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後,試卷糊名已經普及,無論學校的小考還是全國統一的高考,采用的都是糊名制。
不要小看隻是将試卷糊起來這麽一個小舉動,它對杜絕考試舞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個小小的制度,給中國一千多年來的考生帶來了希望,同時也堵死了那些想徇私舞弊的官員和考生的路。
閱卷的考官能看到考生的姓名籍貫,跟看不到姓名籍貫,兩者的評判标準是截然不同的。
利益也好,人情也好,不論出于什麽目的,考官與考生之間的暗中勾結,随着糊名制的出現而終結。
有意思的是,真實的曆史上,想出糊名制這個辦法的人,正是眼前的武後。
若幹年後,武後執掌權柄,爲了更公平公正地推行科考,打壓世家門閥,從而首創了試卷糊名制度,并設立層層監管,從而讓考生們真正隻需要憑本事便能當官。
如今,李欽載把糊名制出現的年代提前了。
提出糊名制李欽載不存在個人利益,實在是如今的科考亂象頻生,它的本意是爲了遏制世家勢力,收天下寒門士子之心,結果科考卻成了一塊任由世家門閥分割享用的蛋糕。
而高坐廟堂之上的李治,還傻乎乎地以推行科考而洋洋得意,以爲自己給寒門子弟開了一扇登天的門,他沒想到這扇登天的門已經被世家強行堵住,寒門子弟根本進不來。
所以,糊名制出現了。
它的作用是疏通這扇登天的門,給寒門子弟真正的希望。
“景初列個細則,糊名制如何施行,如何杜絕各種舞弊的現象,如何讓徇私的官員和舞弊的考生無路可走,從頭到尾都列出來,朕必納之。”李治興奮地揮手道。
李欽載想了想,道:“除了糊名制,更重要的是對科考各級官員的監管,比如閱卷,每一份試卷不可由單獨某位官員決定成績和排名,而是必須幾個閱卷考官之間交叉閱卷。”
“一份試卷在甲考官手中批閱過後,再轉到乙考官手中再閱一遍,然後是丙考官……以此類推,如此便又多了一道杜絕徇私舞弊的關卡。”
李治和武後又呆住了,許久之後,李治又重重拍了一下大腿,興奮地道:“景初又是一道巧思,好!”
武後也笑道:“景初對人心把握得很精妙,似乎世上所有舞弊的心思都被你猜到,然後提前想出法子杜絕,甚善。”
李欽載也謙遜地笑道:“世上沒有天衣無縫的舞弊方法,臣也沒有萬無一失的杜絕舞弊的方法,無非攻防而已,最大限度地斷絕舞弊者的方法,讓科舉盡量做到公平公正,這才是臣的本意。”
李治欣喜地道:“不管怎麽說,景初所谏的法子朕很認同,不知景初還有何辦法斷絕舞弊?”
李欽載想了想,道:“還有就是抽調禦史,在閱卷現場監督考官,以及……陛下在閱卷期間多辛苦幾日,随時走訪抽查考生試卷,百騎司也派人出去,查訪閱卷官員的品性德行,是否與世家過從甚密等等。”
“總之,爲國選才是頭等大事,絲毫不可怠慢,陛下亦不可嫌繁瑣,若要制約世家勢力,有些辛苦是必須付出的。”
李治用力點頭,道:“今日朕聞景初一言,如醍醐灌頂,瞬間通透了,景初今日之谏,朕全數納之,回頭便讓右相拟個章程,在科考還未開始之前,将這些事宜提前布置下去。”
“今年的科考,一定會給朕一個大大的驚喜,哈哈!”
李欽載微笑道:“臣這些法子若施行下去,世家必然會有所反彈,如何安撫世家,如何對世家門閥做出适當的妥協,這些臣就不多言了,陛下胸中必有溝壑。”
李治點頭:“朕自會處置,國策便是在雷霆手段與懷柔妥協結合之下徐徐推進的,今日景初又爲朕立下一樁大功。”
武後掩嘴笑道:“景初是英公府出身,英公三代以還,也算是世家子弟了,而且你娶的也是世家之女,爲何你好像對世家心懷敵意。卯足了心思跟他們作對呢?”
李欽載認真地道:“臣從不在意自己的出身,臣隻知道食君之祿,爲君分憂,陛下欲制約世家,臣便幫陛下想制約的辦法。”
“若陛下覺得哪天需要擡舉世家了,臣還有擡舉世家的法子,總之,臣以陛下的喜惡爲行事的标準,跟着陛下走,總歸是沒錯的。”
李治由衷地歎道:“景初這話說得實在,比那些動辄表忠心的朝臣強多了,不枉朕對伱的器重,日後諸事托付景初,朕心裏更有底了。”
李欽載又道:“臣還有一個請求……”
李治愉悅地笑道:“你說。”
李欽載想了想,道:“關于杜絕科考舞弊的種種布置,還請陛下保密,莫對外提是臣的主意……”
“爲何?”
李欽載苦笑道:“因爲臣的老丈人也登門托付了,臣無法拒絕,可又不願因徇私而毀了陛下重視的科考……”
“今日臣進宮上谏,主要也是被人情所逼,索性想個公正的法子,讓老丈人死心,同時也怪不到臣的頭上,于公于私,臣都有個交代了。”
李治和武後對視一眼,然後大笑。
“景初真是……難得的實誠之人啊!”李治大笑道:“就沖景初這份坦誠,你老丈人的托付朕便徇個私幫你應了,送他幾個功名又何妨,朕的大唐不缺這點俸祿。”
李欽載搖頭:“陛下,規矩不可破,否則今日臣所谏之言便失去意義了,臣本慵懶閑散之輩,若非跟陛下一樣重視咱們大唐的科考,臣何必吃力不讨好進谏這些話?”
“既然陛下願納臣之谏,那麽就不能有例外,否則難服天下士子之心,科考也就失去公正性了。”
李治和武後肅然起敬,李治緩緩點頭道:“景初的心思,朕明白了。但景初一番報國之心,朕做事也不能不近人情。”
“朝廷除了科考,尚有世家薦官舉孝廉之制,朕便給你老丈人兩個薦官的名額,與科考并不沖突。景初也好對家人有個交代,否則就算丈人不責怪,尊夫人怕是也不讓你進房,哈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