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年4月日,李開邺總統在任上逝世,副總統兼國家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蔡锷繼任總統,并順利通過了國會的信任投票,成爲新一任的國家軍事委員會主席。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性格。
蔡锷是李開邺整體戰理論的堅定支持者、繼承者和發揚者,甚至在某種程度比李開邺更加現實、冷靜,事實上,從1941年開始,随着李開邺逐漸病重,國家軍事委員會的委員長職務就一直由他臨時暫任,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整體戰略一直是由他來規劃和控制。
他發起了海軍的幾次大攻勢,開啓了新的南非戰場和中美洲戰場,其目标不是要簡單的擴大軍事行動的範圍,而是要不斷封鎖對手的戰略資源。
在莫斯科戰場和西歐戰場,他反而一改李開邺時期的不斷投入,在維持現有規模的情況下逐步調整策略,優先攻下意大利,穩穩占據法國,充分利用意法兩國的工業實力,同時加大資源地的搶占,全力維持住海軍的優勢。
他的目标很明顯,資源和幹擾别人的資源是第一位的争奪,工業生産能力是第二位,最後才着眼于消滅對手的有生實力。
雖然他目前在中美洲和南非戰場都不占據多少優勢,但有一點是很明顯的,他切斷和幹擾了英美諸國的資源供應。
胡楚元對此有着一些不同意見,但他并沒有提出來。
如果還是他在領導着中國,他會毫不猶豫集結國家所有力量優先擊潰日本,攘外必先安内,日本就像是一個魚刺一樣卡在喉嚨裏,這實在是一件很讨厭的事。
等到日本被擊潰,他會繼續加緊對俄的攻勢,不惜一切代價将俄國的反撲掐滅在搖籃裏,重新控制俄國的工業實力,并利用莫斯科的交通樞紐作用,進一步實現和德國的陸地聯合政策。
轟!
他所預想的"轟!"并沒有出現,蔡锷和國家軍事委員會的新成員們對日本不屑一顧,隻要用海軍封鎖着日本,不讓日本出兵對他們來說就足夠了。
對于莫斯科,蔡锷也沒有實施全力攻勢,他的整個思路就是控制庫爾斯克、喀山等重要資源和重工業基地,充分利用波蘭、烏克蘭的聯軍,利用這兩個國家自我保護的欲望,特别是利用烏克蘭對庫爾斯克的貪婪心理,用最小的代價去防守俄羅斯,使得俄國不能夾擊德國,而他也可以将更多的戰争資源集中向西歐戰場,特别是向西班牙傾斜。
在将美軍和英軍的主力吸引到伊比利亞半島後,蔡锷才突然發力,利用這兩年間的全面積累通過海軍的大決戰,最終使得大西洋聯軍超過六百多萬人的精銳部隊被封鎖在伊比利亞半島,補給艱難,隻能依靠西葡兩國本身的資源去維持。
胡楚元并不能說蔡锷打的不漂亮,更不能說蔡锷不精明,不聰明,不是個戰略陰謀的大師,隻是...胡楚元必須得說,即便最終勝利了,中國人是否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對美英諸國來說,他們更是在一種莫名其妙的情況下陷入了另一種令人困惑的劣勢局面。
蔡锷是個牛皮糖,膠膠黏黏的讓你摸不清頭腦,你還沒有感覺,整個局勢就已經超出了你的控制,即使你戰敗了,或許還有點稀裏糊塗。
如果你不是非常精通整體戰的理論,你或許真不知道他在想什麽。
