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徐方面,江東正在琢磨着該怎麽退兵,而眉縣方面,劉備現在是在着急該怎麽快速進兵。
遇到大雪阻路,一時間無法立刻領兵進入三輔,威脅長安,劉備的内心,始終是覺得有一股子不安的感覺。
“此番北伐,自漢中起兵以來,一路順遂,渭水一戰更是滅賊無數,此乃天佑大漢也.如今大漢舊都在望,卻天降大雪以助賊軍,莫非.”
有一說一,其實就是劉備面對長安的誘惑,多少有點喪失了平常心,顯得有些患得患失了。
可這個事兒吧,還真的不能怪劉備.畢竟那是長安,大漢舊都。
興複漢室這個目标吧,是劉備一生的理想,他爲此奮鬥了四十多年。
而劉備也不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他也是亂世中的軍閥,非常懂得現實的困難以如今三足鼎立的局勢,估計在他的有生之年,是不太可能真正做到克複中原,複興漢室了。
那麽,對于劉備來說,隻能是選擇一個他眼前能看到,也能做到的目标來作爲現實目标了。
很顯然,收複大漢舊都長安,就是一個目前看來,最有可能實現的目标。
再加上這次北伐,明明是倉促起兵,但卻在各方面都進行的非常順利,這不由得讓劉備認爲這是天命所在,老天爺這是要三興大漢了。
可偏偏在這麽關鍵的時刻,一場大雪,阻住了劉備進入三輔的道路,給了魏賊收攏殘軍退守長安的時間你讓劉備怎麽想?!
劉備終究是這個時代的人,免不了的相信這些類似天命的征兆,再加上年過六旬,也沒有年輕時候那種與天争命的勇氣了.患得患失,是在所難免的。
可問題是,這個話吧,真不适合從現在的劉備嘴裏說出來。
如今的劉備可是禦駕親征啊,軍營之中,人多嘴雜的,回頭要是有人把這話傳出去了,真不好說會不會動搖軍心。
因此,龐統趕緊的勸阻說道,“陛下何出此言?!用兵征戰,本就無必勝之仗,全賴将帥謀劃,士卒用命此于天命何幹?!”
龐統這話說的是非常的堅定,也非常的有道理就是不怎麽好聽。
要不劉備喜歡法正呢,人法正要是在場,絕對不會跟龐統這樣,啥實話都往外蹦。
當初在定軍山,劉備指揮殺敵殺到上頭了,要輕冒矢雨指揮作戰,你看看人家法正是怎麽勸.人家直接自己上,擋在劉備身前,告訴劉備,要死我先死。
最後劉備不是乖乖的聽從了法正的勸谏,後撤指揮了麽。
龐統這麽一說,劉備反倒是有點下不來台了。
好在這次諸葛亮也随軍出征了,一看劉備有點下不來台,趕緊順勢送上台階,說道,“昔日武王伐纣,天降大雨,問天三卦皆爲不吉,然武王一力決之,終克商纣。可見天象異變,本就難測,主公大可不必憂慮。”
諸葛亮都搬出了周武王這樣的開國明君出來了,可以說是給足了劉備面子,舉的例子也是恰到好處,劉備一聽,趕緊就坡下驢,說道,“二位軍師之言甚是,是我多慮了。”
台階是有了,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依二位軍師之見,何時才能兵發長安?!”
這事兒,總得有個解決吧,這麽拖下去,總不是個事兒。
拖的時間越長,長安魏軍的防備就越完善,攻城所需要的耗費的時間也就越長.咱們的糧草,可不夠啊。
這次北伐,确實是準備的非常的倉促,劉巴,法正兩個人在漢中總覽後勤,也不過是準備了半年左右的糧草.現在已經耗費了快一半了。
對于長安這樣的堅城,哪怕是乘勝追擊,打魏軍一個防備不及,沒有兩三個月也很難打下來這場大雪一下,這麽一耽擱,搞不好這一打,就不知道什麽時候能結束了。
就算在眉縣收獲了一大批糧草作爲補充,但這些糧草,也不過是六七萬大軍兩個月左右的存糧,撐死能讓劉備撐到今年夏天.一旦在夏天之前無法攻克長安,那麽劉備就隻能退兵漢中,再做打算了。
這麽好的局面,可能就要毀于一旦了。
所以吧,劉備着急歸着急,忐忑歸忐忑,他是真的有着急忐忑的理由的。
而諸葛亮和龐統,其實也在爲這事兒憂心着呢。
劉備都能想到的事兒,專門負責給人出主意做戰略的兩位軍師,能看不到麽?!
