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終究還是寫了這一封信,不爲别的,就爲了大漢。
諸葛亮可以算是這個時代裏,少有的把國放在家前面的人,他對匡扶大漢的理想,其實一點都不比劉備差。
再加上劉備的知遇之恩,諸葛亮做出這樣的選擇,其實并不讓人意外。
而随着諸葛亮的這封書信寄出後,整個北伐的戰略,基本也就确定了——采用龐統聲東擊西,出其不意的計策,走陳倉道攻取眉縣,一舉截斷渭水曹軍退路,然後圍攻長安。
戰略制定完畢,剩下的就是調兵遣将,完善細節方面的事兒了。
比如調遣多少兵馬進攻陳倉道,派何人領軍,如何在隴山道和褒斜道吸引曹軍主力注意,如何解決進攻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等等。
這些都是細節方面的事情,而且有些還真的隻能靠臨陣随機應變,不可能在事前都預料到一切。
所以這五個人湊一起,也不過是盡可能的商量,如何降低風險而已。
至于劉巴,他可忙着呢。
一方面要忙着收尾關中經濟戰,另一方面也要跟龐統一起合作,盡可能多的收集關中情報。
劉備的第二次北伐,具體時間沒有确定,但大概率,是在秋收以後。
這次不需要繞祁山道而出,可以直接從隴山道和褒斜道出兵,那麽調兵和行軍時間就能大大的減少,即使劉備九月下诏,十月出兵,也能在冬季來臨前,攻入關中大地。
現在劉備之所以一直沒有下诏,一方面是在等秋收的完成,另一方面,劉備也是在等一個時機。
中原腹地,孫曹兩家的一場大戰,到現在這個時候,還沒有正式打響。
劉備真的不明白,曹丕到底還在等什麽?!
從中原傳遞到蜀中的情報上顯示,兖州從五月份開始就大規模籌集軍糧,而豫州地區,屯兵汝南的曹休也領兵東進,威脅淮南地區.按理來說,這場孫曹之間的戰鬥,早就該打響了的。
可問題是,到現在都沒有看到任何動手的迹象,快四個月了,曹丕依然蹲在邺城不動,而孫權也一直在建業沒有北上。
劉備的想法很簡單啊,就是希望孫曹兩家趕緊先開打,等到曹軍的大軍全都動起來,被牽制在中原腹地,到那個時候他再領兵出關中,進攻長安,這樣不是壓力小很多麽。
劉備的想法可以說沒有任何問題,真正的問題是——當今三分天下,三家主君都不是傻子。
曹丕雖然各方面都不及曹操,可在當世,也算是一個不錯的主君了,該有的政治頭腦他是一點都不缺。
曹魏又不是沒往蜀中派遣細作,安插間諜,蜀中現在的情況,以及劉備方重臣幾乎全員移駐漢中,這麽明顯的信号,曹丕多少也得防備着點。
雖然沒有明确的證據證明這是劉備要搞大動作了,也許隻是劉備剛剛立國,試圖解決國内内政的問題但萬一劉備就突然出兵關中了呢?!
因此,曹丕私下給曹真寫了一封信,讓曹真提高警惕不需要大動幹戈的提前做出布防,那樣過于浪費軍糧,但必要的警惕還是要有的,不能大意。
至于中原之地,因爲劉備的怪異舉動,曹丕到現在都沒有下定決心,正式開啓收複青徐的作戰。
兩年前在西北跟劉備一戰,曹魏的損失其實真不小,尤其是洛陽,河東,宛城一帶,那時候來回調兵防禦,幾乎把這些地區折騰的夠嗆,甚至可以說是一年不得安甯。
糧食歉收還是輕的,百姓丁口逃離,屯田敗壞這些影響才是最重要的。
一直到現在,洛陽附近的區域,才算是勉強恢複到以前的狀态,這還是曹丕拉下臉來,對河東的世家們一頓威逼利誘,讓這些世家們把趁亂隐匿的人口給吐出來,這才能勉強達到的結果。
一旦曹丕駕臨兖州,跟江東在青徐開戰,而這個時候劉備出隴山,攻略關中,那曹丕就是腹背受敵,免不了的又要來回折騰洛陽一帶的守軍再來這麽幾次的話,即使是繁榮富庶的中原腹地,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所以吧,曹丕也在等。
反正江東那幫子鼠輩們是不敢先動手的,如果劉備真的出兵隴山,進攻關中的話,那曹丕直接就把兖州的士卒調往長安和宛城一帶,隻留下部分兵馬監視江東。
等到擊退了劉備的進攻後,再回過頭來收拾這幫東吳鼠輩就可以了。
真不是曹丕看不起江東,實在是江東這些年除了偷襲青徐和淮南的這一戰打的有模有樣外,其他的戰果都很拉胯江東唯一要注意的人是周瑜,隻要把周瑜的精力牽扯在淮南,那麽徐州方向根本不足爲慮。
徐州方向曹魏不僅還有下邳郡在手,足以牽制占據徐州東南部的東吳軍,守将臧霸也是地頭蛇,能力和威望都不低,鎮得住。
而且江東方面,派了一個沒啥戰陣經驗的書生來主持青徐軍事,多少有點所托非人。
曹丕打聽過了,那個叫陸遜的主将,不過是因爲仗着自己是江東世家豪族出身,又是孫策的女婿,算是孫氏外戚,這才得以掌權的孫權小兒如此用人,有何慮哉?!
