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個沒有軍事經驗的素人穿越者,邵樹德的一切戰略戰術思想都是在本時空學習、感悟、總結、歸納的。
作爲此時最流行的經典戰術思想:以正合,以奇勝,正奇結合,正是邵樹德親自實踐得最多的。
而且他吃透了這種戰術思想,将其發揮到了戰略上。
上一章主角爲什麽批評兒子行兵弄險?因爲他是拿正兵在冒險,而不是奇兵。
比如間道奇襲,這種事情風險指數是非常高的。因爲等待你的有可能是陷阱,即便不是陷阱,萬一敵人突然有備了,奇襲的大軍就将陷入絕境。
派奇兵去搏一搏,沒什麽,失敗了還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内。但你不能拿正兵冒險,不能拿自己冒險,因爲一旦失敗,就是全軍大潰。
(1)舉個例子吧,經典的李世民與薛舉父子的戰争。
617年,李淵、李世民、李建成會師霸上,唐軍已有二十多萬,兵強馬壯。
這一年,薛舉也基本控制了西涼一帶,把老巢遷到了秦州,收編各路雜牌,吞并他人部衆,兵力“号二十萬”,但估計是十萬人左右。
西涼與李唐的相比,經濟實力、地盤穩固程度、兵力都大大不如。換作一般人想法,直接一戰擊破就好了,但李世民怎麽打的?
617年12月,薛仁杲與李世民在扶風交戰。這次其實是一次野戰,李世民獲勝,并縱兵追擊,總共斬首數千級。
薛仁杲是西涼軍的先鋒,被擊敗了。
但另外三路兵馬,姜謩、窦軌被薛舉的主力擊敗,損失不詳。劉世讓、劉世寶兄弟也被薛舉打敗,“因授(劉世讓)安定道行軍總管,率兵二萬拒薛舉,戰不勝,與弟寶皆沒于賊。”
李世民這一路赢了,但另外三路被打得慘不忍睹,保守估計損失在三四萬人。
李淵大意了,李世民也意識到了西涼軍不是弱旅,還是能戰的。于是他改爲守勢,“設壁壘”。
(以上是正式開戰前的大背景。)
采取守勢後,哪怕戰線十分被動,他也不爲所動,隻要不敗,被動就被動,難看就難看。爲此連李淵的命令都頂了回去。
618年7月,從戰略上來說,西涼、李唐已經相持七個多月了,雙方一直在交戰。
(這個情形有點類似邵樹德與朱全忠在洛陽、汝州一帶的長期僵持。)
唐軍其實表現不好,李淵不得不召回前往關東洛陽的部隊,增援李世民。
這一次,唐軍有了兵力優勢,經濟後勤上的優勢更是一直遠勝于西涼。但李世民依舊下令堅壁不出,以守爲主。随你挑戰,愛咋地咋地,之前七個月我都忍了,就與伱耗,發揮自己的後勤優勢,直到你撐不住。
李唐擁有的關中,與薛舉擁有的西涼,在經濟體量上本來就不是一回事。
但李世民被人坑了。他生病卧床,将指揮權交了出去。
“行軍長史劉文靜、殷開山觀兵于高墌,恃衆不設備,舉兵掩其後,遂大敗,死者十六,大将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皆沒。”
劉文靜、殷開山覺得唐軍兵多啊,後勤也足,有這兩大優勢,爲什麽不和人家決戰?
出營,出營!于是慘敗,損失了60%的兵力,長安震驚。
這幾乎是一場足以摧毀李唐基業的失敗,就因爲一次不理智的決戰。明明耗下去勝算就更大,爲什麽急着決戰呢?我現在有70%勝率,再等等可能有90%,聽起來似乎都一樣,但有時候老天就是會給你開玩笑。
不過李唐的運氣不錯,薛舉突然病死了,西涼軍内部出現問題。而且,之前李世民判斷薛舉糧少,于是堅壁不戰,這個判斷依舊是有效的。而李唐的本錢确實厚,在經曆了如此一場慘敗之後,依然能湊出兵力,繼續與薛仁杲耗。
兩軍相持六十多天,西涼軍斷糧,李世民判斷時機成熟,于是決戰,大破薛仁杲。
邵樹德與朱全忠的決戰,兩軍開辟多個戰場,相持一年,直到梁軍北線出現巨大的漏洞,邵樹德投入預備隊,一舉擊敗葛從周,撕開防線,然後南下,陳許數次大戰,圍殲龐師古集團,取得全勝。
作戰思路,與李世民這場是不是驚人的相似?
