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失守,司馬懿退守虎牢關的消息,傳到邺城,曹叡大概有半盞茶的時間,沒有任何反應。
完全懵了。
曹叡真的有點無法接受洛陽丢失的那種挫敗感。
這比當初曹丕丢失關中的挫敗感還要大。
關中丢了也就丢了,畢竟曹魏的統治核心在中原,在河北,關中也不過是收回來不到十年而已,丢了,不過是丢了一個保護中原的屏障而已。
但洛陽.那是中原核心。
本來曹魏的是依靠着中原,河北兩條大腿前進的,可現在,被人硬生生的砍下一條腿來.你讓曹叡怎麽去接收這個事實。
别說什麽隻丢了一個洛陽,河東,河内,颍川,甚至河南的東半部都還在曹魏手裏這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洛陽的重要性在于它不僅僅是一座城市,還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含義。
洛陽一丢,中原人心就會出現動蕩,不管是河東,河北,還是颍川,人心一旦散了,這些地方丢失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當曹叡終于接受洛陽丢失這個事實之後,曹叡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調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北部諸郡的所有郡兵,到邺城集結。
他要禦駕親征,奪回洛陽!!!
可惜,這封诏書,沒有最後下達下去.負責處理诏書的陳群一看到曹叡下了這樣的诏書,立刻進宮求見曹叡,訴說利弊。
是,天子的想法,他陳群很清楚,同樣的,他也不是不明白曹叡這麽做的用意。
洛陽關系到整個中原的得失,事關大魏半壁江山,曹叡要想奪回,很正常。
但問題是,現在的情況,并不允許曹叡這麽做。
調四州之兵來邺城,不是不行,但四州有多少兵可以調,這是個問題。
冀州的郡兵,全讓曹真帶領着去征讨遼東公孫淵了,現在雖然一時平定了戰亂,但曹真光說大勝,平定了叛亂,自身損失了多少,曹真都是含糊其辭的一筆帶過.你知道現在還有多少可以連續作戰的冀州郡兵?!
幽州的郡兵,在遼東公孫淵叛亂之時損失了近半,現在那點兵力還要留在幽州,看住遼東,防止遼東野心家在曹真回軍後複叛,輕易也不能抽調。
青州的郡兵,也要負責防衛地方,畢竟東吳已經占據了青州南部的北海郡,而東吳戰船之能天下第一,真要抽調青州北部郡兵來邺城,卻導緻東吳渡海而入青州北部,全據青州,那也是得不償失的問題。
至于并州的郡兵.如今北面的異族倒也老實,一時間翻不出太大的浪花出來,從并州調兵,倒也不是不行。
但,天子禦駕親征,要跟蜀賊在洛陽打一場大決戰,可不能就帶這麽點兵,如此倉促的去應戰。
陳群雖然隻是一介文官,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陳群還是知道的。
如今已經是二月份,正是春耕的時節,抽調如此多的兵力士卒南下去征戰,勢必會影響到北地的春耕。
而過了春耕,也是傳統意義上青黃不接的時代,一家百姓在這個時候有可能會面臨饑荒而活不下去,對一國财政來說,這時候也是需要動用老本的時候。
别的不說,要準備南征的糧草,這些錢糧消耗,就足夠讓陳群頭痛了。
這年頭,哪怕是曹魏的糧食儲備也不算太多,硬要打仗也不是不行,但問題是,打完了以後,不管輸赢,朝廷都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
好吧,退一步說,就算糧食儲備足夠,能支撐大軍南征,但,需要派多少兵馬,任用何人爲将,進攻路線如何規劃,怎麽吸引蜀賊主力進行決戰.這些,都需要提前制定好。
可不是說你天子禦駕親征,帶着兵馬跑到洛陽城下去攻城,就可以奪回洛陽的。
再一個,禦駕親征的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萬一有個閃失,那大魏可能真的要賠上國運了這種情況,能避免還是避免的好。
戰争不是兒戲,禦駕親征就更不能兒戲,絕對不是曹叡在盛怒之下,一道诏書就能決定的事情。
身爲三朝老臣,托孤大臣,同時又是總理尚書台的尚書令,陳群必須勸說曹叡,收回成命。
要打,可以,但不能跟現在這麽草率,這樣于國無益。
不得不說,陳群的勸說,是成熟的,老成持重的.直接給曹叡說了一個啞口無言。
曹叡到底不是那種昏庸暴躁的主君,他其實腦子還是很清醒的,隻不過剛剛在憤怒之下,根本來不及思考那麽多現在被陳群給勸說了,自己也慢慢冷靜下來了,終于也意識到,現在搞禦駕親征,不是什麽好主意。
但,也不能就這麽坐視蜀賊占據洛陽啊,一旦讓蜀賊在洛陽站穩了腳跟,中原人心的向背,可就真的不好說了。
這個問題,其實陳群也知道,曹叡說的是有道理的别的不說,現在颍川郡那邊,“人心”就已經相當不穩了。
更别說距離洛陽更近的河東,河内兩郡.如果沒有一條黃河攔着,恐怕那邊的“人心”,會比颍川郡更加混亂。
所以,陳群向曹叡建議,曹真率領的冀州郡兵,還是有必要繼續南下,支援虎牢關,給洛陽的蜀賊制造足夠的壓力的。
同時呢,并州郡兵要調用,問題不是很大,不如就調并州郡兵南下,去支援守衛河東。
至少,先把陣線維持住,安定一下中原人心,然後,再考慮怎麽爆兵,怎麽規劃進軍路線,怎麽重奪洛陽的問題。
曹叡冷靜下來,認真的思考了一番後,決定還是聽從陳群的計策而行。
但這裏面還有一個小問題并州刺史畢軌并不擅長軍事,讓他領兵去支援河東郡,主持河東郡防務,别說曹叡,就是陳群都不怎麽放心。
現在的大魏可禁不起有人帶兵瞎浪了,畢軌這人處理政務還行,領兵作戰,還是得派一個信得過的人過去。
可現在,大魏朝廷内部,還有值得信賴的,能帶兵出征的将領麽?!
