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着沮授的分析,韓馥連連點頭,很快就下定了決心。
活着什麽都有可能,死了,什麽都沒了。
所以,走。
去雒陽!
下定決心之後,韓馥也不忘給他提出建議的沮授。
“既然如此,公與,你和我一起走吧,不要留在冀州,否則,你一定會被袁氏牽連的。”
沮授愣了愣。
剛才,他還真沒想這個茬兒。
韓馥如果要跑路,那麽沮授作爲冀州本地人,作爲冀州别駕,身份就很尴尬了。
留下來,必然成爲袁紹的拉攏目标,而他又不想跟着袁紹送死,肯定要拒絕。
拒絕之下,說不定袁紹一生氣,就能拉着他陪葬,叫他全家滿門都難受。
可要是跟着韓馥一起跑路的話,冀州的家業可怎麽辦呢?
還是說先下手爲強,把袁紹幹掉?
沮授開始認真思考起這個想法。
他又不是袁氏的門生故吏,和袁氏沒什麽往來,幹掉袁氏不會有韓馥這樣的憂慮,袁紹身邊也沒有很強的軍事力量,隻要聯合幾個有力的助手,一定可以辦到。
但是……
那樣的話,沮氏不就成爲整個袁氏門生故吏集團的敵人了嗎?
劉備都沒幹掉袁紹,偏偏是他幹掉了袁紹,名揚天下的同時,也就站在了所有袁氏門生故吏的對立面上。
他劉玄德家大業大,不怕袁氏的門生故吏遍天下,但是沮氏隻是個地方性家族,冒那麽大的風險幹掉袁紹,萬一劉備不能把袁氏門生故吏全部清洗掉,那麽沮氏整個家族都有被事後報複的風險。
最好的結果當然是劉備把天下袁氏門生故吏清洗掉,那麽沮氏就安全了。
但隻要還有一個家族沒有被清算掉,那麽沮氏就是危險的,難保不會有什麽腦子有問題的門客之類的人冒出來刺殺沮氏族人,那沮授腸子都要悔青了。
爲了家族的平穩發展,結仇這種事情必須要慎之又慎,輕易不能與任何人結仇,哪怕是聲名狼藉的袁氏。
所以思來想去,沮授否掉了對袁氏動手的想法。
那該怎麽辦?
看着沮授一臉當局者迷的樣子,韓馥倒是旁觀者清了,他一轉攻勢,開始勸說沮授。
“公與,留下來,生死難料,袁紹不是個良善之輩,萬一你不服從他,他很有可能要害死伱,你跟着我去雒陽,能活着,東西還是那些東西,人死了,就全都完了,隻要能活着,事後,你還能回到冀州,不是嗎?”
韓馥這旁觀者清的一句話點醒了沮授的迷惘。
嗯,留下來,左右爲難,難保不會被害死。
走,或許才是唯一的生路。
跟着韓馥去冀州,說不定還能得到劉備的庇護,要是能進一步投效劉備,不也算是全了當時的遺憾嗎?
于是沮授向韓馥行禮。
“多謝使君教導,授感激不盡!”
