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皇宮,南宮正殿,德陽殿。
曹丕從邺城駕臨洛陽後,就一直居住在南宮正殿德陽殿内,也一直是在這裏,爲了三方戰事而絞盡腦汁。
有時候吧,曹丕真的很感慨,但同時也很郁悶。
自己的父親的差距,真的有這麽的大麽?!
當年父親縱橫天下之時,是多麽的英明神武,壓得天下群雄根本擡不起頭來。
可到了自己這邊,被自己父親攆的到處跑的劉備,如今東進關中,兵峰直逼三輔,而那個赤壁戰前差點被吓得直接投降的孫權,居然也能攻略青徐,在中原大地上縱橫捭阖。
自己偏偏一點辦法都沒有。
本來心情就非常郁悶糟糕的曹丕,還接連兩天,接到了來自南陽的急報。
當然,這個時候,曹丕還不知道張遼隕落鄧縣的消息。
因爲消息傳遞的滞後性,此時的曹丕,剛剛接到張遼送給自己的最後一封奏疏,這份奏疏裏,張遼非常直白的告訴了曹丕,鄧縣不可久守,他本人也傷重無法支撐,因此會死守鄧縣争取時間,希望曹丕能選派合适的将帥,增派援軍前往宛城,準備打宛城守衛戰。
曹丕看到這個疏奏,都有些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自己但凡能有足夠的将帥和援軍,有必要讓你張遼速勝關羽,然後去長安支援麽?!
真當我是那種缺心眼主君啊,千裏之外遙控戰事的弊端,十六歲開始就随父征戰的曹丕,怎麽可能不知道。
這不是實在沒有辦法嘛,兵力嚴重不足,長安方向又給人感覺相當危險的樣子,逼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啊。
這本身也是對你張遼的信任,相信你能正面幹爬下那個關羽算了,現在再想這些,也沒有任何意義了。
因爲啊,張遼的這份疏奏,已經不是一封普通的疏奏了。
這是一封決死疏奏,張遼最後的落款,用的是“絕筆”二字。
這兩個字用出來,就代表着張遼是要死守鄧縣,而且如今鄧縣的局勢,讓張遼這樣的老牌名将都認爲,已經沒有翻盤的機會。
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盡力來拖延蜀賊進攻的時間。
張遼都做到這個份上了,曹丕還能說什麽?!
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連南陽戰事都告急的話,那就是三線告急了。
這要是稍微有些差池的話,那大魏,可真的要面臨傷筋動骨的局面了。
曹丕急了,腮幫子都腫了。
南陽方面不能不救,整體局勢的崩壞不能不管沒辦法,曹丕思索再三,隻能再次把劉晔給找來,商議一下接下來該怎麽辦。
還是那句話,曹丕身邊的謀士,能派出去的都已經派出去了,遍觀身側,也就隻有一個劉晔還算靠譜。
都到了這個時候,劉晔也沒心思再跟曹丕強調自己到底是政務更強還是軍略更強看完張遼的疏奏後,劉晔的眉頭就沒有放下來過。
比起曹丕,劉晔跟張遼相處共事的時間更長,也更加了解這位将軍的脾性.他上這個疏奏,是真的對鄧縣戰事的前途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
南陽三道防線,蜀賊已經突破了兩道,那麽剩下最後一道宛城防線,就必須要守住。
否則蜀賊就直接打通進入中原的門戶了。
宛城一丢,關羽軍東進可以直逼洛陽,威脅曹丕所在,西進可以攻取武關,配合劉備大軍夾攻長安。
而更要命的地方在于,如今大魏的軍力吃緊,不管關羽軍團在攻破宛城後往哪個方向發展,曹丕一時間都沒有任何應對的辦法。
因此,宛城真的不能丢,而曹丕現在最急需的,也确實是時間。
張遼如今在鄧縣做的事情,就是在給曹丕争取時間。
劉晔很快就理清了現在南陽方向的解決思路,然後立刻對曹丕提議道,“陛下可急派一員大将,親往宛城鎮守,以安軍心。”
曹丕則是一臉苦笑.哪有這樣的人啊。
早知道是這樣的局面,當初自己就不該下诏讓張遼速戰速決不然南陽戰事,就算蜀賊增兵後軍勢大漲,以張遼之能,守衛宛城還是綽綽有餘的。
如今張遼困在鄧縣,宛城,就隻有一個張虎.但凡張虎能靠的住,張遼何必在疏奏裏跟自己求情,讓自己厚待張虎呢?!
