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吧,張溪也是想多了,諸葛亮沒想一個人把所有的事情給扛下來。
真的起碼諸葛亮自己是這麽認爲的。
諸葛亮也想過,和群臣共議接下來的善後計劃,但是呢,諸葛亮認爲,在商議之前,自己必須要先梳理清楚其中的利害關系,并且拿出一個可供大家讨論的章程出來。
否則的話,大家聚到一起,鬧哄哄的互相争論,卻得不出合理的結論這對大漢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這段時間,諸葛亮就是在忙這個事情,剛巧忙的差不多了,張溪就找上門來了。
就.開會呗,張溪都這麽提議了,而諸葛亮也有這個心思,那就開呗。
給南陽和漢中同時發出文書,請兩地主官安排好各自的政務後,盡快啓程前來長安議事。
南陽那邊,徐庶和龐統肯定要來的,漢中的法正也肯定要到,剩下的人,能來多少,就看各自的安排了。
會議時間,定在了半個月之後,而在這之前.諸葛亮拉住了張溪,詢問了一下關于諸葛喬和張暄的婚事。
這倆倒黴孩子,本來應該是在秋收之後依禮成婚的,但偏巧趕上了關中大戰,諸葛亮和張溪哪有心思給他們完婚,因此就一直拖到了現在。
如今又遇到了大将軍關羽逝世的事兒,雖然說法理上不用避諱,但問題是,關羽的威望和跟大家的關系擺在那兒呢,至少到明年上半年之前,這倆孩子是不太适合操辦婚禮的事兒的。
但總這麽拖下去也不是個事兒,一直訂婚不結婚,不符合禮法的說。
所以嘛,諸葛亮就是想個張溪商量一下,定下一個合适的時間來,讓兩個孩子把婚事給辦了。
如果不能大操大辦,但至少要符合禮儀,在三年之期到來前完婚,不能讓人看了笑話。
這事兒吧諸葛亮說的對!
反正就現在的情況看來,自家女兒是認準了諸葛喬了,而這個諸葛喬好像也不像是短命的樣子.就定個時間吧。
到時候也算是一件喜事,時間就定在建興六年的秋收以後好了。
那時候關中重建也應該差不多了,正好又是秋收之後,那時候嫁女兒,至少能讓長安的百姓跟着一起熱鬧一下。
這年頭沒有什麽精神文明的說法,但與民同樂,提升民心的說法,可是早就有了的。
兩人商定這個事情以後,就又開始了各自的忙碌,一直到徐庶,法正等人,齊齊抵達長安。
人都到齊了,那就,開始議事吧!!!
參加這次議事的人,可不算少。
雍州方面,不僅張溪參加了,還有費祎,黃權兩人一起參與,而趙雲以衛将軍的身份也參與了進來。
荊州方面,因爲關羽病逝,關平,關興,關銀屏和鄧艾等人要護送關羽的靈柩去成都下葬,所以王基必須駐守在宛城,這次來長安參加會議的人,隻有徐庶和馬良,以及準備順道回成都的龐統和姜維。
漢中方面,出乎意料的,不僅法正到了,連李嚴也來了顯然,法正現在有要力挺李嚴的意思。
各有各的安排,也各有各的心思,但那都是以後要考慮的事情,現在嘛.先議事。
有了諸葛亮的提前準備,大家不需要對一些事情的先後順序進行争議了,按照諸葛亮的準備來就好.換在場任何一個人,也不會準備的比諸葛亮更細緻。
首先的問題,是北伐之後,各軍将士的賞罰功過問題。
底層将校士卒的賞罰功過,自然有丞相府的參軍,記事們去負責,這方面馬谡有經驗的很,在成都那邊就已經開始根據各軍正的記錄,開始統計了。
在長安這邊需要讨論的問題,是幾位領軍将領的功過問題。
比如這次北伐過程中立下大功的王平,以及類似柳隐這樣先有過,後有功的将士們的獎罰問題。
王平不用說,能攻下宛城,王平起碼有一半的功勞,肯定是要獎賞的。
因此,諸葛亮的建議是,提升王平爲左将軍,同時上報天子,請天子封王平爲亭侯至于是什麽侯,那是天子決定的事兒了。
這方面,大家都沒有異議。
接下來就是麻煩的柳隐,或者說,跟柳隐一類的将領,該怎麽處置。
這類先有過,後有功的武将,在這次的關中之戰中非常的多,對他們的賞罰,直接關系到雍州軍心民心。
按諸葛亮的意思,功是功,過是過,需要分開來看,所以對于柳隐,諸葛亮的意思是功過相抵,降職留用。
降職,是對他戰敗丢失大半個右扶風郡的懲罰,留用,是看在他最終守住了槐裏,保證了長安側翼,也爲北軍反攻争取了足夠的時間。
可如果按照諸葛亮的這個思路去評判戰功的話,有太多的雍州郡兵将校,會在接下來的戰功分配中,處在不利局面中。
合着雍州郡兵挨最毒的打,打最難的仗,殺最多的敵,最後得到一個降級罰俸的結果?!
