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主動後撤,沿江布下卻月陣,這點别說曹仁沒想到,張溪也沒想到。
二爺居然主動撤退了?!
本來張溪還琢磨着,在适當的時候派兵去救援一下二爺,或者勸說二爺适當後撤,縮短一下補給線的距離.結果二爺退的那叫一個幹脆,直接退到漢江邊,用卻月陣迎敵。
兩萬人組成的卻月陣,還有水軍策應,二爺不說破敵,堅守是肯定沒有問題的張溪也微微的放下了不安的心。
就是這個二爺啥時候這麽懂得“變通”了?!
廢話,關羽都五十多了,一把年紀的人了,論戰陣經驗,豈是張溪能比的上的。
以前的二爺征戰,大部分是處在沒法“退”的立場上。
守徐州,他能退麽?!
一退就得跟演義一樣,被人圍在土山上進退不得了。
白馬之戰,他能退麽?!
一退曹操就敗了,自己估計也得跟着沒命。
前半輩子打仗,大哥劉備的基礎太薄弱了,關羽又總是負責鎮守最關鍵的位置,他沒法退,退了就是大家一起完蛋的結局。
但現在.襄樊在手,掌握戰略主動權,他關羽還要梗着脖子跟敵軍硬碰硬,那才是腦子壞掉了。
曆史上關羽敗走麥城,那真的不是他不知進退楞誰也沒想到糜芳這個身份的人也會叛變,連打都不打一下的就投降了啊。
一開始二爺雖然在襄陽城下戀戰,但最後還是選擇了回援江陵,甚至他都已經走到臨沮了,距離江陵也不過是幾天的路程而已。
結果糜芳居然開城投降了。
但凡糜芳能稍微堅守個七八天,關羽的援兵就到了,以江陵的城防,根本不可能失守的。
可現在的關羽,遠沒有到曆史上關羽的窘迫境地,他手握襄樊,占據戰略主動,隻要堅守就好,何必非要去跟曹軍硬碰硬呢。
而且嚴格來說,關羽也隻是退守漢水邊,以卻月陣迎敵,并沒有放棄策應樊城的張溪守城,也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後退。
總而言之,二爺可沒覺得自己是怕了曹仁才後退的,反正我就在這兒,有本事你曹仁就領兵來攻啊。
曹仁是真的不敢,他那一萬騎兵是怎麽沒得,曹仁心裏太清楚了。
那個箭雨的密集程度,以騎兵的速度都逃不掉,你要讓步兵去進攻這不是進攻,這是讓士卒去送死。
反正曹仁是不會幹這種缺心眼的事兒的,一看到關羽擺出這幅陣勢,果斷停止進軍,就地紮營,思考下一步的對策。
現在的曹仁,确實也有點犯難了。
去打樊城吧,攻城難度太大。
去打關羽吧,總感覺是去送死。
可也不能讓六萬大軍大冬天的在野外啥事兒也不幹,憑白消耗糧草啊。
而且最讓曹仁覺得可惡的是,隻要自己領兵往樊城方向稍微動一下,關羽就會派出士卒來威脅自己的側翼,而等到曹仁試圖設伏,包圍這些威脅側翼的關羽軍士卒時,關羽又非常狡猾的絕不戀戰,快速撤回,等到曹仁繼續行軍了,又悄悄的出現曹仁惡心個半死。
鬧到最後沒辦法了,曹仁不得不自己領兵,前往關羽的營寨前,高聲罵戰。
什麽大将罵戰有失身份的,曹仁已經顧不了那麽多了,再沒有進展,他自己的耐心就要被耗光了。
所以曹仁也不管什麽面子不面子的,親自出面罵陣,試圖激關羽野戰。
曹仁知道,這招對張溪不好使,但對關羽這種平生好面子的人來說,說不定有奇效。
果然,關羽在曹仁不要臉的親自罵陣三天後,給曹仁的軍營,送去了書信。
書中非常義正言辭的指責了曹仁毫無大将風度的做法,同時表示——以多打少,那就盡管來攻,他關羽奉陪到底,但若是不服約戰,雙方可約定時間,各領萬人步卒,一較高下。
關羽終究還是要臉的,尤其是曹仁這麽不講究的親自罵陣,關羽要是再不答應的話,反而顯得是關羽怕了曹仁。
但是呢,關羽又不傻,你叫我放棄防守優勢去跟你打野戰,我就兩萬人,回頭你五萬人一擁而上缺心眼才會答應這種野戰呢。
所以關羽的意思就很簡單,要正常交戰,那你就來進攻好了,讓你嘗嘗卻月陣的厲害。
但如果你曹仁就是不服,想要挑戰,那也可以,一萬人對一萬人,還得都是步卒,咱們一對一,戰場上見真章,這個也可以。
這是二爺的傲氣,雖然這麽做也不符合劉備軍的利益,要是張溪在肯定還得勸一陣.但二爺嘛,總有屬于二爺自己的驕傲的。
至于曹仁一萬對一萬,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特麽面前的兩個人,一個守着烏龜殼不出來,另一個守着刺猬陣等着你進攻.耗下去,吃虧的不還是自己麽。
對面才多少人,每天消耗多少糧草,我這邊多少人,我的糧草補給壓力有多大,都知道麽?!
