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爲什麽?”
李恪輕輕道:
“當今朝堂之上,最反對本王回京的,是誰?”
“長孫太尉爲首的關隴一系。”
“沒錯。所以主上才要先調了青雀回京。
因爲長孫無忌于我們幾兄弟中,最忌諱的,其實便是本王與青雀二人。
如果青雀可以回京,那長孫無忌爲了衡制青雀之勢,唯一的選擇,便是将本王也調回京城。
因爲他知道,朝中能夠克制青雀,又能使其不敢輕舉妄動的隻有本王。”
李恪歎道:
“到底,究竟主上現下不得實權,否則早些日子那一計,便輕松可借諸臣之口,将青雀調回京城。
而青雀一動,本王歸京,也不過是片刻之間了。
可誰曾想,長孫無忌早就防上了這一,竟然将荊王叔給推到了要位之上。”
阿羅聽懂了,心下也是明白,可終究還是擔心:
“若果如殿下所思,那自然是最好的。
可殿下,您怎麽就知道,這主上,必然是這等心思呢?”
李恪看了一看他,這才搖了一搖頭,淡淡道:
“本王當然知道,因爲這些都是主上親口告訴本王的。”
阿羅聞言一驚:
“主上……主上親口告訴殿下的?!
怎麽……怎麽阿羅從不曾聽殿下提過?”
李恪輕輕地舒了口氣,長久才道:
“父皇駕崩時,本王入京孝靈。
那一夜,主上将什麽話兒都與本王聽了。
其實這些,本就是父皇臨終前留下的遺诏罷了——
到底,父皇還是念着本王的。”
李恪的目光中,微微閃動着些淚花:
“連王德也過,父皇臨終前,切切吩咐主上,要時刻牢記,必然要保得我們兄弟幾人餘生平安富貴。
還要記得,大唐文依青雀,武從本王……
父皇他……
他從來沒有忘記過本王。”
阿羅沉默,良久才歎道:
“若果如此,那可見便是先帝,也是不能信得這長孫太尉的——阿羅還是覺得,先帝對長孫太尉這般态度……
卻是當真教人難以置信。”
李恪拭了一拭淚,這才道:
“父皇一代明主,奇才大略,早就已然知道,主上自幼性柔善懦弱,必然會被這長孫無忌所代表的關隴一系所壓。
而且便是母後(長孫皇後)在世時,也曾三番四次勸過父皇,萬不可助長孫無忌之勢。
所以,這般安排,倒也不甚奇怪。”
阿羅看着李恪,半晌才歎道:
“罷了,殿下既然有心成全當今主上,那阿羅也不好再什麽。”
李恪沉默良久,才慢慢道:
“阿羅,本王知道你的心思與高陽一般。也知道你是真心爲本王好。
可是阿羅,本王過,但有主上一日,本王願永爲其輔弼之臣。
以後這等事,還是不要再提了。
再者,眼下朝中良臣賢相濟濟,本王也不以爲能夠有什麽人,可動搖大唐根基——
你且看看高陽便知。
此番她如此大膽,要去算計那長孫府中的人,結果呢?
偷雞不成蝕把米,這回若是處置不得當,那長孫無忌,勢必要與她糾纏到底了!”
李恪長歎一聲,愁眉不展道:
“這丫頭也真是膽大包天,哪個不去惹,偏偏去惹長孫無忌……便是爲了母妃報仇,也要相機而動……
眼下長孫無忌勢正隆如日中天。
隻怕這回……
她是要不好了……”
李恪歎息着,看着窗外明月。
……
次日。
辰時一刻。
長安。
太極宮。
雲澤殿。
媚娘睜開眼時,頭一個見到的,便是含笑看着自己的徐惠。
一驚,她急忙坐起,卻隻覺一陣不适。
“你呀……慢些來。”
已然瘦得一陣風都可吹走的徐惠伸手,輕輕扶住了她:
“急什麽?”
媚娘臉一紅,急忙轉頭,這才發覺,身邊已然是枕席空空。
不知爲何,她心中竟然有些失落。
不過很快,她便想起:
今日乃是月初首朝之日。無論如何,他也是當要應朝的。
微微燙着臉,她咬着下唇低頭,這才發現自己身上,卻是未着寸縷。
于是又是一陣手忙腳亂,急忙扯了絲被擋在胸前,以止一片雪色春光外洩。
徐惠見狀,笑意更濃。
然而知她初經人事,自然羞澀,又是這般尴尬事态,也不多言,隻着一側笑得傻瓜也似的瑞安與六兒,速速去取了淨水來,與媚娘淨身。
又吩咐着文娘,去取了幹淨衣裳與被枕來,與媚娘更替。
然後又柔聲道:
“依禮,你是初承祍席,自當是由宮中地位最尊的女子來替你打理一切的……隻可惜這樣事态,也隻得我了……
你别嫌棄才好。”
媚娘聽她這一,眼圈兒一紅,卻強笑道:
“便是……便是當真一切無礙,我也是不要換别人的。
有你在,才是最好。”
姐妹二人,都是眼眶一紅,含笑對視。
早朝已畢。
李治心中念着媚娘,連早朝也是沒有好生聽得諸臣議政,隻是胡亂潦草地聽了一聽,于是便告身體不适,退朝就要往雲澤殿裏來。
可是剛行得一步,便聞得殿外傳來消息,道長孫無忌求見。
一聽此言,他無奈,隻得停了下來——
别個人或者可哄得,可是這舅舅長孫無忌卻是斷然哄不得的……
是以當長孫無忌入内問安時,李治便故意含笑道:
“朕哪裏得不安?不過是因爲聽着那些老臣們又念絮着要些各家長短的事,是以才退了朝,好得些清靜。”
長孫無忌念着李治心性最不喜見朝臣之中争鬥無休,于是便含笑道:
“主上所言極是,那幾個也當真是老糊塗了,不過好在大多數都是些知道事理的。”
李治頭,又應了幾聲,長孫無忌這才将話兒轉向正題,起昨夜有人入長孫府行刺一事。
李治聞言便是大驚,急忙起身來看長孫無忌安好。
見得李治這般愛顧,雖在意料之中,卻也是讓長孫無忌頗覺心安,便笑道:
“老臣無妨,倒是府中有個要緊的證人,卻死得可惜。”
李治聞言,便知事有蹊跷,于是着問長孫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