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瓦的攻城方到了後半場則是成了小打小鬧,尤其是兩台攻城塔被損壞之後,攻城一方的薩珊軍隊沒再大舉攀城。
作爲防守方的白沙瓦守軍幾次想要放松下來,可能是薩珊一方的指揮官察覺到了,鼓搗出了新的大動靜,迫使白沙瓦守軍不得不重視起來,問題是薩珊隻是弄出大動靜并沒有實際的行動。
白沙瓦守軍自然是不敢掉以輕心的。
薩珊一方可以弄出幾十次假的動靜,可隻要白沙瓦守軍敢真的松懈下來,薩珊那一邊隻要有一次動真格并且抓住機會,破城就成了可能。
迫使白沙瓦守軍不敢放松的還有一個原因,城牆下還有着數量衆多的薩珊士兵。這些薩珊士兵雖然沒有再拼命,但毫無疑問就是實實在在的威脅。
天空開始有了亮色之後,第一道陽光出現在戰場之上,有了充足的光線,昨夜交戰留下來的痕迹被看得清清楚楚。
接近城牆兩百米左右的範圍就是交戰場地,離城牆一百五十米之外倒卧着零散的屍體,他們都是屬于薩珊一方的陣亡将士,會随着越接近城牆屍體的數量增多。
看上去最爲慘烈的是城牆邊上,戰死者成堆地疊在一起,可能還有沒死的傷患被埋着。
太多的鮮血流淌到了一塊,成了血流彙集向了低窪的位置,成了一灘血水。數之不清的蒼蠅在血水上面活動,能夠聽到非常明顯的“嗡嗡嗡”聲音。
真正能被稱爲凄慘的是一些發生了火勢的地段,屍體被火燒得認不清敵我,很多是直接燒成了骨灰。一些則是某個部位被燒,留下了一些沒有焦掉的位置,使人看上去反正覺得更加惡心。
有了充足的光線之後,薩珊那邊是敲響了銅鑼之聲。
一陣解脫似得歡呼聲從城牆邊上的薩珊士兵口中被歡呼出來,他們可算是得到了撤退的信号,不用再待在這個滿是屍體和惡臭的地方了。
銅鑼之聲被敲響的時候,白沙瓦守軍也在歡呼,他們認爲自己獲得了這一場攻防戰的階段性勝利,有足夠的理由進行歡呼。
“城門自己堵死了……”周辯看着沒有撤退隊形的薩珊部隊:“要不然是個出城追擊的好機會。”
盡管後半場的攻防戰沒有什麽亮點,周辯和馬斌依然是一晚沒睡,倒是盧赫馬魯.寄多到了深夜就去休息了。
馬斌的關注點不在撤退的薩珊士兵身上,他指着薩珊的營地,說道:“夜間就開始在生火造飯,吃完的士兵已經開始在進行集結。”
他們有攜帶望遠鏡過來,可以看遠距離的更加清晰。
薩珊的确是在組織新的部隊,還是四面的營地都在進行準備,看模樣是沒打算給白沙瓦守軍多的喘息時間。
白天到來之後,看東西有了足夠的光線,就算是不用望遠鏡也能看到薩珊那邊出現了衆多的攻城器械,尤其是打造起來不困難卻看似很有用的攻城塔,粗略一看光是西面就有十七座。
“北面七座、南面六座,東面我們看不到。”馬斌目測一下正在集結的士兵數量:“西面不低于五千,北面和南面各自不會低于兩千,東面應該也是這樣的兵力。”
兵臨城下的薩珊軍隊有個六七萬的樣子,之前折損掉的數量約是兩三千人的模樣,對于一支數量足有六七萬的軍隊來說,兩三千人的損失并不算大。
“那個是投石車吧?”周辯指着一台正在被推動的器械,它被布匹蓋了起來,卻是能夠看出一些輪廓:“那些都是投石車?”
馬斌順着周辯所知的方向用望遠鏡來看,說道:“的确是投石車。隻是他們爲什麽要藏起來,不投入攻城使用?”
