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的南诏,性質上算是大唐的一個藩屬。不過統一後的南诏并沒有從此止步,而是繼續擴張着勢力。到了天寶初年,劍網3遊戲開始的時候,南诏的勢力基本已經控制了整個雲南地區,再不是當初那個小部落。對它的控制,強盛的唐王朝已顯得力不從心。
幾十年前武則天的時代,雖然政局動蕩,人們總是惴惴不安,但是朝野都有一種奮進的動力。
而經過開元、天寶幾十年的繁榮,大唐像個老人,雖然表面上光鮮富足,還擁有璀璨的文化,骨子裏卻漸漸被腐蝕了。
這正如玄宗李隆基本人,雖然表面上威武,還擁有美貌的楊貴妃,但早年的雄心銳氣卻已經消散。
大唐老了。
要命的是,很多人不是在想着如何振興,而是一個勁地在拆台。
安祿山就是其中之一。他想方設法讨好皇帝,同時向朝廷官員行賄,于是在公元740年成爲平盧節度使。想到八年前他還在偷羊,現在已經是一方大員,人生的轉折真是太出人意料了。
但這卻是大唐噩夢的開始。公元745年,安祿山爲了邀功,屢次攻打北方的少數民族,還用欺詐的手段把他們騙來,然後殺死或者俘虜,之後向玄宗報喜說我打了大勝仗。
于是那些原先和唐關系不錯的少數民族紛紛反叛。唐曾經将公主嫁到奚、契丹和親,現在他們紛紛将公主殺掉,反唐。
安祿山的作爲和體型,簡直就像東漢末年的董卓轉世啊!
公元747年,安祿山進京面聖。他敏銳地發現了一個新的讨好對象,那就是楊貴妃。
安祿山發現,楊貴妃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讨好了她就等于讨好了皇上。
于是安祿山認比他小十八歲的楊貴妃爲幹娘,孝順得不得了。
仔細看看他這段時間的行爲,我們總結出他的絕招不是别的,就是:全程裝傻、惡意賣萌、逮着機會就拍馬屁。
玄宗和楊貴妃被哄得經常哈哈大笑,在他們眼中,安祿山是個呆萌呆萌的大孩子。
于是可以随意出入皇宮,可以和楊貴妃面對面吃飯,甚至待在宮裏徹夜不出。
因此,從當時直到現在,都有不少關于安祿山和他幹娘的花邊新聞。
安祿山的體型胖到驚人,腹垂過膝,自稱體重三百斤,每次走路都要左右兩邊的人攙着(看起來是誇大了,如果這樣他還怎麽騎馬、跳舞呢?)。他進京的時候,每到一處驿站就要換馬,而且都是馱得動五石土袋的駿馬,否則馬會被他累死。
而當玄宗開玩笑問,他肚子怎麽這麽大,裏面裝的啥?安祿山一本正經地回答:沒别的,隻有一顆忠心!
玄宗哈哈大笑,深受感動。
一個聰明人裝傻,不難。一個傻子裝聰明,有點難。而真正難的是一個聰明人裝一個裝聰明的傻子,能做到這一點的,我們就能稱之爲影帝。
安祿山做到了。
因此他的地位蒸蒸日上。到了公元751年,安祿山已經任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又兼任河北采訪使、禦史大夫、左羽林大将軍,封東平郡王。
同時,他也看穿了皇帝和他的王朝内在的虛弱。
安祿山秘密地做着謀反奪權的準備,而在同時,大唐西南邊陲先出事了。
公元748年,南诏曆史上最重要的國王,統一者皮羅閣逝世。
在劍網3的世界中,這時差不多正好是莫雨和毛毛分别去了惡人谷和浩氣盟的時候,同時戰寶迦蘭的陰謀正在逐漸浮出水面。
南诏随即發生了争奪王位的鬥争。他有六個兒子,老大閣邏鳳最後奪得王位,成爲南诏第五代王,統一後的第二代王。
閣邏鳳是個有能力的國王,他還有個厲害的兒子叫做鳳迦異。
在劍網3巴蜀風雲中,就是鳳迦異設計抓住了五大掌門,并且在劍聖面前就走李倓。
皮羅閣在位時,南诏和唐雖然也有矛盾,但總的來說能夠和平相處。但是當他死後,雙方關系急轉直下。
南诏要繼續向四周擴張,但是唐卻要維持地方平衡穩定,雙方的矛盾漸漸不可調和。
這時候又一個壞事的家夥出現了。
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手下的姚州太守張虔陀爲非作歹。公元750年,閣邏鳳帶着人到都督府去拜訪唐朝官員,經過張虔陀的地盤。張虔陀竟然侮辱閣邏鳳的随行女子,不僅這樣還向閣邏鳳索取賄賂。閣邏鳳不答應,他就派人前去辱罵,還到朝廷告狀說閣邏鳳的壞話。
這簡直不把人家當國王啊!