可問題還是那個問題.斷斷續續的下了快一個月的雪,就算從現在開始停雪,要等雪化到能行軍的程度,怎麽也還得要半個月左右的時間。
也就是說,要想進軍三輔,最早也必須在一月下旬以後.這麽長的時間,隻要長安守将不是傻子,應該會做好城防防守的必要準備了。
最重要的是,以曹魏的體量,真的要拼了命的跟大漢在關中展開争奪,死守長安的話.他們縱然不一定能勝,但是把關中打爛,丢給大漢一個糜爛的關中,還是可以做到的。
關中之地,經過大漢四百年的變遷,本來就已經有些殘破了,是曹操東拼西湊的好不容易把關中收拾起來了.這要是一打爛仗,關中至少會回到馬韓之亂的時候,倒黴一點的話,很有可能回到董卓之亂那會兒。
這倆其實也急。
可急也是沒用的,這種天氣根本無法出兵,即使勉強讓士卒冒雪出兵,後勤補給也根本跟不上,縱使兵臨長安城下,也不過是強弩之末,搞不好還要迎來一場失敗。
所以啊急也沒用,隻能就這麽耐心等着。
這倆人也是不容易,一邊要琢磨着雪化後的進軍路線,如何分化長安城的守軍,如何用兵作戰,一邊還得盡可能的安撫劉備的焦躁情緒,讓劉備稍安勿躁,切不可急躁用兵。
而劉備呢其實劉備也知道,諸葛亮和龐統的做法才是對的。
如今漢軍局勢一片大好,魏軍一場大敗後,三輔地區已經是敞開了大門,這時候需要做的就是沉住氣,穩紮穩打,最後的結果必然不會糟糕到哪裏去。
本來劉備也已經被諸葛亮和龐統勸說的差不多了,準備耐着性子,等到雪化後再出兵。
偏偏這個時候,從武功縣發來了一封疏奏和戰報。
嗯,張溪寫的。
張溪給劉備發疏奏,倒不是什麽新鮮事兒,但張溪在這個時候給劉備發戰報,這事兒就蹊跷了。
自從張郃傷重,王昶領軍撤回左馮翊之後,按理來說,武功縣就應該不會再有魏軍的威脅了,張溪這時候發來戰報,多少有點讓人意外。
一開始劉備還以爲,是不是張郃去而複返了但仔細想想,張郃要是去而複返的話,當初就不應該從武功縣撤退才對。
結果,當劉備打開戰報一看,當時就急了。
張溪在戰報裏告訴劉備,自己已經全軍休整完畢,準備留下一千人駐守武功縣,帶領剩下的一萬三千士卒,出兵進攻左馮翊,吸引長安守軍注意,給劉備出兵直攻右扶風創造機會。
張溪要擇機出兵這個事兒,劉備一點都不意外。
既然讓張溪領軍在武功縣駐紮,單獨成一路軍馬,劉備自然會給張溪留下臨機專斷的權利。
張溪出兵也好,固守也好,都不是什麽出格的事兒。
真正讓劉備着急的是,張溪送來的戰報中,夾雜着一封圖,圖上記載了一種可以在雪地上行走的交通工具。
不僅有單人使用的,最關鍵的,是有車輛使用的交通工具。
嘛,也就是雪橇啦。
事實上,單人使用的雪橇,張溪雖然畫了圖樣給劉備,但經過張溪實際的測試吧,這東西,沒點時間的話,士卒根本掌握不好平衡,根本無法用來大規模的行軍。
這點,張溪也在戰報中跟劉備說明白了。
所以,真正重要的,是可以裝備在大車上的那種雪橇。
其實說是雪橇也不太對,張溪隻負責提供了思路,就是把大車的車輪鎖死,下面墊上一塊比較光滑的寬大硬木闆,前面用馬,驢牽引,這樣就可以讓運輸糧草的車輛在雪地上行走。
這個東西吧,張溪實際試過了,不見得能持久,可能行進個十裏路就要更換硬木闆,但總算是能用。
而雪地行軍作戰,真正困難的不是士卒。
士卒是可以行軍的,不過就是士卒得抗凍,而且行軍速度也會慢上一點.真正麻煩的地方在于糧草車架無法在雪地上行進,一個不小心就得陷到坑裏,推都推不出來。
現在好了,有了雪地運輸糧草的辦法,士卒就不用擔心後勤沒有保障,雪地用兵,也就變成了可能,不用等到雪化了。
這下子,等于是給劉備提供了一個盡快進入三輔,攻向長安的辦法.劉備能不急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