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溪的條件實在是太奇葩了,奇葩到諸葛亮都不想去追究這裏面的原因到底是什麽。
既然張溪答應了兩家聯姻的事情,那自己這邊就請人算好生辰八字,選定良辰吉日,正式托人上門提親。
而且這事兒吧,目前還真的不是諸葛亮的當務之急。
諸葛亮的當務之急,永遠是國事。
這兩年,實在是發生了太多的事情,朝中需要調整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首先,是在建興三年的冬天,蜀郡太守楊洪病逝。
爲了這個蜀郡太守的職位,荊州派和益州派進行了一番争奪,而諸葛亮要在裏面平衡關系,費心費力。
最終,經過了一番争鬥,益州派在名義上,獲得了勝利。
因爲諸葛亮把庲降都督李恢調回了成都,出任蜀郡太守。
一方面,李恢在南中擔任庲降都督都已經快十年了,也不适合一直呆在南中了。
另一方面,李恢的身體這幾年越來越差,本人也有意避嫌,數次上書請求回成都養老,諸葛亮不過是順勢而爲罷了。
因此,劉禅下诏,封李恢爲鎮南大将軍,蜀郡太守,調回成都任職。
因爲李恢到底是蜀地人士,不管他如今的立場如何,他擔任蜀郡太守,蜀中世家也确實說不出什麽話來.反正不能讓荊州人擔任蜀郡太守,那不是都騎到益州人脖子上來了麽!!!
可李恢這麽一卸任庲降都督的職位,南中那邊就空出個一把手來了荊州派和益州派,不又得争搶起來了?!
南中那地方,可是牽扯了太多益州人的利益了,可不能讓一個荊州人去掌控,否則這幫荊州人肯定會把手伸進屬于益州人的錢袋子的。
這次雙方吵的就更加激勵了。
益州人舉薦了牂牁郡太守馬忠出任庲降都督,而荊州人舉薦了丞相府長史,原越嶲郡太守馬谡出任庲降都督。
這個人選,就挑的很有意思。
馬忠是巴西人沒錯,但他能執掌牂牁郡一地,是出于張溪的推薦任用,再加上掌控皇家水泥廠多年,早就是一個堅定的皇權派了。
而馬谡呢,雖然襄陽人沒錯,但問題是,馬谡如今是丞相府參軍,這個職位臨近決策層不說,也不比庲降都督的職權低多少況且明眼人都看的出來,諸葛亮多馬谡非常欣賞器重,将來肯定是要有大用的,不可能丢到南中那個地方去當一方鎮守的。
所以吧,就是諸葛亮,他也不知道這兩幫人到底是在争什麽。
到底是爲了争取自己的利益,還是爲了争一口氣。
事實上,益州派和荊州派,這次還真的隻是争一口氣而已。
諸葛亮的爲人,經過這近四年的執政,大家都已經算是看的很清楚了。
這是一個大局觀很強,也很擅長平衡各方勢力的人物。
這樣的人,是不可能在南中那個敏感的地方,讓非益州人插手的。
但是呢,諸葛亮也不會讓一個偏袒益州世家的人出任庲降都督,損害朝廷利益。
因此,這個人選,其實在諸葛亮調李恢北上的時候就已經确定下來了,在整個南中六郡的太守中,你找去,能找到比馬忠更合适的人物,就算我輸!
馬忠這小子,既是益州人,又是皇權派,不選他選誰?!
而荊州派其實也知道這點,但他們必須要争一下。
蜀郡太守的事情他們是輸了,誰也沒想到諸葛亮居然把李恢給調回來,這麽一搞,荊州派内部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選來對抗。
這次庲降都督的人選,自己要是不争的話,豈不是讓那幫益州土鼈認爲荊州人怕了他們?!
因此,荊州派擡出馬谡,目的不是真的要讓馬谡出任庲降都督,荊州派也知道這不可能。
荊州派的目的,就是想讓益州派們看清楚,哪怕是你們益州人這次算赢了,我們荊州派依然是占據着丞相府的決策層。
比起張裔,丞相對馬谡的看重,可以說是顯而易見的。
而且馬谡年輕啊,張裔都六十多了吧,比丞相年紀還大呢,還能撐幾年?!
其實就是鬥氣而已,諸葛亮實在看不懂,但馬忠這個人選,實在是再合适不過了。
因此,諸葛亮上奏劉禅,請求封馬忠爲來講都督,安南将軍。
小胖子毫不猶豫的就批準了。
當大漢天子已經快三年的小胖子,雖然這些年沒啥權利,但慢慢的也培養出了一些政治素質,知道諸葛亮的這個人事任命,對自己有大好處南中那邊可是大漢的半個錢袋子啊,不用自己人看着,小胖子能放心?!
