不利的消息.隻要曹訓能掌握到一部分司馬懿的兵權,那也算是有個保障。
再一個,去魏縣的話,都不需要領兵突破蜀賊的攔截,直接棄守魏縣,北退過了界橋,退守南皮,從而進入幽州的話.這一路上,根本沒有蜀賊的兵馬,唯一要應對的,隻有冀南的張溪,魏延等人而已。
甚至操作得當的話,可以把攔截任務交給司馬懿去做,讓司馬懿跟張溪,魏延等人去拼命既可,一舉兩得。
因此,曹爽越想,越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
不過就有一個問題.自己到底該怎麽說服朝臣,說服太後,棄守邺城,退往幽州。
雖然說之前曹爽确實是大權獨攬吧,但這種關系到國運的大事兒,也不是他曹爽想怎麽辦,就能怎麽辦的朝中的老臣,天子,太後的态度如何,也是需要有所顧慮的。
再一個,曹爽多少還要點臉,他也想給自己留點好名聲,這種棄國都而走的事兒,怎麽想都不是一個好主意他能不自己提出來,最好還是不要自己提出來的好。
所以,還需要找一個替死鬼,來代替自己提出這麽一個主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