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南倒是從來不擔心中華故土和北美本土會産生分裂,因爲華人雖然自己說自己喜歡内鬥,但實際抱團才是華人的特質。另一位面中幾乎各大外國城市都有唐人街的存在,雖然不乏互相坑的這樣的情況,但是也更多是華人在海外互幫互助開拓的場景。而中華文明中,大一統的精神是一以貫之的。對于分裂這種事情,華人向來是難以接受的,團結則強是華人的根本心态。再加上随着科技發展,通訊和交通變得更加方便,跨越大洋隻是一天的事情,信息聯通更是瞬息之間,更使得實際上即便是一個龐大國家分跨大洋兩岸,但仍能夠保證暢通的信息流通以及一緻的管理。
而一個國際主義的德意志在建成之後,未來會不會跟大唐選擇分道揚镳,這個是白南也無法确定的事情。畢竟真正決定一個國家外交政策的并不單純是主義,國家的現實利益考量也是總要的一點。所以同主義的蘇聯和****會最終鬧翻,甚至兵戎相見。
但同時現實利益考量也可能是聯結未來德國和大唐的重要因素,畢竟大唐的核心利益并不在歐洲,而且也不跟德國接壤,雙方合作的關系應該會比競争更大。未來德國成立後恐怕仍舊會面臨歐洲強敵的環繞,以遠交近攻的方式,德國爲了維持自給在歐洲的存在,必然會更加交好大唐,拉攏大唐對付其他國家,比如英國和奧地利。沖突的點也不是不存在的,德國人在另一位面中企圖獲得“陽光下的地盤”,努力地開拓殖民地,不過那時候大部分的殖民地已經被英法等國占據,德國最終選擇靠一戰去獲取自己的權利。
在第一國際的體系之下,所有除了大唐以外的國家,都不可能保持絕對的主權,他們的國家内政都多少會受到大唐的鉗制和指導,這當然可能爲沖突埋下隐患,但也是大唐版國際秩序的必經之路。
過分遠的未來,唐人雖然在憂慮,但現在比較緊要的還是如何去獲得德國統一革命的勝利。
馬恩斯是堅持德國統一的,這十年來他在德意志各地區宣傳統一的好處,已經逐漸形成了一股風潮。德意志國革的心是非常大的,他們企圖打造的這個大德意志國,涵蓋了中歐的全部德語區,不僅有普魯士等德意志邦國,甚至還包括奧地利所控制的德語區部分。這基本上就是要将歐洲兩大強國全部消滅,從柏林到維也納,都打造成一個共和國,包含另一位面的德國範圍、西普魯士、波西米亞地區和奧地利。嚴格來說波西米亞地區是說捷克語的,不過這裏定德語爲官方語言也已經有接近半個世紀的時間了。
馬恩斯的版圖中并不包含匈牙利(斯洛伐克包括其中),也不包括巴爾幹等國,不過這個領土和人口的規模,已經超越法國,具備成爲歐陸第一強國的可能。
這個目标在送到第一國際的時候,被很多唐人認爲是不切實際的。單說挑戰歐陸兩大強國,普魯士和奧地利,還要把他們變成自己的一部分,這種驚天的膽子,就已經讓人駭然了。不過向來也是膽大包天的白南卻并不反對這樣的一個計劃,雖然他自己也認爲這個計劃在短期内成功的可能性是十分低的。
同樣,如果要支持德意志國革發動以消滅奧地利和普魯士爲目标的這場統一戰争,大唐将會花費驚人的資本,投入巨大的精力。白南也懷疑,馬恩斯抛出這麽一個計劃來,實際上也可能是向大唐和第一國際獅子大開口,索取各種資源和物資。
白南認爲比較現實的可能是,德意志國革在西德發動起義,占領包括漢堡、奧爾登堡、荷爾施泰因、明斯特、黑森-卡塞爾等地的一個國家,這個國家能夠存在的必要條件,就是在戰争中成功抵禦普魯士和奧地利的幹涉,在擊退幹涉軍之後,簽訂條約,确立自己在西德地區的存在。
這也是白南給德意志國革設定的最低目标,白南不冀求馬恩斯和他的起義能夠在第一次就徹底打敗普魯士人和奧地利人,但是要建立一個基本的存在。占據漢堡等優秀的航海貿易港口,同時又擁有萊茵魯爾區,具備良好發展工業的條件,這樣的一個國家,在大唐的支持下,隻需要發展上幾年,就擁有傲視歐洲的能力,繼而可以發動第二次的統一戰争,統一全德。那時候白南認爲就算是徹底消滅普魯士和奧地利也是有可能的。
經過第一國際修訂的這個全新計劃再度來到馬恩斯的手裏,馬恩斯也不得不歎服,在這種攻城略地和時局掌握的博弈遊戲中,唐人确實擁有極爲出色的眼光和眼界。馬恩斯雖然有信心能在勃蘭登堡甚至奧地利地區發動起革命,但是他覺得革命成功的機會比較小,最多就是革命群衆拖累一下奧軍和普軍的行動但實質沒有任何效用。而暫時地抛開兩大強國,去攻取其他的邦國,成功的機會就直線上升了,雖然無論是奧地利還是普魯士對不會坐視革命不斷擴展,但隻要将普魯士和奧地利打疼了,一場停戰之後,新的德意志國家就能夠成立,這一點幾乎是毋庸置疑的。
就如當年的尼德蘭革命,最終開始動搖、損失不小的西班牙放棄了荷蘭,而荷蘭取得獨立,并屹立至今。
自然在這場革命中,國革還無法繞過英國。因爲漢諾威也同樣是他們希望得到的地區,而如果國革動了漢諾威,那麽英國人很有可能也做出反應,到時候國革就會單獨面對英國、普魯士和奧地利三大強國。然而本着無畏的精神,馬恩斯卻充滿了信心,不僅是他,大部分的國革成員,都認爲敵人都是紙老虎,他們的成功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