因此,都不需要諸葛亮跟小胖子解釋爲什麽,小胖子自己就已經明白了。
對此,諸葛亮可以說是很欣慰.天子雖然年幼,但到底還是聰慧的。
看來,自己可能不需要多久,就可以還政于陛下了。
就在諸葛亮這麽想着沒幾天,荊州那邊突然傳來了不太好的消息。
關羽再次病重。
而這次病重,關羽處在半暈半醒間隙的時候,口述了一封疏奏,送到了成都。
核心意思就是關羽自覺自己可能撐不了太久了,而荊州各方面的事務也需要提前有個交接,因此關羽上疏天子,舉薦徐庶代替自己總督荊州軍政,王基副之。
這多少有些臨終托孤的意思了。
誰都知道關羽那個孤高的性子,如果他覺得自己但凡還能動,是不可能輕易放棄總督荊州的職權的。
不是關羽貪戀權利,而是因爲自從先帝駕崩後,總督荊州,北伐中原,就成了關羽内心唯一的執念,這個執念,關羽是輕易不會放棄的。
可如今關羽突然這麽上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關羽的身體,可能是真的挺不住了。
這個消息,諸葛亮一臉嚴肅,連夜進宮,召集了張飛,吳懿二人連夜密談。
第二天一早,張飛把北軍軍務暫托吳懿掌管,自己飛馬出成都,直奔荊州。
而天子也下诏,任命徐庶爲荊州代理都督,總督荊州軍政,以荊州刺史王基輔之。
注意,這裏的徐庶也隻是代理荊州都督,而王基也隻是輔佐徐庶,不是成爲徐庶的副手在關羽的情況沒有徹底确定前,諸葛亮還是不想直接對荊州的軍政一把手進行調整。
而張飛,一方面是去荊州查探具體情況,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有個萬一,張飛希望在關羽走之前,見到二哥最後一面。
就這樣,張飛匹馬出城,直奔漢中,然後順着漢水南下,抵達襄陽.這時候已經是建興四年正月了。
在襄陽呆了兩個月,張飛終于在建興四年的四月份,返回了成都,帶來了一個不算好也不算壞的消息。
關羽挺過來了,挺過了建興三年的冬天。
但關羽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了,連見張飛,都是隻能躺在床榻上這對一生征戰,孤高異常的關羽來說,比殺了他還難受。
如果不是還惦記這大哥當年的囑托,依靠着總督荊州,北伐中原的執念支撐,關羽還真的撐不到現在。
張飛也是年近六十的人了,實在看不得這些,在襄陽照顧了二哥兩個月之後,他匹馬跑回成都,面見天子,請求天子北伐中原。
他等不下去了,二哥也等不下去了。
面對三叔的哭訴,劉禅顯然是手足無措,一面親自寬慰三叔,一面趕緊派人去請諸葛亮,請諸葛亮出面,幫忙勸勸。
諸葛亮爲此又是頭疼了好久。
兩年休養生息,好不容易恢複過來一些民生,可不能因爲三将軍的一時激動,徹底葬送了。
但張飛在軍中的威望可不是吹牛的,再加上張飛執掌北軍,按照當年的約定,諸葛亮不插手軍權,因此理論上隻要張飛能說服劉禅出兵,張飛隔天就可以帶領北軍出征,北伐中原。
好在,劉禅沒啥主意,也不敢亂做主張,找來了諸葛亮。
這個燙手山芋丢給諸葛亮之後,劉禅就不管了三叔和諸葛丞相隻要達成一緻,無論怎麽辦,他都同意。
諸葛亮也沒辦法,跟張飛磨了不知道多久的嘴皮子,這才勉強的讓張飛冷靜了下來,讓張飛再等一年。
是的,諸葛亮私下跟張飛承諾,在建興五年的時候,擇機進行北伐。
但今年真的不行,至少在秋收之前,大漢還是要以休養生息爲主。
秋收之後,開始做北伐準備,到了建興五年,那就可以直接出兵了。
張飛暫時被安撫了下來,答應等到秋收之後在找諸葛亮算賬。
而秋收之後,諸葛亮正琢磨着,該怎麽面對張飛的催促出兵時秦州急報,隴西,武都,南安三郡,羌人作亂,兵力不下十萬。
秦州刺史姜叙坐困天水,堅守待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