這個張溪是肯定不能同意的,他必須爲了雍州将士們據理力争,而同樣立場的陳祗,費祎,甚至是黃權,都站在了張溪這一邊。
至于襄陽和漢中兩方面的代表,這時候都保持了沉默。
一方面呢,他們不想摻和進這場麻煩的紛争裏,另一方面,他們雖然覺得諸葛亮的處置确實公正,但多少有點不近人情了。
如果現在幫諸葛亮說話,将來自己遇到類似的情況的話,豈不是同樣尴尬?!
所以,還是沉默以對比較好。
最後,諸葛亮在和張溪的據理力争過程中,還是做出了妥協——普通将校士卒,以有功論功行賞,但領軍将領,偏将以上者,降職留用。
這已經是諸葛亮最後的底線了,必須要有人爲前期右扶風和左馮翊的失守負責的,這點,哪怕是張溪也不能例外。
嘛,對于這點,張溪倒是沒有再繼續堅持。
作爲一軍統帥,即使最後的結果是保住了關中,同時殺傷了司隸軍主力,但傷亡這麽大,張溪也沒想着甩鍋自己的責任。
張溪都認了這個罪責,那麽下面的類似柳隐,胡遵等人,一樣逃不脫責任。
但,有一個人例外。
句扶。
在戰場上下落不明的句扶,最後在北軍擊退了郭淮軍,仔細打掃戰場後,終于是找到了。
因爲找到的時間太晚了,人已經是無法認出來了,隻能是通過铠甲和随身飾物判斷,句扶已經陣亡了。
據仵作說,句扶戰死之時,胸前身中六箭,全身刀傷無數,很顯然,這是奮戰到了最後一刻。
因此,對于句扶,諸葛亮會上報朝廷,請朝廷封侯厚葬。
處理完雍州這邊的戰後事宜,諸葛亮跟法正,徐庶溝通了一下漢中和荊州之戰的獎罰方案。
漢中這邊其實沒什麽要處罰的,法正沒到關中前,一直是李嚴在漢中盡心盡力的準備北伐糧草,做好後勤轉運工作,一直沒有出錯,因此法正認爲,李嚴是有功的。
這也是法正帶李嚴來長安的原因之一法正總覺得吧,諸葛亮和張溪等人,似乎有意無意的在排斥李嚴,但李嚴的能力和水平,卻是擺在那兒的,繼續放在漢中,是一種浪費。
諸葛亮也承認了這一點,因此建議由法正上報朝廷,給李嚴論功,這事兒諸葛亮就不參與了。
這算是給法正和東州派面子。
至于荊州方面,負責攻打南陽的寇封,鄧艾,關平等人,自然也是要論功的,不過寇封現在回到了東三郡鎮守,關平,鄧艾等人跟着張飛一起,扶着關羽的靈柩走漢水入川,等關羽的喪事結束後,再讨論封賞的問題也不遲。
至于江陵方面,石苞擊退了東吳軍的圍攻,自然也是要封賞的,但龐統,陳到,宗預,姜維等人,因爲失守了公安,一樣是一個降職留用的處罰,連龐統都不能例外。
順帶一提,也有例外的,那就是張任.建興五年十一月,撤退到巴東郡的張任,因病去世。
張任的後事,龐統已經有了承諾,這時候龐統必然要替張任争取。
而對于這個封侯的承諾,諸葛亮雖然覺得有些唐突,但考慮到張任這些年的兢兢業業,諸葛亮決定,還是贊同龐統的意見,上報天子,由天子賜爵給張任的長子張林,以示撫慰。
結束了這些善後的事宜後,議題終于是進入了第二個方面。
對荊州的人事任命問題。
關羽病故,荊州到底是還跟以前那樣,派出大将鎮守總督,還是把權利收歸朝廷,由朝廷按照一般州郡對待。
這個問題,是個大問題,也是牽扯到很多荊州将領和世家大族利益的大問題。
這個議題一開始,就陷入到了一陣詭異的沉默中。
而諸葛亮一看這架勢,頓時也明白這事兒,沒那麽容易解決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