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刻張居正的府邸中。
張居正頭纏白巾,正卧在榻上,一旁的醫師正小心翼翼地爲他把脈。
張居正一面卧床,一面卻是拿着一封公文。
這機密公文上赫然寫着,林延潮所講道統論的每一字每一句。
不久醫師診完脈向張居正拱了拱手,收拾醫箱離開了卧室。
在卧房外來回踱步的張嗣修,張懋修,一并迎向醫師問道:“相爺的病情如何?”
醫師捏須道:“相爺之沉疴痼疾,藥石已是難醫,我之前一直勸相爺遠離案牍,安心調理。但相爺似沒有将我的話放在心上。眼下唯有開一些溫補的藥,徐徐圖之了。”
張嗣修,張懋修對視一眼。張懋修道:“大夫無論是多名貴的藥材,我上天入海都要求來。”
“是啊,無論是人參,何首,石斛,雪蓮,苁蓉府裏應有盡有,大夫盡管開來。”
醫師歎息一聲,這些藥材都是價值千金,難求之藥,但這又有何用。
醫師道:“兩位公子真一片孝心,再好的藥材也不抵相爺安心調養。”
張嗣修,張懋修一陣失望,若是張居正能他們之勸,他們何必到處求藥求名醫。
不久後張嗣修,張懋修二人一并入了張居正的卧房。
張居正正在丫鬟服侍下用勺喝着藥湯,公文疊在枕邊。張居正見兩個兒子請安,壓了壓手示意二人直接入座就是。
張嗣修道:“爹,遊七來信說是在湖廣已找到幾位神醫,不日可請至京師。”
張懋修也道:“李成梁昨日呈一老山參來,孩兒給你過目。
說着張敬修命人呈上。
這老山參裝在錦盒内,看這形狀至少有好幾百年。
張嗣修道:“這李成梁倒很忠心,以重金雇遼東參農去長白山,挖掘老山參,獻給父親。”
張嗣修對張居正道:“此參重三兩二錢,孩兒聽聞道藏有雲,三兩之人參可稱爲仙草了。”
張居正看了一眼道:“太奢了。”
張懋修笑着道:“爹,别說這幾百年人參,若是千年人參能給爹添壽,就算是天子也會爲您舉國求之。”
張居正忽道:“昔年我祖父爲遼王所害,病重于榻上,四壁之家求一參須而不得。”
“而今日爲吾之病,也不知吃了多少人參鹿茸,若是真有用,也不會一日沉過一日。年少以命求千金,年老千金以求命,實爲可笑。此參服之暴殄天物,放起來吧!”
張嗣修,張懋修對視一眼,隻能依張居正所言。
張居正有些乏了,閉目養了養神。
二人見張居正精神一日不如一日,更是擔心,在榻旁守着。
張居正小睡了一陣,醒來後看二子仍是在旁點了點頭,又想起方才看了一半的公文問道:“這林宗海的道統論,你們可讀過了嗎?”
見張嗣修,張懋修二人稱是,張居正捏須道:“此論有驚奇之言,在京城裏是傳得沸沸揚揚吧?”
張嗣修猶豫了一下道:“确如爹所料,這道統論,不僅僅士子間,不少官員也有讨論,我與三弟也聊過。”
張懋修道:“爹,林宗海下野後,廣收門徒,公然講學,如此肆無忌憚,他難道不知朝廷最忌憚官員講學嗎?”
張居正失笑道:“你們不了解林宗海,那日我與他在轎上閑聊,我問他若不做官作什麽?他說講學著書,大丈夫不可一日負此有爲之身。”
“眼下他冠帶閑住,就行講學之事,那是行以踐言。”
張懋修笑着道:“那正好,林宗海此舉擺明了告訴我們,他不打算回朝做官。那正好,爹索性将他削職爲民就是,更随了他心思,也熄了天子的心思,如此二哥補入日講官,一舉兩得之事。”
張居正笑了笑。
張嗣修想了一陣卻道:“爹,我倒覺得林宗海突然下野,故意宣講這道統論有文章。”
“二哥,這其中有何文章?”
張嗣修道:“三弟,你看林宗海爲何,着列董子爲事功學學統呢?”
張懋修道:“因爲董子之行事作爲,确實合儒法兩家之道!”
“并非如此簡單,”張嗣修道,“如我儒家孔子,朱子都是其後數百年,方才被朝廷采納定爲官學,朝廷用其說而不用其人。”
“但是董子卻是不同,他在世之時,就以學說而定經書,朝廷每有大事,天子即會下令使者前去問董仲舒之建議。儒者到董仲舒這地步,說是以經術而定國策也不爲過!”
張懋修拍腿道:“二哥,你是說林三元以講學爲名,收攬門徒,也想如董仲舒那般以經學定國策?”
張嗣修道:“或有這個可能,事功學不同于理學,心學,處處以務實爲主,要施展抱負,唯有至朝堂之上。若是再放任林宗海講學下去,那麽終有一日,他名望所及時,會順理成章跻爲重臣。”
張懋修冷笑一聲道:“那簡單,不讓他講學就是。”
張嗣修笑着道:“我看也無此必要,所謂事功學,不過就是儒法合流而已。董仲舒曾有言,漢興,循而未改。漢制本就承以秦制。漢宣帝也曾告誡太子,漢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道雜之。”
“故而這儒法合流,王霸雜之也沒有什麽新奇之處。朝廷今日所用程朱之論,不過明面上教化萬民而已,實不過儒表法裏而已。所以林宗海此論騙騙書生還行,朝廷是不會用之的,因沒什麽新意而已。”
張居正搖了搖頭道:“林宗海提道統論,不會隻作董仲舒第二這麽簡單……”
正說話間,外頭有人道:“相爺,天子派内官于公公前來探視。”
張懋修,張嗣修二人聽了都是露出笑意。
張居正點點頭道:“你們替我出門迎一迎。”
張懋修,張嗣修稱是起身離去。
兄弟二人邊走邊說。
張嗣修笑着道:“爹,不過一日稱病不朝,陛下竟如此着緊了。”
張懋修冷笑道:“爹保着大明江山,給他朱家賣了幾十年的,以一身系之家國。”
張嗣修歎道:“你說不錯,但何止大明江山,我張家的榮辱也系于爹一身之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