正奇相合,正兵一定要穩,别亂來。時機成熟後可以投入奇兵,這才是勝率最高的用兵思路。
劉文靜仗着兵多,主動決戰,按理來說應該赢的,但戰場上瞬息萬變,和你講什麽理?你七成勝率又如何,人家薛舉就是把握住了那三成的機會,一戰讓你“死者十之六七”。
(2)
再說說李世民打河北,滅劉黑闼的戰役。
窦建德被殺後,劉黑闼在河北招徕亡散,勸說了一些窦建德殘部加入,然後慢慢壯大。
大背景是:七月,劉黑闼帶少數人擊敗唐貝州、魏州刺史,收編其降兵,正式造反。
八月,敗屯衛将軍王行敏,殺之。
九月,大破淮南王李神通、幽州總管羅藝聯軍,生擒薛萬均兄弟。
十一月,敗定州總管李玄通,殺之。
十二月,破冀州,殺總管麹棱。當月,又敗李績,績單騎走免。
幾個月的時間内,殺三位唐軍高級将領,生擒二人,李神通、羅藝、李績等人被爆錘。
唐軍被打成這個樣子,必須集結主力大軍征讨了。最後由李世民領兵。
雙方在洺水對峙。
李世民的戰術依舊是正奇相合,主力與劉黑闼對峙,然後派出奇兵深入敵後,試圖攻占其糧食轉運樞紐洺水城。雙方反複争奪,劉黑闼被搞得沒辦法,被迫從對峙一線退走,據守洺水城。
劉黑闼大軍的戰鬥力是不弱的,而且李世民這時候犯了一個錯誤。即親自帶領部隊繞後襲擾劉黑闼糧道,結果被包圍,危急萬分,幸好尉遲敬德将其救回來,李世民、李道宗突圍而出。
這一次,其實是李世民冒險了。這似乎是他的一種喜好,這也不是第一次冒險,每次都很危險。公允地說,他這是拿正兵在冒險,因爲他是統帥,他就代表着正兵,他若死了,全軍大敗是大概率事情,非常不理智。
李存勖與李世民有相同的愛好,也有兩三次險死生還。
但李世民在浪完之後,很快認識到錯誤,繼續與敵人相持,用兵穩如老狗,任你挑釁,我就是耗,因爲我有兵力優勢和後勤優勢。
最後耗到劉黑闼糧盡,被迫決戰,全軍大敗。
李存勖就單純冒險了,作爲主帥、皇帝,他親自帶着奇兵繞後突襲,把正兵丢給手下大将,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
運氣,不可能時刻眷顧你。
你讓李世民那幾次冒險行爲再來一次,100%能全身而退嗎?
夏魯奇拼了命百人斬救李存勖突圍,元行欽單騎突陣,空手入白刃,斷矛兩根、殺敵一人,将李存勖救出。這種事,再打一次,一定能成功嗎?
戰争,是非常嚴肅的事情。
好多書友吐槽主角不會打仗,就結硬寨打呆仗,真是這樣嗎?
主角對正奇相合戰術的理解十分透徹,已經爐火純青。
此番征伐河北,正兵徐徐推進,不給人任何機會。奇兵渡海登陸,令晉軍全線動搖,一路潰退。
這是非常高明的兵法,可比那些什麽用間、詐降之類的小道厲害多了。
李世民怎麽打的?主角學得很好。
而且,主角偶爾也會冒冒險。比如雪夜襲郓州,以及親自領兵沖葛從周那次。但總體而言,他是嚴肅、冷靜、理智的軍事統帥,對戰場谙熟于胸,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麽,敵人的劣勢是什麽。
知己知彼、揚長避短、正奇相合,偶爾冒險,給你個驚喜,這就是本書到現在主角全部的用兵表現。
他是李世民的學生,但他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學得并不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