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借給張溪的《六韬》并不是全文,隻是《六韬》中“文部”的“兵道”篇,專門講練兵和兵種配合作戰的。
整部六韬一共六十一篇,總計兩萬餘字,諸葛亮怎麽可能舍得全都借給張溪。
這年月的書籍都是稀罕物,更何況還是兵書。
不過這也夠張溪滿足的了。
對于這個年代的軍事作戰,張溪的腦海裏隻有電視劇裏的人海沖鋒,從來沒有見過真正的多兵種配合作戰是什麽樣。
而據說諸葛亮的八陣圖,就是這樣的多兵種聯合作戰思路,并不是在魚腹浦河灘上,擺幾個石頭裝神弄鬼的東西。
嗯,這是大唐軍神李靖說的,應該假不了。
現在張溪總算能一窺這個時代兵種作戰的思路了,自然開心異常。
順帶的,張溪也好心的問問徐庶,要不要借給他也看看剛剛在諸葛亮那邊,張溪可是留意到了徐庶羨慕的眼神。
但徐庶擺擺手,拒絕了。
原因嘛,很簡答,徐庶早就看過了。
不僅僅是這卷“兵道篇”,整部《六韬》他都看過了。
徐庶一直都是去諸葛亮那邊,在諸葛亮的書房裏蹭書看的,他的很多學問,都是這麽學來的。
隻是孔明從來沒有把這麽重要的兵書外借過,所以徐庶才會羨慕張溪。
但徐庶也理解。
徐庶需要留在劉備身邊,幫劉備整理規劃整體戰略,不可能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爲。
而張溪呢,本身就負責給劉備訓練士卒,正好把《六韬》借給張溪,讓他依法訓練,将來也可以派的上用場。
算是分工不同,所以徐庶隻是羨慕張溪的好運氣,卻沒有嫉妒的意思。
兩人回去後,張溪自然是一邊閱讀理解《兵道篇》,一邊跟張飛讨論關于士卒操械訓練需要改進的地方。
張飛最近對張溪的态度特别好,整天笑臉相迎不說,身上更是一點酒氣都沒有,時不時的還拉着張溪兩個人促膝長談。
因爲張溪很大方,居然給他講解了《兵道篇》的内容。
張飛真沒想到張溪能真的搞來《六韬》.雖然隻是其中的殘篇。
雖然張溪很小氣的不肯給張飛看原版文字,但張溪的轉述張飛也已經很滿意了。
張飛是真的很想學兵法的。
張飛不喜歡讀書,隻是不想學那些玄而又玄的掉書袋文學,對于兵書,張飛這個半路出家的将軍還是很喜歡的
而《兵道篇》又比較适合張飛的胃口,它不是講那種戰争理念的,而是講實際訓練士卒,指揮作戰的,張飛覺得這才是自己想要的兵法。
仗要不要打,能不能打赢,戰前要做多少準備,這是大哥二哥需要去考慮的事情,他老張隻需要知道,這個仗怎麽打能赢就行了。
所以張飛這段時間意外的好脾氣,對張溪好脾氣,對帳下的軍士們也是好脾氣的不得了。
軍士們還在奇怪呢,自家的黑臉主将最近是轉了性了?!
上個月才剛剛說,本月操典有功之人賞賜他的珍藏美酒,現在又表現的這麽和藹可親的三将軍不會被人給掉包了吧?!
嘛,對士卒們來說,這種事總是好事兒,雖然最近訓練很辛苦,但有肉吃還不會挨鞭子的日子,士卒們還是希望能持續的時間更長一點比較好。
而張溪跟張飛商量了好久,用兵書結合張飛的實際經驗,開始對軍中的軍械操練進行了一次改變。
原本張飛軍中的士卒,基本是持長戈或者長槍操練的。
冷兵器時代,确實是一寸長一寸強。
原本還應該配備給士兵長劍或者長刀的,但因爲劉備窮,暫時就給省略了。
這些士卒們也知道,誰也沒抱怨啥。
可你總不能爲了省錢,連長槍都不給士卒配備吧?!
給我給長竹竿算是咋回事?!
而且還強調,不準把竹竿上的橫枝給切掉這是啥意思?!
士兵們不解,張溪也沒打算解釋狼筅這種東西,别說你們不懂,往後再一千年都沒人懂。
是的,張溪打算搞個仿真版的鴛鴦陣。
鴛鴦陣可以說是古代冷兵器輕步兵的巅峰,各兵種配合作戰,克服長槍短刀帶來的距離差距,最重要的是,敵我傷亡比例極其離譜,離譜到你根本不敢相信的地步。
據說鴛鴦陣剛練成,初次對戰倭寇時,連續九次戰鬥,隻付出了九人陣亡,十數人受傷的代價,擊潰了兩千倭寇,斬首上百。
而鴛鴦陣最離譜的一次傷亡比例,是牛田之戰零陣亡斬殺倭寇“六百七十二級”.零陣亡啊,抗戰神劇都不敢這麽拍。
張溪早就想搞鴛鴦陣了,但他一直不敢搞的原因,就是不知道鴛鴦陣應該是怎麽指揮,怎麽運轉的。
當初上網的時候不用心,光盯着戰績看了,現在真正要用的時候,壓根不知道該怎麽操作。
倒不是說張溪不知道鴛鴦陣的具體配置,這些張溪知道,網上有的是圖片,看一眼就知道了。
甚至張溪還知道一個鴛鴦陣小隊裏,每個士兵的兵器配備以及職責。
但伱知道了這些,其實沒什麽用的。
因爲張溪站的位置不是什長,他要指揮的,不是手下的十個士兵。
他是行軍司馬,是軍中二把手,他需要知道的是整支軍隊的配合調度應該是什麽樣的,而不是一個什的士兵是怎麽配合的。
你總不能讓一群配備了鴛鴦陣兵器的士卒見了敵人就往上沖吧.那這和人海戰術有什麽區别?!
