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欽載從來不憚于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錯就是錯了,不必找借口。
穿越者又不是完美無缺的聖人,總歸會有犯錯的時候,錯了就承認,承認後就反省,反省後再改正,多正常的事。
深刻反省之後,李欽載做出了結論。
“人帶少了!”李欽載歎息道。
隻帶一千人,刺客很輕易就混到自己面前動刀,如果自己帶了一萬人馬呢?刺客混到前軍陣差不多就該露餡兒了,根本不可能進到中軍帳。
所以後世有部電影裏的一句台詞還是很有道理的,“出來混,全靠兄弟多。”
“突然好想當個大将軍,把千軍萬馬拴在褲腰帶上到處跑,”李欽載黯然道:“也省得被幾個刺客追得連滾帶爬狼狽逃竄,完全不考慮我的感受和體面……”
想想剛才自己抱頭鼠竄的模樣,李欽載頓覺沒面子,在部曲們面前經營多年的氣定神閑和溫潤如玉的人設瞬間崩塌。
暗自傷懷了一陣後,李欽載又問道:“可曾問清楚吐蕃人爲何要刺殺我?”
劉阿四道:“吐蕃人在長安有眼線,陛下封您爲大唐使節的消息,吐蕃眼線當天就知道了,八百裏快馬報于吐蕃後,吐蕃人立馬做出了反應。”
李欽載嘴角一勾:“殺大唐使節,嫁禍給吐谷渾?”
“大約如此,能不能嫁禍吐谷渾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唐使節不能安然到達吐谷渾。”
“此時兩國交戰正酣,吐蕃軍勢如破竹,過不了多久便會占領吐谷渾全境,他們不希望突然冒出一位大唐使節打亂他們的計劃。”
李欽載若有所思:“大唐使節若死在半路上,長安那邊從得到消息到派出新的使節,一來一回至少兩個月過去了,兩個月裏,吐蕃能幹的事太多了。”
“沒錯,這便是吐蕃要刺殺您的原因,五少郎要爲大唐拖延時間,而吐蕃人,卻要爲他們自己争取時間。”
李欽載沉默片刻,道:“此次刺殺非常精準缜密,他們差點就成功了,可曾問出是何人在幕後謀劃的?”
劉阿四低聲道:“吐蕃大相祿東贊親自謀劃。”
李欽載點頭:“難怪,這個跟頭栽得不冤……”
不必諱言,吐蕃大相祿東贊是個人物,是史書上留名的大人物。
松贊幹布統一吐蕃各部有他的功勞,高明的政治手腕和興國政策,讓一個孱弱的高原國家慢慢變得強盛,強盛到連大唐都不得不忌憚三分,其中也有祿東贊的全力輔佐。
松贊幹布與文成公主的和親是他一己促成,吞并吐谷渾是他的謀劃,包括以後與大唐的時和時戰,也是他一手主導。
盡管李欽載與祿東贊是敵對關系,但并不能否認這是個棘手且聰明的敵人。
李欽載突然笑了起來:“能與祿東贊交手,也算人生快事!哈哈,今夜當痛飲,慶祝我劫後餘生。”
一個本不屬于這個世界的人,卻有機會稱量這個時代的英雄,确實是人生快事,輸赢都不負今生。
“五少郎,接下來咱們是否繼續西行?”劉阿四問道。
李欽載想了想,道:“行程不變,明日繼續趕路。我與他的戰場不在此地,不在此時,而在吐谷渾。”
…………
按後世的行政劃分,吐谷渾屬于新JIANG,青海和甘肅等部分地區組合而成,如今是吐谷渾汗國。
雖然與大唐交界,而且曆代國主皆尊大唐爲宗主國,但吐谷渾曆代可汗都不是什麽善茬兒,他們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左右逢源,誰也不得罪,但也不輕易站誰的隊。
當年突厥強盛時,吐谷渾就在大唐和突厥之間搖擺不定,後來突厥被李靖滅了,大唐國勢崛起,吐谷渾立馬向大唐獻上國書,派出使臣朝賀,姿态卑微,誠意十足。
後來吐蕃也崛起了,于是吐谷渾又向吐蕃讨好,而大唐與吐蕃有沖突時,吐谷渾又立馬裝聾作啞。
偶爾還派出部落青壯襲擾大唐邊境,搶掠錢财人口,被大唐問罪後,吐谷渾可汗又馬上誠惶誠恐認錯,認了錯又不改,老實一陣後繼續搶掠。
吐谷渾就是這麽一塊厚顔無恥的滾刀肉,大唐打他都怕髒了手的那種街溜子小痞子貨色。
對大唐來說,吐蕃和吐谷渾都不是什麽好東西,按道理,這兩個國家打起來,大唐隻會拍手稱快,恨不得雙方打出腦漿子才好。
可惜吐谷渾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它扼住了絲綢之路的咽喉,又是中原與西域連通的唯一通道,于是這次吐谷渾挨揍,大唐不得不想盡辦法救它。
沒别的原因,這塊扼住絲綢之路咽喉的土地,掌控在吐谷渾手裏,遠比掌控在吐蕃手裏強得多,若落到吐蕃手裏,那麽它就成了吐蕃未來進攻大唐的前哨站,同時大唐很快也會失去西域廣袤的土地。
李欽載這次的使命,就是爲李治解決這個大麻煩,吐蕃必須撤兵,吐谷渾最好掌握在大唐手裏,絲綢之路必須保持暢通。
當然,金發碧眼的胡姬李治就不要惦記了,李欽載若敢獻,想必武後一定會将她們挨着個兒的扔進井裏,最後把李欽載這個罪魁禍首也扔進井裏。
經曆了刺殺後,李欽載下令加快腳程。
從蘭州到涼州,一千餘人策馬狂奔,大約五天後,李欽載終于趕到涼州城。
進城之前,早有斥候提前入城通報涼州刺史裴申,當李欽載和一千餘禁軍到達涼州城外時,裴申便領着刺史府大小官員站在城門外迎接。
一行人在城門外下馬,裴申與衆官員迎上前行禮,李欽載記挂着吐谷渾戰事,回禮之後并未寒暄,開門見山地道:“吐谷渾戰事如何?”
裴申是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兩鬓卻已見花白,也不知是天生少白頭還是被吐谷渾戰事給愁的。
裴申聞言立馬道:“吐谷渾軍隊戰力不如吐蕃,正向東節節敗退,國中十餘城池被吐蕃軍占領,吐谷渾可汗諾曷缽攜弘化公主如今正在積石山一帶率殘軍抵抗。”
“涼州城可有出兵?”
裴申急忙道:“未得長安旨令,下官不敢妄動,大唐王師一兵一卒未調動,隻派出了數十隊斥候打探軍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