194年7月,在完成自己一系列的先手,用海軍截斷了美軍和歐洲戰場、非洲戰場的聯系後,蔡锷終于開始全面發力,在莫斯科、南非、西班牙三大戰場同時發力。
他爲此已經準備了幾年時間,将中國兵力動員的巅峰值就恰好調整在194年5月,海陸空三軍總兵力達到了170萬人,由泰國、菲律賓、蘇門答臘、越南、老撾、新幾内亞等東南亞國家組成的南洋聯軍在總兵力上也達到470萬人,華人占1/。
在其他主要的仆從國中,經過這幾年的籌備和整頓,朝鮮軍總兵力140萬人,主要目标是防止日軍在美國配合下實施登陸作戰;哈薩克、烏茲别克、鞑靼共和國等國組成的中亞北方聯軍在總兵力上達到0萬人,主要目标是在伏爾加河、新西伯利亞等二線地區協防,配合中國北線集團軍、烏克蘭、波蘭、德軍進攻俄羅斯;波斯帝國爲主的中亞南方聯軍在總兵力上達到了450萬人,主要作用是配合中國西南集團軍進攻印度,并将印度分解爲巴基斯坦、孟加拉、阿薩姆、拉賈斯坦、印度、泰米爾王國等多個國家。
蔡锷發力了。
中國終于全面發力了,截至194年7月,T-5系列坦克服役數量已經達到1.萬輛,廣泛裝備在亞歐同盟各國,特别是在中德和南斯拉夫聯軍。
這種劃時代的新型主戰坦克最終成了毀滅者般的存在,龐大的數量、優良的質量、特殊的工藝、先進的設計和适中的價格讓T-5系列成了無與倫比的鋼鐵洪流,橫掃一切,最新型号的滑膛炮口徑也達到了105mm。
德國的軍力也同步達到了自己的峰值,總兵力超過1050萬人,雙方在非洲、歐洲、莫斯科三大戰場同時發力,整個亞歐同盟的總兵力在這一時期基本都達到了高峰,同盟總兵力突破5000萬人,而大西洋同盟的總兵力隻能保持在4000萬人左右,其中美俄兩軍加起來就達到了700萬人,實際差距已經非常明顯,特别是日本号稱的400萬陸軍實際上根本沒有用武之地。
蔡锷要的就是這個瞬間的差值,要的就是英美海軍在這一刻的無法彌補的差距,爲了繼續分流美軍,他同時抽調南線集團軍和南洋聯軍進入南美洲,發動對巴西的全面攻勢。
由于巴葡之間的特殊關系,巴西是南美洲除蘇裏南、圭亞那這些殖民國外唯一加入大西洋聯盟的國家,其他如智利、阿根廷、哥倫比亞都保持中立。
美洲、非洲、歐洲、莫斯科四大戰場的同時發力是一種很奇特的策略,蔡锷的目标很明顯,就是要讓英美部隊無從顧及,分不清主次,各個方面都同時出現破洞。
戰争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峰值差距,無論是軍事生産和兵力動員等等因素都存在着一個峰值,蔡锷一步步的調整,逐步将中國的峰值調整到了這個時期,他就要抓住這個契機和大西洋同盟全面決戰,一戰而定勝負,徹底讓大西洋同盟失去翻盤的可能性。
莫斯科戰場是最早開始大範圍攻勢的地方,遠東集團軍抽調了個師抵達莫斯科外圍,北線集團軍增編140萬人,增投兵力達到10萬人。
這一時期,在俄國戰場集中的中國軍力總數已經達到了740萬人,坦克000輛,裝甲車5萬餘輛,飛機萬餘架。
中國的大西洋聯合艦隊已經全面介入整個大西洋,不斷以維爾京群島爲跳闆,全面攻擊整個加勒比海地區,并依靠龐大的航空母艦群騷擾整個美國東海岸,截斷美國對大西洋對岸的通航。
大西洋聯盟對這場戰争有過無數的考慮,卻絕對沒有想過會有這種情況——整個大西洋聯盟居然徹底喪失了對大西洋的控制!