閣邏鳳大怒,起兵攻破雲南,殺張虔陀,奪取邊疆三十二州之地。
大唐朝廷一聽說西南藩國造反,按照習慣開打。
公元751年,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率兵八萬讨伐南诏。閣邏鳳一看大軍殺到,有些緊張,于是派人求和。但是鮮于仲通自恃兵力強大,又貪圖軍功,不理會。
于是,雙方在西洱河展開一場大戰。
結果是,唐軍慘敗,傷亡高達六萬人。
雖然獲得大勝,但閣邏鳳知道,形勢十分危急。于是他選擇和吐蕃結盟,共同對抗唐兵。
而此時的唐朝廷,依然保持着原來的誰惹我我打誰的宗旨,也不談判,繼續派兵南征。
幾年打下來,大唐損失巨大。公元754年,就是安史之亂前一年,唐最後一次出兵南诏。李宓率軍七萬人出擊,推進到了南诏首都太和城,結果全軍覆沒。
前前後後,唐軍死傷人數多達二十萬,國力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公元755年,南诏之亂尚未結束,安史之亂爆發了。唐王朝無力再與南诏繼續戰争。雙方暫時進入停戰狀态。
但是戰争并沒有結束,悲劇剛剛才開始。
公元756年,玄宗在安史之亂中難逃到成都,閣邏鳳趁機出兵,占據四川大片土地,一直打到大渡河附近。
此後,唐和南诏的戰争斷斷續續打了一百多年,四川西南部地區受到了巨大破壞,到了百年後的公元870,南诏軍甚至包圍了成都,巴蜀一帶差點全部淪陷。(唐門的孩子們你們還好嗎?)
這段曆史看得我們很沉痛,但是不幸的是,這才是真實的曆史,劍網3中大唐将士們在南疆英勇殺敵,俠士們在南诏皇宮大顯神威,其實是yy而已。
全盛時期的南诏國地圖:
正當西南戰事緊張之時,大唐西北邊疆也出事了。
怛羅斯之戰,東西碰撞的重要一戰,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在國人中的知名度很低。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發生的一系列大事件,把這件事給淹沒了。另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發生的地方太遠了……
(事實上樓主自己也是到打完《軒轅劍3雲和山的彼端》才知道的,呵呵……)
這事要是說開來就太大了,還是盡量簡單點。
當大唐崛起的時候,當歐洲還是一片黑暗的時候,中東的阿拉伯帝國也崛起了。伊斯蘭開始影響整個世界。
公元7世紀後期,阿拉伯帝國已經占領現在的阿富汗,進入中亞。如果不是因爲東面遇到了另一個強大的帝國——唐,他們毫無疑問将繼續前進。現在,他們不得不暫時停了下來。
在中國,阿拉伯帝國被稱爲“大食”。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們,很快将中亞的各個宗教取締,強迫這些教衆改信伊斯蘭教。這其中就包括原來統治這一片地區的拜火教。
(拜火教教主:能跑的全都跑了,現在連教也沒了,你們滿意了吧?)
整個西亞都實現了伊斯蘭化,中亞是否會步上後塵,就看唐和阿拉伯誰能控制住這片地區。
古代中國對西方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公元八世紀初,阿拉伯帝國的東方最高統治長官哈賈吉·本·優素福應許他的兩個大将,誰首先踏上中國的領土,就任命誰做中國的長官。
于是他們倆一個人打到了印度,一個人打到了中亞,但是,誰也沒能打進大唐安西四鎮。開元初年,阿拉伯帝國對西域地區發起過兩次戰争,均被擊退。
當時,大唐國力強盛,統轄西域的安西都護府的實力,比當地的任何一個小國家都強得多。
自東漢末年,中原大地出現長期分裂割據,魏晉南北朝以來,中原政權雖然和西域時有聯系,但是沒有穩固的控制力,西域也出現了比較混亂的局面。
到了唐朝,強大的唐人西出玉門關,重新實現了對西域的牢固掌握。其勢力範圍之廣,甚至達到了中亞鹹海、西亞波斯,爲曆朝之最(元朝的情況不同)。
唐在這裏設立了安西都護府,統轄安西四鎮的軍政,大唐聲威,遠達歐洲!