這個值得信賴,不僅僅是指對大魏忠心,重要的是,他也要有讓曹叡能夠放心把兵權交給他的能力。
這種情況下,陳群向曹叡提出了第一個建議人選——汝南太守,郭淮。
真要論起如今大魏朝中,有統帥三軍能力,可以跟諸葛亮,張溪等人掰掰腕子的人,大概就隻有司馬懿,郭淮,曹真三個人了。
司馬懿如今新敗,剛剛丢了洛陽,在虎牢關據守,你再讓他節制并州郡兵,遙控指揮河東防禦,顯然不現實。
再說曹叡也不樂意啊.現在曹叡一聽到司馬懿的名字就覺得心煩,當初對他的希望有多大,現在的失望就有多大。
曹真就更不用說了,經過這次快速平定公孫淵的叛亂後,曹叡對這個族叔的能力又有了信任,交給他去做也放心。
但問題是,先不說曹真沒回來呢,就算回了邺城,他也需要領兵南下支援虎牢關,主持守衛兖州,他也脫不開身。
那麽,就隻有郭淮可以調用了。
至于郭淮手裏的汝南三縣.跟整個中原比起來,那三個縣的得失,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大不了,把那三縣的守軍都調到許昌去,或者讓陳泰兼顧三縣防禦,都可以。
反正以陳群看來,這會兒最大的威脅是蜀賊,東吳那邊,也不是不能争取合作的對象,這三個縣,就算丢了也權當是争取合作的代價了。
因此,陳群想曹叡推薦了郭淮,調郭淮北上,率領并州郡兵守衛河東。
這其實是一個最合适的人選,郭淮的能力,就是諸葛亮遇到了,也得頭疼半天的但奈何,曹叡不這麽認爲。
這個郭淮吧,能力是有的,但這些年的戰績,實在是讓人提不起信心來。
而且,根據朝中衆臣的普遍共識,郭淮的能力,并不比司馬懿強,甚至是,司馬懿的名聲,要比郭淮大得多.沒辦法,這些年郭淮總打敗仗,相反,司馬懿确實表現的更好,朝中群臣們就算想替郭淮吹噓,都吹不起來。
總而言之吧,曹叡雖然也知道郭淮的能力在如今的朝中已經算是不錯的了,但問題是,郭淮對陣蜀賊的戰績實在讓曹叡不敢把并州大軍交給他.萬一他再給浪沒了呢?!
陳群一看曹叡對郭淮這個最合适的人選居然還有所猶豫,頓時也知道,天子并沒有要啓用郭淮的想法。
那就推薦第二個人吧。
故征西将軍夏侯淵次子,夏侯霸,被陳群舉薦了出來。
一方面,夏侯霸也算是宗室将領了,在信任度上,天生有優勢。
另一方面,夏侯霸确實是夏侯淵諸子中,軍略能力最強的人。
當然,陳群之所以會推薦夏侯霸,也跟夏侯和在這次洛陽攻防戰中的表現,有很大的關系。
夏侯和最終還是跟随着司馬兄弟一起撤到了河内郡,而他在這次作戰中的表現,司馬師不僅如實記錄了下來,而且還稍微美化了一下,送到了司馬懿哪裏,最後由司馬懿随着自己的請罪戰報一起,送到了邺城。
司馬師和司馬懿故意美化夏侯和的表現和作用,其實也是沒辦法,誰讓他們父子沒有守住洛陽呢。
司馬懿用腳後跟想都知道,這次自己丢失洛陽,天子肯定要問責,而這時候賣一個人情給夏侯和,也是希望夏侯淵一脈能在關鍵的時候領這個情,幫着自己在天子面前開脫一下.這父子倆抱的就是這麽一個心思。
可陳群沒想那麽多,他看到戰報後,發現整個洛陽戰役,雖然夏侯和能起到的作用并不大,但至少公忠體國,同時也識時務夏侯淵的第七子,一直沒啥名氣的夏侯和都這樣了,一直以善軍略而名聲在外的夏侯霸,應該能力也不能差到哪裏去吧?!
既然天子不信任外姓将領,那這次推薦一個宗族将領,總可以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