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審視,不得不承認,這本書從一開始就在走下坡路,整個故事像落入貓爪的毛線球,亂成一團,而人物也如融化的蠟像,看不到一點鮮活的色彩。
演變成這樣局面,其實早有心理準備,用維度诠釋修真,理論上倒是完美可行,但拿來講一個精彩的故事,難度極大。
一本小說,核心是主角的人生,由人生經曆衍生跌宕起伏的劇情,在劇情中營造期待感。
期待感強烈,能引人共鳴的書,就是一本好書。
而當一本書的基礎涉及時間、維度這些邏輯上的東西,必然會造成劇情混亂。
爲了規避這個問題,本書才會在主角築基之後,将視角鎖定在主世界線。
由此造成的副作用,是沒有對手,沒有成長的動力。
大學災難事件是一次嘗試,當時準備往打怪升級的方向發展,但是效果不好,不得不安排文明沖突作爲主線推進,一步步走進死胡同。
正是那段時間,更新開始不穩定。
有了第一卷的教訓,第二卷計劃走純科幻的道路扭轉局面,在文中抛出了超距通訊、時間悖論、暗物質生命、宇宙網絡、虛質量黑洞、耀變危機、費米悖論等大量有意思的素材。
這些素材,如果放在一個正常的科幻故事裏,用文明群像模式展現,完全可以演繹出精彩的故事,且不止一篇。
可放在網文裏,以主角爲中心呈現,再加上人物塑造的問題,最終變成了你們看到的樣子,淩亂且古怪,仿若精神病人的呓語。
經過這段時間思考,想明白了,這類題材隻有諸天無限流一條路走得通,主角必須不斷轉移世界,才能一次次從籍籍無名中崛起,由此營造出期待感,保持閱讀的趣味性。
就目前而言,這本書亡羊補牢或許還來得及,比如安排主角飛升位面,以換地圖的形式重頭來過。
但已經沒必要了。
人貴有自知之明,既然長篇創作不是作者強項,而腦洞創意方面算是優點,還不如揚長避短,寫一些精緻的短篇,讓文檔裏積累的幾十個題材有用武之地,同時不像這本書一樣坑害無辜讀者。
《量子修真者》到此爲止,向各位慚愧地說一聲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