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等了一會,但聽書房裏張居正道:“紹芳,三省進來吧!”
大家一并露出喜色,這幾日張居正誰也不見,不說門外百官,甚至連幾位心腹也不見。
這一次張居正居然要見他們,必定是心底有了決斷。
“是,相爺。”二人都是撩起官袍,走上台階進了屋裏。
至于張敬修,張懋修未得張居正傳喚,不敢入内,仍是站在屋外,由此可見張府規矩森嚴。
二人一并入内,見過禮,然後打量張居正的氣色,但卻見張居正面上毫無波瀾。
“敬修,懋修也進來吧!”
張敬修,張懋修得到傳喚,方才入内。
“相爺,這林三元如何?”王篆開口問道。
張居正還未答,曾省吾就笑着道:“不知他的言辭是否如他的文章一般鋒利呢?”
張居正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你們見得呢?”
曾省吾是改過林延潮殿試文章的人,對他印象深刻道:“在下沒與狀元郎聊過,但是卻佩服他的文章,但文章寫得好的人,往往言辭浮華,可看不可用。當年汪道昆不就是前車之鑒。”
王篆道:“相爺識人,從不走眼,我獻醜不如藏挫,聽相爺的意見就好了。不過在我看來此人如何不重要,重要是不是與我們一條心。”
張居正撚須道:“林宗海,非我類。”
“好啊。”王篆聲一冷,舉袖一拂。
但聽曾省吾對王篆道:“相爺雖道此人非我類,但也不是敵人,乃嚴清一流罷了。”
“又是這等自诩清正之人,”王篆仍有幾分不滿,“那此來相府請相爺視事,也不是出自真心。”
張居正曬然道:“除了你們幾人,外周百官又有幾人真心?”
衆人不由聞言失笑,曾省吾正色問道:“那麽相爺是否已有了決定?”
張居正道:“你們不要再問了,過兩日老夫就會向天子上書。”
得到張居正的回答後,曾省吾,王篆二人都是退下。
室内隻剩下張敬修,張懋修二人。張敬修勸道:“爹,眼下天下群議如沸,在這關節眼上,你真的決意再出府視事嗎?”
張敬修說着眼眶裏有幾滴淚水落下,不得不舉袖拭淚,最後梗咽道:“爹,天子既是大婚,已到了功成身退之事,否則恐難善身後之事啊!”
張懋修道:“大哥,爹豈是戀棧權位之人,乃是新法不可廢啊!”
張敬修舉袖拭淚道:“三弟,你說得倒輕巧,隻是我乃張家長子,第一需念的是這個家。”
張懋修反駁道:“爹不是與我們說過,既以忘家殉國,遑恤其他,雖機阱當前,衆镞攢體,不足畏也。如是,才可建立國事。爹豈計較毀譽得失之人。”
張居正看向兩個兒子道:“說得好,自古得失毀譽打不破,天下事斷無可爲矣。”
張敬修和張懋修聽了都是一并道:“孩兒謹記爹爹教誨。”
張懋修道:“林宗海此人蛇鼠兩端。我就說過此人與我們不是一條心,哼,非我類,其心異。以後看我在翰林院裏如何找他麻煩?”
張敬修道:“三弟,你還是這急躁的性子,爹,林宗海今日與你說了什麽?”
張居正道:“他勸老夫退隐,作蕭何,此話想當然爾。此人尚年輕,言語裏難免有些書生之見,若經事務曆練,二十年後,可當腰玉。”
張懋修,張敬修聽了不由驚訝。
這當年湖廣巡撫顧璘對張居正說得話。
當時張居正參加鄉試,顧璘覺得張居正才華出衆,又擔心他年少得志,故而故意讓他落榜。
事後顧璘找到張居正解下自己的犀帶贈給他,并告訴他,君異日當腰玉,犀不足溷子。
大明官服體制是這樣的,官居一品可佩玉帶,二品官隻能着犀帶,三品着金銀花。顧璘告訴落榜秀才張居正,君異日當腰玉,就是你他日可封侯拜相,官居一品的意思。
最後張居正果真做到了。
張懋修不服氣地道:“爹,林宗海雖三元及第,但我不認爲他有入閣拜相的一日。爹,孩兒先告退了。”
說完張懋修離去。
張敬修對張居正道:“爹,三弟年紀還小,總以爲隻要有爹在,我們張府能如此一直聖眷不衰,榮華富貴下去。但他卻不知你的身子已是大不如前。”
張敬修臉上露出一股悲傷之色。事實上他得知張居正已有沉疾在身時,就勸父親乘着天子大婚時歸政隐退,如此保住張家榮華富貴。
張居正歎道:“人之壽數在天,不可強求。”
張敬修忍住悲傷,問道:“爹,若真有那麽一日,朝堂之上誰可以爲我們說話?”
張居正道:“可找張子維。”
“若張蒲州不救呢?”
張居正道:“可找申汝默。”
“若申吳縣不救呢?”
張居正沉默片刻道:“可找王太倉。”
“王錫爵?”張敬修詫異道,“他不是爹的政敵嗎?”
張居正搖了搖頭道:“王太倉自負甚高,不會行落井下石之事,若是王太倉不救,那天下再無敢言敢行之人了,其他人就不用找了。”
聽到這裏張敬修不由放聲大哭。
林延潮走出張府時,天氣已暗了,烏雲遮了半邊天空。
原來侯立在相府門前的官員早就走散了,拴馬石旁的車馬也是走得趕緊,張府的下人們在加緊打掃。
天氣一下子轉涼,風正吹在自己身上有些發涼,遠處喧鬧人聲随着風聲卷入耳底。
林延潮心道,恐怕自己還是說不動張居正啊!
張居正早已想過身後之事,這肯定的,甚至幾年前在奏疏裏,就爲自己身後事有所預料。
似張居正這等有早堅定之志,百折不饒的決心,他叫自己去見他怎麽會是聽取自己的意見的。他的目的隻是要親自觀察判斷一下自己這個人,以及政治傾向是不是與他一邊的。
不過沒關系,自己也沒打算一席話就說動對方,否則自己就孔明在世,成爲政壇神話了。
路一步步走,台階要一步步的攀。
今日作得未必是無用功,隻要稍稍改變張居正一二觀點,在他心底先種下一個種子,他日還有其他機會,事在人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