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任率軍出城,試探性進攻徐盛的營地,結果輕易的就攻下了徐盛的營寨。
但很快,張任就發現眼前的江東軍人數嚴重不匹配,頓時知道這肯定是江東軍的設計。
因此,張任快速的下令,全軍退出營寨,在營寨外待命本來就是來試探性進攻的,張任自然也考慮到了這是陷阱的可能,早就想過應對措施。
但張任也沒有想到,徐盛的反應這麽快。
在張任還沒有率領士卒徹底退出營寨的時候,自己眼前的營寨就突然火起,營寨門外的三個方向,殺出來三隊人馬,每隊都在千人上下。
随着江東軍的伏兵出現,張任頓時明白,江東軍的計謀也不複雜,就是設陷阱然後伏擊自己帶出城的士卒而已。
爲此,張任立刻做出應對,命令士卒們重新調整隊列方向,準備迎敵。
當然不是要硬剛,在這種擺明被圍的情況下,就算張任想硬剛,士卒們也不一定願意死戰。
因此,撤退是必須要撤退的。
但撤退這件事,也是有方式方法的,不能在敵人剛一包圍的時候就下令撤退,這樣會讓整個隊伍的軍心士氣徹底散掉,最後一個人都跑不了。
所以張任的決斷是,重新整理隊伍,領着士卒向着一個方向的敵人進攻,争取在混戰中殺出一條通道,帶領大家逃出去。
而且這麽做也有個好處,那就是可以給城中的文聘一個明确的接應方向,文聘可以有重點的出城接應,這樣才是被圍撤退的最好應對方式。
做好應對後,張任親自領兵突前,主動殺向了左翼的大軍。
不因爲别的,因爲左翼大軍的将旗上,寫這一個“徐”字。
那應該是江東大将徐盛親自率領的軍隊。
隻要擊破了這支軍隊,就可以讓江東軍陷入大混亂,從而逃生。
而且張任也有足夠的信心.川中名将張任的名頭,可不是白來的。
雖然張任出身寒門,從小不得家族内的人待見,但憑借着一身武勇,投軍之後也算履立戰功,被劉璋引爲心腹。
之後,更是幫劉璋執掌軍隊,操練士卒,在川中獲得偌大的名聲。
隻可惜,這個名聲,随着張任領軍在涪城出戰劉備後,就徹底完蛋了。
張任是真的不知道,荊州軍和益州軍之間的戰力差距有這麽大,他一開始是按照跟益州兵差不多的戰力水準來排兵布陣,對抗荊州兵的。
結果誰知道,一場仗下來,輸了個稀裏嘩啦,徹底葬送了自己川中名将的名聲。
再之後,張任主動求死沒成,陪着主公流落到了公安城内,在主公的強烈要求下,出仕劉備.到現在,才有了重新帶領一千人馬出戰的機會。
因此,張任要重新證明自己。
當初那個指揮益州兵敗北的張任隻是意外,自己依然還是川中名将。
張任快速的調整好士卒陣型,沖向了徐盛率領的軍隊,要用徐盛,來當自己重新正名的墊腳石。
可徐盛.徐盛也不是好欺負的啊。
徐盛自幼從軍,孫策剛死,孫權少年繼位的時候,徐盛就是柴桑令了,并且以兩百人以少勝多,幹趴下了想渾水摸魚的黃祖之子黃射,守衛住了柴桑。
從那以後,徐盛就一直呆在軍中,經曆了大小的戰陣無數,一晃眼的時間,徐盛從軍已經十幾年了。
徐盛可以算是江東軍中,爲數不多能獨當一面的人,不然呂蒙也不會讓徐盛單獨領兵圍困公安,自己放心北上江陵了。
因此,當徐盛看到張任向他發起沖擊後,頓時明白了張任的意圖,冷笑一下,一點都不猶豫,直接做出調整。
徐盛先是下令,讓其餘兩隊人馬快速繞後,争取快速包圍張任的所有兵馬,對張任形成圍攻。
然後徐盛也開始調整軍陣部署,從鋒矢陣改爲圓陣,就地防守。
張任想要突破徐盛的部隊,獲取生路,那徐盛就擺出圓陣,防守争取時間,讓三路兵馬合圍,圍攻張任。
現在就是拼,到底是張任能突破徐盛的軍陣殺出去,還是徐盛能擋住張任的進攻,圍殲張任。
兩個人硬碰硬的對陣。
這麽一來,固然讓人血脈贲張,但城中的文聘卻是焦急萬分。
文聘實在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該出城去接應,又該怎麽去接應。
目測來說,徐盛隻出動了三千人,哪怕算上守衛營寨的士卒,肯定不到五千人如果真的還有三千伏兵,那麽文聘一旦出城去接應張任,公安很可能被江東軍偷襲。
可如果不去救援張任,坐視張任被圍攻緻死,文聘也做不到。
本來這個出城試探的主意是文聘出的,是張任代替文聘出城去試探,現在被圍了卻不救援,這才是說不過去的事情。
文聘思來想去,覺得自己作爲一軍主将,有所爲,有所不爲這次不去救張任的話,剩下的士卒,誰還願意跟自己死守?!
因此,文聘立刻集結兵馬,準備出城去救援。
可就在這個時候,徐盛大軍的正對面,也就是公安城外的山林裏,突然出現了不少劉備軍的旗幟。
這些旗幟的出現,不僅讓徐盛懵了,文聘也懵了。
什麽情況?!
哪裏來的援軍?!
難道是武陵的援軍到了?!
