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之戰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而荊州大地上,關羽也已經正式起兵,進攻襄樊了。
出兵前,關羽做出了安排,讓張溪率領的陸軍先行出發,自己則率領水軍借道江夏境内北上。
因爲要跟孫權那邊打好招呼,免得雙方誤會,所以會稍微晚一點出發。
張溪接到命令後,以張嶷爲先鋒,率領一萬五千人往西北方向的臨沮行軍,在路過枝江縣的時候,征辟枝江縣縣令州泰爲校尉,随軍出征。
沒辦法啊,荊州這地方,治政文官能擺出一大堆出來,而且各個都是一線或者準一線的文官,但武将真的不多。
關羽手裏起碼還有關平,廖化兩員大将呢,張溪手裏就隻有一個張嶷可以用了。
因此嘛,在路過枝江縣的時候,張溪想起來,枝江縣的縣令叫州泰來着,跟趙累的關系還不錯去年蝗災後,州泰從縣尉升任縣令,現在春耕過去了,張溪尋思着暫時也沒啥重要的事兒,就把州泰給帶上,讓他從軍立功。
畢竟州泰可是以寒門的身份,能在曹魏後期打出名聲的将軍,這一點就證明了這位的能力絕對不會差。
曹魏後期,文武全都是世家門閥的天下,一個寒門要出頭,沒點真本事是絕對不可能的。
州泰倒也沒有反對,畢竟州泰跟趙累的偏好不同,趙累偏文,州泰偏武.如果不是上面直接提拔,州泰覺得自己當個縣尉挺好的。
現在有了從軍的機會,州泰想都不想的直接接受,打算在軍中拼搏出一個功名出來。
州泰加入後,張溪讓他先領一千人,快速行軍去搶占臨沮。
而州泰也不負張溪的期望,在十天内趕到臨沮,并且在一天内攻下了這座江陵西北的城池。
說真的,臨沮這個地方,真不是州泰的能力有多出衆,一天就能攻下一座城。
而是因爲啊,臨沮這個地方,它現在是三不管地帶。
臨沮理論上是屬于襄陽的管轄範疇的,但它太靠近江陵了。
早期樂進坐鎮襄陽的時候,在臨沮還跟關羽進行過來回的拉鋸戰,一時間誰也奈何不了誰。
但随着關羽一點一點的把戰線北移,襄陽方面對臨沮的控制力是越來越弱。
到了後來,樂進被調去協助張遼守合肥,襄陽這邊交給了荊州刺史胡修和章陵太守呂常看管,臨沮這地方就慢慢的被兩人給放棄了。
雖然名義上還是曹操的地盤,但這地方,連半個曹軍都沒有,其實就是一個空城。
而關羽以前爲了避免過度刺激襄陽的曹軍,所以這個臨沮他也沒有收入囊中,讓它維持表面上的立場,隻是把臨沮城外的通道掌控在自己手裏,一旦有需要,可以随時攻取這座城市。
所以嘛,州泰攻取臨沮,算不上什麽大功,就是快速行軍,搶占空城而已。
這點張溪知道,州泰其實也明白,誰都沒有因爲攻占了臨沮就沾沾自喜。
在臨沮休整了三天,張溪留下兩千士卒守衛臨沮,接着繼續出發,不過這次不是繼續西進進攻房陵,而是虛晃一槍,突然東進到當陽縣。
當陽縣已經是在關羽控制之下的城市了,不需要進攻,張溪也隻是行軍到當陽而已,真正的麻煩,是北上進攻宜城。
與此同時,張溪也接到了關羽的軍報。
現在的關羽,已經整頓好水軍,從江陵出發,沿着漢水,途經江夏境内,繞道北上,進攻襄陽。
同時也在信中跟張溪約定,雙方在宜城見面,商定之後具體進攻襄樊的時間的和策略。
關羽已經出發,他走水路,即使是逆流而上,速度肯定也比張溪走陸路要快。
畢竟水上可沒有什麽阻礙,曹操在荊州是真的沒有像樣的水軍,相反,在陸地上,各縣,各要塞還是不少的,張溪要在陸上進軍,免不了要攻城拔寨。
越是靠近襄陽,張溪就越不敢大意。
随着張溪率領一萬多步卒進駐當陽縣,開始北上進攻宜城的時候,曹操方面任命的荊州刺史胡修,章陵太守呂常,也做出了應對。
胡修雖然是荊州刺史,名義上的荊州一把手,但他主要是文官,處理政務用的,雖然官職高,但對軍略是完全不通。
因此,真正領兵救援宜城,對抗張溪的人,其實是章陵太守呂常。
呂常這個人吧整個襄樊之戰也可以說是名将雲集,呂常就是個小透明。
但呂常前期堅守襄陽,在荊州刺史胡修選擇投降後,他依然退回樊城堅守,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挺忠心的。
隻是呢,忠心歸忠心,軍事能力如何,真不好評價。
張溪趕到宜城的時候,呂常居然也才趕到沒多久,甚至都來不及加固城防。
張溪就納悶了,襄陽距離宜城的距離,隻有當陽縣到宜城距離的四分之一吧?!
