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回到商國以後,被囚禁的痛苦經曆使得他更加堅定了滅亡夏朝的決心,他看到叛夏歸商的人越來越多,于是就和伊尹、仲虺商議征伐韋國和顧國的事情。經過一番謀劃和準備之後,湯和伊尹率領着幫助商國的各方軍隊,先對韋國進行攻伐。湯率領大兵壓境,韋國連求援都沒有來得及,很快就被商軍滅掉。韋國被滅掉,顧國勢單力孤,湯接着又揮師東進,乘勝也将顧國滅掉了。韋國和顧國的土地、财産、人民都歸商國所有。
夏桀并沒有因此興兵征伐商國,一年之後,昆吾國自恃其能,率軍向商國進攻。伊尹見昆吾國死心塌地效忠夏桀,一心與商國爲敵,于是請湯率軍迎戰昆吾。商軍大敗昆吾軍,很快商國就滅掉了昆吾國。湯還采納了伊尹的建議,停止向夏朝朝貢以試探夏桀的實力。這個消息傳到了夏都,夏桀立刻召集九夷之師攻打商國。商湯見夏桀還能調動九夷族的兵力,知道了夏的勢力還很強大。
商湯知道時機不到,就馬上向夏桀請罪,準備厚禮表示臣服,恢複朝貢,去掉了桀心中的芥蒂,赢得了等待時機的時間。一年之後,因爲桀的反複無常,九夷的首領們也看出夏桀不會長久,最終他們也不聽夏桀的調遣。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殘暴統治,紛紛叛離,桀的力量大爲減弱。
公元前1766年,商湯在景亳誓師,宣告夏桀的罪行。商湯正式興兵讨伐夏朝。湯和仲虺、伊尹率領由七十輛戰車和五千步卒組成的軍隊西進讨伐夏桀,夏桀調集夏王朝的軍隊,開出王都。夏商兩軍在鳴條之野相遇,展開了大會戰。
會戰開始之前,湯爲了鼓舞士氣,召集了參加會戰的商軍和前來幫助商國滅亡夏朝的諸侯、方國的軍隊,宣讀了一篇征伐夏朝的誓詞。商軍經過了湯的動員以後,士氣大振,都表示願意與夏軍決一死戰。夏軍士氣低落,都有怨心。兩軍交戰的那一天,正趕上雷雨天氣,商軍不避雷雨,勇敢奮戰,夏軍敗退不止。夏桀見兵敗不可收拾,于是趕緊率領殘兵逃跑。湯和伊尹率軍緊追不放,最終在南巢,商軍捉住了夏桀。湯将夏桀流放在南巢的亭山,商朝建立後的第三年,夏桀就憂憤病死在亭山。
湯和伊尹爲了徹底消滅夏王朝的殘餘勢力,于是繼續率軍西進。因爲韋國、顧國、昆吾國這樣一些比較有勢力而又效忠于夏朝的方國都被商湯滅掉,商軍在西進的路上并沒有遇到大的抵抗,很快就占領了夏都斟,夏朝的親貴大臣們都表示願意臣服于湯。湯和伊尹安撫了夏朝的臣民後,就在斟舉行了祭天的儀式,向夏朝的臣民們表示他們是按上天的意志來誅伐有罪的夏桀,夏朝的氣數已經散盡,這樣就正式宣告了夏王朝的滅亡。
湯和伊尹在夏都祭告天地以後,率軍回到亳地,此時的商國聲威已經達于四方,各地的諸侯、方伯以及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的酋長們紛紛攜帶貢品來朝賀,表示臣服于湯,數月之間,就有三千諸侯來到亳地。
湯經過二十年的征伐戰争,最後滅亡了夏王朝,統一了自夏朝末年以來紛亂的中原,控制了黃河中下遊地區,商朝的勢力所及,遠遠超過了夏王朝。就連居住在西方地區的氐(dī)人和羌人部落也都前來朝見,都說商湯是他們的君主。湯滅亡夏朝後,奠定了商王朝疆域的基礎。商湯用武力滅掉了夏朝,打破了國王永定的說法,從此中國曆代王朝也都是這樣更疊的。
《那》是《商頌》的第一首詩歌,和《商頌》中的其他幾首詩歌一樣,都是殷商後代祭祀先祖的頌歌。從《那》這首詩歌來看,詩中沒有專門祭祀成湯的内容,卻描述了商朝時祭祀的情形和場面,大概是祭祀包括成湯在内的商朝列祖時的迎神曲。
