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諸葛亮等人和蜀中的世家們都很急,但稱帝這種事兒,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完的,光一整套的禮儀都需要準備個三四個月的時間。
而且吧,也不是讓劉備穿件黃袍稱帝就可以了,關于劉備稱帝以後的一系列事情,都要提前想好。
比如封賞,比如官制,比如變革。
大漢曆經四百多年,很多的制度已經明顯跟不上這個時代的要求,更别說現在劉備隻是占據天下三分之一的地盤,還不是最精華的地盤,有些東西,不改革,是沒辦法适應這個時代的要求的。
因此,劉備回到成都後,一方面得按照禮儀,搞一個三辭三讓,另一方面,也經常跟諸葛亮商量,關于如何改革中央政府,讓中央政府的效率得到提升的問題。
劉備這個人,雖然身上挂着一個漢室宗親的牌子,但這年頭的漢室宗親的含金量真的不高,尤其像劉備這種家道中落,從底層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漢室宗親,對大漢這幾十年的動亂,看的是相當的清楚的。
大漢必須要進行改革,否則繼續這麽下去,也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
可怎麽改革,這又是一件大事,劉備自己心裏也沒有把握,不得不跟諸葛亮多多商議。
而諸葛亮嘛.現在可不是什麽事情都需要諸葛丞相一肩挑的時候,劉備帳下的人才可不少,諸葛亮也沒想過要大權獨攬。
因此,諸葛亮再次召集小團夥開會,商議這個改制的問題。
不管是軍制還是官制,這裏面都少不了某個穿越土鼈的事兒,因此穿越土鼈想了好久的回家陪老婆的夢想,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張溪确實是回到了成都,也回到了家裏,見到了又是一年沒見的妻子兒女。
可還沒等張溪好好的陪陪孫尚香和小八,教育一下小暄兒和小正兒呢,諸葛亮就直接來抓人開會了。
而這個會,又是那種又臭又長的會議,從天沒亮開到天黑,張溪每次開完會回去還得思考開會的内容,根本沒時間來陪老婆孩子們。
偏偏張溪還說不出什麽,畢竟這個會議真的非常的重要,連張飛這種根本沒有多少政治頭腦的人都被諸葛亮拉去開會了,張溪還有什麽理由抱怨的?!
一開始先談的是軍制。
現在的大漢,軍功制是不存在太大的問題的,中央,地方,邊疆三位一體的軍制也沒有太大變革的必要。
大漢的軍隊戰鬥力,不管是在前漢還是後漢,都是很強的,即便是亂世,把個别異族按在地上摩擦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招募士卒到底是采用募兵制,還是恢複到前漢時期的征兵制,這裏面需要好好的讨論。
西漢時期,基本采用征兵制,征募良家子入伍但随着東漢罷黜郡國兵制度之後,征兵制漸漸的被募兵制取代,到了東漢,基本采用以募兵制爲主,征兵制爲輔的方式招募士卒。
而到了近幾年,天下大亂,漢室衰敗後,群雄割據地方,募兵制的壞處就顯現了出來——隻要你有錢,有一個說的過去的名義,那麽就可以招募士卒,割據一方,跟中央朝廷對抗。
募兵制這個東西,就是一個雙刃劍,用好了能增強自己的實力,但用不好,也會傷到自己。
所以對于是否還要在劉備稱帝後繼續使用募兵制,大家的意見都不太一樣。
有人對募兵制持反對意見,尤其是劉巴,他就認爲募兵制對中央的财政負擔比較嚴重,長期采用募兵制的話,軍隊戰鬥力不見得能保證,但花錢肯定如流水。
這讓劉備集團的首席經濟學家非常的不滿,覺得還是得采用征兵制爲主,少量募兵制爲輔的方式招募士卒。
你不能說劉巴的說法沒道理,就是諸葛亮,也認可劉巴的說辭,畢竟這些年主持成都政務,諸葛亮非常清楚募兵制的支出到底是多少說是無底洞都不爲過。
但問題是,現在還是亂世,并不是那種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和平年代,如果放棄募兵制,采用征兵制上哪兒給你找這麽多所謂的良家子兵源?!
這年頭地都沒什麽人種呢,全天下至少有一半的百姓不是在山林裏苟活,就是被世家隐匿了丁口,沒有足夠的人口基數,你怎麽去搞征兵制?!
