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的北上,是誰都沒有想到的。
别說諸葛亮沒有想到了,就連曹魏方面,現在也有點搞不清楚,這個鄧艾,到底在幹什麽?!
壺關失守的消息傳到邺城,可以說是把曹爽給吓的渾身冒汗。
蜀賊攻克壺關,就等于打通了從上黨郡進入冀州的通道,可以從北往南進攻,直接威脅到邺城。
如今戰事緊迫,邺城東面的蜀賊已經打到了魏縣,司馬懿将将的穩定住了局面,邺城西面的蜀賊在河内郡跟秦朗,夏侯霸激戰.要是邺城北面還有蜀賊到來,那邺城可就被徹底合圍了。
雖然不算是直接兵臨城下,但是,各方的援兵道路被切斷了,邺城也難以久守。
況且,如今大魏的兵力幾句都集中在東西兩線上,甚至邺城經過數次抽調兵力,隻剩下一萬多禁衛軍守衛了,如果蜀賊從壺關直接南下的話,兵臨邺城的話,沿途之上,可就沒有成規模的魏軍可以阻擋了。
大魏國都,危矣。
這真的不怪曹爽直冒冷汗,哪怕以他的戰略眼光,也能看得出來壺關失守到底意味着什麽。
可這個情況下,蜀賊居然選擇了繼續北上,進入太原郡.這是要幹什麽?!
鄧艾難道真的是徒有虛名,居然看不明白這麽明顯的局勢,在這種關鍵時刻出這種爛招?!
這個問題吧,别說曹爽想不明白,就是陳矯和桓範,也對鄧艾的用兵一頭霧水。
如今的邺城之内,還能有點戰略眼光的人,大概也就隻剩下陳矯和桓範了。
這兩人想不明白的事兒,其他人更加想不明白。
但是吧,雖然想不明白,但這兩人都知道,不能任由蜀賊繼續這麽占據壺關,必須要想辦法,重新奪回壺關,否則的話,邺城就危險了。
因此,兩人同時向曹爽建議,派人領兵前往反攻壺關。
可曹爽這邊,又糾結了。
這次倒不能全怪曹爽,雖然曹爽依然有私心,但這次的實際條件,也确實有些不太好。
邺城周圍,已經沒什麽兵力可以調動了。
如今的邺城周邊,最大的兵團在魏縣司馬懿手裏,有近五萬兵力,但這支部隊在阻擋張溪率領的八萬北伐軍,根本不能輕易抽調。
而剩下的郡兵,就隻有朝歌縣的夏侯玄手裏有一萬郡兵,以及邺城自身的一萬三千人守軍了。
邺城的兵馬,曹爽是真的不敢調動,萬一魏縣那邊司馬懿擋不住的話,那麽邺城不能一點兵馬都不留啊。
至于朝歌那裏,是防備河内郡戰事的第二道防線,那邊的兵馬撤走的話,那問題同樣很嚴重。
曹爽實在想不出,還能從哪裏調兵去反攻壺關。
而對此,陳矯的建議是——讓宗室将領夏侯獻,領邺城禁軍一萬人,前往反攻壺關,下诏調幽州刺史田豫,領幽州兵增援邺城。
陳矯的想法很簡單.河内那邊的戰事,隻要夏侯霸和秦朗還能支撐,那麽邺城就不會輕易遇到危險,而且就算有危險,他們還能回撤到朝歌,在夏侯玄的接應下,繼續阻擋蜀賊。
至于魏縣那邊,司馬懿以五萬人對陣八萬人,以司馬懿的能力,張溪和魏延想要快速突破,其實也沒那麽容易。
因此,邺城的這一萬人,其實暫時是屬于可調動的兵員,臨時調動,補上壺關的這個窟窿,再等幽州郡兵從代郡來援,邺城一樣有足夠的兵力可以據守。
陳矯的這個建議,曹爽還是如往常一樣,聽進去了一半.從幽州調兵的事情,他聽進去了,因此,他下令幽州刺史田豫從代郡出兵,反攻壺關。
給陳矯急的這不是舍近求遠嘛!!!
先不說邺城距離壺關的路程可比從代郡出兵要近的多,光說幽州那邊,田豫現在人可是在北平郡,等他趕到代郡,集結好代郡郡兵南下.沒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根本做不到。
更别說,如今并州北部鮮卑人叛亂,南匈奴也說不上多麽的穩定抽調代郡郡兵南下,萬一這些異族叛軍順勢進入幽州,那麻煩不就更大了?!
