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林延潮走後,林燎揉了揉眉間,想起還要和山長說收錄學生的事。
當下披上衣服,撐起傘,走到書院的西院一屋,屋上門匾上寫着‘借廬齋’三大字,
走入借廬齋,隐門之後還懸着一匾書着‘經魁’二字,右首旁落嘉靖辛醜年福州知府邬紳爲,左首嘉靖辛卯科鄉試第五林垠立。鄉試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稱亞元,第三名至第五名稱經魁。這五人也稱爲五經魁。第六名稱亞魁,至于其餘中舉的舉人,都可稱得上是文魁。
在一縣一鄉裏,家裏拿塊舉人文魁的匾額已是稀罕物,至于經魁的匾額就更是稀罕了。
這一塊經魁牌匾,是福州知府邬紳,給嘉靖十年鄉試第五名的林垠立的。而牌匾上的林垠即是濂江書院山長,已是緻仕十幾年了。每次看到這牌匾,林燎就會無比羨慕。
經魁牌匾下,還寫兩行對聯,山川寄迹原非我,天地爲廬亦借人。這對聯想必就是借廬齋的來曆了。
而濂江書院的山長林垠,穿着一身絲絹儒生道袍,正伏在書案上揮豪。
山長林垠見了林燎示意對方稍待,林燎也是不敢驚動,屏息靜氣站在一旁。
山長林垠寫完之後,林燎遞上浸濕的毛巾,看着書院山長方才揮毫之作,仔細品道:“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此詩讀來不僅隽永,還深得市井情趣!”
林垠淨了淨手,取下胡夾,撫着額下銀須笑了笑道:“萬物莫不有理,道理都是在這淺顯生活之中,我們才應格物緻知。”
“山長說得極是。”
林垠擺了擺手笑着道:“又不是師生應對,不必拘束,這次弟子如何,有沒有可以栽培的?”
林燎當下畢恭畢敬地道:“山長,書院這一次收錄了三個弟子。”
山長林垠看了笑着道:“慢着,讓我猜猜,看你神色,顯然是有十分得意的弟子吧。”
林燎笑了笑道:“山長明鑒,果真一點都瞞不過你,山長可記得葉桂山?”
山長林垠想了一會道:“我記得,桂山是他的号吧,他不是你府學的同窗嗎?隆慶元年天子登基,開恩科,他拔恩貢入國子監,眼下該是國子監肄業,在京準備會試吧。”
林燎笑着道:“是啊,山長的記性真好,慶隆五年時,他龍門點額之時,還寫信向我借盤纏,說還要再等三年,不中進士,絕不還鄉。”
山長林垠撚須道:“桂山此人,真是執着。”
林垠,林燎一人是以舉人出仕,一人是以貢監,但卻都不是進士之身。這葉桂山執着舉業,也真是令二人佩服。
林燎道:“學生,也是這麽說的,但還是借給了他十兩銀子,不知是否如此,良時兄看得起在下,将他的長子托付給我,委我教導。”
山長林垠笑着道:“你何必妄自菲薄,而你是嘉靖年間的歲貢,在府學就學時,位次可是比他高啊。你來教他兒子,足夠了!”
林燎歎道:“話是這麽說,但他這兒子,實是不能讓他小看,你看這是他八歲時的對子!”
山長林垠雙眼一眯,他年紀大了,故而将紙拿得近一點,另一手叩着桌子合韻念道:“日長似歲閑方覺,夜永如年卧不知。”
讀完後,林垠閉上眼睛,繼續輕輕擊節道:“此詩清新脫俗,文意隽永,真是他八歲所作?”
“是啊,山長。”
山長林垠收斂起笑容,正色問道:“此子治經如何?”
“這正是學生要說的地方,先生你看就是。”
山長林垠看了幾篇對方寫的文章,詫異地問道:“此子年若幹?”
“十四歲。”
“受業何人?”
“無他師,師其家裏大人罷了。”
“難得,難得。”
“此子乃神童,弟子怕教導不了,是否将他拔入内舍,山長你親自指點?”
山長林垠沉默了一會,惋惜地道:“不行,書院的規矩不能破,再說少年得志不是好事,要先壓一壓,三個月後季考,他若是能位列前茅,升入内舍,我自會教導他。”
接着林垠又粗略看另外兩人的文章。一人不置可否,待翻到另一人時,不由停頓下來,詫異道:“這林延潮于經學上的根基這麽差,怎有資格入學?”
