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北伐,最緊張的人,不是司馬懿,而是颍川太守王淩。
司馬懿是早就有了大漢要北伐的準備,并且做好了戰略預判。
因此,當諸葛亮領兵入武關的時候,司馬懿也派出了陳群之子陳泰,率領兩萬屯田兵改編而來的司隸郡兵士卒,快速馳援了颍川郡。
選派陳泰領兵,司馬懿也是經過一番考量的。
陳泰是陳群之子,自然也是颍川人,讓陳泰領兵去救颍川,他一定是會盡到最大的努力的。
而且陳泰這個人,司馬懿還是很欣賞的,他跟他的文官老爹不同,陳泰不僅政務娴熟,而且頗通謀略用兵,在河内爲官期間,曾經多次剿滅流匪山賊,有着不小的軍功在身。
這樣的人去颍川,協助颍川太守王淩做好颍川防務,是最合适不過的了。
但王淩現在的心情可說不上太好。
就颍川這個破地方,要險要之地沒有險要之地,唯一的堅城許昌還不在通往河南的戰略要地上也就是說,要阻擋蜀賊往河南郡進兵,隻能依靠一些小山小城,憑借自己手裏僅有的兩萬郡兵。
這是正常人能做得到的事兒?!
你再看看對面,先不說那高達七萬的大軍,就說人家的統帥和将領們,随便拿一個出來,哪個不是沙場宿将,百戰之輩?!
自己這邊,要兵沒兵,要将沒将。
這點上,颍川世家們也幫不上王淩的忙。
颍川世家大多是以詩書傳家爲主,治政理民的人才,這些世家倒是能找出不少,可兵法韬略.這些書也許有世家真的有,比如颍川荀氏肯定就有這樣的藏書,但有書不等于有将啊。
你一時間要找出合适領兵的家族子弟,這個颍川世家們是真的沒有。
颍川世家倒是推薦了一些據說讀過兵書的族中子弟給王淩,但王淩一個個的考察下來發現,這就是一群誇誇其談的玩意兒。
連趙括都不如,人家趙括起碼能把兵書倒背如流呢。
有時候吧,王淩也感慨颍川郡,真的有點沒落了。
當年颍川郡出了多少的人才啊,荀彧,荀攸,荀谌,郭圖,郭嘉,辛評,辛毗,陳群,鍾繇,杜襲甚至是對面的張溪,徐庶,都是颍川出身,而且各個都是能文能武。
不一定各個都能領兵吧,但肯定不缺謀略。
可現在這些世家推薦給自己的,這都是些什麽玩意兒?!
現在,自己卻要帶着這麽一幫玩意兒,去面對蜀賊的七萬大軍王淩能不急嘛。
說真的,如果不是爲了自己的名聲和家族利益着想,王淩都想着要不直接投了算了。
畢竟,他的伯父王允,可是當世公認的大漢忠臣.如今大漢打過來了,大漢忠臣的侄子選擇歸順大漢,有什麽問題麽?!
可惜,這事兒就隻能這麽想想,卻不能這麽幹。
王淩的老家,在太原啊,那是在曹魏的控制區内,而且太原王氏,如今也不是一個小家族了,是一個橫跨太原諸縣的大家族了。
那個守衛潼關的弘農郡太守王昶,雖然跟王淩不算一支,但祖上卻是一家人,算是旁支族兄弟。
自己這邊投降了倒是沒什麽,整個太原王氏可能就要面臨滅頂之災了。
這時候的太原王氏,還不是後來隋唐時期的門閥世家,這時候太原王氏才剛剛起步,影響力遠不如琅琊王氏,不過是一個後起之秀而已。
因此,隻能是硬着頭皮,硬抗。
好在,洛陽留守司馬懿到底不是一個庸才,這邊蜀賊才剛剛有些異動,主力大軍還沒離開宛城地界呢,司馬懿派出的陳泰,就已經帶兵來援了。
有了陳泰這個地頭蛇外加統兵将領,王淩的壓力頓時就少了一半。
不僅有人可用了,也不用以一個外來者的身份,去跟那幫颍川世家大族們硬磨錢糧支持了,這些,陳泰都能幫他解決掉。
而随着陳泰的到來,也帶來了司馬懿對這場戰鬥的最新指示——王淩屯重兵守昆陽,陳泰分兵據守魯陽,二人皆隻可據城自守,不得擅自出戰。
司馬懿的命令,王淩和陳泰都懂,其實就是堅守不出,以守拖變反正咱們是主場作戰,不僅有本地世家的支持,河北那邊随時也會有援兵到來,根本沒有必要主動出戰,去跟蜀賊硬拼。