呂常就是帶領一萬大軍行軍趕路,七八天的時間怎麽也該到了怎麽張溪率領一萬多人,從當陽縣出發,花了二十天左右的時間急行軍的趕到宜城,這位章陵太守也才剛剛到?
難不成他帶來了十萬人?!
笑話了,如果呂常手裏有十萬人,那張溪現在要做的就是固守當陽,請求關羽來援了。
張溪對這位章陵太守的軍事能力,真的産生了很大的懷疑。
說真的,其實張溪從當陽縣出發的時候,已經做好了要在宜城打一場攻堅戰的準備了。
畢竟宜城距離襄陽太近了,而襄陽城内也有三萬多守軍,哪怕分出三分之一去防衛宜城,也是夠張溪喝一壺的。
再一個,張溪北上進入襄陽的控制範圍内,一路上難免會遇到一些城訾關隘之類的地方,這些地方肯定也會有曹兵把守,張溪根本沒法跟襄陽搶時間,看誰能先搶占宜城。
但.這事兒就離譜。
張溪一路上,基本沒有遇到多少城訾是有人守衛的,一些村落甚至連個鬼影都看不到,更别說有組織的曹軍抵抗了。
好吧,張溪可以把這事兒歸咎爲襄陽和南郡之間常年對抗,導緻邊界百姓逃離,曹軍小股士卒又不敢正面招惹張溪的大軍,所以才行軍這麽順利。
但這個宜城,這個守将呂常,到底是個什麽情況?!
張溪不理解,但既然到了城下了,張溪也不敢大意,先按照規制紮營,然後命人打造攻城器械,先打造一些鈎梯和雲梯什麽的,讓張嶷發動試探性的進攻。
雖然不知道這個呂常是有什麽陰謀,但試探性攻擊總是要做的,不進攻怎麽知道對方是不是在故弄玄虛呢。
不過嘛,張溪本身還是覺得,既然能做到一地太守,那肯定是有一定的能力的。
哪怕再不擅長軍事,但守城這麽占便宜的事兒,應該是不會有什麽問題的吧。
然後張溪就失算了。
張嶷率領的一千士卒,對宜城發動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進攻手段僅限于用鈎梯攀爬城牆.宜城就被攻破了。
攻破了?!
是的,張溪看着張嶷率領士卒先登上城牆,然後很快的就把城門給打開了,頓時都有點懷疑自己的眼睛。
話說這才打了多久?!有兩個時辰沒?!
好像沒有!
這麽順利的進攻,這麽順利的打開城門,搞的張溪都有點疑神疑鬼。
張溪強烈懷疑,這個宜城内是不是有什麽甕城之類的玩意兒,這麽容易攻上城牆,就是敵方主帥爲了讓自己大意,親自領軍進城,然後在甕城把自己給射成刺猬。
但這也不合邏輯啊。
甕城是在第一道城門失守後的備用防線,它本身就不是用來設伏的啊這麽輕易的放棄第一道防線,敵方主帥又怎麽能知道自己一定會第一個進城呢?!
張溪有點懷疑這是不是敵人的計謀,但是吧,萬一這是真的呢?!
士兵們好不容易的爬上了城牆,殺散了守衛,跑到城樓下打開城門如果不快速搶占城門,等到敵人反應過來,派人來搶回城門,再把城門關上,那就白白浪費了這次機會了。
張溪稍微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要進城。
不過張溪不先進,而是讓州泰率領中軍部隊先去接管城防,同時叮囑州泰一定要小心,一旦有埋伏就快速撤退。
接着,張溪又傳令讓張嶷不要冒進,彙合州泰後兩人再一起入城,重點留心查探城中是否存在地道或者甕城結構,謹防中計。
大概也就是一刻鍾不到的時間吧,張嶷派了親兵來跟張溪回報,說是城中沒有任何埋伏,也不存在甕城和地道結構,現在張嶷已經從南城門殺向了北城門,沒有遇到任何阻礙,完全控制了全城。
張溪一聽這話,趕緊的讓後軍跟上,并且快速進城接管防務,同時下令張嶷,趕緊領兵追擊呂常,争取把呂常和他率領的軍隊給留下來。
但是吧.張嶷雖然一路上追擊,俘虜了不少的曹軍,但到底沒有追上呂常。
呂常這個人,雖然進軍的時候速度賊慢,但逃跑的速度那是真的快,張嶷愣是沒追上,讓他給跑回襄陽去了。
嘛,這也無所謂了。
張溪入城後,先是張榜安民,然後加強城防結構,同時派人前往渡口聯系關羽的水軍,等待關羽率領大軍進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