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駁的石碑,印記着那些爲國犧牲的将士們的英魂,往來的駝鈴聲,将他們的心願從哪裏帶到了帝國的每一處角落,從西北端的安西、北庭,到東南端的沖繩、台灣,從東北的遼陽、朝鮮,到西南端的雲南、安南,從最北邊的嶺北行省到最南端的南海諸島,帝國的疆域,處處流露着安詳、平和。
三十年的治理,三十年的和平,在神州大地之上,不僅僅人口急速的增加,财富、資本也從最初的積累開始走向運作,各種工坊、工廠出現在了城市的邊緣,世代務農爲生的老百姓也不在僅僅依靠土地存活,内部市場的拓展,遠海貿易的壯大,讓這個經曆了上千年的封建國家也開始有了新的模樣。
整齊清潔的城池,風格新穎的樓閣,南來北往的商客,各式各樣的商品,在帝國新的都城——燕京城,不管走到任何一條街道,都可以發現在脫離了侵略戰争之後這座城市、這個國家的新風貌。琅琅的讀書聲,集市上的吆喝聲,城郊軍營實驗新式火炮的爆炸聲,正在實驗台上進行首次實驗的蒸汽機的轟鳴聲以及從京杭大運河上傳來的号子聲莫不展現着帝國的聲音。這是從未有過的面貌,是從未有過的聲響,不在是死水一般的寂靜,而是那樣充實又充滿活力。
中海、南海連貫成的宮殿群,無疑是這片天地的主宰和心髒,就在這裏,一條條政令下發各處行省,就在這裏,一條條軍令通往各處軍營,這裏的每一條決策,都關乎國計民生,每一個決議,都影響着國家的未來。可是就真的像是百姓稱贊的聖天子一樣,這裏的決策、政令從未有過一條是荒唐的,相反,帝王的心思從沒被深宮高院束縛住,立國三十年以來,帝王的心思,從沒有和他的子民,他的士兵脫離過。
相反,身爲權貴代表的皇帝,還多次爲了土地和賦稅同朝臣、權貴們作鬥争,有的時候,皇帝甯願犧牲皇家的利益,也要保證百姓的生計。如同前朝那位賢相說的一樣,皇帝真正的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用自己的言行鑒證了什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或許對于大臣和權貴來講,這樣的皇帝,顯得有些讨厭,可是對于受惠于他的百姓來講,這卻是一個最好不過的朝代。
堯舜、莫過于此。十幾年戎馬生涯,一統天下,二十幾年時間,辛勤治理,天下祥和,治世也,盛世也,雖秦漢隋唐,也莫過如此,雖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也莫過如此,甚至,他的功勳,他的業績,他的付出,他主宰下的這片天地,遠勝于曆史上的任何一個朝代,是空前,也是絕後。
年近六旬的顧同,已經白發蒼蒼,滿臉波皺,他的身體,好似松柏,在時間的摧殘下,佝偻彎曲,但是他的眸光,卻還一如當年才來到這個世界一樣的純真,一樣的好奇。是的,顧同相當的好奇,這個已經脫離了曆史渠道的國家最終飄向何處,這個世界的發展又将因爲他做出怎樣的改變,不過他知道,自己難以見證,時間,終将帶他前往另外一個天空,或是天堂,或是地獄。
“父皇,文武大臣、文武百官、扈從儀仗、内外命婦,波斯、天竺、倭國等各國使節和酋長已經在乾元門外等候聖駕,司禮監呈禀,吉時已到,請父皇起駕。”已經長成一個中年男子的顧長生,進入顧同休息的乾元殿,鎮定自如的對顧同說道:“就請父皇動身,往泰山封禅,接受天地臣民祝福,京城之中,兒臣會打點好一切。”
“登封報天,降禅除地,朕何德何能,可以和古往聖賢相媲美,你們啊,真的是瞎折騰。”在貼身太監小鄧子的攙扶下,顧同站起身,笑罵道:“隻此一次,下不爲例,等朕泰山歸來,傳位于你,你和以後的繼承者們,都不許做這些浪費民力國力的事情,咱們大元,就這麽一例,到朕這裏,就算是終結吧!”
費了諸多氣力才說動顧同前往泰山行封禅大典,此刻顧長生又怎麽會因爲這些後事和顧同争辯,況且他也沒有想過要在自己的父皇之後還行什麽封禅典禮,在顧長生看來,整個大元朝,也就自己的父皇,建立這個強大帝國的顧同才有資格接受封禅大典。心裏面想着,顧長生笑呵呵的說道:“父皇放心,從您之後,咱們皇室,就不許舉行封禅,唯您一例,如何?”
