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雪睡了一個飽覺,精神比昨天好了很多。倒是我一夜沒睡,一臉的憔悴。二虎關心的問道:“師兄啊,你沒事吧?”說完,看着施曉慧一副精神十足的樣子,又是一副我懂了的表情。
我看二虎這幅表情,便用手中正吃着的油條敲了敲二虎的頭說:“你小子瞎想什麽呢?我是那樣的人麽。”
二虎嘿嘿的一笑,不再說話,埋頭的吃起了東西。大牛則是一臉的喜悅,昨天被沈雪咬了一口之後,我就發現大牛看沈雪的眼神不對。此事,大牛正一個勁的給沈雪夾着吃的。而沈雪這是微笑着吃着東西。
我感覺吃得差不多了,就說:“昨晚我看了一夜的書,還是沒有找到辦法對付死不放。”
沈雪露出了失望的表情,大牛捉住我的胳臂說:“師兄啊,你得救救小雪啊。”
我點了點頭說:“對付死不放的辦法沒有,不過緩兵之計還是有的。”
大牛一聽有辦法,便松開了手說:“師兄,我就知道你肯定能想到對策。”
我揉了揉被大牛捉得有些疼的胳臂,見衆人都是期待的表情,邊也不再賣關子的說:“目前來說,隻能制作能夠陽氣外放的避陰符把死不放逼退,隻要距離足夠,就可以讓死不放無法影響沈雪。換了尋常的鬼物,這個辦法就可以驅走。但是死不放的特性使得他會一直纏着沈雪,就算無法靠近,也會一直徘徊在沈雪附近的。”
大牛點頭說:“那也好,起碼不會感覺一直被盯着。不過,師兄,這避陰符是什麽東西?難做嗎?”
我見大牛難得這麽認真的向我請教,便說:“避陰符,就是一塊玉制的護身符。是宋朝的以爲高人發明的。其主要作用就是外放陽氣,驅散鬼物。就跟驅蚊水驅散蚊子一樣。”
二虎問道:“玉制的護身符?那用我和大牛身上的玉墜行不行?”說完,二虎便拿出了自己脖子上的玉墜。大牛和二虎身上也有龍頂翠玉制成的護身符,隻是個頭比我的小。
我搖了搖頭說:“這個太小了,根據我的測算,起碼要撲克牌大小才行。”
大牛一聽,吃驚地說:“師兄,那可要好幾千萬啊。我們這兩個這麽小的都要幾百萬了。”
我沒有說話,倒是施曉慧,他也看出來二虎拿出了的玉墜跟我送給她的是一樣的。此時一聽價錢,便驚異的看着我。
我笑了笑說:“制作避陰符的玉要求沒那麽高,隻要大小始終就可以了。”
雖然我這麽說,但是沈雪還是有點爲難地說:“那應該也需要不少錢吧?我…沒那麽多錢。”
大牛說:“師兄,要不從我工資裏扣吧。”
二虎自然也知道大牛的意思,也點頭說:“不夠的話,我那份也扣了吧。”
我笑道:“行啦,你們兩個欠我的錢,估計兩三年都還不完呢。”然後,又對沈雪說:“放心吧,沈雪同學,這錢不用你出,隻要解決了死不放之後,你把護身符還給我就行了。”
沈雪還是很不好意思的說:“我…”
大牛對沈雪說:“小雪,就聽我師兄的吧。你是不知道,我師兄可有錢了。”
我白了大牛一眼,這小子估計還真的喜歡上沈雪了。既然如此,這個忙我也不能不幫。我拿出一張清單交給大牛說:“今天,你和二虎就請假吧,沈雪,你也請假吧。至于施曉慧”
施曉慧說:“那我也請假呗。”
好吧,反正也就是一天,我說:“大牛,你待會按照這清單上的東西去采買。至于玉牌,我等一下就給珍寶齋隔壁的玉器店打電話,他們那裏應該有的。”
大牛打開清單,逐字逐句的念道:“撲克牌大小玉牌兩塊、雕刻刀一把、小鐵盆、一盒錫紙。”
我看了看表,八點了便說:“待會我要做法,所以要休息一下。你一個來回,十點也差不多了。大牛,你來我房間一下。”
大牛進了房間,我把一張卡塞到大牛的手裏說:“卡裏的錢應該夠了,密碼我已經寫在紙上了。”
大牛接過卡說:“師兄,其實你不說我也知道,這兩塊可以制作護身符的玉牌,起碼也要十多萬。而且避陰令對我們是沒什麽用的。”
我拍了拍大牛的肩膀說:“行啦,沒看出來你倒是聽聰明的。這事别告訴沈雪。再說,上次金生水那單生意不也賺了錢麽,幫沈雪也是做善事。”
大牛出去以後,我便換了衣服,剛躺下床,我就聞到了淡淡的香味,不由的苦笑。這就是體香麽?不過,我沒有想多久,就睡着了。
鈴鈴鈴,響起。我揉了揉太陽穴,深吸一口氣,那陣淡淡的香味充斥着鼻腔。真開眼睛,我發現施曉慧居然坐在床邊。
我一縮,有些詫異的說:“你怎麽在這裏?”
施曉慧笑了笑說:“本來我想叫你起床的,不過看你睡得這麽沉,剛想把鬧鍾調晚一點,它就響了。”
施曉慧坐在床邊,我下不了床,便縮到牆角坐了起來說:“你,想出去吧,我要換衣服。”
施曉慧依舊坐在床邊,拿出玉墜說:“張十一,這個玉墜真的那麽值錢嗎?大牛說的是不是真的,他那個比這個小了一圈就值幾百萬了。那這個…”
我想了想說:“你是我的朋友,朋友之間送的禮物不講價值,講的是情誼。”
施曉慧微微一笑說:“那好吧,大牛他們已經回來了。正在外面等着你呢。”說完,便出了房間。
我暗下決心,下次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鎖門。剛才還以爲是做夢,想伸手去摸一下。
題記:
避陰符:宋朝一位道門高人發明。選取玉質普通,撲克牌大小的玉牌。正面刻聚陽陣,反面刻散陽陣。附議秘法制成。初始是爲了給看守義莊等陰氣極重地方的人,防止陰氣入侵。宋朝以後,便開始爲盜墓者所使用,用于驅散墓中的陰魂野鬼。詳細制作方法記載于《平妖記》明朝卷。
手機用戶請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