新服役的四艘新西伯利亞級航母全面調入中國大西洋聯合艦隊,大西洋聯合艦隊總部也遷移到海地太子港,開始重點針對美國東海岸實施海洋封鎖戰略。
德軍在中國船政支持下建造的三艘威廉皇帝級航母和兩艘提爾皮茨級護航航母也開始走出波羅的海,駐紮在威廉港,逼緊整個北海。
英國畢竟曾是世界上第一大的海軍強國,她的基礎是那樣深厚,即便是在維爾京群島海戰結束後,英國仍然保留着艘航空母艦、10艘戰列艦、44艘輕重巡洋艦和超過150艘的驅逐艦。
在這一段時間,英國已經全面調整戰略,集中所有人力物力建造航空母艦,并和美國聯合制造新的噴氣式戰鬥機,美國同樣在大規模的建造航空母艦和新的護航艦艇。
以他們的底蘊和生産能力,大約需要兩年的時間就能恢複到原有的水平,特别是美國。
問題是眼前這段時間,英美在大西洋上确實不占據任何優勢,兩者加起來也無法和中國的大西洋聯合艦隊相抗衡,在主力決戰之後,中國的印度洋和地中海聯合艦隊分成兩個戰區,主力集中在新的地中海聯合艦隊,并将駐地從希臘調整到阿爾及利亞,對整個地中海的入口實施封鎖,并随時可以離開地中海和大西洋聯合艦隊共同行動。
德國海軍除了此前的狼群行動外,直到目前都沒有和英國海軍有過任何的主力交戰,整體實力保存的很完整,這個時候才敢于沖出來駐守在威廉港,并不斷開始加大在北海的巡遊範圍,逼緊英國到俄羅斯的北方航道。
此時的北方航道已經不如以前那樣重要,在中國大西洋聯合艦隊的封鎖下,美國船隻不斷在大西洋航線中被擊沉,逐漸無法承擔對大西洋對岸的支援。
在中國的幹預下,德軍沒有進攻荷蘭和丹麥,而以荷蘭、丹麥、挪威、瑞典爲首的北歐陣營雖然繼續保持中立,但在大局漸漸偏移向亞歐同盟的情況,他們也開始更多的和亞歐同盟合作。
194年7月4日,中國開啓了對俄羅斯的第三輪大規模攻勢,德軍也派出了44個師和波蘭、烏克蘭的部隊攻入白俄羅斯,從西線和中國一起夾擊俄國。
俄軍雖然在總兵力上占據一定優勢,此時全面動員的總兵力達到了1700萬人,依靠北部航道的艱難補充,以及自身粗放式生産的特點,坦克數量和飛機數量并不比同盟國低,但在步兵裝甲車方面的差距就比較遠了。
俄軍隻能靠大量的火炮部隊來彌補這個缺點,本身繼續立足于防守作戰和消耗戰。雙方的空軍規模都在兩萬餘架,實際上的技術代差是非常明顯的,飛行員的技術素養也有着很大的差異,雙方在空中大規模交戰的結果隻是俄軍再次喪失了制空權。
在此基礎上,同盟軍空軍開始新一輪的大規模轟炸,裝甲兵團部隊則在空軍的支援下強行切割對手,大規模空降部隊在空降坦克的支持下,不斷包抄對手的腹地要害,武裝直升機的大規模出現,火箭炮和導彈的全面投入。
從194年8月日發起總攻,到194年10月,俄軍開始大面積的潰敗,俄軍戰俘已經多達五百餘萬人,中國北線集團軍率先突破莫斯科防禦圈。
此時的莫斯科早已被炸的一片荒蕪。
赢取莫斯科是一個重要的轉折,自此,整個亞歐同盟在鐵路運輸上就多達三條貫穿線.
與此同時,大西洋聯盟國和亞歐同盟國連續在多個戰場爆發了大規模的戰役,由于在海軍方面失去了相抗衡的實力,大西洋聯盟駐紮在非洲的軍隊迅速向南非、摩洛哥兩個地區大規模撤退,開始實施戰略上的大收縮,而在此期間,同盟軍則迅速擴大占領地區,并在摩洛哥和南非投入兵力進行更大規模的決戰。
在西班牙戰場,亞歐同盟軍依靠海軍優勢對巴塞羅那實施了大範圍的轟炸,并着手封鎖英國到葡萄牙的航線。
同樣是在這一時期,英德兩國在英吉利海峽的空戰中也逐步分出了勝負,F-7山貓戰鬥機雖然在中國空軍和海軍中的軍購合同中負于F/FEI-8系列,卻有了機會在亞歐同盟國的其他市場大面積生産,特别是在德國,依靠阜康财團在歐洲市場上協調和生産,F-7系列戰機迅速加入整個德國空軍。