林燎急忙道:“山長,是這樣的,你聽我解釋,這個學生……”
聽了半響,林垠神色才緩下道:“原來如此,我知道了,本次院試案首林誠義,你知道嗎?”
“如何沒聽過。我林家已是快十年沒出一個案首了,眼下兩位尚書相公對林誠義,很是看重啊。聽說前幾日,老尚書相公與知府老爺酬對時,誇林誠義乃吾家之千裏駒,這句話除了小尚書相公外,他可是從沒誇過族裏其他任何子弟啊。”
“是啊,這林延潮聽說就是林誠義的門生,當初若非他一席話,督學也不會賞識林誠義,不僅讓他赴院試,還取了他爲案首。”
“還有這等事?他一孩童能說動督學也就罷了,更難得是這一份報答師恩之心,真羨慕林誠義有這樣一位好弟子。”林燎不由歎道。
“眼下此人不是也在你的門下,需用心關照一二,這也不辜負了老尚書相公的囑托。”
林燎當下道:“是,山長,我一定從嚴要求此子,将之栽培成才。”
林延潮跟着齋夫來到濂江書院的書閣。
書院,古意中院者,垣也,書院就是用牆圈圍起的藏書之處。古人求知不易,一書難求,故而名士都是好書,建一藏書樓,有志于學的人來借閱,漸漸而形成了書院。
如濂江書院這樣有千年積澱的書院,藏書之多自不用多說。
書閣乃是一小樓,裏面有繕寫,刻書各一人,管書二人。繕寫就是抄錄,修改書籍,刻書專司印刷刊印,管書則是日常管理圖書,相當于圖書管理員。
那邊早有兩個擰着大包小包行李的學童,等候在那。
兩名學童見了齋夫與林延潮一并行禮,林延潮也是還了一禮。
齋夫對藏書閣裏的管書道:“這也是書院裏新收錄的學生,你點一下。”
接着齋夫又對林延潮三人道:“你們領過書後,就回去将行李搬到學院寝舍來,。”
“是。”
說完齋夫即揚長而去。
林延潮等着分書,另兩名學童在屋檐下避雨。
這時一名學童走上來向林延潮自我介紹,笑着道:“這位兄台,在下陳文才,認識一下。”
這學童滿臉堆笑,身上帶着幾分市儈之氣。林延潮見了也是拱手道:“原來是陳兄,在下洪塘林延潮,幸會!”
說完朝另一人瞅了一眼,但見對方透着一股高冷的氣息。
陳文才介紹道:“這位是葉兄,我們三人,正好是一起入書院的,也算是‘同年’了,要相互照應才是。”聽到這三人都是會意一笑。
“你們還要不要領書?”管書沒好氣地道。
“是。”三人連忙走到藏書樓下。
“各領四書章句一套,不可損壞污塗,學末歸還書院,書院的号牌一面,憑此也自由出入書院,草席一張,另外每月可領竹紙一刀,墨一錠,來書閣借書數目不限,但一次最多三本,若無疑,在這裏簽領吧。”
林延潮聽書院還有紙張和墨錠的福利也就罷了,這無限借書對于看書成癡的他來說才是真正的福利,以後不是想看多少,就能看多少。
當下三人冒着小雨,各自帶着行李,由齋夫領他們至安排好的号舍。
書院的号舍是人數不定,因爲睡得是大通鋪,幾個人,十幾個人也是睡成一排,可多可少,自我增減。
這裏早已是住得五個人,見林延潮三人,幾位同窗也是一并上來。
陳文才先是主動通報了姓名,道:“在下陳文才,家住省城湯門,父親城門邊開了間澡堂子,各位若是有意洗湯,小弟随時可以做東啊!”
讀書人對商賈子弟,是有幾分看不起的,但陳文才這麽一說,衆人都是哈哈一笑,對此人很有好感紛紛道:“以後到省城考試時,一定要叨唠陳兄了!”
不愧是商人子弟,十分圓滑。林延潮笑着與衆人道:“洪塘林延潮,見過諸君,真是幸會。”
看林延潮打扮,即知是寒門出身的子弟,但卻勝在氣度穩重,衆人不敢輕慢都是一并還禮道:“幸會。”
最後輪到葉姓士子,他隻是淡淡點點頭算打過招呼,然後吐出五個字:“在下葉向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