因此,曹丕覺得,隻要自己不主動去打青徐的東吳軍,那東吳軍絕對不敢貿然北上,在平原地帶跟曹軍騎兵争鋒的。
而事實上,孫權确實沒有這個想法。
孫權也不傻,知道自己的強項和弱點在哪裏。
呂蒙說的其實也沒錯,東吳擅長的是水戰,水師天下無敵,但你要到了青徐之地,甚至是兖州,去跟曹魏的騎兵較量,那純粹就是去找抽的。
而呂蒙做出的應對策略,是讓孫權奪取荊州,占據長江中下遊全境,先立足于自保,之後再想辦法攻取宛城,洛陽等中原腹地,實力增強後,再北上。
即使北上不行,咱們自保也有餘了,割據江東稱王稱霸根本不在話下。
曆史上的孫權,又因爲久攻合肥不下,每次不是損兵折将,就是被人吓退,一點面子都沒有大概就是在那個時候,孫權已經放棄了一統天下的想法,轉而采取呂蒙的策略偷襲荊州,準備割據自守了。
但這個時代不一樣。
孫權雖然也采用了呂蒙的策略,但孫權幾次打合肥,都沒有經曆大敗,甚至他還差點就拿下了合肥.孫權還沒有徹底放棄坐天下之主的想法呢。
偷襲荊州沒成之後,孫權雖然很有擔當的保下了呂蒙,割地補償劉備,重訂盟約.但實話實說,這時候的孫權,多少是有些消沉的。
可沒過多久,周瑜就給了他一份大禮——不僅偷襲攻下大半個徐州和整個青州,而且周瑜在淮南誘敵深入,一舉擊破曹休,拿下包括合肥在内的整個淮南,讓江東的觸角第一次有機會進入中原。
孫權也是因此,才有了在曹丕,劉備相繼稱帝後,自己也稱帝的底氣,同時也重新點燃了北上中原,争奪天下的念頭。
此時的孫權,也不過是四十出頭而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再加上這時候整個淮泗集團還沒有徹底凋零,還能跟江東世家集團對抗,因此孫權還不需要爲了平衡内部關系搞宮鬥。
當然,最重要的是,現在孫登活的好好的,而且非常符合孫權的心意,孫登的太子之位,堅固的很,根本不存在任何“二宮之争”的基礎條件。
現在的孫權,眼光還是朝外看的,他知道自己現在雖然占據了淮南和青徐,但曹丕那邊,是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
因此,孫權很清楚,曹丕早晚會出兵青徐的,而孫權同樣清楚,現在的東吳士卒,要在平原上跟曹軍騎兵對戰,那勝算實在低得可憐。
這點,就是周瑜都沒法否認的。
所以,不管是周瑜還是張昭,都建議孫權暫時不要輕舉妄動,以防守爲先,不跟曹軍野戰,引導曹軍主動進攻,把曹軍拖入攻城戰,這樣才是對江東最有利的。
一旦曹軍主動在中原腹地發動對東吳的進攻,那麽在成都的劉備可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他一定會再次出兵關中的。
這樣曹軍就處在了腹背受敵,進退兩難的地步,到那個時候,東吳再伺機而動,奪下下邳,把淮南和青徐連城一片,這樣就好受多了。
之後也不需要再大動幹戈,完全可以一邊坐視曹劉對戰,一邊訓練士卒習慣北方作戰特點,北上遼東聯絡公孫氏,收購戰馬組建騎兵部隊。
等到曹劉兩家打到兩敗俱傷的時候,東吳又訓練好了北地進攻的士卒,就可以鲸吞中原,北上争奪河北,奪取天下了。
這就是周瑜重新爲孫權制定的戰略,孫權表示非常的認可。
所以,現在孫權也在等,一個是等曹丕主動發起進攻,另一個,則是希望劉備能先出兵關中,吸引曹魏的注意力。
這樣孫權就可以不用擔心曹魏主動來攻,而是謀劃該怎麽奪取下邳了。
天下三分之後的局勢就是這樣,大家都不敢輕舉妄動,都在等,等着一個人能站出來,打破這個微妙的平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