可不敢憑借自己的想象就去訓練士卒,真要上了戰場,這些士卒可是會因爲你的異想天開喪命的。
可現在不同了,張溪有了《兵道篇》。
雖然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戰車兵,步兵,弓箭步的協同作戰,并沒有什麽鴛鴦陣的事兒.但有些道理是相通的。
死讀書,倒背如流的那是趙括,真正知兵的人在明白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會融會貫通。
真正讀懂了《兵道篇》,你就知道各兵種的具體作用是什麽,行軍該用什麽陣型,臨敵該用什麽陣型,什麽時候用什麽兵種組織防守,什麽時候用什麽兵種突擊,而防守時各兵種該幹什麽,擺什麽樣的陣型,進攻時又該怎麽沖擊,什麽時候需要一起沖擊,什麽時候需要輪次沖擊。
這才是真正的指揮,這才是真正的練兵。
如果隻是知道戚家軍裝備和小隊職責就能練出戚家軍來,那渾河之戰能輸了?!大明還能亡了?!
本來張飛是不同意張溪搞亂軍中的編制的
他覺得,書上的戰車兵雖然現在沒有了,但是步兵和弓箭步還是有的,照貓畫虎的訓練,總不會有錯的。
沒必要把一些完全沒見過的兵器和小隊配置引用進來,效果到底如何誰也不知道。
但是張溪覺得不放心。
這麽練雖然不會有大錯,也能練出不錯的士卒出來但問題是,你将來要面對的可是青州兵,虎豹騎。
張溪真不認爲靠傳統的方式,能短時間内練出比青州兵和虎豹騎更強的軍隊出來。
因此嘛,張溪跟張飛商量了一下,把寇封那個小隊給要了過來。
其他的五個小隊,張飛還是按照《兵道篇》的要求訓練,而張溪呢,則是按照自己對《兵道篇》的理解,再加上鴛鴦陣的特性,自己琢磨一下訓練和指揮方式。
一個月後,互相比試一下,确定采用哪種方式訓練。
對此,張飛表示了同意。
然後張溪就開始跟寇封商量,開整。
狼筅這東西好弄,城外砍竹子就是了,隻是張溪要求狼筅必須在三米以上真爲難了軍中将士們。
越長的東西,因爲力矩的關系,揮舞起來就越重。
張溪總算是明白爲什麽戚大帥不要求狼筅兵有任何其他技能,隻要力氣大就行了。
至于其他的武器,張溪倒是沒有生搬硬套,畢竟這年月可搞不出火槍來。
别說火槍了,就是藤牌都不太好搞,這年頭要找那種堅韌結實的藤條,你得再往南方找找,去交州那地方或者烏戈國找兀突骨要去。
所以張溪沒辦法,隻能安排兩個長牌兵充門面,身後原本配置的四個長槍兵改爲兩個長槍兵和兩個帶弓箭的腰刀兵。
至于後衛,則是負責策應的短刀兵,當然沒法給這些短刀兵配備火铳,張溪不得不去徐庶那邊要了三十具手弩過來,也算是一個火力補充。
徐庶表示不解,這年頭還有人要用手弩的?!
手弩可不是守城的那種床弩。床弩那玩意兒的射程賊遠,威力賊大,但太笨重,隻能用來守城。
也不是軍中常備的那種蹬弩。那東西倒也不錯,可以在弓箭射程之外給予地方殺傷,就是操作比較麻煩,要至少三個人合力操作才行。
當年孫膑埋伏龐涓,用的就是這樣的兩萬蹬弩兵,一聲令下,萬弩齊發,威力巨大。
張溪要的是手弩,就是士兵單人手持的,縮小版的蹬弩。
這東西吧,步兵嫌棄它射程不如弓箭,威力也不如弓箭,而一旦敵軍突破弓箭的射程範圍了,有用這玩意兒的功夫還不如直接拔刀準備肉搏來的方便。
這玩意兒唯一的好處就是操作簡單,不像弓兵那樣還需要專門訓練,它是個人就能用。
而手弩本來的作用,也是配備給騎兵的,而且還不是用于騎兵的正面作戰,而是在騎兵遊擊時,方便在馬背上施放殺敵。
這年月的騎兵沒有馬镫或者說的嚴謹一點,沒有雙邊馬镫。
單邊馬镫是有的,但那東西就是爲了上馬方便用的,并不是傳統意義上那種可以保持穩定,解放雙手的雙邊馬镫。
所以,能做到在馬上騎射的人,都是騎兵精銳中的精銳,畢竟隻是少數。
大部分做不到在馬上騎射的騎兵,就會給他們配備一些手弩,增加殺傷力。
可現在的劉備軍中,壓根就沒有騎兵趙雲這個劉備的主騎,根本沒有足夠的馬匹來組建騎兵部隊,自然這些手弩也是放在倉庫裏吃灰。
然後就這麽便宜了張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