文聘比較謹慎,他有點不太相信這剛巧出現的幾千人真就是援兵,畢竟根據文聘的情報了解,現在徐盛應該有三千人是下落不明的.文聘決定,暫時先按兵不動,觀察一番再說。
可這會兒的山林内,徐庶也在納悶.文仲業可是良将啊,這麽好的機會,都不知道該怎麽抓麽?!
你趕緊領兵出城啊,封死這些江東軍的退路啊,還打算讓這些江東軍跑掉麽?!
本來徐庶還在奇怪,怎麽山下隻有這麽點江東軍,呂蒙的大軍去了哪兒猶豫之下暫停行軍,派出了細作和探馬偵查。
結果花了一天的時間四處探查,四周的探馬回報也沒有發現多出來的江東軍士卒。
所以,圍困公安的士卒,應該就是這麽點人。
這不是小瞧人了麽!!!
徐庶正琢磨着,該怎麽一口氣吃掉這些江東軍士卒呢,卻在一大早就看到了公安城内的守軍派人出城試探中計,快要被人包圍了。
雖然吧,這不是徐庶計劃好的事兒,但這麽明顯的機會擺在眼前,徐庶要是不好好利用一下,那就太對不起他的那個腦子了。
徐庶立刻讓士卒們整軍,下山反包圍這些江東軍。
但因爲位置的關系,徐庶隻能從三面對江東軍進行包圍,剩下的那面,也就是江東軍的背後,是公安城方向。
這就得考驗一下公安城守将文聘的反應能力了。
但在徐庶想來,這應該不是什麽大問題。
文聘可是荊州名将,也是宿将了,不可能看不到這麽好的機會,也不會抓不住這麽好的機會。
但徐庶偏偏發現,文聘居然猶豫了,他居然還沒有立刻領兵出城,而是在觀望猶豫。
給徐庶急的,差點要跳起來。
還是習宏的反應稍微快了一點,讓衆人先把徐庶的旗号給打起來。
爲了隐蔽行軍,徐庶大軍除了必要标識身份的旌旗外,主将大旗一直都收着的,從來沒有打開過。
這真的不能怪文聘。
本來文聘就在憂慮徐盛剩下的三千人去哪兒了,現在突然殺出來三四千士卒,打着劉備軍的旗号,主将的旗号卻一杆都沒有見到天知道到底是誰家的人啊?!
雖然說這年頭的士卒軍服旗幟都不同,但江東軍要搜集或者仿制幾千件劉備軍的軍服和旌旗,很難麽?!
文聘是真的怕自己出城夾擊了,這群所謂的“援兵”反過來殺向自己.到時候不僅張任救不出來,公安城也得賠上。
所以文聘才一直猶豫,沒有立刻出兵。
一直到徐庶的主将大旗打開來,文聘才明白這真的是武陵援軍到了。
旌旗和軍服可以搜集仿制,但主将大旗除非你把主将俘虜了,否則仿制也仿不像的。
文聘立刻領軍出城,包圍江東軍。
但.徐盛也不是傻子啊,他也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
徐盛知道自己手裏有多少人,他已經沒有士兵可以派了,來的,肯定是劉備軍的人。
徐盛一方面心驚劉備集團這麽快的就來了援軍,另一方面,也在思索接下來該怎麽辦。
絕對不能在這邊死戰的。
哪怕有把握戰勝這些人,也不能選擇在這邊死戰。
劉備軍能這麽快來救援公安的地方,隻有武陵。
而武陵一旦騰出手來,夾攻江東軍後路的話,會直接威脅到大江上的糧道的。
所以徐盛非常快速的做出了判斷,他立刻讓人放開了對張任軍的包圍,快速集結自己的士卒,争取在公安城内的文聘反應過來前,快速撤退。
至少要撤退到公安渡口,保證渡口的安全。
公安渡口不失,長江上的糧道就不會受到威脅,否則,就算公安沒有水軍,但搜集幾艘小舢闆偷襲運糧船還是可以做到的。
本來呂都督現在就缺糧呢,這要是糧道再受到威脅,那軍心就徹底散了。
因此,徐盛決定至少退到渡口堅守,同時快速通知呂蒙都督,讓他派兵來援,或者另做打算。
而這時候的張任,自然也看到了周圍的援兵,他想的可沒有文聘那麽多。
既然外圍有援兵,那麽張任現在要做的,就是指揮士卒,咬住徐盛的軍隊,不讓他輕易組織撤退。
因此,張任帶頭猛攻徐盛的軍隊,甚至一度撕開了徐盛的前軍防線,逼得徐盛不得不正面迎敵,減緩了徐盛組織士卒合并撤退的速度。
但徐盛到底不是庸将,再加上文聘确實猶豫的太久等到文聘帶兵沖出公安的時候,徐盛已經集結好了部隊,組成了陣型。
緊接着,徐盛親自斷後,殺退了張任的一次進攻,然後率領士卒,趁着文聘的合圍到位前,跳出了包圍圈,往公安渡口的方向退去。
文聘知道是自己的猶豫錯失了良機,爲此緊追不舍,終于是在半途追上了徐盛軍的尾巴,狠狠的咬下了一口,但徐盛随即做出了反應,讓一半士兵速行占領渡口,自己則率領剩下的一半士兵且戰且退。
文聘一看徐盛的應變,就知道現在即使追着徐盛到渡口,也不可能攻占渡口,索性見好就收,先退兵保證公安安全,彙合徐庶後,再做應變。
而徐庶這時候,已經彙合了張任,收降了來不及撤走的部分江東軍士卒,在公安城内,等着文聘回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