和《頌》詩中的大多數篇章不同,《那》這首詩歌主要表現的是祭祀祖先的音樂舞蹈活動,用樂舞的盛大來表示對先祖的尊崇,以此來求取祖先之神的庇護和保佑。詩歌中出現的樂器有四種:立鼓、管、磬、鍾,它們分别屬于中國古代樂器八音分類法中的革、竹、石、金四大類,出現的舞蹈有一種:萬舞。
詩歌中所用的鼓爲鞉(táo)鼓,根據文獻記載,鞉鼓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大型的豎立設置,名爲立鼓;一種小型的類似于今天的撥浪鼓。詩歌中的鞉鼓應該就是立鼓,它的作用是在祭祀歌舞開始時興樂起舞。而祭祀跳的是萬舞,萬舞,我們在之前是有提到的,在《邶風·簡兮》中:鼓聲咚咚擂得響,舞師将要演萬舞;日頭高照正當頂,舞師正在排前頭;心裏思念是誰人,正是西方那美人;西方美人真英俊, 他是西方來的人。
好盛美啊好繁富,在我堂上放立鼓。敲起鼓來響咚咚,令我祖宗多歡愉。商湯之孫正祭祀,賜我成功祈先祖。
打起立鼓蓬蓬響,吹奏管樂聲嗚嗚。曲調和諧音清平,磬聲節樂有起伏。商湯之孫真顯赫,音樂和美又莊肅。
鍾鼓洪亮一齊鳴,場面盛大看萬舞。我有助祭好賓客,無不歡欣在一處。在那遙遠的古代,先民行止有法度。
早晚溫文又恭敬,祭神祈福見誠笃。敬請先祖納祭品,商湯子孫天佑助。
《烈祖》:祭祖祈福
這首詩歌通過祭祀商朝列祖,以求得平安長壽安康,它是典型的宮廷祭祀詩歌。
贊歎偉大我先祖,大吉大利有洪福。永無休止賞賜厚,至今恩澤仍豐足。這是在點明祭祀列祖的原因,因爲列祖洪福齊天,能給她的子孫賜福。祭祖清酒杯中注,佑我事業得成功。再把肉羹調制好,五味平和最适中。衆人禱告不出聲,沒有争執很莊重。賜我平安得長壽,長壽無終保安康。這是寫主祭者獻清酒、獻肉羹,做不出聲的禱告,是爲了賜我平安得長壽,長壽無終保安康。這種祭祀場面,表現了祭祀隆重肅穆的氣氛,反映出主祭者恭敬虔誠的心态。
車衡車軸金革鑲,銮鈴八個鳴铿锵。來到宗廟祭祖上,我受天命自浩蕩。平安康甯從天降,豐收之年滿囤糧。先祖之靈請尚飨,賜我大福綿綿長。寫助祭者所坐車馬的奢豪華麗,以此來襯托出主祭者的尊貴,可見祈求獲福的祭祀場面的隆重。
贊歎偉大我先祖,大吉大利有洪福。永無休止賞賜厚,至今恩澤仍豐足。祭祖清酒杯中注,佑我事業得成功。
再把肉羹調制好,五味平和最适中。衆人禱告不出聲,沒有争執很莊重。賜我平安得長壽,長壽無終保安康。
車衡車軸金革鑲,銮鈴八個鳴铿锵。來到宗廟祭祖上,我受天命自浩蕩。
平安康甯從天降,豐收之年滿囤糧。先祖之靈請尚飨,賜我大福綿綿長。秋冬兩祭都登場,成湯子孫永祭享。
《玄鳥》:武丁偉業
武丁是商朝第23代君主,在位期間大概在公元前1250年至1192年。相傳,武丁少年時期遵從父命,在外行役,和普通老百姓一塊勞作,從而了解到民衆的疾苦和稼穑的艱難。公元前1251年,商王小乙去世,武丁即位後,任用傅說擔任宰相,輔佐朝政,傅說盡力輔佐武丁,将商朝治理得很好。
有一次,武丁祭祀先祖商湯,第二天,有一隻野雞飛來登上鼎的耳上鳴叫,武丁看到這樣的情況内心感到非常的害怕。大臣祖己說:君王不要擔心,當務之急是先把政事辦好。祖己開導武丁說:上天監察百姓,把百姓之間的道義作爲标準,上天賜給百姓的壽命有長有短,不是上天使人的壽命夭折,而是人自己斷送了自己;有的人違背道德,不承認罪惡,上天降下旨意糾正他的行爲,此時他才會說怎麽辦;作爲君王,隻要給民衆辦事,這就是在繼承天意;祭祀是有常規的,不要信奉應該抛棄的方法。
野雞登上鼎耳鳴叫,被稱爲“雊(gòu)雉之異”,從此以後,武丁便開始修明政事,推行德政,使得天下百姓歡喜欣悅,商朝再度興盛起來。