194年4月之後,F/FEI-8系列的雙引擎兩側進氣重型戰機開始大規模出現在歐洲戰場,對海峽空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F-0系列戰機在德國、法國、意大利、希臘、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烏克蘭大面積投産,生産數量日益擴大,對整個戰争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到了194年的階段,特别是随着美英在大西洋上的聯系被扼制住後,英國逐漸無法抵抗住亞歐同盟的空軍攻勢,倫敦等重要工業城市慘遭到大面積的轟炸。
随着美軍采取緊縮戰略,試圖在中北美洲和亞歐同盟進行本土決戰,西班牙和非洲戰場原有的平衡迅速被打破,由于無法對巴西戰場給予援助,巴西也被中國軍隊攻克。
接連在多個大戰場的失利,特别是俄軍的慘敗已經讓大西洋聯盟走到了最爲慘烈的階段,戰鬥士氣也急劇低落。
中國北線集團軍繼續向俄國緊逼,11月底完成對聖彼得堡的包圍。
194年10月底,印度全境被攻克。
11月7日,南非被占領。
由于美軍對中美洲的争奪異常激烈,至194年10月,中國陸軍美洲集團軍被迫撤至巴拿馬防線,南洋聯軍和南線集團軍部分主力開始調往中美洲戰場。
蔡锷之所以要在中美洲開戰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這裏是非常難以進行大規模決戰的,無論地理、環境、氣候都是異常的惡劣,比越南惡劣一百倍,到處都是熱帶雨林。
換句話說,他可以在這裏用很少的兵力就能守住,投入小,回報大,幾十萬人的部隊就能拖住美軍幾百萬人,并能很好的切斷美英大西洋聯盟同南美洲的聯系。
在各大戰場都逐漸進入尾聲後,對日作戰計劃提上日程,遠東集團軍和南洋聯軍開始從南北兩路對日本九州島實施登陸作戰。
此時的中國國家軍事委員會和德國正在完成一個更爲特殊的任務,那就是徹底成爲最後的勝利者。
原子彈的研制工作在1941年底完成,代号雷神1号的第一顆原子彈在西北沙漠裏引爆成功,目前正在繼續加大鈾5原料的提取,試圖制造更多的原子彈,同時繼續進行氫彈的研制工作。
根據鄂托克旗研究所的報告,氫彈的研制工作會進展的更爲順利一些,如果隻是單純想要引爆,大約在兩年就可以完成。
從美英方面搜集的資料顯示,此時,美國的原子彈工程也已經全力拉開,某種程度上更是他們最後的保護傘。
是否要使用原子彈,這在國家軍事委員會七名常委間産生了比較大的争論。
194年4月,俄羅斯第三次被擊潰,首都聖彼得堡被攻陷,同年月,遠東集團軍完全占領日本九州島,對日本沿海大城市的轟炸計劃也已全面開啓。
由于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裏,美英海軍還是無法同中國海軍抗衡,中國大西洋聯合艦隊甚至開始和德國海軍聯合夾擊英國皇家海軍的本部艦隊,孤立無援的伊比利亞半島最終被攻陷。
194年5月,西班牙被全面攻克,臨時政府宣布退出大西洋聯盟,6月14日,葡萄牙宣布戰敗。
194年7月日,歐洲大陸戰場全面結束戰鬥,超過170萬人美英部隊成爲戰俘。