(所以明教西逃之後,仍然是我大唐子民,不是什麽國際友人)
在西域,大唐首先遇到的就是南面吐蕃的挑戰。
從唐朝初期開始,吐蕃就老是跟唐打起來,雖然有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過去,還是沒多大用處。在劍網3遊戲開始前後,唐和吐蕃又發生了數次大戰。
公元742年,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大敗吐蕃,斬首五千餘。次年,皇甫惟明再破吐蕃軍,推進千餘裏。
在劍網3中,一方大将皇甫惟明被策劃收進了天策府當了明威将軍。龍門荒漠一帶天策作戰的背景,就是由此而來。(這樣一來,這些戰功就全歸天策府了,呵呵)
746年到748年,王忠嗣、哥舒翰等名将也多次與吐蕃作戰,都獲得了勝利。
但是,這幾乎已經是唐軍最後的輝煌了。
在西域,公元747年,一位名将高仙芝出場了。他帶領一萬人開始遠征,一一擊破吐蕃據點和盟友,到750年,他擊破親附吐蕃的車師國,俘虜其國王,遠征獲得巨大勝利。
同時,阿拉伯帝國,也在他的面前了。
公元750年,也就是南诏之亂前一年,西域的最高統治者高仙芝,率軍征讨一個小國石國。原因是,石國不對唐朝正常稱番。
高仙芝攻打石國究竟是出于正當理由,還是好大喜功,這個咱就不讨論啦。反正曆史學家也沒有讨論出定論。
總之,小小的石國根本不是對手,請求投降。高仙芝同意受降,但是占領之後就翻臉屠城,劫掠人口和财物,并抓走了國王。
高仙芝把俘虜的國王送到長安報捷,于是因戰功又升了官。
但是石國人很憤怒。逃脫屠殺的石國王子跑到阿拉伯帝國,當時的阿拔斯王朝請求援助。
此時的阿拉伯帝國,正處于最強盛時期。他們一直想着東進,遇到這個機會,立即答應出兵。
這個重要的情報很快被高仙芝得知。他的反應正如唐朝前期的傳統:
誰想打我,我就打誰。
他要主動出擊,打怕阿拉伯人。于是他率領唐、西域諸國聯軍三萬人左右,向阿拉伯帝國地盤進軍!
需要說明的是,當時唐在中亞的勢力範圍已經比七世紀末縮小了不少(但也比現在的新疆大得多),高仙芝行軍的地方本來曾經是大唐的地盤,但是現在已經成爲了阿拉伯帝國的勢力範圍。
高仙芝向前推進了七百裏,到達了中亞碎葉城附近。(這裏是李白的出身地)
在怛羅斯,高仙芝遇到了阿拉伯帝國主力部隊。一場大會戰就此展開。
一開始,唐軍的強大戰鬥力讓他們占據了上風。但是,這畢竟是一支孤軍,而且人數處于絕對劣勢,于是戰況漸漸變得艱難。但是這樣并不至于讓強悍的唐軍崩潰。
這時候,唐和各族聯軍内部出問題了。
高仙芝雖然有赫赫威名,但是他在西域的殘暴跋扈,讓很多西域國家部族都心裏不爽。
現在看到戰局不利,聯軍中重要的一支部隊——葛邏祿部突然倒戈,投向阿拉伯軍,從唐軍後方發起進攻。
唐軍終于遭到慘敗,精銳主力幾乎覆滅,高仙芝和千餘殘兵退走。
但是,雖然戰敗,大唐并未失去西域。
當時的唐朝,可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兩萬人的損失,雖然可惜但不嚴重,西域仍然守得住。
就好像二戰蘇聯剛開始損失百萬紅軍,緩口氣接着打;美軍的珍珠港被炸個底朝天,幾年後艦船就把一大片海面都鋪滿了。
阿拉伯人也沒能繼續向東方推進,因爲他們内部也出了問題,發生動亂。
有西方曆史學家認爲,如果安史之亂不爆發,唐将和阿拉伯帝國将在中亞展開真正的較量,世界曆史可能都會因此改變。
但是數年之後,安史之亂令曾經的東方超級大國由盛而衰,中原政權終于失去了西域的控制權。西域變成了吐蕃和其他民族争奪的角鬥場。
雖然阿拉伯帝國沒有繼續推進,但是中亞乃至中國西北的伊斯蘭化開始了,原本信奉佛教的西域諸國成爲穆斯林世界的一部分。世界因此而改變。
所以,怛羅斯之戰成爲了一個東西方曆史文化轉折的重要标志。
之前不知哪裏來的傳聞,說劍網3的早期策劃方案中,會在出明教時開通西域的地圖,怛羅斯之戰将會成爲一個重要的事件,對明教甚至中原武林有很大影響。(可能還和九天、拜火教三大長老有關系)不過現在,我們是看不到這個内容了。
正當大唐西北、西南都打得如火如荼之時,東北邊卻顯得很安靜。
但這隻是表象。
事實上,身兼三大鎮節度使的安祿山正在招兵買馬擴充軍力。
前面說過,安祿山看起來傻,爲人粗俗,但是才能是有的。他提拔了一批有能力的文臣武将,又從民風悍勇的少數民族中選拔了精壯八千餘人,稱爲“曳羅河”。還養家僮百餘人,說是“家僮”,其實是掩人耳目的說法,實際上他們人人皆骁勇善戰,打起仗來沖鋒陷陣,勇不可當,是安祿山的精銳親衛隊。他還吞并了朔方節度副使阿布思手下的數萬精銳同羅騎兵。
在劍網3中,這批強悍的部隊被統稱爲“狼牙軍”。(事實上,一開始它不叫狼牙軍,叫蛇牙軍,可能是爲了避免和東都之狼重複吧。所以神策、天策、蛇牙就被并稱爲虎·狼·蛇。但是後來策劃也許感覺蛇牙不夠氣勢,又改成了狼牙,最終變成東都家狼和北方野狼的死磕)
于是,唐最精銳的邊防軍總數爲50萬,其中安祿山就有20多萬,接近一半!他的實力已經無人可比。
(天策的三千多人夠塞牙縫嗎?)
