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此時的蕭木還有楊韬、胡雲他們一幹跟随護衛的人來說也是差不多相同的道理,由于蕭木這個大明皇帝的到來,整個明軍的氣勢爲之一振,戰場之上的形勢瞬間得到了極其明顯的好轉——在這種情況之下,任何一個大明一方的人都很難不去關注戰場之上的局勢,即便楊韬、胡雲他們最最核心的任務是保護皇上的安全,而不是記錄戰場局勢的變化。
後金一方自然也注意到了戰場局勢的明顯改變,大明軍隊爆發出的強大戰鬥力無疑讓他們也有些猝不及防,雖說大金的勇士們的勇武程度遠非明國軍隊士卒可比,但畢竟不是三頭六臂的怪物,人體的組織構造跟正常人類也沒有任何特殊的區别,既然都是人類,那麽大金一方勇士即便有優勢,這優勢也自然不可能像老虎和兔子那樣對比明顯。
袁崇煥率領的遼東軍也是大明最爲精銳的軍隊,在士氣空前高漲的情況之下壓制住了大金的勇士也不是什麽不可能的事情,隻不過在以往雙方的作戰過程當中,大明一方的軍隊從來都沒有爆發出如此的氣勢而已。
皇太極一方當然不可能對戰場之上如此明顯的局勢改變無動于衷,很快他們就發現了讓局勢變化的原因——畢竟不管是大明一方還是後金一方,大家都處于同一時空,既然皇上親臨前線督戰的消息能夠傳達到每一名大明士卒的頭上,那麽後金一方的人自然也很快就知道了這樣一個情況。
有道是“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很顯然後金一方的人雖然并不一定熟知這句詩,但詩句當中蘊含着的樸素道理他們無疑是十分清楚明白的,作爲大金的貝勒,正在皇太極身邊一同指揮軍隊作戰的多爾衮自然也深知這個道理,此時的他意識到了對方大明的皇帝就在城頭上的時候,立刻便生出了“射人先射王”的想法,打算用自己的箭術讓對面的大明皇帝——也就是蕭木,後悔來到戰場之上。
在多爾衮的觀察看來,此時正是自己放箭的最好時機,因爲他遠遠地看去,大明的皇帝還有他手下的親衛們似乎都在爲大明一方取得的優勢局面而感到激動和欣喜,此時他們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戰場之上而對于明國皇帝的安全問題則是沒有多爾衮想象當中那樣的嚴密。
既然如此,多爾衮自然不會放過這樣大号的機會,畢竟如果能夠一箭射死明國的皇帝,那麽明軍剛剛提起的士氣肯定就就會立刻陷入谷底——這是毫無疑問的,除此之外,說不定明國的内部還會陷入更加混亂的境地之中,那樣一來,大金攻取這明國的京城也就變得更加容易了。
至于什麽“暗箭傷人”之類爲人所不齒的手段,多爾衮卻并不放在心上,因爲這種“暗箭傷人”的說法本來就顯得十分可笑,既然雙方已經到了戰場之上,那就就要各憑本事存活下來,難道一方沒有注意到另一方的存在,另一方就不能出手攻擊了嗎?
總而言之,多爾衮決定給對面的明國皇帝有送上一份大禮,直接讓他去天堂去見他們大明的曆代列祖列宗,而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務必要求趁着此時明國皇帝還有他的親衛們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時候一擊命中——而不是派一大群弓箭手一起上陣,畢竟明國皇帝的護衛無疑是不惜血本的,如果一群弓箭手同時瞄準他的話,那麽就算明國皇帝的親衛們注意力再怎麽不集中也會發現的,那樣的話,反而會引起他們的警覺。
所以多爾衮決定僅由自己一人動手——畢竟如果隻有一個人有資格射這一箭的話,那麽多爾衮覺得自己無意就是最爲合适的人選,論箭術的話他對自己有着絕對的自信。甚至動手之前都不聲張,隻是給了身旁的皇太極一個眼神,然後便策馬找到了一處隐蔽的地方,拈弓搭箭,瞄向城頭上明國皇帝的方向,調整了一下呼吸之後,将箭射了出去。
直到箭射出的那一刹那,多爾衮可以看到城上明國皇帝還有他的親衛們仍然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存在,這對于多爾衮而言無疑是值得激動的好消息,自己的行動能不能成功,下一秒就會有最終的結果了——而在下一秒還沒有到來的時候,這一秒的多爾衮對于下一秒将會發生的事情很有信心。
此時的蕭木對于他已經被多爾衮瞄上,成爲了對方的獵物這一點完全沒有一絲的意識,甚至他對于曆史上多爾衮這個人的存在都有些不是那麽的清楚,很顯然如果城上隻有他一個人的話,在下一秒,蕭木的生命無疑就要走到盡頭。
不過好在城上并不隻有戰争外行的蕭木一個人,還有很多經受過各項的訓練,對于危險有着極其敏銳的判斷和預測的錦衣衛親衛,而胡雲恰好就是他們當中最爲出色的一個,事實上此時他和楊韬正是一左一右在蕭木身旁最近的位置貼身保護。
多爾衮射箭的位置和角度都十分刁鑽,即便是楊韬和胡雲這樣的專業人士也沒有發現,不過當多爾衮的箭射出之後,胡雲出于他對于危險的本能的意識和判斷,感覺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他發現這絲危險氣息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斜前方由于箭頭反射的陽光,這讓他立刻意識到了皇上面對的危險,于是立刻下意識地把身子一閃,打算用自己的身體擋住那支“圖謀不軌”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