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許昌到襄城,快速進兵的話,大概是五天就能到了.可這一路,陳泰愣是走了足足七天的時間。
給郭淮都給看迷糊了。
你陳泰到底想不想進攻襄城?!
行軍這麽磨磨蹭蹭的,你是生怕襄城的張嶷還沒發現你的進軍舉動,還是生怕張嶷沒時間布置襄城防務麽?!
面對郭淮的質疑,陳泰也有自己的理由啊。
大魏與蜀賊數次交戰都可以發現,蜀賊狡詐多變,善用各種伏兵我行軍謹慎一些,總不是壞事吧?!
再者,如今的襄城雖然隻有五千人在據守,但襄城以北的郏縣,卻屯駐着王平所部的一萬人,聽說還是擅長翻山渡河的無當飛軍。
咱們兵力雖然占優,但也需要防止這支部隊渡過汝水,抄了咱們的後路.走的慢一點,也不是什麽問題吧?!
小心一點,不要陰溝裏翻船,那不才是最重要的麽?!
陳泰的理由倒是一套一套的,但在郭淮這個積年名将的眼裏,真就不算是什麽理由.伱明知道襄城側翼有王平軍策應,還不選擇速戰速決的打法,這麽慢悠悠的,小心個屁啊。
等你走到襄城,說不定郏縣的王平都已經領兵增援到位了,還等着你去強攻?!
郭淮算是看明白了,其實陳泰根本就沒有要強攻襄城的意思,他就是想要應付司馬懿的命令而已。
可.誰讓陳泰是主帥,而他郭淮,還得是受到陳泰這個年輕人節制的呢。
時局如此,有些時候,郭淮去跟陳泰這個小輩争辯,毫無意義。
你說小心一點就小心一點吧誰讓你爹是陳群呢。
陳泰要是犯錯了,至少還有他爹陳群兜底,但郭淮要是再犯錯.嗯,這個大魏朝廷内,恐怕都沒幾個人會替自己說話了。
畢竟,前些年,郭淮輸的太多了,而他又不姓曹,沒有曹真的那個待遇能當個汝南太守,郭淮覺得憋屈,但在曹叡那邊看來,已經算是很看重郭淮了。
就.随便吧!!!
現在的郭淮,你讓他奉命從事,他大概率是不會拒絕的,畢竟深受大魏厚遇,這點節操他還是有的。
但你指望他能發揮在涼州時的那種主觀能動性,打下在涼州時那種類似“天神”威名.郭淮隻能說是累了。
能到現在還不擺爛,不過是郭淮的人品德行不允許他這麽做而已。
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張嶷這邊,越看越覺得魏軍的行動,有些詭異。
張嶷不同于郭淮,郭淮這些年,是一步一個台階的往下走,到現在直接被曹叡丢在汝南,都快要想不起來了。
而張嶷呢,雖然也同樣堅守了十年的樊城不挪窩,但張嶷的官職,可是一路在高升的。
而且,就張嶷所呆的位置來看,不管是樊城還是襄城,都是處在重要戰略節點上,跟郭淮呆在汝南放養的待遇,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張嶷現在是很有主觀能動性的,他派出了不少的斥候,去偵查陳泰所部的行軍速度和行軍路線,試圖搞清楚,這支軍隊這麽拖拖拉拉行軍的目的,到底是什麽。
但可惜,張嶷實在沒有找到任何的奇異之處,就仿佛,這支軍隊就是以這樣的速度在正常的行軍而已。
這個,實在是有點說不過去啊.你們不是來進攻襄城的麽?!
