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質上來說,所謂治國,就是拆東牆補西牆,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一個龐大的帝國,每天不知會出現多少事件和問題,有的是好事,有的是壞事,有的不一定能解決,隻能拖着,有的容易解決,殺人便可,還有的既不能拖,又不能馬上解決,這樣的問題往往是大麻煩。
滕王說的事情,在李欽載看來麻煩不小。
從表面上看,十幾個州縣抗拒種植番薯,問題好像并不大,最壞的情況無非是朝廷舍棄這十幾個州縣不種,對偌大的大唐帝國來說,這十幾個州縣的番薯産量并不會影響太大。
但,那隻是表象。
站在李治和朝廷宰相公卿的角度看,十幾個州縣抗拒朝廷政令,問題大了。
說他們造反或許沒那麽嚴重,但他們卻實打實地抗拒中央集權,抗拒天子诏令,這是不臣之舉。
如何解決?
李治下一道旨,把這十幾個州縣的官員全部問罪罷免?
治國若是這麽簡單,人人都能當皇帝了。
如今仍然是天子與門閥精英共治天下的格局,準确的說,在長安城或是關中京畿地區,天子是無可争議的老大,誰敢不服,下輩子投個好人家。
但在京畿以外的地區,天子與地方門閥基本處于股份制公司的形式,天子當然還是無可争議的董事長,其他的地方門閥則是大股東。
董事長的行政命令通常情況下,股東們都要遵守并執行。
但若是股東們對董事長有了意見,決定聯起手來抗拒董事長的命令,大家合在一起湊一湊股份,董事長的股份小于百分之五十一,這種情況可就不好說了。
世家門閥族人在長安城裏必須老老實實趴着,天子說啥就是啥。
但到了地方上,世家門閥對地主階級和民間百姓的影響,其實是大于皇權的。
長安朝廷頒下的诏令,地方門閥大多數情況下不敢抗拒,隻能老老實實配合執行。
但若是門閥對大唐朝廷心懷怨恚,有心抗拒,那麽朝廷的政令在地方上真的很難推行下去。
眼下江南嶺南道的情況便是如此。
門閥聯手抗拒朝廷政令,偏偏還沒法說他們謀反,盡管他們幹的事确實是不臣之舉。
因爲這地方對中央朝廷的軟性對抗,這種事曆朝曆代都有。
上到武王伐纣,下到漢朝的七國之亂,以及西晉的八王之亂等等,其實都是從地方對中央的軟性對抗而開始的。
事件之初,在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由于地方勢力太過龐大,中央朝廷也不便處置。
問罪當地官員也不現實,門閥經營地方數百上千年,本地上任的官員與門閥之間已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或者官員本就是門閥的門客故吏,朝廷動了他們,也跟動門閥沒有區别。
不能打草驚蛇,怕逼反了地方門閥,又不能放任不管,怕門閥在本地坐大,長此以往,朝廷真就失去了對這個地區的掌控。
一個小小的推廣番薯種植事件,稍微一深思,便引發了如此嚴重且複雜的危機。
李欽載有點頭痛了。
李治和武後窮其一生誓要削弱世家門閥勢力,不是沒有原因的,他們對大唐的贻害太深了。
但這對夫妻做了一輩子的事,成效卻實在不大,直到武後逝世,世家門閥的勢力仍然存在。
中華曆史上,世家門閥真正是從什麽時候衰落的?
說來有點諷刺,是黃巢幹的。
沒錯,就是那個天降煞星,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那個反賊黃巢。
起義軍橫掃天下,管你什麽皇室宗親,管你什麽門閥多麽牛逼,落到老子手上反正就是一刀剁了。
什麽家族在地方上多大的勢力,什麽多少精英出自門下,在黃巢的眼裏全特麽是兩腳羊,隻有肉柴和肉嫩的區别。
中央朝廷曆經數代,文火溫治都沒幹成的事,黃巢一把刀給搞定了。
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李欽載的表情有些凝重了。
“有點棘手,不是問罪幾個官員能解決的。”李欽載苦笑道。
滕王瞥了他一眼,哼道:“還用你說?若真隻是問罪幾個抗拒政令的官員就能解決,本王用得着千裏迢迢從江南趕回長安?”
“這十幾個州縣已被江南各大望族經營成了鐵闆一塊,州縣官員大多出自江南望族門下,他們抗拒種植番薯自是當地門閥的授意。”
“若隻是撤免這些官員,仍是治标不治本,朝廷的政令照樣推行不下去,反而會激化地方門閥與朝廷的矛盾,得不償失。”
李欽載沉思許久,不太自信地建議道:“若換個頭鐵的官員下去,巡察督促種植番薯呢?比如劉仁軌……”
滕王不滿地道:“啥意思?本王的頭不鐵嗎?再大的官員派下去,到了地方上還是用不上力,地方勢力與官員的利益糾葛太深了,任何人到了那裏都會束手束腳,幹不成事。”
李欽載歎了口氣,道:“此事看來隻能禀奏天子了,讓大佬們商議決定吧,我這樣一朵柔弱的小嬌花隻能養在溫室裏,外面的大風大浪太可怕了……”
滕王露出嫌棄的表情,冷冷道:“你想置身事外,怕是沒那麽容易。”
“本王回到長安,連王府都沒回,徑自來了你家,你以爲是爲何?”
“當初在長安城,江南八大望族被你廢了幾百人,得罪他們的也是你,番薯種植在江南推行不下去,你是罪魁禍首。”
說着滕王的語氣突然變得低沉而沙啞,眼神也變得更深邃,像霸道總裁盯上了柔弱無依的小嬌花。
“你點的火,你自己來滅。”
…………
太極宮。
李欽載和滕王坐在大殿内,一臉的無奈。
李治和武後眉頭深鎖,夫妻倆不時對視一眼,從對方的眼裏看到了同一種眼神。
想殺人但提不動刀的無奈眼神。
“陛下,事情大概便是如此,臣在江南道處處被掣肘,州縣官員怠惰消極,不與臣配合,各地村莊農戶也受了蠱惑,抗拒種植新糧,臣在江南嶺南步步維艱,太難了。”滕王苦笑道。
李治表情難看,沉默垂頭,不知在想什麽。
良久,李治恨恨咬牙:“這些門閥望族,膽子越來越大了,朝廷的政令都敢違抗,長此以往,豈不是要擁兵謀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