随着亞歐大陸戰場上的戰争已經暫告平息,大西洋聯盟最後剩下來的國家就剩下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然而還有一大堆的僞政府,在華盛頓,法、俄、西、葡、比利時...大量的流亡革命政府居無定所。
在東京被連續轟炸了幾個月,大西洋聯盟卻根本無法援助的情況下,日本政府選擇承認戰敗,退出大西洋聯盟。
這根本就不是胡楚元熟悉的那個日本。
日本的陸軍雖然很早就完成的總動員,集結了四百多萬陸軍準備和中國遠東集團軍抗衡,結果卻是殘酷的,在裝備和戰鬥素質完全不如中國、外部沒有任何援助、海洋封鎖長達兩年的情況下,日本根本不能繼續打下去。
這已經不是一個靠陸軍兵員數量和步槍就能決定勝負的時代了,特别是對日本來說,它的主要工業基地都集中在沿海大城市,随着"轟"計劃的執行,東京、橫濱等地區的工業基礎不斷被毀壞,他們幾乎無法再打下去。
日本如此早的放棄掙紮,這樣的結局讓胡楚元頗感意外,也感到遺憾。
爲了阻止美國人繼續從事原子彈的研究,國家軍事委員會最終同意使用原子彈攻擊美軍,然而是在差不多同時期,美國已經開始和中國重新接觸,希望達成停戰協議,問題是此時停戰的代價實在是太大。
即便是美英兩國也無法付出足夠的軍費賠償,而美國提出的停戰協議中确實沒有任何和戰争賠償有關的條款,隻是将英法在非洲的殖民地分割給中德兩國。
爲了最終迫使美英兩國同意中方的所有條款,194年9月4日,太平洋艦隊對美國大西洋艦隊總部諾福克海灣實施核導彈攻擊。
或許,這就是命運。
原子彈的成功爆炸讓整個美國震驚,蔡锷同時發表名爲"最後的機會"的演說,希望美英無條件接受所有條款承認戰敗,否則,中國有能力對美英兩國發射超過兩百枚核導彈,并且,下一個攻擊目标将是英國倫敦和美國紐約。
雖然中國此時沒有兩百枚核彈頭,三十顆還是有的,更重要的是氫彈的研制實際上也接近了尾聲。
194年9月10日,英國丘吉爾首相宣布辭職,新首相接受中國所有條款,無條件宣布戰敗,承認印度、南非、英屬維爾京等殖民地歸屬中國,承認加拿大獨立,并對亞歐同盟賠償戰争損失10億中圓,英國承諾不從事核武器研制。
同日下午4點,美國宣布接受所有停戰條款,承認戰敗,對亞歐同盟賠償戰争損失4億中圓,阿留申群島歸中國所有,中止現有核武器研制計劃。
194年9月14日,加拿大就戰敗問題和中德兩國達成最後協議,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宣告結束。
194年10月1日,亞歐同盟和英美諸國在新加坡舉行會談,制定了《新加坡條約》,蘇伊士運河歸埃及所有,巴拿馬運河歸中國所有,英法美西葡意俄七國總計向亞歐同盟賠償755億中圓,法意等國賠款一部分折入戰争中後期的軍工物資産品無償輸出.
做爲戰前的承諾,非洲以伊斯蘭教爲主體的國家在亞歐同盟中恢複獨立自治權。
烏克蘭從俄國得到整個庫爾斯克鐵礦區,并和俄國以頓河爲交界區,鞑靼、北高加索地區、拉脫維亞、白俄羅斯、立陶宛、愛沙尼亞從俄國脫離。
愛爾蘭從英國完全獨立。
洛林-阿爾薩斯地區永久歸屬德國。
由中德美英法組建新的世界自由貿易組織,各國在組織内部公開市場,并有權按照本國的情況,制定一定程度的保護性關稅,但其關稅的額度不得高于世貿組織的最高上限規定。
至此,世界上超過75%的黃金儲備總量和45%的白銀儲備總量集中在中國,中國政府對外債權總額達到75億中圓。
...
人們很多時候都會這樣想...如果沒有原子彈,這場戰争究竟還要進行多久,那時候的美國已經采取了全面收縮的戰略,準備和加拿大一起在本土迎戰。
如果是那樣的話,這場戰争究竟又要打多久?