放下主将架子親自罵陣,能吸引出一萬人出戰,已經是非常不錯的結果了。
隻要在野戰中擊潰這一萬人,既能殺傷關羽軍的有生力量,也能有效的打擊關羽軍的士氣,何樂而不爲呢。
隻是要一對一的指揮軍隊答應關羽,這事兒吧有點麻煩。
按理說,曹仁是一軍主帥,又是他親自去罵陣罵來的這個結果,這一萬人,肯定得是曹仁來指揮才對。
但.曹仁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一對一野戰,不管是個人武勇還是指揮能力,他好像都不是關羽的對手。
其實這裏最合适的領兵人選,是張遼。
可曹仁如果讓張遼領兵出戰,一方面是對關羽的不尊重,另一方面這不就等于是直接承認,他曹仁不是關羽的對手,甚至連手下的張遼都不如,不敢親自指揮作戰麽?!
再配合前面流傳出來的“溜邊太守”的名号他曹仁的名聲還要不要了?!
因此,沒辦法啊,曹仁必須硬着頭皮上陣,還必須是自己親自指揮.打輸了的後果都比讓張遼上陣的後果來的好。
輸給關羽,真不算多丢人,但怕了關羽還自認不如手下人,那才是真的丢人。
曹仁思索定計後,給關羽回了一封信,約定三天後,雙方在樊城外十裏處,一決勝負。
沒辦法,烏龜不出城,但必須讓烏龜看到這場戰鬥的勝負.這萬一要是赢了,不也能狠狠的打擊樊城守軍的士氣?!
就這樣,三天後,兩軍各出一萬人,在樊城外十裏處,展開了一場“約戰”。
雙方都是出動的步兵,并沒有騎兵的參與,畢竟兵種相克的太厲害,如果曹仁出動騎兵的話,那關羽也不會答應什麽約戰,就用卻月陣等着你來進攻就好。
一萬步兵對一萬步兵,全看指揮官的指揮能力甚至這一戰,都有可能影響到接下來整個戰役的勝敗。
有一說一,曹仁的指揮能力不弱,在諸夏侯曹裏,已經算是數一數二的存在了除了剛剛在定軍山陣亡的夏侯淵外,曹仁應該是指揮能力最強的曹氏宗族将領了。
可面對關羽,終究還是在應變方面稍微弱了一籌,從一開戰開始,就被關羽給牽着鼻子走。
雙方一開戰,各自留下了三千人的預備,剩下的七千人,直接投入到作戰當中但打着打着,曹仁就發現,自己好像總是在應對關羽的進攻而做出調整,從來沒有自己主動去進攻關羽的時候。
曹仁也不是沒有試圖通過調整,找回自己的進攻節奏,但對面劉備集團的士兵,你們手裏的軍械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短兵比自家的環首刀長一截也就算了,怎麽這麽硬的,兩刀一碰,基本都是我家的士卒吃虧.憑什麽?!
難道自家的軍需官貪污腐化了,搞出來的都是不合格的軍械?!
其實到這裏,曹仁還是能忍的,雖然短兵的武器有些差距,但長兵器方面,曹仁軍中的配備比較多,而關羽軍少,因此在中遠距離的格鬥方面,曹軍還是占優的。
曹仁在發現了這個破綻之後,立刻做出調整,讓自己的士卒快速拉開跟劉備軍的距離,讓長槍兵和長戈兵突前,利用進攻距離長的優勢,殺傷劉備軍的士卒,不給劉備軍近身搏擊的空間。
隻要不給你近身的機會,你那個短兵就算再犀利,沒有發揮的空間也沒啥用。
但随後吧,曹仁就發現,關羽留下的三千預備隊,開始在自己的大刀刀把上裝長杆.樸刀兵上場。
一瞬間,從短兵變成長兵,雖然攻擊距離比起長槍或者長戈都還差點,但終究是彌補了一些距離上的劣勢.這仗還怎麽打?!
實話實說,曹軍的戰力和劉備軍的戰力,在個人兵源素質上,差距真的不算太大,但軍械上的差距,那可就是真的太大了。
一開始,曹仁還能憑借長戈和長槍的攻擊距離優勢,讓士卒拉開,避免跟劉備軍肉搏近戰,但随着三千樸刀兵的入場,有效的縮短了這個距離優勢,再配合苗刀的長度優勢.曹軍漸漸撐不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