張嶷想不通,但同時,張嶷又知道,距離自己不超過百裏之外,就是吳懿所率領的蜀地郡兵,而他們的目的地,也是襄城爲了避免出現吳懿不知前方具體情況,錯失戰機的可能,張嶷立刻派人給吳懿送出了軍報,詳細說明了現在襄城的情況。
而吳懿接到了來自張嶷的軍報後,獨自思索了一會兒立刻叫來了自己的三個副将軍議。
吳懿這次一共率領了三萬兵馬出褒斜道入關中,再由關中入武關,前來支援洛陽。
其中,有兩萬兵馬,是吳懿所部的漢中郡兵,但還有一萬兵馬.是大漢南軍。
大漢南軍,跟北軍一樣,也是諸葛亮一手訓練出來的精銳部隊。
但和北軍不一樣,北軍的職責就是對外征戰,但南軍的職責,卻是拱衛天子,輕易不離開都城。
而這次,大漢南軍卻離開了成都,提前到了漢中,在吳懿的統一率領下,東進支援洛陽。
原因,還是在大漢天子要不要遷都的問題上。
如今大漢北伐,已經打到了河洛之地,已經是到達了中原的腹心地帶,而大漢天子,卻依然還在成都呆着不動彈.這對于天子威望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劉禅跟劉備不同,劉備是馬上皇帝,哪怕劉備在成都呆着,諸葛亮一路領兵殺到東海,那也是劉備知人善任,信任諸葛亮。
但劉禅是從他老爹手裏繼位下整個江山的,諸葛亮在前方打的再好,那也是諸葛亮的功勞,沒人會說這是劉禅的英明神武。
倒不是說劉禅懷疑諸葛亮,而是君無威信不立。
這點,不僅劉禅明白,諸葛亮也明白,所以才有了諸葛亮的遷都之議,其中的一個目的,就是爲了給劉禅耍存在感,建立足夠的威望用的。
劉禅需要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威望,但是呢,遷都這個事兒,牽扯太大了,哪怕是諸葛亮最後妥協之下,采用了讓劉禅巡幸長安的借口,依然是遭到了蜀地本土派的強烈反對。
遷都這事兒,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而曹魏又開始反攻洛陽了既然這樣的話,那派大漢南軍代表天子出戰,這應該是沒問題的吧?!
大漢北軍雖然也是屬于天子親軍,但它本身的職責就是“外有戰,北軍出”,身上的皇權烙印有,但并不重。
可南軍不一樣,南軍不管什麽時候都是拱衛京師都城的,除非是天子有明诏,否則南軍輕易不離都城南軍更能體現皇帝的意志。
所以說啊,阿鬥這次也是下了很大的決心,把南軍派了出來,交給吳懿統帥,馳援洛陽.既然不讓遷都,也不好明目張膽的巡幸長安,那麽我這個當天子的,派出自己的親衛軍隊出戰,用來樹立威望,這你們總不能反對了吧?!
誰要是再反對,那性質可就完全不一樣了别真的以爲阿鬥好說話,不會殺人哦。
至于爲什麽這次出兵的人數是一萬,而不是南軍全部的兵力兩萬人.阿鬥總得留點人在身邊吧,萬一益州還有些心懷不軌的人可怎麽辦?!
爲此,阿鬥派出了姜維爲南軍主将,文欽爲南軍副将,率領一萬南軍将士,受吳懿節制,跟漢中援兵一起,馳援洛陽。
說是受吳懿節制,但吳懿其實也知道,南軍自成體系,身份又特殊,自己不可能真正的節制這樣一支部隊的。
更何況,吳懿本身的身份也好不到哪兒去,他算是半個外戚他妹妹是當朝太妃。
雖然大漢朝廷的上一代,在步太後的管理下一向和睦,吳太妃在宮中也沒有什麽實權.這也是爲什麽現在吳懿既能出任漢中太守,還能單獨領兵的原因。
否則的話,就“外戚”這兩個字在大漢四百年裏的“名聲”和“地位”,諸葛亮能用他吳懿才怪呢。
因此,哪怕是爲了避嫌,軍中有了特殊的軍情,吳懿一般都不會自己直接做主,一定要找來姜維和文欽兩個人,一起商議對策。
至于最後一個副将陳式.嗯,這是吳懿在漢中軍中的老搭檔,同時也是被吳懿拉來湊數的。
吳懿把前方張嶷傳來的軍報,給姜維和文欽過目之後,開始詢問兩人,有什麽意見。
兩人當然有意見,尤其是姜維。
這次南軍出征,是從南軍成立以來,第二次主動出擊.上次出擊,是姜維領兵,平定漢嘉郡黃元的叛亂。
但那次出兵,姜維幾乎是一路平推,到了漢嘉郡也隻是走了一個過場,剛剛兵臨城下,城中守軍就把黃元捆吧捆吧的扭送出來投降了。
姜維都不知道自己是領兵出戰還是帶兵遊行去了。
因此,這一戰,才是嚴格意義上來說,南軍的成軍一戰。
姜維憋着想展示自己的才華很久了。
因此,姜維立刻向吳懿獻計,說道,“維願率本部兵馬,自舞陽縣繞道,奔襲許昌,一戰而定。”
吳懿聽完,直接吓了一跳.好家夥,年輕人,夠膽大的哈。
但仔細想想.吳懿突然覺得吧,這事兒好像也不是沒有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