“你這臭小子,還是小時候的調皮模樣,哼,等你做了皇帝,朕看你還調不調皮!”對于這個從小寵大的兒子,顧同已經是說的不愛說了,不過顧同也沒有想着将顧長生調教成一個儒家式的皇帝,相反,顧同覺得顧長生身上的這股子永不磨滅的活力才是帶領帝國走新舞台的最好引導。
喋喋不休的和顧長生又交代了幾句之後,在皇後和後宮主位妃擯的催促之下,顧同這才不情不願的出了乾元殿,往乾元門接受朝臣參拜和送行。
六宮粉黛,雖然沒有了當年的青春,可是榮華富貴和恩愛幸福的生活,卻又将她們雕刻成了一個個氣質灼灼的絕代女神,至少在顧同心中,芸娘、師師永遠都是自己的初戀,嵬兒、悅兒、默娘、念慈永遠都是自己的刻骨銘心,王蓉、烏蘭、晴兒、楊妙真永遠都是自己的開心果`````顧同不知道自己還能陪伴她們多久,抑或她們之中有人會先于自己離開,可是不管如何,他都會用自己剩餘的生命去呵護疼愛每一個人,她們,不僅僅給了他愛,也給了他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乾元門外的送行和随從前往泰山封禅的文武大臣,有陳季常、何方、羅通這些随着顧同起兵的老臣,也有耶律楚材、元好問、賈似道這些帝國的新生力量,有許多和顧同一樣滿頭蒼白的鶴顔老人,也有一個個繼承了爵位的新一代勳臣,有身體殘軀的老戰士,也有新近加入軍隊的新兵,不管他們的身份有怎樣的區别,但是在見到顧同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自發的低下了頭顱,用這種特殊的方式,來向這位千古一帝送上自己的敬意。
送行的隊伍,從乾元門外的文武大臣一直延伸到燕京禦街大道兩側的百姓商賈,得知聖天子要前往泰山行封禅大典,百姓們由衷的爲顧同感到高興,在他們看來,秦皇漢武也罷,唐宗宋祖也好,如果說這些人都有資格行封禅大典的話,那麽自己的皇帝更有這個資格,不僅有資格,而且比任何人都有資格。
百姓自發的擁護皇帝封禅,這樣的情形,是從未有過的,或許上古的堯舜二帝有過這樣的榮耀,可那畢竟是遙遠的傳說,但是現在,沒有任何的作秀,沒有任何的強迫,老百姓們隻是出于本心的站在街道兩側,爲顧同送行,這不是要将一個人送上神壇,而是要讓他接受應該承受的那份榮耀。
從京城到泰山,幾乎沒有一個地方不是如此夾道相迎,有些老百姓,爲了一睹天子聖顔,甚至不惜走上百裏的路程,到皇帝車駕經過的地方前去參拜。盡管顧同不斷下令,讓各州官員不得組織歡迎,可是聖旨之下,這次不止是老百姓,就連各地官員都‘陽奉陰違、抗旨不遵’了一次。
等到泰山腳下的時候,這裏已經是一片人海,看到這副情景,顧同也都有些哭笑不得,不過這個時候在來阻止,顯然爲時晚矣,既然不能阻止,顧同索性就将這場屬于自己的封禅大典變作一場爲神州大地,爲炎黃子孫舉行的盛大慶典``````建元三十年,帝臨岱嶽,封泰山、禅梁父,銘心絕岩,播告群嶽``````又三十年,太祖皇帝于乾元殿駕崩,谥号文成聖武皇帝。
(重生之主宰江山這本書,寫到這裏,徹底終結,雖然沒有什麽出衆的成績,可是真的很感謝各位讀者一路以來的陪伴和支持,這本書是我的第一本書,有很多的不足,有很多的想法沒有寫出來,這都歸結于我的能力有限,真的萬分抱歉``````不過我一定會繼續努力,在寫作的這條路上,不斷前行,不斷進步,和大家繼續分享寫作和閱讀的樂趣```````然後要特别感謝的是創世七組的幾位編輯,五月、天上、涼茶,謝謝幾位編輯一直以來的指導,教會了我這麽多寫作的知識```````新書會轉向都市異能,不過不是現在那種千篇一律的小白文,會有創新,希望到時候大家能夠繼續支持,當然,這本曆史文不會是我的終結,某年某月某日,終南左柳還會繼續提筆書寫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