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人作亂,諸葛亮并不意外。
自從建興二年初,馬超病故後,羌人就一直表現的不怎麽安分,再加上兩年雪災,羌人生活不下去,作亂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諸葛亮也沒有想到,這次秦州羌人作亂會彙集十萬衆,并且打的姜叙隻能最後堅守天水郡,告急求援。
羌人雖然戰力彪悍,但那也是相對于其他異族而言的,對于大漢來說,羌人終究是弱勢方。
而羌人内部,也并沒有一個具有威望的共同領袖,不存在統合羌人部落戰力的可能.鬧出如此大的聲勢,确實是出乎了諸葛亮的預料。
最重要的是羌人這麽一亂,徹底打破了諸葛亮休養生息的國策。
小打小鬧可以用剿撫并用的策略,但這麽大規模的作亂,并且劫掠大漢州郡,那是必須先打一頓,然後再考慮安撫的事情.否則大漢天威不存。
所以關鍵問題還是這個——該怎麽平定這次羌人叛亂。
荊州因爲關羽病情的不穩定,暫時無法掌控全局,正處在權利交接的混亂時期。
時至今日,東吳和大漢的關系,依然是處于半敵對關系,不能掉以輕心。
而雍州方面,自曹叡繼位後,對雍州的騷擾反而加強了,可見這個曹叡,至少在戰略眼光上,不必他父親曹丕弱,甚至可能更強。
一旦曹魏和東吳得知秦州羌人叛亂的消息,勢必會選擇趁火打劫,因此雍州和荊州的兵力,不僅不能調動,相反還要通知張溪和徐庶加強戒備。
同時,站在大漢的立場上,這場叛亂也必須盡快平息,不能拖的時間太久,否則會影響到目前大漢休養生息的國策。
更别說,大漢内部還有一個車騎将軍催促着北伐呢,如果在羌人身上浪費太多的錢糧和時間,因此推延了北伐的進程張飛肯定不會輕易善罷甘休的。
外部環境如此,諸葛亮必須要快速平定羌人叛亂,同時,還不能調用太多的軍隊。
而内部環境.諸葛亮在成都内來回扒拉了一圈,卻發現,如今的成都,缺乏能挂帥出征的适合将軍。
張飛倒是可以,但問題是,張飛已經六十多了,不容有失。
再者,你讓張飛領軍去平叛是沒有任何問題,但戰後要安定地方,安撫羌人穩定,這就不是張飛擅長的地方了。
如果再等上兩個月,等到庲降都督李恢從南中卸任回到成都,由李恢領軍出征倒也可以。
李恢有多年坐鎮地方,安撫夷人的經驗,本身的軍事指揮能力也得到過實戰檢驗,是一個不錯的平叛主帥人選。
但.李恢是建甯人,他鎮守南中有人脈優勢,又适應當地氣候,确實是個好人選,可西北不同啊。
李恢本來這幾年身體就不太好了,再讓他一個南人引兵北上,能不能平叛先不說,他能不能适應當地氣候都是一個問題。
再一個,李恢回成都需要兩個月的時間,出兵路上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如果再加上天時不配合,今年秦州再次鬧雪災的話,也不利于直接進軍。
這麽一來一回的耽誤下,起碼要慢上半年的時間也不知道姜叙在天水郡能不能堅持住。
中護軍吳懿.吳懿掌控南軍,拱衛天子,輕易不可離開天子左近,除非天子禦駕親征,否則他也不适合領軍出征。
再剩下的其他人,不過是馮習,張南,傅肜,陽群之流,可以爲将,但不可爲帥。
羌人作亂,其實算不上什麽大事,但目前的情況來看,諸葛亮一時間還真的有點拿不定主意。
到底是讓姜叙堅守天水,熬過冬天,等到來年開春後,李恢回成都後再發兵,還是立刻發兵救援,由張飛領軍出征?!
都不是什麽萬全的決策,各有各的缺點。
平羌方略,諸葛亮已經跟法正和龐統商量過了,這兩人堅持要求快速平叛,而這一點,諸葛亮也認可。
但以何人爲帥,法正和龐統也沒什麽好主意。
甚至龐統看着着急,說要實在不行,就讓他挂帥出征好歹當年也随着先帝一路入川,雖沒有獨當一面吧,但總是有過軍陣經驗。
龐統這麽一說,法正頓時眼睛一亮。
倒不是法正贊同龐統的主意如果龐統這樣的經曆也算領兵爲帥的話,那經曆了漢中之戰的自己,不也一樣可以說自己有領兵經驗了?!