王淩和陳泰都能理解司馬懿的戰略意圖,兩人也非常認可這樣的應對方式,因此兩人直接就照辦了。
司馬懿這才稍微有點放下心來.他就怕這兩人年輕氣盛,非要主動出戰去跟蜀賊決一生死。
如今看來,這兩人都是聰明人,而司馬懿很喜歡跟聰明人打交道,能省不少的事兒。
接下來,司馬懿就得看蜀賊的進軍路線,來決定到底具體堅守哪個方位了。
蜀賊進攻昆陽和進攻魯陽,都是有可能的,也都是有戰略價值的,但以蜀賊的兵力,肯定會選擇重點進攻一個,而不是分兵兩個都打。
一共就七萬士卒,再平均分兵的話那這個威脅就小了很多了。
司馬懿相信,蜀賊不可能會做出這麽蠢的選擇來的。
事實上,諸葛亮也确實不會犯這種錯誤,對于進攻魯陽還是昆陽的問題,諸葛亮和張溪也認真讨論過了。
魯陽身後的大道,可以直通河南郡,是進攻洛陽的最快速的行軍通道。
昆陽背後的大道,可以直接進入颍川郡,全據颍川,還能順勢通往陳留郡,進占兖州,當然也能通往洛陽,就是要繞一個大圈。
這兩個地方,其實都有進攻的戰略價值。
進攻魯陽可以快速通往洛陽,而進攻昆陽,可以掃清側翼威脅,同時占據陳留的話,可以阻截河北魏軍來援。
最後,兩個人仔細讨論了一下,從現有的戰略出發,還是決定,先攻魯陽。
隻要攻下魯陽,往河南進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配合魏延他們的偏師行動,盡快和弘農郡拉進距離,一起夾攻洛陽。
而洛陽一下,颍川郡不攻自破,這是最符合現實利益的做法。
相反,進攻昆陽的話,需要繞一個大圈子,對快速進軍洛陽不利。
一旦弘農郡那邊出現什麽問題,不管是進攻不順還是陷入敵軍包圍,不僅不能有效的接應魏延等人,甚至可能被洛陽的司馬懿各個擊破。
出于這樣的考慮,張溪和諸葛亮達成了一緻,六萬大軍進軍魯陽,派吳懿率領偏師一萬,牽制昆陽。
駐守魯陽的人是陳泰,根據斥候來報,得知蜀賊主力往魯陽方向前進後,立刻給王淩和洛陽的司馬懿發出了求援信。
身在昆陽的王淩接到陳泰的求援信後,立刻派出了一萬援軍去支援魯陽不敢多派,生怕這是蜀賊的瞞天過海,聲東擊西之計,王淩還是在昆陽留下了兩萬士卒防守。
而陳泰那邊也不着急。
六萬大軍來進攻一萬大軍駐守的魯陽,确實很危急,但昆陽和魯陽之間的距離并不太遠,援軍不過是四五天就能到位,一萬大軍就算再不能守,四五天也是能守住的。
而洛陽方面,即使算上求援的來回時間,司馬懿的洛陽大軍來援,應該也能在十五天内趕到,這點時間,陳泰還是有信心能守住的。
魯陽确實不算什麽堅城,但守城戰,守軍終究還是占便宜的。
而事實,也跟陳泰預料的差不多。
三天後,諸葛亮率領六萬大軍兵臨城下,派出鄧艾爲先鋒,來到魯陽城下搦戰。
很顯然,能不打攻城戰,諸葛亮也不想打攻城戰.萬一魯陽守将是個不懂軍事的白癡,選擇主動出戰,那不是省下很多的事情?!
但可惜,陳泰根本不爲所動,避戰不出。
諸葛亮一看這架勢,也沒有猶豫,直接下令攻城。
在經過一天的攻城無果後,諸葛亮暫時收兵回營,開始打造大型攻城器械,同時不忘對魯陽城進行監視和騷擾。
有一說一,這時候的陳泰,是有點迷糊的.這個諸葛亮,居然攻城一天以後才想到打造攻城器械,難不成真的不懂帶兵?!
可問題是,如果是這樣的話,作爲沙場宿将的張溪在幹什麽?!
諸葛亮不懂這個也就算了,張溪還能不懂?!
又或者說,是不是諸葛亮和張溪之間出現了什麽問題,現在的蜀賊主帥諸葛亮,完全壓制了張溪發聲的機會?!
這.是不是有機可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