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陷入了猶豫之中。
蜀賊北軍确實如他猜測的那樣,提前進入了關中,這也就意味着,自己在理論上,随時可能被蜀賊的優勢兵力進行反包圍。
按理來說,郭淮現在的最優解,就是領兵撤出右扶風,保住武關爲要。
但.蜀賊北軍的操作,又讓郭淮看到了一絲翻盤的可能。
如果蜀賊是數萬大軍齊至,那郭淮根本不用想,現在撤兵還來得及。
可蜀賊北軍居然隻來了不到萬人,具體來說隻有七八千人的步兵士卒,輕兵冒進的趕來救援槐裏,主力大軍現在依然還在渡河。
有過在渭水撤軍經驗的郭淮,很清楚渡過數萬人的兵馬,以及糧草軍械補給需要多少時間.沒個三五天的時間,根本過不來。
而這個時間差,在郭淮看來,并不是不能對蜀賊的那八千北軍迎頭痛擊,甚至一舉吃掉這支部隊。
而且即使是退一步,從撤離右扶風的角度講,如果能先一舉擊潰這支冒進的蜀軍先鋒,那麽将來撤退的時候,郭淮也不用擔心身後有追兵,甚至于,他可能隻需要撤退到右扶風的堡壘群,就有足夠的的時間去利用這些堡壘群抵擋住蜀賊的反攻,依然可以在右扶風保留一塊前進基地,不需要徹底退到武關去。
對現在郭淮來說,退,自然是最穩妥的選擇,就是有點丢人。戰,也不是沒有獲勝的希望,但需要速戰速決,一旦被蜀賊拖住,那他再想撤退,恐怕就沒有那麽容易了。
郭淮思慮了一陣,最後做出了自己的決斷——戰。
這個決斷,既有現實的考慮,也有郭淮自己的私心。
現實方面,蜀兵輕兵冒進,先鋒隻有八千人,而郭淮手裏,光憑秦朗的五千騎兵就足夠對付這八千步兵了,更别說郭淮還手握着一萬餘步卒。
郭淮是真不覺得,以這麽優勢的兵力,擊潰一支八千人的步卒,有什麽困難的。
私心方面這些年,郭淮的戰績也是讓人罵的不清。
從涼州敗退到關中,從關中敗退到關内,一路上都是在輸。
雖然挨罵的大頭是曹真的這個主帥,但郭淮的名聲,也因此受到了不小的牽連,他早年在涼州和隴山打出來的威名,如今也基本沒人再提起了。
如果再不打一個像樣的勝仗,最後被這區區八千蜀賊吓退郭淮覺得吧,他這輩子估計就再也沒有領兵上戰場的臉面了。
所以,打還是要打的,而且要速戰速決。
在做好決定後,郭淮立刻對目前的兵力做出了調整。
首先,郭淮暫停對槐裏縣的進攻,隻分出四千人監視槐裏縣的四門,剩餘的七千士卒,郭淮全都收攏回來,做好迎接戰鬥的準備。
其次,郭淮派出軍使去給秦朗下令,讓他不用管那支長安來的援軍,盡快趕回來跟自己彙合。
即使放那支長安來的援軍往槐裏進軍,他們也不可能跑的過騎兵,這中間至少有兩天左右的時間差。
這個時間差,足夠郭淮在槐裏城下擊潰蜀賊北軍先鋒,然後從容後撤,退到堡壘群據守了。
反正也沒再打算進攻槐裏了,你是不是支援到位,郭淮是真的不在意了。
而随着秦朗的撤回,還給郭淮帶來了一個相當不錯的消息。
根據秦朗所言,那支從長安出發過來支援槐裏的援軍,戰鬥力并不強,組織度也有限。
不過三天的騎射纏鬥,秦朗率領的騎兵就造成了大概有兩千餘人的傷亡,營寨的蜀賊援兵也曾經不止一次有炸營的迹象,隻是很快就被平定了下去。
秦朗本來也考慮過,利用敵軍營寨不穩的機會發動進攻,但又擔心這是敵軍刻意營造出來的假象,引誘自己進攻的陰謀,因此不敢擅動,沒有主動發動進攻。
站在秦朗的立場上,郭淮是能理解秦朗的做法的——畢竟是第一次領兵嘛,小心一點不犯錯,是最重要的。
但秦朗帶回來的這些情報,也足以讓久經沙場的郭淮得出一個結論——長安的那些援兵,不過是烏合之衆,戰力堪憂,真不用太放在心上。
理由很簡單.炸營誘敵這種事兒不是沒有,但不可能三天内幾次炸營的。真要這麽做,以這個時代士卒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假炸營也會變成真炸營的。
所以那支長安來的援軍,肯定是真炸營,隻不過是領軍将領的能力還不錯,炸營規模也不大,發現的也及時,所以才會在短時間内被壓制下去。
但同時,這也說明了,這支軍隊的組織度,可能比普通的郡兵還要差.挨了三天揍就炸營好幾次,哪裏有半點正規軍的樣子!
