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正十年,三月初三,诏旨下達,政出奉天門,頒行天下。
在完成了組閣工作之後,醞釀了很久的隆正革新,正式開始。
其實,隆正革新的很多内容,自隆正八年起天子和内閣就已經開始試行。
但是系統性的頒布實施,還是要等到徹底撫平了内外反對勢力,穩定了朝局之後。
第一批法令包含很多内容,但是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條:
第一,在全國取消人丁稅,改成以田畝多少征稅。
第二,之前不交稅和服徭役的鄉紳和士子開始交稅和服徭役,當然,徭役可以出錢贖買。
第三,在全國範圍内開始重新制定商稅征收辦法,并按照不同的商業門類制定不同的征收比例。
第四,大力鼓勵手工業發展,鼓勵民間開辦手工業工廠。
第五,提高朝廷對技術創新的獎勵。金額上限提高到一萬兩白銀。
第六,整頓全國銀号和錢莊,開設官營銀号,規範銀号存貸款運行。
賈琏坐在鴻胪寺值房,看着邸報上面的消息,心緒頗不平靜。
這次隆正革新的諸般措施,大部分都有他參與。其變法革新的力度,甚至是比原本曆史上的戊戌變法更加激進。
不過,讓賈琏沒想到的是,這些變法措施在内閣中并沒有引起太大反彈。這導緻賈琏爲此準備的不少後手暫時都沒有把出來。
還是後來林如海告訴他,原本寒楓準備的一些變法措施比這還要激進,林如海就根據賈琏給他的方案制訂了如下幾條。
倒是林如海和陳有禮,倒是有些擔心賈琏太着急了。
當然,不論是天子,内閣還是賈琏自己都知道,這套革新方案通過内閣頒行天下隻是第一步,能夠推行的下去才是重中之重。
中樞因爲天子這幾年的辣手整頓已經基本上一統江山。但是地方反對勢力還很強大。
要想讓這些變法措施徹底落到實處,還需要中樞和地方的長時間激烈博弈。
幸虧,如今的大鄭國力強盛,中樞權威不可動搖,天子的威權也不容挑釁。
局面比晚清時期光緒帝和維新派面臨的局面要好的多。
賈琏相信,雖然有些困難,但是這一次,結果一定會是不一樣的。
也不能怪賈琏着急,大鄭在西夷各國的常駐使節發回來的消息都清楚的表示,英吉利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而法蘭西的工業革命也也已經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
也許現在還不明顯,但是一旦時間長了,互相之間的差距就顯示出來了。
所以,賈琏必須推動大鄭的工業革命盡快開始。
“大人,大人,出事了!”魏旭手中拿着一份文書急匆匆的跑了進來,仿佛發生了什麽天大的事。
賈琏語氣嚴肅了幾分,共事許久,他很清楚魏旭算得上一個很冷靜的人。
但是,鴻胪寺這個時候不應該有什麽緊急事件啊。就算是有外敵入侵,那也是兵部和軍機處的問題,和鴻胪寺無關。
“老魏,發生了什麽事?”賈琏放下手中的文件,有些納悶的問。
“蘇門答臘發生政變,政變的軍人殺死了王室全體成員,自立爲王,并且殺死了我朝派往蘇門答臘的舊港宣慰使孟獲。”
賈琏的面色也嚴峻起來,果真是發生了潑天大事。
臣服于大鄭的藩屬國有數十個,時常有發生政變的國家。
往常,隻要這些政變後新上台的國王第一時間宣布繼續尊奉大鄭爲宗主國,并上表請罪以示恭順。
大鄭也不會過爲己甚,非要換回原來的王室。
畢竟很多時候,政變一方都會如這次一般第一時間選擇幹掉全部王室成員。就是想要扶也無從扶起。
但是如同這次蘇門答臘一般,不但殺掉全部王室成員,還敢于無視大鄭天威,擅殺大鄭官員,這完全就是在找死。
當初因爲大鄭海洋力量不足,爲了更好的控制藩屬國,同時給大鄭的遠洋漁船們提供更多的避風港。
自太祖順德元年起,就開始在各藩屬國設置宣慰司,派駐官員。
舊港宣慰司乃是距離大鄭本土最遠的,一向是大鄭遠洋商船開往海外的補給重地。
“消息是哪來的,宮裏知道了沒有?”
魏旭說:“消息是咱們鴻胪寺專用渠道發過來的,錦衣府應該也知道了,是不是送到宮裏了我也不知道。”
賈琏點了點頭,帶着文書起身離開了鴻胪寺值房。
魏旭把氣喘勻後,面色也慢慢嚴肅起來。他也知道,恐怕這一次,戰争又将不可避免了。
不過,想想自己那位上官,恐怕這次,他會很高興吧。
畢竟,推動大鄭擴建海軍,建立遠洋艦隊,是賈大人最大的政治訴求。
賈琏進入紫宸殿時,隆正天子正在召集内閣會議。除了管工部的李素去了黃河視察河道之外,剩下的寒楓,林如海,陳有禮,徐佳都在。
“臣賈琏參加皇爺!”賈琏上前見過天子後又轉身對幾位閣臣說:“見過各位大人。”
賈琏如今的地位擺在這,四位閣臣都沒有坦然賈琏的禮,而是紛紛回禮:“見過榮侯。”
“賈琏,這個時候進宮有什麽事嗎?”
隆正天子有些納悶,早朝剛剛散,就算賈琏有事早朝不方便說,也應該散朝後即刻請求陛見才對。
賈琏面色一肅,伸手從懷中取出文書,雙手遞給下來的戴權。
“回禀皇爺,鴻胪寺剛剛收到消息,蘇門答臘發生政變,新國王不但屠殺了王室全部近支,而且與我舊港宣慰使孟獲大人發生沖突,孟獲大人被殺。”
随着賈琏的陳述,寒楓、林如海、陳有禮、徐佳面色都變得有些黑,顯然是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氣的不輕。
隆正帝的臉色更是黑成了鍋底,這蘇門答臘新國王的做法,很顯然是對大鄭天威的公然挑釁,若不懲戒,大鄭在海外的藩屬體系将要面臨分崩離析的危險。
不管怎麽樣,大鄭朝廷必須做出反應,而且要快,要讓天下人見識到大鄭的決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