“咱們互相幫助,互相教導吧。”
韓馥苦笑道:“這世道,多活一日,都是僥天之幸,且看咱們這一次去雒陽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吧。”
沮授點頭,然後立刻返回家裏,讓家人族人趕快打點行裝收拾細軟,和韓馥一起,趁着袁紹在各地亂竄拉攏人心的時候開潤。
現在不潤,将來可就潤不了了。
這一波與韓馥同行的還有他的刺史府長史耿武和功曹闵純,以及他的從事趙浮、程渙,這四人素來和韓馥親善,所以韓馥逃跑的時候也願意帶上他們。
他們聽了韓馥和沮授的勸說,卻很想現在就發兵把袁紹幹掉,但是他們都是韓馥的部下,萬一被天下人認爲是受到韓馥指使的,韓馥一樣洗不清。
于是韓馥放下身段,請求他們跟着他一起逃跑,不要對袁紹出手。
這些親信部下們實在無法拒絕韓馥的請求。
不過趙浮和程渙還是建議韓馥帶上他們訓練的一萬能開硬弓的弓手,這支部隊駐守在孟津,訓練的還很不錯。
如果留在冀州,這支部隊就會成爲袁紹的羽翼,這太虧了,不如帶去雒陽獻給劉備,也算是一份見面禮,說不定劉備一高興,能對大家更好一點。
但是沮授建議不要這樣做。
原因是弓手都是冀州人,家裏老小都在冀州,強行帶走,隻會讓軍心不穩,到時候袁紹帶着冀州兵和劉備對抗,這些士兵肯定不會出力,出了事情,劉備還要怪罪韓馥。
韓馥想了想,覺得也有道理,但是就這樣把一萬弓弩手交給袁紹,他又心有不甘,覺得太便宜這小混蛋了,于是他急中生智,想了個辦法。
他讓趙浮、程渙立刻前往孟津,将所有錢财、糧食等值錢的東西賞賜給那一萬軍隊,然後向他們說明當前的情況,宣布這支軍隊就地解散。
就算把這支部隊解散了,他也不要讓這支部隊成爲袁紹的助力,花他的錢,給袁紹建立軍隊,他怎麽想怎麽覺得吃虧,怎麽想都咽不下這口氣。
趙浮和程渙對袁紹更沒有好感,接下命令之後前往孟津解散軍隊,分發财物的時候,還特意囑咐軍官和士兵們一些事情。
“袁紹肯定會大規模招募士兵對抗雒陽朝廷,這是叛逆的舉措,你們如果跟随袁紹,很可能會死,得不到任何好處,所以不如帶着家小躲起來,藏在山裏或者鄉野之中,等袁紹被朝廷王師擊敗之後,再回到家鄉,如此,方能保全自己和家裏老小的性命。”
将這個事情廣而告之以後,趙浮和程渙便深藏功與名,前往追随韓馥的腳步。
而這訓練精熟的一萬軍隊也沒有辜負他們的期待,全面解散之後,便一個一個的爲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妻兒老小而奔波起來了。
至于他們逃跑以後冀州的局勢如何,是否有人會站出來主動幹掉袁紹向劉備示好,就不是韓馥所會考慮的事情了。
說來也是巧。
韓馥逃跑的當口,也是袁紹帶着一支人馬返回邺城的時候。
袁紹當時正好勸服了幾個袁氏門生的家族和他們的親朋好友,告訴他們劉備要推行連坐之策,袁氏門生故吏及其家族還有親朋好友,一個都不放過,就是如此的喪心病狂。
他舉了整個雒陽的袁氏門生故吏都被劉備全部幹掉的事情,以此刺激、恐吓這些地方上的家族。
于是那些家族感到恐懼,被袁紹說服,決定加入袁紹的反抗軍,和袁紹站在統一戰線上對抗朝廷,争取一線生機。
有了邺縣的十幾個家族的幫助,袁紹在很短的時間内就獲得了兩千多人馬,并且還能進一步擴軍。
袁紹數了數手上能動用的力量,正在高興間,忽然得知韓馥離奇消失的消息,大驚。
當時,不僅是韓馥本人消失了,他的家庭成員,還有他的刺史府内長史、别駕、功曹等重要吏員都消失不見了,連着他們的家族都消失了,不知道去了什麽地方。
整個冀州刺史府群龍無首,一群吏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
而此時此刻,逢紀給袁紹提了一個重要的建議。
趁着韓馥消失的檔口,不管發生什麽,趕快搶先用手上的兵力控制邺城,将原先的邺城部隊解除武裝,關閉城門,不要放走任何一個人。
袁紹連連點頭,認爲這是可以的,于是立刻下手,讓手下的軍隊去解除邺城軍隊的武裝,并且接管邺城城防,還把城門全都關了起來。
于是袁紹控制了邺城。
等做完這一切,袁紹才帶着兵馬來到刺史府。
袁紹進入刺史府的時候,場面非常尴尬,局勢非常詭異。
一群官吏看着帶兵來的袁紹,明顯緊張了起來。
袁紹倒也沒有爲難他們,而是上前詢問情況,詢問韓馥的去向,結果沒一個人知道,一群人說來說去,最後有人提出來,說韓馥是不是腳底抹油跑路了?
理由是他的家人,還有心腹,以及心腹的家人族人都消失了,若不是刻意跑路,怎麽會消失的那麽幹脆徹底?
但是他爲什麽要跑路?
難道說,是因爲袁紹嗎?
袁紹得知具體情況以後,顯然也是有些猜測,所以臉色鐵青,非常生氣,認爲韓馥是個不知恩義的小人,作爲袁氏故吏,居然背棄袁氏自己求生,實在是厚顔無恥!
