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一度變得強大的喀旗部落這就開始厲兵秣馬,考慮着等開春之後,二犯大宋之事。
遼國。
接連的大敗,沒有撈到任何好處的遼國高層已經感受到了大宋帶給他們的威脅。
張儉一路風塵仆仆回到了上京之後,很快就見了一些朝中重臣。他最先與北院副樞密使耶律仁先達成了一緻,認定了大宋威脅論之後。
有其幫助下,遊說了不少人,終說得遼興宗耶律宗真許可,遼軍再派二十萬大軍入宋作戰,務必要把之前的損失都挽救回來。
西夏。
原本大好的形勢毀于一旦。
這一切都是蘇石所造成的,這也讓西夏王李元昊憤怒不已。
難得西夏與遼都齊心向大宋動手。
難得大宋出現了文彥博這樣甯願吃虧也不願意開戰的臣子。
原本設想的很好,可就憑着蘇石的兩把大火把一切的優勢都燒于一敗之中。
現在好了,重創宋國,重創大宋西軍的目的并沒有達到不說,反而還讓自己是損兵折将。
這個結果自然不能讓李元昊滿意,心中大罵遼與蒙的無能之外,便也考慮退兵之事。
西夏太窮,窮到根本無法支持打持久之戰。現在七萬大軍在外,每天消耗的糧食都是一筆天文數字,若非是之前從宋的北境搶了不少的錢财,怕是早就要堅持不住。
李元昊生出了退兵的心思,國相張元卻是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他認爲,仗打到這個份上,西夏是萬萬不能退兵。
不然的話,大宋一旦反應了過來,向他們西面出兵的話,他們隻會獨對敵手,連一個盟友都尋不到。
現在就應該借着遼國已經與大宋爲敵的基礎上,繼續打下去,至不濟也要把宋與遼打出血海深仇。這樣一來,就算是西夏退兵的那一天,也不用擔心宋人會報複他們。
如果那個時候,宋與遼還能繼續打下去,那當然是最好的事情。
若是那樣的話,就無人會關注他們西夏。
那時,他們想借機發展,還是直接出兵,都擁有着太多的主自權。
張元的這個說法,很快就得到了李元昊的認可。按着對方的建議,他動員了大軍開始向大宋西境施壓。
在往北境派援軍是不可能了,但他們可以威脅到大宋西境,逼得原本進入到北境的大宋西軍回撤,如此也算是減少了北境的壓力。
西境對面多了許多的西夏軍,陳執中二話不說,便寫了奏折,着人以六百裏加急的方式向汴梁城送去。
陳執中有自己的算盤,那就是不管這場仗打不打得起來,向朝廷要糧要錢總是沒有錯的。
這種正大光明要東西的機會,陳執中才不會錯過。
奏書中還寫着西境情況危險,要把之前派到北境的狄青所部給調派回來之事。
很快,皇宮中的趙祯就收到了這封奏折,叫來了一些個重臣在龍圖閣中議事。
“陛下,西夏之患不可不防,臣認爲應該提前加強軍備,以防不測。還有狄青所部可以下令讓他們回歸西境,畢竟現在北境無戰事。”宰相杜洐站了出來,率先亮明自己的态度。
文臣之中也有他們的派别,都是私交比較好,理念相近之人組成的一些個小團體。
杜洐與陳執中的關系一向不錯,平時也常會互通有無。
即是陳執中送來的奏書,杜洐一般都是第一個支持。
陳執中提出要調狄青由北境回到西軍,下面站着的參知政事文彥博當下就是雙眼一亮,站了出來,表達着支持之意。
文彥博不是支持陳執中,也不是要賣好杜洐,他這是在針對蘇石。
你蘇石不是很厲害嗎?