“依卿之見,何人可往?!”曹丕這也就是走個流程的問一下,他是真的想不起來,在這個時候,這個地點,還有誰能替代張遼來鎮守宛城。
徐晃,郭淮,張郃倒是都行,可全都在戰略要地上,一個都走不開總不能去指望那個剛剛退兵回汝南的曹休吧。
可曹丕沒想到,劉晔還真的提出了一個非常合适的人選。
“臣舉薦許昌督軍,必可勝任此職。”
許昌督軍,就是司馬懿黃初二年,因爲司馬懿鎮守許昌要地,因此曹丕給司馬懿加了許昌督軍的職銜。
曹丕一聽劉晔的話,頓時恍然大悟。
對于司馬懿的能力,曹丕是相當的了解的,這是當年父親用硬逼的方法,也要讓他出仕的人物。
父親看人的能力,曹丕一向是甚爲佩服的。
更何況,曹丕跟司馬懿的私人關系非常的好,早年間曹丕還是世子的時候就跟司馬懿相交過密,對司馬懿的才能和爲人,也是相當的認可。
當然,曹丕也記得自己的父親說過,司馬懿這個人“有大志”,本人更是有“狼顧之相”,提醒自己要小心提防.但曹丕一來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駕馭得了司馬懿這樣的人物,二來也因爲這十幾年,司馬懿做事從來都是勤懇忠心,沒有表現出一點“逆反”之相出來。
因此,這個時候的曹丕,對司馬懿還是很放心的,當劉晔提出讓司馬懿去宛城鎮守的時候,曹丕頓時覺得豁然開朗起來。
确實,司馬懿就屯兵在許昌,要去宛城也比較近,是如今最合适的駐守宛城的人選。
可就有一點,需要解決一下——司馬懿屯兵的許昌,也是一處戰略要地,他去宛城的話,誰來守許昌?!
對于這點,劉晔是這樣說的。
“荊州之兵不過十萬,如今八萬餘兵已聚于鄧縣,已無力他顧。許昌東聯汝南郡,南鄰江夏郡江夏郡文聘需提防江東,必不敢北上。縱其北上,陛下亦可令曹文烈将軍自汝南郡出兵相援,許昌必無大礙。”
曹丕聽完也是一陣點頭,但心裏又總覺得不太放心。
“蜀賊狡詐,縱是有曹休支援,亦恐不安。”曹丕猶豫的,說道。
說白了,曹丕現在真的有點信不過曹休了這個曹家的千裏駒,因爲老打敗仗,沒事兒還不聽自己指揮,曹丕現在對曹休已經有點反感了。
劉晔一看曹丕這個架勢,頓時也明白了,又想了一下,再次說道,“若陛下實在不放心,臣還可保舉一人,前往鎮守許昌,必令許昌無礙!”
曹丕頓時眼睛一亮,急切的問道,“不知子揚保舉何人?!”
“乃太原人,故司徒王允之侄,散騎常侍,王淩,王彥雲。”
曹丕一聽是王淩,頓時有些猶豫。
不爲别的,就因爲王淩是王允的侄子。
有一說一啊,王淩這個人,其實跟司馬懿,司馬朗等人的關系都不錯,曹丕其實也認識這位但王淩到現在還隻是散騎常侍這麽一個閑職,多少跟他的身份有關。
他是王允的侄子。
王允是誰啊?!
大漢前任司徒,三公之一,一手連環計除掉了國賊董卓的大漢棟梁。
别管王允除掉董卓的真正動機是什麽,至少在這個時代,對他王允的評價,那就是大漢忠臣,國之棟梁。
而曹魏,雖然是走了正規的禅讓流程,從漢獻帝手裏繼承過了天下.但具體怎麽回事,他曹丕能不知道?!
王淩這個大漢忠臣王允的侄子,雖然曹操在世時,一向誇贊說他有大才,但曹丕真有點不敢用。
誰知道王淩對于蜀賊是什麽态度啊,萬一他認可蜀賊那邊的自立是延續大漢,那回頭自己派他去守許昌,他連城帶地一起投降了關羽好了,關羽都不用進攻宛城,立刻就有了深入中原的跳闆了。
還是一個非常具有象征意義的跳闆。
因此,曹丕很是猶豫。
而劉晔,也看出了曹丕的猶豫,同時也猜到了曹丕猶豫的原因.但這時候,劉晔是一句話都不說。
不是不能說,是不适合說。
王淩是王允的侄子,曹丕都這麽不放心.劉晔可是根正苗紅的光武帝血脈,漢室宗親,他能說什麽?!
某種程度上來說,劉晔的這個推薦,也是夾雜着一些私心的。
太祖武皇帝可以基本做到不問出身,唯才是舉劉晔現在也想看看,當今天子,到底有沒有這個魄力。
而曹丕這個人,雖然是小心眼了點,但終究不是無能之輩。
“诏令,加封散騎常侍王淩爲豫州刺史,即日起趕赴許昌,總督豫州軍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