他在冀州刺史府内大罵韓馥不知恩義,毫不避諱。
而冀州刺史府内的韓馥屬官們對此倒也沒有太多的看法。
韓馥本來就不是很有威望和名氣的人,而且此番跑路,他們居然什麽都不知道,直接被抛棄了。
既然韓馥抛棄了他們,他們也沒有必要一定要爲韓馥獻出什麽東西,他們之間的恩義也就此結束了。
不過目下這種情況,屬吏們都覺得很尴尬,不知道他們接下來應該怎麽做。
袁紹來找韓馥,是要和韓馥商讨聯合起兵讨伐雒陽的事情,而這個事情,刺史府裏大部分人都不贊同,隻有小部分和袁氏家族有關系的人贊同。
大家也都知道,和劉備作對,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了,倒不如把袁紹幹掉來的更好,還能向雒陽朝廷換取厚賞。
但是當他們看着袁紹身邊全副武裝的武士的時候,就知道想要幹掉袁紹沒那麽容易,或者說,最好的時機已經錯過了。
于是這些被抛棄的官吏們更加痛恨韓馥了。
我們要幹掉袁紹的時候,你不讓,現在你自己跑了,居然不告訴我們,留我們在這裏尴尬又危險!搞不好還要落到袁紹這個混蛋的手裏!
混蛋!袁氏的家夥都是混蛋!
更别說袁紹當時就宣布自己已經把城防接管了,要全城搜捕韓馥,搞得刺史府内的官吏們面色詭異——你小子到底是要幹嘛?
你一個逃犯,難道要屠戮整個冀州的官員?
就在這個氣氛詭異到了極點的時候,冀州刺史府内的屬吏田豐站了出來。
“韓刺史棄官而走,已經觸犯了律法,将來就算回來,也不可能繼續擔任冀州刺史的職位了,而當下朝廷混亂,奸佞當道,竊以爲吾等不應當向朝廷卑躬屈膝,而應該推舉賢良而有威望的人提領冀州,爲吾等之首,庇護冀州。”
田豐這樣說着,便走到了袁紹身邊,開口道:“袁中郎将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家世門第無可挑剔,且有文武略,雄姿英發,乃當世人物中上上之選,當前局勢下,除了袁中郎将,還有誰更可以帶領我等,庇護冀州呢?”
田豐的說法讓刺史府的官吏們感到意外,也讓袁紹和逢紀感到意外。
他們還沒有說話拉攏人心呢,怎麽田豐就先出手了?
我們拉攏過他嗎?
好像沒有吧?
袁紹不着痕迹地看了看逢紀,逢紀則微微搖了搖頭。
這不是咱們的暗樁,之前和他沒有任何接觸。
這是意外所得啊。
袁紹頓時用很奇怪的眼神看了看田豐,然後趕快出言自謙。
“田公所言實在是太過了,紹不過是朝廷口中的叛逆之賊,怎麽能提領冀州、庇護冀州呢?”
田豐笑了笑,搖了搖頭。
“朝廷?那個宦官作威作福的朝廷?袁中郎将有所不知,豐曾在朝廷爲官,之所以棄官回到冀州,就是因爲無法忍受宦官的橫行無忌!一群閹豎,居然敢撺掇國家神器,豈不讓天下人感到憤恨?
此番雒陽之變,豐本以爲朝廷能夠做出改變,那麽大的動亂之下,鏟除宦官奸佞應該不是難事,但是萬萬沒想到,素來被豐視爲英雄的劉玄德居然沒有這樣做!
他不僅沒有鏟除宦官,反而與宦官聯手,什麽四輔臣!實在讓豐大失所望!先帝遺诏也好,他個人私心也罷,豐所不能接受的,就是宦官繼續橫行無忌!
大漢國勢之所以江河日下,就是因爲宦官作亂!他們在朝廷賣官鬻爵,在地方魚肉百姓、橫行鄉裏,多少忠良義士被他們所害?
如今新的朝廷裏居然還有宦官,還有十常侍,甚至還有宦官能夠統兵,做将軍,豈不是荒天下之大謬?這樣的朝廷也能治理國家嗎?竊以爲這樣的朝廷是沒有希望的,所以,豐願追随袁中郎将,撥亂反正,鏟除宦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