和實力同樣膨脹的,還有他的野心。
當然,朝廷也不是吃幹飯的,有不少人已經察覺到了安祿山的不對勁。
戰争前的政治較量就此開始。
這時候,朝廷的權力出現了一次重要的交接。
公元752,掌權十九年的大奸臣李林甫病死,取代他位置的是另一個奸臣楊國忠。
唐玄宗李隆基已經老了,當他得到楊玉環的時候,已經是六十歲的老人。到安史之亂爆發時,他已經七十歲。(楊貴妃和七十歲的玄宗還很恩愛,李隆基确實不可小看啊)
玄宗一來年紀大,而來有了楊貴妃,于是就不理政事了,把權力都下放給了他信任的李林甫。
李林甫外号“口蜜腹劍”,是個可怕的政治人物,他大權在握之時欺上瞞下,剪除異己,卻又把皇帝哄得十分開心。很多混官場多年的老手,也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
當時楊國忠雖然是皇上的親戚,官位節節攀高,但是在李林甫面前他隻能甘當小弟。
安祿山仗着皇帝的寵愛,在朝中目空一切,對滿朝文武毫無禮敬。但是唯獨看到李林甫的時候心裏害怕,對他恭恭敬敬的。
這有點像後來的閻錫山,把馮玉祥耍得團團轉,敢和老蔣對着幹,誰都看不起。但是唯獨當初見到袁世凱的時候他渾身冒汗,兩腿發軟。
這就叫做一物降一物。
到了公元752年,李林甫終于死了。
死前,楊國忠前來探望他,跪在床前(老楊也練成了影帝啊!)。李林甫老淚縱橫,把後事都托付給了楊國忠。
結果楊國忠走出門就笑了。
憋屈了多年的楊國忠繼承了他的位置,立即開始反攻倒算。
他聯同多位大臣揭發李林甫的罪狀,一代權相轉眼變成大奸大惡。
于是,李林甫立即被削奪官爵,子孫流嶺南,家産沒官。
要知道,當時他還沒下葬。所以,死後被坑的李林甫改以小棺下葬,如同一介平民。
在劍網3中的劇情是,楊國忠告發李林甫把《山河社稷圖》偷偷送給了蕭沙,于是皇帝終于發現《山河社稷圖》丢失了!(老楊你太無恥,李林甫已經死了,蕭沙拿了山河社稷圖那麽多年,都跑去南诏了你才告發!活該後來被殺)
楊國忠終于舒暢了。但是他和李林甫的做法沒什麽不同,掌握大權後開始作威作福。
然而問題是,他沒有李林甫的那個心機,也沒那個才能。
李林甫在位時,雖然朝政昏暗,正直有才之士被打擊排擠,小人當道,但是沒人敢亂來,局勢仍然保持穩定。
李林甫另外一大“貢獻”是,他對漢族的官員不放心,所以在位時大力提拔番将,如哥舒翰、安祿山等。這個做法把大唐乃至後來的數個朝代坑慘了!
現在楊國忠上台了,底下的人開始亂來了,安祿山的野心也無人可以阻擋。
楊國忠開始打擊原來李林甫提拔的人,但問題是,他也隻能打擊打擊一些忠良之輩如一代名将哥舒翰等人,對實力強大的安祿山之輩他無能爲力。
局勢沒有好轉,反而更加糟糕。
不過,安祿山是楊國忠的眼中釘,他們倆的鬥争已經暗中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