這個問題,引發了軍中将領和負責政務的官員之間的“大讨論”。
連張飛都參與進去了。
張飛雖然不太熟悉實際的政務,但張飛知道,如果采取征兵制的話,他手下的士卒起碼有一半人都該回家去種地.這怎麽能行?!
吵來吵去的吵了好幾天,最後雙方才勉強達成一緻——現階段還是以募兵制爲主,征兵制爲輔,等到天下統一,漢室複興後,再重新讨論軍制的問題。
至于軍制中的一項,重建中央南北兩軍的問題,也順便就此解決了。
朝廷的中央軍,從桓帝,靈帝之後,已經很久沒有重建了,甚至靈帝時期,因爲中央禁軍的戰鬥力不行,還不得不增設了西園八校尉來增強皇城防禦.這也是曹操,袁紹等人起家的職位。
這些年戰亂,朝廷所謂的中央禁軍,還不如說是曹魏的中央禁軍來的更實際,大漢已經很久不存在什麽南北兩軍了。
而現在嘛,這個問題根本不需要商議,恢複南北兩軍是勢在必行的。
畢竟,新任大漢皇帝是劉備,那可是一個殺伐果斷的諸侯,哪怕沒有當皇帝的時候都有白毦兵等親衛軍,當了皇帝,重建南北兩軍,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麽?!
因此在軍制上,除了在采用征兵制還是募兵制上有一些争論外,其他的軍制基本沒改,還是采用中央,地方,邊境三位一體的軍制。
中央軍由皇帝直接掌控,重設南北二軍,不僅護衛都城和皇帝,也是國家精銳部隊,随時要領命出征。
地方上以郡兵爲主,暫時還是采用募兵制,但會對各州郡的募兵做出一個明确的上限規劃,限制各州郡長官兵權,避免出現地方官吏坐大的情況。
而邊境,還是以各地長官和長史根據實際情況,先回報中央,由中央下令組建各邊境方面軍的方式來抵禦外寇,如果遇到特别的軍事行動,比如主動讨伐異族等行動,也必須要由中央決定是否增派中央禁軍前往,邊郡長官不能擅自做主。
當然,如果隻是邊郡軍軍力允許情況下的小規模作戰,那邊郡長官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作戰計劃.至少在這方面,邊郡長官要比内地的地方長官有更多的自主權。
軍制的問題讨論的差不多了,接下來就該輪到官制了。
這個問題特麽比軍制還要麻煩。
大漢的軍制起碼沒有遭到太大的破壞,撐死了也就是中央和地方财政負擔的問題。
但大漢的官制特麽事情多了去了。
到了現在,大漢官制最大的問題,就是中央行政效率相當的低下,導緻很多事情都隻能互相扯皮,内鬥,就是推行不下去。
大漢最早采用的,是三公九卿制來治理國家。
但整個大漢的高層官制,經曆過太多次的變革,一些皇帝,外戚,甚至王侯大臣們,把好端端,各司其職的三公九卿制給改的面目全非。
現在的大漢,下面的官員有遇到問題,甚至出現過不知道該找那個部門去處理的情況。
再加上桓帝,靈帝時期,黨争嚴重,外戚和文官集團互相争鬥,有時候中間還要加入一個宦官集團.一天到晚就想着争權奪利了,這個行政效率自然高不到哪兒去。
行政效率低下,官制混亂,官場腐敗成風,皇帝帶頭貪腐,在加上土地兼并嚴重,地方官吏和世家欺壓百姓.黃巾起義就顯得非常的順理成章了。
眼睜睜看着大漢是怎麽一步一步的走向亂世的,諸葛亮等人肯定不希望自己等人努力匡扶出來的漢室,繼續走向桓帝,靈帝時期的老路。
所以這個官職必須要改。
但.要張溪說吧,如果不能大力發展生産力,解決掉土地兼并問題,不能徹底的把自耕農從土地束縛上剝離出來,給出更好的安置,這個官制不管怎麽改,其實最後都是換湯不換藥。
可你要是這時候說出這一堆亂七八糟的話來,那完全是給自己找麻煩.以現在的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真的沒辦法做到張溪說的那樣。
就一個——這年頭,不管是哪個政權,都需要靠農業稅收來養活政府.啥時候你能做到徹底取消農業稅還能維持國家穩定的時候,那才是徹底解決這個土地兼并問題的時候。
這種事兒距離這個時代還有一千七百多年呢。
所以.還是改官制吧,起碼讓中央行政效率高一點,能盡量延緩這個土地兼并問題爆發的時間,也是好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