有一點是肯定的,時代已經徹底改變了,這注定将隻能是中國的時代。
中國已經沒有任何異議的成爲了世界上第一霸主,無論是在版圖上,還是軍事實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影響力等各個方面。
在整個世界中,隻有中國有資格和能力設置中央本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四大艦隊,第五艦隊長駐地中海,第六艦隊長駐在澳大利亞,第七艦隊長駐在加勒比海,第八艦隊長駐在科威特,第九艦隊長駐在越南金蘭灣。
中央本部艦隊總部設在羅源灣,太平洋艦隊總部設在夏威夷,大西洋艦隊總部設在裏斯本,印度洋艦隊總部設在安達曼群島。
戰後,中國開始大規模的裁軍,陸軍保留147個師,空軍保留5個師,整體向海軍爲主轉變,保留艘新西伯利亞級航空母艦和1個海軍陸戰師,除6艘青州級戰列艦,其餘戰列艦全部退役解體,總兵力裁撤到0萬人,依然位居世界第一位,總軍費縮減到國家财政支出的15%。
通過國家對國有資産的投資、套現,以及中資财團的認捐和英美等國的戰争賠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軍費支出并沒有對中國财政造成過多的影響。
從1944年開始,中國開始實施新的世界經濟複蘇計劃,但在世界範圍沒有冷戰危機的情況下,中國對歐洲地區傳統強國的政府扶持支出相對較少,而将更多的金融資本用于對新興農業、資源國的扶持。
中國人口對外移民數量仍然在不斷增加,特别是在東南亞地區陸續達到了新高,向澳大利亞、安哥拉、剛果、緬甸、泰國、巴西等地區的移民一直在繼續增加,對美國、加拿大、德國、希臘和歐洲其他的移民也有穩步的增長。在澳大利亞,利用戰時特别條款和雙重國籍政策,華人移民已經超過70%,整個澳大利亞的經濟幾乎都在華人的控制中。
在巴西,阜康财團第一次大規模的介入,并将實力從巴西擴散到整個南美洲,在美國,阜康财團輕而易舉的擊潰了美國本土财團,不僅重新控制了美洲财團,還将标準國際财團獨立設置爲子财團。
在中國内部,西西伯利亞、新西伯利亞、東北、蒙古地區的開發和移民也一直是較爲重要的工作,同時繼續維持傳統将教育支出、農業扶持和科技扶持做爲基礎國策,不斷提升國家的實力。
現在,中國開始考慮的另一個問題是既要維持傳統和德國的合作,也要繼續壓制其他國家挑戰中國的霸主地位,特别是美國。
中國最主要的工作不是恢複歐美經濟的實力,而乘着這個時期不斷加強對巴西、澳大利亞、剛果這些新興國家扶持,特别是在剛果,華裔數量迅速向1000萬的大關靠近,并爲此而故意維持着的非洲第一大的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
太古财團成爲昔日黃花,在阜康财團強勢控制之後重組爲新的太古彙豐财團,反向對英美法資本實施操控。
對國家來說,戰争或許沒有赢家,但對财團來說,總是有赢有輸的。
阜康财團的提前布局使得财團在二戰中的損失是非常低的,通過在高價位抛售白銀資産進一步的介入中立國家市場,利用戰争中的每一個機會不斷擴張兼并。
自此,阜康财團旗下擁有中信、富國、巴斯夫、美洲、标準國際、英荷富通、太古彙豐七大子财團,又通過子财團内部交叉持股控制着國際通用集團、西門子集團、歐普集團、萬旗集團、法國标緻集團、德國蒂森鋼鐵集團、克虜伯機械重工、奔馳汽車公司、飛利浦公司、菲亞特公司、聯合利華公司、寶潔公司、卡夫食品、英荷皇家殼牌公司、安聯保險集團、國際友邦集團、怡和洋行、禅臣洋行、富士财團、三菱重工、波音飛機公司、漢莎航空、美洲空運公司、美洲航空、美國鐵路聯合公司、美國鋼鐵聯合公司、韓國三星集團...!!!
整個大财團橫跨銀行、保險、證券、礦産、石油、化工、冶金、機械、汽車、電信、電氣、家電、食品、醫藥、百貨等各個行業。
在亞太地區,阜康财團同時擁有江南重工、現代重工、亞太電信、中冶、中鋼聯、中電投、中能源、中鐵聯、力拓、英華、中潤、中華商行、中孚十三家嫡系子公司。
阜康财團成爲世界上最爲龐大和複雜的金融帝國,不僅牢牢握緊七大子财團和十三家嫡系子公司,同時獨立控制着中國通商銀行、法國巴黎銀行、瑞士聯合銀行、美國花旗銀行、西班牙國際銀行、意大利商業銀行、德國商業銀行做爲七大合作銀行機構。
戰争就是這樣,正義和邪惡都未必能笑到最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阜康财團成爲世界上無可争議的第一金融霸主,雖然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都幾乎不可能看到它的身影,可它确實已經控制了世界金融秩序,而英美财團遭受重創,徹底失去了對世界的控制。
...
