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平…
這位可是玩資本的好手!
沈旭東瞬間警覺:“他找你倆幹嘛?”
甯昊皺着眉頭,似乎在回憶,老半天才道:“說了一堆資本運作的事…具體我也沒咋聽懂…反正就是說要我跟徐争跟着他幹,他帶我們實現階層躍遷…”
“躍遷?怎麽躍?”
“他說以後我們想拍什麽戲,他到能拉到投資…還說現在的電影已經不是電影本身了,已經變成了一種投資項目,有的是人揮舞着鈔票想要進圈子…”
沈旭東點頭:“他說的挺對!”
某種層面來講,電影項目真的跟投資項目差不多…
投資方就相當于各大VC機構,以甯昊的《你好,BJ》爲例,成本是8000萬人民币。
其中葛尤片酬3500萬,甯昊基本導演片酬1000萬,沈旭東編劇、監制費用1000萬…
具體的投資份額分四塊,天美傳媒、壞猴子影業占了6成,貓眼占一成,各大院線再在一起10%,中影15%,還剩5%則給了PPTV…
如果沈旭東願意,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投資份額拿出去融資…
沈旭東+甯昊+葛尤,這個陣容,還是春節檔。
絕對意義上的王炸!
按照很多投資理論,這個叫優質投資項目,能撬動15~20億的基本資金(票房),如果加上聯動效應——票房引發的股價上漲,那就不可估量了…
甯昊撓頭:“管他說的對不對,反正我現在也挺好…”
“你要是想賺錢,PPTV正在謀劃上市,我給伱1個點股份吧…”
“PPTV?怎麽上市?去美股嘛?”
“我才不去美股…去港股…我們聯系了幾家券商,估摸着市值能有3000億以上…”
“3000億…”甯昊估算了一下:“那一個點就是30億…太多了吧?”
“不白給,你得做一個頻道的總監…”
“什麽頻道?”
“你不是做那個72變電影企劃嘛…除了大賣的電影,其他電影下映,直接上線PPTV…”
“直接就上?”
“嗯…我們跟全世界大部分國家不一樣,我們沒有窗口期…”
所謂的窗口期,即電影發行窗口期,是一部影片在不同播放平台上的停留時間。
成熟的市場,一般來說院線:3-6個月,電影放映開始那天算起,3-6個月,隻能在電影院看到,但通常都放不了那麽長時間。
家庭娛樂:6個月之後,其實就是 DVD,藍光 DVD。
電子下載:6個月之後,網上付費下載電影。
視頻點播:6個月之後,可通過電視網,進行一次付費點播。
付費電視:1年之後,交了電視費就能看。
公共電視:2年之後,基本可以免費看了,但電視台還是要版權費給電影公司的。
但内地市場比較特殊,票房盈利是電影公司的生命線。
其他盈利方式,除了賣賣版權,基本是扯淡…好片子還能海外發行,爛片子就自生自滅吧。
誰跟你談窗口?
……
沈旭東其實強壓着怒火…
怎麽說呢,他一直對董平挺警惕的。
董平是歡喜傳媒董事長…
歡喜傳媒之前叫做21控股,是在徐争、甯昊入股後才得以更名。
這種操作在資本市場上又被叫做借殼。
董平還有個稱号“傳媒股殼王”,擅于資本市場遊戲,操盤影視公司借殼上市。在歡喜傳媒之前,董平曾成功将兩家公司運作上市。
05年,保利華億在香港借殼上市,後更名爲華億新媒體,2008年董平對外轉讓17億股份,成功變現2.21億港元退出。
2009年,董平将自己的影視業務裝入香港上市公司上聯水泥,後改名文化中國,2014年,他将公司按104億港元的估值賣給了馬芸,也就是現在的阿裏影業。
這位資本市場的高端玩家不是靠電影票房賺錢,而是通過買殼、注入資産,再将公司高價抛售盈利。
對,就是幫趙燕子在100天賺了62億港币的文化中國!
而趙燕子,正是徐争《港囧》的女主。
《港囧》的三家出品方分别是真樂道,光線和普林塞斯,而這背後就是三個投資人,徐争,王長田,趙燕子。
這一下,是不是所有的線都串起來了?
徐争因爲光頭,粉絲笑稱聰明絕頂。一方面當然是在演藝事業上的才華,另一方面則是他在資本市場上的敏銳操作。而《港囧》正是絕佳例證。
拍《泰囧》時,徐争拿着劇本到處找投資人,連續被拒後終于得到了光線王長田的青睐。
徐争用邊演邊講的方式打動了王長田,給這部電影投資了3000多萬,《泰囧》票房大賣12.68億,創下首部華語電影過10億票房的紀錄。光線傳媒大賺4個多億,回報超過10倍。
更沒想到,光線傳媒股價因此一度飙升64%,市值增值超過33億,王長田身價增值近10億元。
資本市場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4億竟然能撬動33億。3000萬一轉眼就變成了33億,放大了100倍。
而徐争作爲導演,按照事先合約,可以拿到10%的分成,也就是4000萬。
賺了個零頭…
不甘心!
這種賺小零頭的事在《港囧》時就不存在了。
徐争憑借知識産權和勞力投入在一開始就拿到了《港囧》接近一半的票房分成。
也就是說,徐争沒花一分錢,就得到了《港囧》未來的一半利潤,當然也就得承擔50%的風險。
爲了規避掉這個風險,徐争在《港囧》上映前用1.5億把《港囧》的票房收益賣給了21控股,也就是後來的歡喜傳媒。
這樣,如果《港囧》賠了,徐争已經納入荷包1.5億的穩定收入,而其他部分虧損則會被21控股的其他股東和股民來分攤。
如果賺了,21控股在香港股價勢必上升,作爲大股東的徐争自然也會從中分得一杯羹。
可謂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而這個時候,21控股背後的掌舵手已經是玩殼專家董平了。
沒有董平的指點,徐争也不會這麽快地在資本局上如魚得水。
導演中有西北圈,有京圈,有港圈,如果你哪個圈都不屬于該怎麽辦?
那就自己組一個圈,大佬會向你靠攏。
徐争就是其中典型…
其實,他如果隻是創作者也沒關系…
至少,他爲觀衆帶來了很多優秀作品。3
壞就壞在貪婪,到後來甚至很多影視作品還沒開拍就盈利了,靠植入廣告、倒賣投資權等等,很多影視項目已經變成了金融工具,最終成品是什麽樣根本無關緊要。
問題是,徐争現在跟天美混,賺的從來就不是零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