今天的這首詩歌就是祭祀殷高宗武丁的頌歌。商族是以鳥爲圖騰的民族,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傳說是關于商族起源的最爲珍貴的早期文獻資料。雊雉之異,其實就是爲了顯示高宗武丁的中興而造出來的神話,它是基于商民族的玄鳥圖騰信仰。商朝傳到盤庚的時候,商族遷到殷地,此時的商國發展興旺,政局穩定。盤庚去世後,分别又由小辛、小乙即位,這段時期殷商逐漸地衰落下來。
小乙的兒子武丁即位後,以傅說爲相,征伐周圍的方國,修政立德,使得商國興盛起來,龍旗大車有十乘,貢獻糧食常載滿。中原部落建立聯盟之後,統一以龍爲标志,商族在東北興起後,南下黃河流域,進而控制中原各國。高宗武丁的時候,中原的各個部落都用車載着稻米來進貢。四夷小國來朝拜,車水馬龍各争先,不但是中原的各國部落,就連四邊的少數民族也紛紛前來進貢朝見。武丁功業的興隆,從這裏就可以看出來。
寫神聖的祖先誕生和偉大的商湯立國,目的是襯托武丁中興的大業,以先王的不朽功業和武丁的中興事業相比并,更顯示出了武丁中興事業的盛美。住在殷地廣又寬,這畢竟是虛空的,不如千裏國土真遼闊來得實在。征伐天下安四邊隻是商湯征伐四方事業的開始,而武丁的時候卻是四夷來歸,疆域至廣。
天帝發令給神燕,生契建商降人間,住在殷地廣又寬。當時天帝命成湯,征伐天下安四邊。
昭告部落各首領,九州土地商占遍。商朝先王後繼前,承受天命不怠慢,裔孫武丁最稱賢。武丁确是好後代,成湯遺業能承擔。
龍旗大車有十乘,貢獻糧食常載滿。千裏國土真遼闊,百姓居處得平安,四海疆域至極遠。
四夷小國來朝拜,車水馬龍各争先。景山外圍大河流,殷受天命人稱善,百樣福祿都占全。
《長發》:歌頌商湯
這是一首殷商的後代國王祭祀湯及其列祖,并同時祭祀伊尹的樂歌。
商國立國曆史悠久,帝喾之子、帝堯的異母弟商契受天命出生而立國,所以商國一直蒙承天賜的吉祥。商契建國施政,使國家發展興盛起來,契的孫子相土開拓疆土,彰顯武功。成湯繼承和發展先祖的功業,明德驚天,因而受天命而成爲九州之主。成湯奉行天意,溫厚施政,剛柔适中,成爲了諸侯之中的表率,因爲得到上天恩賜的百祿。成湯強大的武力可以保障天下的安甯,讓諸侯可以依靠,因而上天賜予他福分。成湯讨伐夏桀,從而平定天下。成湯是上天之子,上天降賜伊尹輔佐他建功立業。
詩歌從頭到尾貫穿着殷商統治階級的天命論思想,君權天授,他們是天帝的嫡裔,他們立國、開辟疆土、征伐異族、占有九州而統治各族人民,都是奉行上天的意旨,得到天的庇佑,他們建立的新王朝的統治權以及所有的權利、财富和顯赫的榮耀,都是來自于上天,因爲他們是上天的子孫嫡裔。統治階級的這種意識形态,是他們建立統治的理論基礎。
詩歌歌頌武功,也就是暴力掠奪和擴張,先祖相土武功烈烈,四海之外順服齊一,進軍如同熊熊火焰,沒有敵人敢于阻截。統治權和享受的百祿,都來自于本身強大力量進行的戰争。崇尚勇武和戰争,爲侵略、鎮壓、掠奪和統治披上天意的僞裝,這正是殷商天命論的實質。
商湯繼承祖業而積極進取,開創了新王朝的基業。他恭誠敬天,奉行天意,因而獲得上天的保佑。千百福祿歸王所有,因爲他是忠誠的天之子,他英武威嚴,戰無不勝,他沖鋒敵陣,氣勢如同熊熊火焰,沒有敵人敢于阻截。他既蔑視敵人,英勇無畏,又能采取正确的戰略,從而征服天下,是智勇雙全的英雄。他又是賢明的執政者,他既不争勝也不急求,既不太剛也不太柔,他明哲聖德日益增進。久久不息禱告神明,勵精圖治,選賢與能,做諸侯的表率,是諸侯的依靠。
對于湯,周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贊揚的,因爲他的品格也是周代統治者的理想品格。不過周代的政治家吸取殷商覆滅的教訓,把殷商的天命論加以發展和改造,提出“天命無常,唯德是從”,認爲天命不是永久不變的,上天是道德之神,仁德愛民才能獲得和保持天命不變,因而突出執政者的道德,同時對理想人格加以豐富的發揮,推動曆史前進一大步。