195年,世界就核武器不擴散問題達成一緻,中國承諾在無本土入侵的情況下不會使用核武器,而其他各國承諾不進行核武器的研究,不擁有核武器。
恰恰也就是在這一年,中國正式推出了新一代的航母——海參崴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和第一代核潛艇,在空中,中國推出了第二代超音速戰鬥機F/FEI-10和第二代主戰坦克T-55。
軍事裝備的領先永遠是中國立足世界第一強國的基礎,即便在世界範圍内不可能有新世界大戰爆發的可能性,中國仍然繼續保持超過0艘航空母艦的編制,在第一代安哥拉級導彈巡洋艦的基礎上,中國也推出了超過萬噸設計排水量的第二代維爾京級導彈巡洋艦。
1955年,世界經濟經過長達十二年的長期恢複才回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指标,不計算海外省的經濟産值,中國國民生産總值仍然占據世界GDP總額的5%。
經過如此長期的發展、競争和壓制,中國在人口城市化率上第一次超過美國,城市化率達到64.%,本土.7億人口中有兩億三千八百萬人生活在城鎮地區,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達到了19.7畝,人均農業可用地面積達到了5.6畝。
正如胡楚元在很多年前說的那樣,中國經濟的問題永遠隻有一個最根本的問題,那就是農業不富,中國則不富,農業不富,中國即便看起來是富裕,那種富裕也是虛假的,貧富差距急劇擴大的富裕,那隻是少部分人的富裕。
依靠長期的農業補貼和發展政策,中國農業人口的人均收入在世界範圍仍保持在較高的行列,這使得龐大的國内市場持續産生新的推動力,使得中國工業無論是在内銷,還是在外銷上都立足于世界第一的位置。
1955年,中國将義務制教育延長到大學教育,國内普通高等院校、社區高校和職業高校總數達到44所,私立高校占總數7%,國家教育經費超過軍費和其他财政開支爲居政府财政支出第一位。
這一年,胡楚元病逝于北京,享年95歲。
做爲中國的國父,他的離開成了整個中國最大的悲痛,或者說,國父的離開也給所有中國人和整個世界都留下了一個難以解答的謎題!
遵照他的遺囑,他的所有财産都将用于成立中華國泰基金,用于在中國繼續進行教育事業的扶持發展和科技研究。
遵照他的遺囑,阜康公司和旗下的阜康銀行永遠不得上市,不和家族外部的資本分享股份。
自此,阜康财團成了一個謎,沒有人知道它到底擁有多少财産,甚至連它是否真的存在也沒有人能說得清。
或者,它從來就沒有存在過。
它隻是一家小銀行,中國最早的銀行之一——阜康銀行,源自1864年,僅在浙江省和上海設有十幾家營業行,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中國還有這樣的一家小銀行。
恰恰就是這樣的小銀行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中國國家經濟委員會特别顧問銀行。
人們懷疑阜康是否存在,但又不得不面對一些難以解釋的疑題,爲什麽希臘可以成爲新型的工業強國,爲什麽西班牙可以在戰後二十年間迅速崛起,爲什麽歐盟總是有着那麽多的内部矛盾?爲什麽日本經濟的成長之路如此困難重重,爲什麽美國經濟總是在不停的醞釀着新的危機,爲什麽新崛起的企業家總是華人,爲什麽華人可以控制着澳大利亞...?
如果國父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本家,那他死的時候究竟有多少錢,阜康系在戰争期間捐出了一千億中圓的事情是否真的存在,爲什麽這些絕密檔案都不易而飛?
如果阜康真的存在,它到底還持有多少世界各國的國債,特别是它在德國還持有多少國債,在看似強盛的德國經濟中自于荷蘭、瑞士、希臘、波蘭、香港的投資到底有多少是阜康系?
如果阜康真的存在,世界銀行永遠無法公開的那0%的股份到底是不是阜康的?美聯儲那0%的無法公開的股份又是否是阜康的?日本中央銀行所謂的胡維宗條款是否真的存在,德國中央銀行所謂的胡維宗條款又是不是存在的?中國中央機密局到底是不是真有一個一直在爲阜康工作的第六情報局?中國國家軍事委員會所謂的第八常委是否真存在?
如果阜康真的存在,是否有能力操控世界各國的大選,甚至是操控各國的命運?
一個人的傳奇就這樣結束了,換來的卻是無數個永遠無法猜透的秘密。*****END*****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和陪伴,希望大家能繼續支持新書《紅旗》!)(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