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上多專業多正規,但保障修械所的安全已經不成問題了,好歹是修造槍械的地方,缺啥也不會缺武器彈藥,單靠這些的堆砌就不是小股武裝能輕易奈何的。
當然了,不是說這樣就能高枕無憂,這隻能對付一下外來的直接襲擊,滲透、策反從内部下手等,敵人的手段一定是多種多樣的。
隻不過修械所新立,敵人的一些布置應該有所滞後,加上對人員的審查、出入管理等采取了較嚴苛的臨時舉措,這些暫時已經足夠修械所應對目前所面臨的局勢了。
但暫時李定橋也沒時間進一步完善,除去南京城外這處主要承擔研發工作的基地,還有一處離南京不是很遠的基地,也已經正式組建需要他盡快組織好安保事宜。
這處基地承擔的任務較雜,首先是負責新武器研發後的小批量試制和測試,需要承接配合城郊基地的工作。
其次是負責生産改造一些需求量較少的武器裝備,這一項目前主要就是服務于軍事情報處,同時基地會配置的,是修械所搞來的最好的那批機器設備,正式人員也基本爲中高級技工技師乃至工程師,所以還需要負擔一些要求高精密的武器及零配件生産。
最後,此處基地還擔負着很大一部分修械所的人才培養工作,主要負責爲一些有潛力、能力的年輕工人學員提供系統性的知識學習,傳授技能經驗,爲修械所培養能成長爲中高級技工技師、乃至工程師的人才。
同時還承擔了部分年輕研究人員選拔和培訓工作,選拔就是從之前那些學員中,挑選合适的人才進入研究機構,并爲其他渠道招募的年輕研究人員提供實習實操機會,幫助他們積累相關經驗,爲将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基礎。
另外,此處基地也将承擔部分研發、試驗工作,像是火藥等不适合在南京城外開展的研發試驗,還有爲再次一級的修械所生産制造部門提供技術支持、指導等,以及研發更加高效快捷提質降本的生産流程、工藝等事項。
此處基地,依舊是選擇在一處老工廠基礎上組建,地方是南京西南長江南側當塗西側山區内一處山谷,原爲一座鐵廠。
這座鐵廠建立時間也不短了,是十九世紀末當地一些開明官紳地主因響應實業救國而建立,但可惜命運多舛。
開始籌建時,參與的人可以說是野心勃勃,但可惜現實立馬給了狠狠一巴掌,先是類似于建立工廠會破壞風水之類的言論,将廠址從交通便利的江河邊,逼得遷至遠離人煙的山區谷地。
接着就是王朝末年各級貪腐官吏的層層盤剝吸血,原本在谷中一處不小溪流兩岸清理出近一公裏的土地,準備修建廠房,沿溪入山有鐵礦,也準備開辟出一個大的采礦場。
但到了這一步,原先參與的不少人已經畏縮退卻,隻餘幾家是真心實意想辦成這事兒的還在堅持,最終廠房也就沿溪兩側建了幾百米的,将将規劃的三分一,礦場更是變成打了幾個礦洞開采就完事。
鐵廠落成局面也沒什麽好轉,先是當時國内工廠還不多,各路牛鬼蛇神都想從鐵廠身上分一杯羹,再者鐵廠缺乏技術、經驗,出産的多是以生鐵爲主,隻有少量粗鋼産出,還是平常的大路貨色,外有洋貨沖擊,又逢國内局勢動蕩,鐵廠隻能磕磕絆絆勉強支應甚至倒貼。
到最後,剩下不多幾家,也相繼退出,隻剩當地一黃姓豪紳,因其家資豐厚,不甘就那麽敗了,接下其餘人的份額,苦熬着。
不過還真被他熬到一次機會,也就是一戰爆發,洋貨大量減少甚至本土産品反向出口,雖說鐵廠出産的都是些普通大路貨色,但運鐵總比運鐵礦石回去冶煉要便捷,而且因爲在()打仗,那需求可以說是無止鏡,所以那幾年鐵廠是晝夜不息生産,讓鐵廠狠狠回了一波血。
可惜好日子沒過幾年,随一戰的結束,訂單取消,洋貨外資卷土重來,而且鋼鐵這種戰争中的核心物資,在戰争中技術也是飛快革新發展。
戰争結束洋貨卷土重來,鐵廠面臨的局面比戰前更艱難,原本就已經夠落後了,現在更甚,一時間鐵廠又再次變得冷清。
不過吃了一波紅利,黃家也嘗到了鐵廠的甜頭,不再選擇苦熬的手段應對,而是主動去尋求解決困鏡的方式。
最終,黃家引進了一批加工機械和技術,當然也不是啥多好的東西,也就能生産些農具和日常生活中的鐵器,像是燒水壺、鐵皮桶、鐵釘、鋤頭等玩意,勝在比國内傳統方式更高效低成本,總好過之前單純出産鐵塊鋼錠。
不過局面雖有所改變,但也跟戰前差不多是苦苦支撐,而且由于國外在戰争中新技術革新的成果逐漸轉化引發的海運和生産力進步,洋貨帶來的沖擊也逐漸增加,他們的這點改變壓根就追不上增加的沖擊。
鐵廠逐漸支撐不下去,關停了部分廠房,一度接近倒閉境地,直到黃家這一代的繼承人接手鐵廠,費了不少心思才讓鐵廠重新恢複全部産能。
黃仕新,黃家長房長子,因爲黃家跟這鐵廠杠了幾十年,受此影響,其入讀北洋工學院礦冶專業,畢業後接手鐵廠。
可惜礙于鐵廠落後的設備、技術、産能等,讓鐵廠重新恢複生産并勉強支撐已是極限,黃仕新再怎麽搞也沒多大改善了。
當然,黃仕新并未就此放棄,準備采購引進新的設備技術,讓鐵廠重新喚發生機,于是便找上了英資洋行。
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神器,App】
可惜啊,還是太年輕了,找誰不好,非找英資那群坑貨,不是說其他洋人不坑,而是數他們最坑,尤其對于黃仕新這種,金額巨大又基于屬于一錘子買賣的單子,要是不懂裏面的貓膩,就等着被他們往死裏坑吧!
黃仕新就是不懂的,跟英資洋行洽談時,被對方下了套,同意了對方以英鎊計價大洋付款、交貨時間待議、巨額違約金等條款,因爲缺乏跟外資打交道的經驗,黃仕新被對方的話術哄騙、忽悠着簽下合約。
這幾條中隐藏了個巨坑,英鎊計價大洋付款,一旦大洋兌英鎊的彙率下跌,實際需要支付的貨款就得增加一大批。
大洋雖成分主要爲貴金屬白銀制成,但其币值并不穩定,經常因各種因素上下波動,而且波動幅度有時還極爲劇烈。
基于此,有的人洋人爲規避風險,便選擇用外币計價或支付,但有的洋人卻看到商機,以此設下陷阱坑人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