本來郭淮還有點擔心這支援兵會不會急行軍,趕到自己側翼對自己發動進攻呢如今看來,這方面是不用擔心了。
烏合之衆,就算趕到了自己的側翼,能形成多大威脅?!
更何況就以這支部隊一天行軍二十裏的速度,等他們趕到自己的側翼,估計自己早就已經撤軍了。
就這樣,郭淮很快的就做好了調整,靜等吳懿率領的北軍到來。
吳懿确實在趕路,如今距離槐裏不過五十裏,大概還有一天的時間,就可以直接面對圍城進攻的魏軍了。
而到了這個時候,吳懿也沒有再急于趕路,而是放緩了行軍步伐,開始下令士卒做好戰鬥準備。
這麽急匆匆的跑過去,什麽準備都不做,那不就是給人迎頭痛擊的機會麽.吳懿好歹也是川中名将,可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因此,吳懿也在做跟魏軍硬碰硬的準備。
兩邊的主要戰力都在摩拳擦掌,而身在槐裏縣城内的柳隐,自然也敏銳的嗅到了這股不安的氣息。
今天的魏賊,居然沒有發動攻城,而僅僅是選擇了圍困?!
這是什麽情況?!
魏賊進攻後繼乏力了?!
好吧,這不可能,柳隐再樂觀天真,也不會在被人圍毆了快十天,城防已經幾乎被破壞殆盡的情況,抱有這樣的幻想。
因此必然是自己有援兵到來了,魏賊需要先擊破援兵,然後再選擇攻城。
站在柳隐的角度,他并不知道來的援兵是誰率領的,有多少人。
整個槐裏城已經被魏軍圍的水洩不通,柳隐根本沒有機會跟外界有多少交流。
柳隐甚至不知道,距離他北側四十裏地,有一支來自長安的援軍,已經在哪裏挨了三天的揍了。
柳隐隻能通過魏軍的戒備方向判斷,援軍大概是來自自己的西北方向,至于是秦州的北軍,還是漢中的後續北伐軍,柳隐并不清楚。
但不要緊,有援軍到來,對目前的槐裏縣守軍來說,就是最大的好事。
堅守十天,士卒損傷超過四成.已經到極限了。
如果守城的主将不是柳隐,或者說沒有柳隐這樣能夠在絕境中凝聚人心的能力,這個槐裏城,早就守不下去了。
但即使如此,柳隐也不覺得自己還能再堅守超過三天的時間。
城防已經破敗,軍心已經面臨崩潰的邊緣再這麽守下去,早晚會崩潰的。
本來柳隐還在擔心,之後該怎麽辦,是領軍突圍還是死守城池呢終于是來援軍了。
有了援軍,就能極大的提升守城軍隊的士氣,給守城士卒們以求生的希望。
柳隐立刻把這個消息傳遍全軍,并且要求全軍整理戰備,随時做好出城接應援軍的準備。
這不是什麽特殊的作戰要求,隻是最基本的應對而已。
來的援軍如果數量少,那守城軍也要跟援軍互相策應,打開援軍退入槐裏的通道。
而如果來的援軍數量多,要對城外圍城的魏軍發動進攻,那守城的軍卒也要擇機出城策應,配合援軍一起進攻。
這樣的應對,不過是常規應對而已。
而柳隐對這樣的應對,其實也有些擔心的。
他手裏的兵力真的太少了,隻有三千人出頭,本身又是敗兵,還經曆了十天殘酷的守城戰,還剩下多少戰鬥力真不好說。
如果冒險出城接應,被敵人所趁.那柳隐可能連退回槐裏城的機會都沒有。
因此,戰鬥準備是做了,但是不是要出城策應,什麽時候出城策應,柳隐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
甚至,不出城作戰的可能性,依然也是有的。
而到了這個時候,柳隐也隐隐有些哀歎.要是手頭再多個三千人,何至于如此被動。
但,現實如此,想太多也沒用,還是提高警惕,随時觀察城外戰場動向吧。
也不知道,來的援軍到底是誰領軍,又有多少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