按着包拯送回的奏書,蘇石一出手,異族大敗,穩定了北境的局面。
很好,那我現在就把你身邊最能打的一位調走,等你成爲了沒牙的老虎,看你還如何穩定局勢。
等到你吃了敗仗,到時候他會馬上落井下石,好好收拾此人,也讓其它人看一看,得罪自己的下場是什麽。
文彥博一站出來,樞密使王德用也跟着站出附議。
不用說,王德用對蘇石也是恨之入骨。
若非是有蘇石做對比的話,還不會顯得他王德用多麽的無能。
“臣亦贊同。”大宗正趙允讓也站了出來,表達着支持之意。但這一次他非是以趙氏族人的身份出來說話,而是以樞密副使的身份表達自己的态度。
晏殊辭官,空出了一個樞密使的位置被包拯占了去。
包拯升爲了樞密使,又空出了一個副使的位置,趙允讓便去找了趙祯,表達自己有意此位的意思。
按着趙允讓的說法,他本就是趙家人,軍隊中不能全都交由他人去管,總歸還要有自家人才能信得過。
爲此,趙允讓還提前給曹皇後送了一些銀錢,有了她的幫助,跟着屬于皇後一系的宰相賈昌朝也在趙祯問其意見時,表達了支持,這位大宗正就正式成爲了衆相公之一,成爲了當朝的一名樞密副使。
這麽多人站出來表态支持,原本還想提出一些不同意見的參知政事富弼,自知孤掌難鳴,便先将目光看向站在他前面的宰相龐籍。
這一會的龐籍,似是不知道被什麽東西在吸引了,此時正雙眼擡頭望天,一幅怔怔出神的模樣,似是注意力根本就沒有放在政務之上。
這一幕讓富弼知曉,龐籍是不會站出來反對。
索性他也幹脆閉上了嘴巴。即是站出來反對也沒有用,那爲何要站出來?
自己的嶽丈晏殊就是因爲做錯了決定,支持錯了人,不得不辭官。
前車之鑒就擺在那裏,他行事便不得不小心。加上之前蘇石也沒有傳來消息,告訴他要做些什麽,他便也樂得看戲。
最終,支持的很多,隻有三司使宋癢站出來,說國庫雖然有些餘錢,但經不住戰争的消耗,如果可能的話,西境能不與西夏交戰自當最好,随後也閉上了嘴巴。
宋癢絕對是一個聰明人。
通常,隻要事情與他無關,他就不會發表什麽意見。他隻需要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把事情做好了,他相信,官家就會一如繼往的支持他,信任他,重用他。
當着衆臣的面,趙祯采納了多數人的意見,要求給西軍撥款的同時,也下了旨意,讓狄青所部從北境回到西境。
前朝,皇帝趙祯還在議事。
但有關話題已經傳到了宮内,正在皇家學堂讀書的趙曦從老師李迪的口中知曉了這件事情。
“老師,北境還沒有完全的收複,西夏與遼國大軍也沒有退出我大宋的領土,現在就讓狄青回到西京,這樣的話,蘇少府那裏會不會壓力太大了?”
趙曦稱蘇石不是忠武将軍,而還是少府,這就說明,他還是把蘇石當成文官來看,按着大宋重文抑武之策,這其實也是在擡高蘇石。
“道理是這麽一個道理,但不管是北境還是西境,都是我們大宋的一份子。現在西境有事,陛下隻能一碗水端平,不然西境真因爲狄青所部沒有回歸,而出現了什麽閃失,這個責任誰也背負不起。”
“陛下應該是看出了這一點,才同意了陳相公的奏書。”
李迪先是一番的分析,告訴趙曦面對這樣的問題,當今皇帝是怎麽想的。而如果你以後成爲了皇帝,面對着這樣的事情又要如何的處理。
說完這些話後,李迪便重重咳嗽了兩聲,引得趙曦一臉關心的問着,“老師,可是身體不舒服,快,來人傳太醫。”
“無妨,就是歲數大了,咳嗽加巨了而已,這不過就是老毛病,不礙事的。”李迪卻是擺了擺手,一幅沒事的樣子接着說道:“殿下,蘇少府此人是有着統兵天賦的。可終還是太年輕了一些,所謂玉不啄不成器。現在有機會大可以鍛煉鍛煉他。”
“倘若這一次可以靠着自身的實力守住北境,那就證明他通過了考驗,日後殿下登基就可以重用此人,如此大宋邊境便可數十年無憂矣。”
“反之,若是這一次蘇少府扛不住壓力,隻能說明他能力有限,這樣的人也不值得殿下去重用,未來去倚重。”
李迪此話完全就是肺腑之言,且是以帝王之師的身份在幫着趙曦分析。
這其中,不參雜任何的感情成份,完全是爲了教授帝王之術。
趙曦畢竟年紀還小,剛剛過了年也不過就是八歲而已。雖然因爲成長環境的原因,比之同齡人要成熟許多,但在個人感情方面卻是不能如父王,如李迪這般将此事看的輕描淡寫。
“老師,蘇少府打仗很厲害的,但如果狄青一走,他是孤掌難鳴,倘若異族在增兵的話,這仗如何去打,怕是很難赢的,難道到時候我們就看着他失敗嗎?”
看出說這些話的時候,趙曦是有了自己的小情緒。李迪就呵呵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