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隐的目的性很明顯,王昶自然能看的出來。
柳隐也沒想過這一招能瞞過這個魏軍主将,畢竟從之前的戰場表現看,這個後軍的魏軍主将,指揮應對相當出色。
柳隐要是一直在外圍遊弋,可能魏軍主将還不知道柳隐要從哪裏下手,但隻要柳隐的遊弋部隊有了明顯的進攻方向,目标自然會在第一時間暴露。
因此,柳隐别無選擇,他不可能隻指望魏軍主将反應遲緩,隻能是在自己的進攻速度上做到既快又猛,不給魏軍主将足夠反應的時間。
王昶看出柳隐的目的之後,也是大驚失色,立刻指揮中軍剩餘的部隊前途,争取縮短和前軍之間的距離但柳隐的進攻速度,多少有些出乎王昶的預料了。
王昶手裏總共隻有六千人左右,三千人已經派去前軍作爲進攻突圍部隊了,剩下的三千人中軍中,有一千人被王昶派去接手兩翼的方向,如今王昶手裏,隻有兩千人左右。
柳隐直接搶在王昶派出的側翼部隊接手防線之前,從側翼突入,殺進中軍兩千人和前軍三千人的結合部,如今正在配合正面的張溪軍主力,對前軍進行前後夾擊。
短時間内,前軍還能依靠軍中校尉的組織下,依靠原本的軍令行事.但如果前軍長時間被敵軍壓制進攻,局勢越來越差卻一直接不到主将的軍令,軍心士氣一定會發生變化的。
到那個時候,事情才是真的麻煩了。
因此,王昶也必須立刻對柳隐所部發動進攻,盡快打通跟前軍的聯系。
王昶覺得吧,這其實并不難。
雖然王昶的中軍隻有兩千人,而敵軍所部足有三千餘人,但就戰力而言,王昶覺得,自己還是占據優勢的。
而且敵軍也同樣是在自己的前軍和中軍的夾擊之下,隻要自己的進攻足夠犀利和迅速,擊破敵人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王昶雖然有些驚慌,但并未失措,立刻指揮軍卒對柳隐展開了進攻。
而柳隐呢從在戰場周圍遊弋的時候,柳隐就在思考,自己到底能做什麽了。
張溪給到柳隐的指令,就是讓柳隐在外圍遊弋,尋找合适的切入敵陣的機會,而且要求柳隐,必須一擊必中,直接打亂魏軍的陣型,切割敵軍,配合張溪的主力大軍圍剿。
而從戰場發展的形勢來看,魏軍的主将能力不低,應對也非常的及時,從這點上看,柳隐知道,自己絕對不能輕舉妄動自己隻有一次機會,以魏軍主将的能力,自己一擊不中的話,他是不會再給自己第二次機會的。
但可惜,魏軍主将保持圓陣防禦,始終不曾撤去兩翼的防衛,柳隐根本沒有找到這樣的機會。
找不到合适的機會,柳隐多少有些着急了。
戰場之上,必須時刻保持冷靜,不要擅自行動的道理,柳隐其實是懂的,沒有好機會,那就不要硬上,這樣除了損兵折将,沒有任何好處。
但柳隐也擔心萬一主帥張溪以爲自己是怯敵避戰怎麽辦?!
柳隐跟張溪的接觸其實并不多,而且柳隐也知道,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将軍都跟陳到一樣好說話的.這個張溪雖然名聲在外,但具體性格如何,柳隐是信奉眼見爲實的。
自己老是遊弋,卻不出兵攻擊,回頭萬一張溪責怪自己可怎麽辦?!