法正還不至于這麽沒有軍事常識,當參謀和當主帥,萬全是兩個概念。
因此,他并不同意龐統挂帥出征的想法。
但法正想到了一個人。
當年先帝入川,兵阻雒城,有那麽一個人率領荊州軍入川援助,一路平推益州各郡,完成了對成都的徹底包圍。
嗯,說的就是諸葛亮。
其實真要說起單獨領兵經驗,法正認爲諸葛亮的那次入川救援,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單獨爲帥。
但問題是,如今諸葛亮是丞相,他肩負着總領朝政的重任,是最不适合領兵出征的人選。
再一個.諸葛亮真的願意離開成都,北上平叛麽?!
要知道,在成都,諸葛亮就是群臣之首,威望日重。
一旦北征,戰事順利不過是給諸葛亮執政增加一些威望,可一旦戰事不順,不能快速平定羌兵,那對諸葛亮的威望打擊,也是非常大的。
諸葛亮根本沒有必要冒這個險。
因此,法正雖然想到了,但他卻依然沒有開口,說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實的想法。
可問題是,諸葛亮也不是笨蛋呐。
龐統的那些話,不僅能啓發法正,諸葛亮同樣也想到了自己早年的一些統兵經曆。
真要說統領數萬兵馬,如今的成都城内,除了張飛外,就屬自己有經驗了。
而法正的那些擔心,實話實說,諸葛亮是一點都沒有。
隻有圖謀不軌的權臣,才會想着坐守都城不動,掌控所有權利.不管是曆史上的諸葛亮,還是現在的諸葛亮,都沒有這個想法。
朝政方面,可以托付給龐統,法正,董和,秦宓等人,再加上張裔的輔助,問題應該不大。
平定羌人叛亂,要求的是速戰速決,隻要自己能進軍順利,打羌人的難度,其實真不比當年入川的難度要大。
更何況,隻要自己領兵進入關中,漢中的李嚴,涼州的趙雲,甚至關中的張溪,都能成爲自己的助力哪怕不能全部調動平叛,但至少也能有人幫着自己參謀,這就能極大的減少因爲自己領兵經驗不足而造成的風險。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諸葛亮自己也想積累軍陣經驗。
中原距離蜀地實在是太遠了,将來北伐中原,諸葛亮作爲丞相,是不可能一直坐鎮成都的這裏太大後方了。
如今這個時代的通訊效率低下,不管是關中出兵北伐還是從荊州出兵北伐,諸葛亮肯定要總覽北伐大局的,在成都呆着,消息太滞後,不利于決策。
因此,到了那個時候,諸葛亮必定會領軍北上,甚至有可能要親臨關中,臨陣決策的。
而一旦進攻中原,這裏是曹魏的核心區域之一,曹魏經營多年,大漢缺乏地利和人和的優勢,容錯率更低,根本不允許諸葛亮用北伐這樣的大事來練手。
正好這次可以借着羌人作亂的機會練練手,免得到了真正需要北伐的時候,諸葛亮會舉止失措,耽誤北伐大業。
思來想去後,諸葛亮最終決定,由法正坐鎮成都,輔佐天子署理朝政,張飛留守掌控南軍,拱衛天子安全。
自己親自領兵出征,拜龐統爲軍師,以吳懿爲前部督,領張南,馮習,傅肜,姜維,馬谡等将,進軍漢中,北上平叛。
消息傳出,舉朝皆驚。
誰也沒想到,堂堂大漢丞相,居然爲了一個地方胡人叛亂,要親自領兵出征.太過于孟浪了。
萬一有失,這可如何是好?!
不免有朝臣親自登門拜訪,勸說諸葛亮放棄出征的念頭裏面固然有不少是真心覺得諸葛亮過于冒失的人,比如說董和,虞翻等人,他們就覺得諸葛亮身爲丞相,丢下朝政工作不管,突然領兵出征平叛,是本末倒置。
但也有些人,多少有點私心,比如說秦宓,谯周。
益州人是真的有些怕了,怕這次諸葛亮親自出征,會有不好的預示。
前兩年諸葛亮站在益州世家一面,支持了益州世家休養生息的國策建議,給了益州世家們喘息的機會。
這次,諸葛亮居然親自領兵平叛,這是不是意味着,諸葛亮已經放棄了休養生息的國策,轉而開始支持對外征戰的策略了呢?!
這對益州世家們可不是什麽好消息,好不容易緩過一口氣來,還沒來得及撈錢呢,這就又要掏錢了?!
因此,秦宓和谯周的勸谏,多少帶點私心,想試探一下諸葛亮的态度。
這些人,不管是出于公心還是私心,都被諸葛亮給擋了回去。
這事兒啊,諸葛亮已經跟法正,龐統達成了一緻,也成功說服了張飛,取得張飛的同意,給出了北軍的虎符.那麽剩下的人是什麽意見,已經不重要了。
這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就這樣,建興四年十月下旬,諸葛亮在成都出兵,率三萬大漢北軍北上,先入漢中,彙合漢中的李嚴所部一起,北進關中,平定羌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