英明睿智大商始祖,永久興發福澤祯祥。上古時候洪水茫茫,大禹平治天下四方。遠方之國均爲疆土,幅員廣闊而又綿長。有娀氏女青春年少,天帝讓她生子立商。
玄王商契威武剛毅,接受小國認真治理,成爲大國政令通利。遵循禮法沒有失誤,巡視民情處置适宜。先祖相土武功烈烈,四海之外順服齊一。
先祖聽從天帝意旨,到成湯時最合天心。成湯降生适逢其時,明哲聖德日益增進。久久不息禱告神明,敬奉天帝一片至誠,天帝命他九州執政。
接受寶玉小球大球,作爲諸侯方國表率。承受上天所降福佑,既不争勝也不急求,既不太剛也不太柔。施政溫和而且寬厚,千百福祿歸王所有。
接受大小拱璧珍寶,作爲諸侯方國依靠。承受上天所賜恩寵,顯示他的勇武英豪。既不震恐也不動搖,既不懼怯也不驚擾,千百福祿都會來到。
武王興師揚旗親征,威風凜凜手持斧钺。進軍如同熊熊火焰,沒有敵人敢于阻截。一棵樹幹生三樹杈,不能再長其他枝葉。天下九州歸于一統,首先讨伐韋國顧國,再去滅掉昆吾夏桀。
還在以前國家中世,湯有威力又有業績。他确實是上天之子,天降卿士作爲輔弼。他也就是賢相伊尹,實爲商王左膀右臂。
《殷武》:武丁光輝的事業
《殷武》是《商頌》的最後一篇,也是《詩經》305篇詩歌的最後一篇。這首詩歌寫的是殷高宗武丁寝廟落成舉行的祭祀典禮,極力頌揚了殷高宗繼承湯的事業,還有所建樹的中興業績。
殷王武丁神勇英武,是他興師讨伐荊楚,表現出了武丁對荊楚用兵的神速。王師深入敵方險阻,衆多楚兵全被俘虜,寫出了武丁軍隊是在突破險阻中取得節節勝利。掃蕩荊楚統治領土,成湯子孫功業建樹,特别點明武丁之所以能征服荊楚之地,是因爲他是成湯的後世子孫,理應有所作爲。
武丁訓誡荊楚,你這偏僻之地荊楚,長久居住中國南方,從荊楚所處的地理位置,指出它理應俯首聽命。從前成湯建立殷商,那些遠方民族氐羌,沒人膽敢不來獻享,沒人膽敢不來朝王。殷王實爲天下之長。這裏以成湯征服氐族、羌族的先例來告誡荊楚歸服,可以說是剛柔并舉。
武丁秉承天命統治諸侯,因而四方諸侯入國來朝見天子,諸侯在自己的封地勤治農事,這都是他們應盡的職守。武丁是受天命的中興之主,人民百姓隻能安分守己,按照商朝的政令行動。商朝的國都西亳地處于中心地帶,這裏曾是中興之主武丁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地方,殷商都城富麗堂皇,它是天下四方榜樣。而武丁在位長達59年,說他有着赫赫聲名,他的威靈光輝鮮明,并不過分。
在修建高宗寝廟的時候,登上那座景山山巅,看到松樹柏樹挺拔參天,這象征着武丁的中興事業是垂之不朽的。
殷王武丁神勇英武,是他興師讨伐荊楚。王師深入敵方險阻,衆多楚兵全被俘虜。掃蕩荊楚統治領土,成湯子孫功業建樹。
你這偏僻之地荊楚,長久居住中國南方。從前成湯建立殷商,那些遠方民族氐羌,沒人膽敢不來獻享,沒人膽敢不來朝王。殷王實爲天下之長。
天帝命令諸侯注意,建都大禹治水之地。每年按時來朝來祭,不受責備不受鄙夷,好好去把農業管理。
天帝命令殷王監視,下方人民恭謹從事。賞不越級罰不濫施,人人不敢怠慢度日。君王命令下達諸侯,四方封國有福享受。
殷商都城富麗堂皇,它是天下四方榜樣。武丁有着赫赫聲名,他的威靈光輝鮮明。既享長壽又得康甯,是他保佑我們後人。
登上那座景山山巅,松樹柏樹挺拔參天。把它砍斷把它遠搬,削枝刨皮加工完善。長長松木制成方椽,楹柱排列粗壯溜圓。寝廟落成神靈安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