柳隐對這個還是很在意的,畢竟他都已經四十了,前半生因爲家族的關系一事無成,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一個機會,柳隐可不想繼續這麽默默無聞下去。
就在柳隐琢磨着,是不是要做點什麽,沒有機會創造一點機會的時候.張溪的第二道命令到了。
張溪要求柳隐不要輕舉妄動,一定要等待時機,一擊必中.而這個時機,張溪也給柳隐指明了,就是在張郃軍抵達戰場的那一刻。
柳隐瞬間明白了張溪的用意,而且更重要的是,張溪這麽說,就代表着張溪也不是那種心急的人.主帥都讓自己一定要冷靜尋求戰機了,自己還着急個屁啊。
柳隐繼續領兵在戰場外圍遊弋,同時在琢磨,一旦戰機出現後,自己到底應該怎麽切入。
柳隐的思考,持續了很久,但也得益于此,當王昶調動軍陣轉化的時候,柳隐在第一時間抓住了王昶陣型變動的空隙,直接殺入了王昶前軍和中軍的結合部。
這是柳隐思考後,認爲最能配合張溪作戰的方式。
不僅能把敵軍徹底分割成兩部分,同時也能短暫的切斷敵軍主将對前軍的指揮,方便張溪軍的主力對前軍進行圍剿。
但這麽做,有一個危險的地方——作爲夾在魏軍前軍和中軍之間的部隊,柳隐所部三千人,必須同時承受前後兩個方向的夾攻。
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在這個年代,軍隊的組織度實在有限,一旦陷入前後夾攻的境地,軍隊士卒在應對敵軍圍攻的時候,往往會陷入顧此失彼的狀态,最後的結果,往往都是潰敗。
但柳隐沒得選,他必須這麽做。
一方面,隻有這麽做,才有把握能徹底分割魏軍陣型,配合張溪圍殲魏軍。
另一方面柳隐需要這樣的機會來建功立業,否則他還得慢慢的熬下去,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出人頭地。
雖然很危險,但.柳隐沒得選。
成了,他柳隐就是大功臣,敗了,他柳隐不過是兵敗身死,但柳家,說不定會因爲自己的犧牲,在劉備集團内,獲得一定的地位提升。
當然,最重要的是,柳隐敢這麽做,也不是一點獲勝的把握都沒有。
誠然,他一旦切入敵陣之後,是非常有可能面臨兩面夾擊的,但相對應的,魏軍的前軍,一樣是面臨兩面夾擊的狀态。
也就是說,實際上柳隐的最大威脅,還是後軍的那兩千餘魏軍,前軍的那三千魏軍,在無人指揮的情況下,真不一定會對柳隐造成多大的威脅。
因此,柳隐切入敵陣後,隻要擋住魏軍的中軍不跟前軍彙合,其實已經足夠了。
甚至不需要柳隐堅持太長的時間,隻要張溪那邊進攻順利,可能隻需要一個時辰的時間,魏軍的前軍就會崩潰掉的。
這個做法,有危險,但這個危險,值得一冒。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柳隐毅然決然的領兵切入,并且成功的攔截了王昶所部,把王昶所部軍卒分割成兩部分。
王昶相信自己帶領的士卒戰力,能擊破面前的三千蜀軍,而柳隐也相信自己的能力,能擋住王昶所部的進攻兩人指揮着軍隊,直愣愣的碰撞在了一起。
一個是要快速擊破敵軍,一個是要拼死攔截,雙方都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因此沒有任何計謀,就是直接硬碰硬。
整個戰場之上,就屬這個區域的交戰最爲激烈,全是近身肉搏,戰場上刀光劍影,一個不留神就是血肉橫飛的下場。
魏軍的個人素質和戰鬥力更勝一籌,在這個時候體現的淋漓盡緻,雖然人少,但終究是壓着漢軍在進攻。
而漢軍這邊雖然戰力不如對方,但到底人數多了一千人,彼此之間糾纏在一起,短時間還真的分不出勝負來。
這個時候的王昶,也沒有什麽好辦法了,隻能加強進攻,而柳隐呢,隻能竭盡自己的所能,拼命指揮士卒們奮戰防守,依靠人多的優勢,暫時守住防線。
一時間,王昶還真的想過把之前撒出去接手側翼防線的士卒撤回來,這樣兵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要擊破正面的蜀軍,會相對容易一些。
但王昶轉念一想,自己派出去接收側翼防線的士卒雖然已經不需要拱衛側翼了,但是還需要承擔打通跟張郃之間聯系的任務.萬一張老将軍被蜀軍阻擋住了,自己的這一千人,可是關鍵的助力。
再加上如今的局面,王昶終究是占據優勢的,繼續這麽進攻下去,以蜀軍表現出來的作戰素質,根本不可能擋住自己太久。
因此王昶并沒有把那一千士卒給叫回來,而是繼續憑借自己手上的兵力硬攻。
可問題是柳隐也不白給啊!!!
能以數千人擋住數萬大軍的圍攻,逼得敵軍不得不改道,這就不是一般人能幹得出來的事兒更别說敵軍指揮官還是鍾會這樣級别的統帥。
柳隐幾乎是把防禦天賦給點滿了的人。
當然,這個時候的柳隐,也許還無法跟曆史上黃金城的柳隐相比,但對防守戰,柳隐真的有種奇怪的天賦和心得。
雖然打的很艱苦,但柳隐依然能做到頭腦冷靜,不停的調動士卒彌補防線漏洞,硬是不給王昶任何突破防線的機會。
但.有一說一,柳隐也知道,繼續這麽防守下去,自己早晚要吃虧的,畢竟己方士卒的戰鬥力确實不如對方。
而這個時候,柳隐有兩種辦法應對。
一種,是寄希望于張溪那邊早點打完收工,然後趕緊過來救援自己。
另一種,是自己發動一次反攻,暫時打退魏軍進攻的節奏和氣焰。
第一種,是靠别人,第二種,是靠自己。
柳隐不想靠别人,靠别人的話,主動權就不在自己手裏更何況,張溪雖然兵力多,但兵員素質和戰力跟自己這邊是一樣的,要想完全擊潰三千魏軍,起碼也得要個把時辰,沒那麽容易。
因此,柳隐隻能靠自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