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林家産業的主要布局,是身處大後方的内陸,而國内工業基礎薄弱,所以前期需要運輸大量機器甚至建材,以及前期生産所需從國内其他地區乃至國外購進的原材料、零部件等等,生産後也可能需要運輸出來,産生了極大的運輸需求,而最現實甚至可行的方案就隻有水運。
而從長江口啓運,幾乎要沿長江航行二千多公裏航程才能抵達川渝,雖然國内并不缺乏水路運輸工具,但多爲老舊、無機械動力的傳統木船,并不是很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何況這需求本身也是一門好生意,加上買到的廢舊機器設備和圖紙資料中,有數量不少與船舶有關的東西,所以林家把造船也列爲一項重要投資,而且還在其他産業之前便早早進行投資建設。
修整好了廢舊機器設備,整理了相關的圖紙資料,還從南起廣西北至東北的廣大沿海城市,像是香港、廣州、廈門、上海、天津等地船廠一類地方,高薪挖來了一大批工程師、優秀的技工技師,其中不少是費心找尋到從東北過來工作無着落或不滿意的船舶方面人才。
在機器設備方面,除了手上的這批老舊機器設備,還特意采購了一批新式設備,像是方便快捷的氣切割設備、焊接設備及相關物料,甚至打鉚釘、加熱鉚釘都采購配置了最新式機器。
爲了盡快投産,船用鋼闆、骨架這些都外購了一批優質鋼材,這可都是投機資金中擠出來的,各方面配置可說得上豪氣,可惜結果并不是太如人意,甚至成了一些人眼中的笑柄。
首先是船廠建設,林家選定在了宜賓、重慶、宜昌、武漢幾地建設船廠,可惜宜賓、重慶的,連建設船塢船台的水泥、鋼筋這些都要從外運入。
至于造船用的鋼材這些就更不用說,國内就沒多少家能夠出産,更别說軍閥混戰都還不算結束的川内了,受限于運力隻得暫時擱置,隻是在兩地修整、開挖出了場地。
其次就是所造船隻,船隻大小林家隻籌劃了四類噸級,一類是百噸級船舶修造廠,主要建造百噸以内新船,以及維修改造老式木船,其實就是給老木船加裝動力,改成機帆或機動船。
一類是三百噸級造船廠,營造三百噸上下噸位新船;一類五百噸級造船廠,營造五百噸上下噸位新船;剩下一類是一千噸級船廠,主要營造的還是五百噸至一千噸的新船,隻是預留了千噸出頭船隻建造能力。
不少人看林家先前搞出來的動靜,還以爲是要整啥大動作,結果最後你就搞出這來?不少人都出言嘲諷,說看你那動靜,不知道的還以爲你要建啥萬噸巨輪,結果最大你都隻敢搞個千噸咪咪船。
對此林家倒不甚在意,甚至于樂得如此,畢竟林家還需要時間沉澱,需要時間來發展壯大,被看輕了,雖然面上不好瞧,但能省卻很多麻煩。
再說了,林家造船隻是爲了在江河裏搞運輸,甚至首要的是保證能在三峽這段航道通航,再大的也白瞎啊!再說,林家付出的價錢,也不可能搞來更大船廠的老設備、老技術圖紙這些,這個噸數的船是最有用也最現實的。
具體投建情況,宜賓隻準備投建百噸級、三百噸級的船廠,主要是修造船隻以供用于川内航線的運輸,但其實更多的,是雞蛋不全放一個籃子的想法。
重慶的話,就是布局重心,籌備的是一個千噸級中型船廠,一個五百噸級的中大型船廠,二個三百噸級的中型船廠,以及一個大型或二三個中小型修造廠,可能會有五到八個船廠。
當然,肯定不可能都集中在市區或周邊,而是分散在周邊縣市,林家各種布局,就是以戰争暴發爲前提,自然不可能紮堆在一塊方便人轟炸。
至于船廠大小,是以林家自定的标準來劃分,完全建成投産後,小型廠一年至少能修造下水千噸以上,中型廠一年三千噸以上,大型廠一年五千噸,中小、中大則介于二者之間。
船隻大小以新建三百噸級、五百噸級船隻爲主,按設想,五百噸應該會是三峽及川内長江航道上的主力船隻,三百噸則是川内其他航道上的主力船隻,至于百噸級修造廠,則是開發現有船隻的運輸潛力這些。
宜昌同樣是四類船廠齊全,但每一類隻有一個廠,林家的人并不認爲日本人能打到這,而且這裏很可能成爲川内川外航運樞紐,所以對其押注也不低。
這安排林默并沒有反對,他也不清楚日本人這一世還能否攻到這裏,而且林家也認爲這裏可能遭到日本人大舉的空襲破壞,所以對撤廠轉移也是做了規劃預案的。
宜昌是一家中小型的千噸級船廠,林家認爲應該讓其盡快投産,用于運輸大型設備、機器這些,方便在後方加快建設進度,三百、五百也是各一個中小型船廠,百噸級則是二個中型船廠,都還在各自建設中,連設備都才剛洽談采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船廠主要設備,林家也還想買倒閉船廠的,隻有像切割、焊接、釘鉚的中小型設備才買新的,主要是實惠劃算,而且這類大設備,新舊其實差距并沒多大,反而老設備其設計這些多數更加成熟可靠。
而且這類設備多數是搞搬搬、壓壓、彎折卷滾軋等這類活,新設備其實也提高不了多少效率,至于涉及的造船新技術、新工藝,隻能說林家連老的都還吃不透,甚至吃透還不知道要多少年,可不想還沒會走就要跑,反而是那些小型的新設備、新工藝,對建造效率的提升頗爲爲顯着,林家因此才入的手,畢竟他們确實很需要時間。
找的人,還是之前的,破産廠房尾貨和相關的廢棄資料這些已經交付完,林家也如約付了尾款,清倉白銀合約後轉移出的首批款項,在各地經過幾次彙兌并轉到香港之後,又經換彙後才将款項打給了對方,雙方目前保持着聯系并準備進一步合作。
武漢這邊的船廠,林家是确定一旦中日戰火燃起,會立馬拆解搬遷至後方的,至于爲何還建?因爲運力不足啊!還急待解決,不然不管是機器、物料還是其他,很難尋到足夠運力支持林家後面的一系列規劃布局。
選在武漢,一來運輸造船物料距離更短更快,二來是一旦戰事爆發,空間換時間,還能讓林家有時間拆解搬遷,三來武漢三鎮的工業基礎在國内也算非常不錯了,可以借用這些現成的工廠企業給船廠做些配套,讓船廠盡快投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