放着更簡單的方法不用,爲啥非要用這麽麻煩的方式去堵漏洞?!
可陳矯的再三建言,聽在曹爽的耳朵裏,就跟沒說一樣.說的急了,曹爽索性直接把陳矯給趕出了大将軍府邸。
三朝老臣,爲國建言,居然落到了這個待遇給陳矯氣的,當天回府後,就直接稱病不出了。
陳矯想不明白,曹爽到底是在糾結什麽,可身爲曹爽心腹的桓範還能不明白麽大将軍壓根不敢抽調邺城士卒離開。
一方面,邺城重地,天子所在,曹爽不得不以防萬一。
另一方面,說的直白一點,就是曹爽依然不放心司馬懿。
别看之前曹爽放低了身段,親自請司馬懿出山,給了司馬懿兵權,讓他去魏縣阻擋蜀賊,但在心底裏,曹爽對司馬懿的提防,從來就沒有消失過。
倒不是說曹爽認爲司馬懿會臨陣倒戈這點曹爽還是不相信的,畢竟他司馬家跟着曹魏才有前途,投降蜀賊,對司馬家可沒什麽太大的好處。
曹爽真正擔心的是,一旦這次擊退了蜀賊,司馬懿挾護國大功,再加上五萬士卒返回邺城,逼自己退位讓權.手裏如果沒有足夠的兵權,根本無法壓制住司馬懿。
桓範其實對曹爽的擔心一清二楚,但這事兒吧.桓範是真的沒法勸。
第一呢,曹爽雖然有些小心眼,但司馬懿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曹爽這麽做,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呢,雖然從代郡調兵有些舍近求遠,但如今蜀賊的鄧艾突然的領兵北上了,一時半會兒的好像真的沒有要進兵冀州的意思,大魏還有足夠的時間這麽做。
所以.這事兒,就先暫時如此吧。
當然,最重要的是當河内的戰報傳到邺城後,曹爽這個打死不抽調邺城守軍的行爲,居然意外的,變成了先見之明。
河内的戰報顯示,畢軌在河内郡遭遇伏擊,自己身死不說,兩萬并州騎兵全軍覆滅,還導緻了秦朗被困轵縣,動彈不得。
至于夏侯霸,冒然出擊失利,遭敵伏擊,損兵折将,困守溫縣.種種不利局面,導緻河内戰局随時有崩潰的危險。
這種情況下,邺城随時可能遭遇威脅,不抽調邺城守軍,反而成了最優選。
曹爽的舍近求遠,反倒是給邺城留下來最後的預備隊可以應變.這種情況下,連陳矯都不好意思繼續在府邸内裝病了。
一方面,曹爽居然意外的做出了正确的選擇,那再追究之前不給自己面子的事兒,就有點不合時宜了。
另一方面河内戰事危急,也容不得陳矯繼續裝病了。
到底是建立大魏的功臣,在這個時候,是不會輕易看到自己奮鬥得來的王朝,這麽輕易的倒下的。
河内戰事吃緊,尤其是秦朗五萬兵馬被困轵縣,面對諸葛亮率領的十餘萬大軍強攻,如果不能盡快接應他們後撤,保存住戰力的話,整個河内局勢就要崩盤了。
因此,陳矯和桓範再次向曹爽建議,抽調邺城守軍,交給朝歌的夏侯玄指揮,讓夏侯玄盡快西進,接應秦朗突圍,退回野王縣,重新建立防線。
同時,下令夏侯霸,不可再輕兵冒進,隻求堅守溫縣,拖延時間。
而這次,曹爽倒是聽從了大半的建議。
曹爽确實讓夏侯玄主動出兵西進,接應秦朗退回野王縣但是,曹爽是讓夏侯玄率領駐紮在朝歌的一萬士卒西進,至于邺城守軍,曹爽依然不動。
這命令,再次震驚了陳矯.夏侯玄手裏就一萬人,你讓他去面對諸葛亮的十幾萬人,接應秦朗撤軍?!
腦袋确定沒被門給夾過?!
甚至這次連桓範都覺得不可思議了.大将軍到底是多麽的舍不得這邺城的一萬三千守軍啊?!
軍國大事,可不是兒戲啊!!!
這次,連桓範都加入到了苦勸曹爽的行列之中,而最後的結果,就是桓範陪着陳矯一起,被曹爽給趕出了将軍府。
好嘛,這次之後,陳矯再次稱病不朝了.不過這次,不是裝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