對于波斯人能在一天一夜的時間造出那麽多的攻城器械,尤其是連投石車都造出來,說實話馬斌是有些吃驚。
他們可是一直在關注薩珊軍隊,很确定薩珊軍隊來時并沒有攜帶攻城器械。
有那樣的速度和執行力,必須承認波斯人的确是有一個作爲帝國該有的樣子,甚至可以說是非常令人驚訝。
“我們的話……”馬斌不是那麽确定地說:“或許是能做到這一步,但應該不會比波斯人做得更好了。”
周辯長久都是第一線的軍官,說道:“按照我們的投石車款式,再趕工期也不會少于兩天。”
那麽問題來了,城外的薩珊軍隊,他們的投石車是什麽款式,射程多遠,能投射多重的物體?
“也許是半成品才沒有投入戰事。”周辯也就是進行私人猜測:“不然打造攻城器械不就是爲了便于攻城嗎?沒道理造好了不投入使用。”
沒有其它思路之前,馬斌是贊同周辯的說法。
昨夜就待在城牆邊上的那一批薩珊士兵撤退了,留下的是一片狼藉的戰場。
一些被發現的傷患是撤退的波斯人被帶了回去,戰死者的屍體沒有人收拾,以現在的天氣情況,超過兩天沒有收拾的話就該發臭了。
靡靡之音的号角聲從薩珊營地那邊被吹響,一個手持白旗的騎士緩緩向着城牆靠近。
周辯問道:“要不要去聽聽說什麽。”
“不用了。”馬斌猜測:“應該是請求暫時休戰,用來收拾戰場。”
周辯說道:“小月氏人恐怕不會答應。”
白沙瓦的守軍用行動做出了自己的回應,一個看着像是将軍的人物,他張弓射箭将手持白旗的薩珊騎士射翻下馬。
随着那名薩珊騎士的落馬,白沙瓦守軍是爆發出了熱烈的歡呼之聲。
“他們倒是看得很明白。”馬斌笑着說:“波斯人過來就是來者不善,除非寄多羅願意投降,不然再多的善意不會改變什麽。”
收不收拾大戰之後的痕迹對于攻守雙方都有影響,隻是對于攻方的影響會更大一些。
城下的屍體絕大多數是來自于薩珊一方,新投入的部隊看到那樣的景象,尤其是一些人死狀極慘,還沒打就該先膽怯了。
除了心理壓力方面,再來就是那些痕迹成了障礙物的一部分,很多城牆段不清理出來連攻城梯都沒個落腳的地方來豎。
手持白旗的騎士被射死,薩珊營地那邊爆發出了一陣陣的怒吼。
有一名看着像是将軍的波斯人單騎而出,策馬馳騁到白沙瓦城牆外兩百米左右,扯起了嗓子喊了一大串不知道是什麽話,咆哮幾聲後控馬回去。
“要是有人敢在大漢的城池做這樣的事情……”周辯在左右掃視:“不用炮,床弩就能讓他成爲屍體。”
寄多羅的城牆上看不到床弩這種器械,倒是王宮要塞有幾個地方看到擺了那麽幾架床弩。說明寄多羅是有床弩這種器械,隻是制造不易,或者幹脆自己沒技術制造,是從外國進口?
波斯人明顯是怒了,不但是靡靡之音的号角聲以頻繁的動靜被吹響,脆脆的戰鼓聲也是被敲得震天響,再來就是數萬人那喊出來的怒吼聲充斥着整個天地。
在各種動靜之中,白沙瓦守軍是趁難得的空隙在進行分批換防,他們自己也在清理城牆上的雜物。
對待敵方戰死遺留下來的屍體沒被抛下城頭,是被收集起來不知道要幹什麽用。
己方戰死的袍澤屍體是比較粗暴地向内城抛下去,有一些人是扛着丢上牛車拉走。
“寄多羅……”馬斌是将那些狀況看在眼裏:“至少在對待戰争的态度方面值得警惕。”
“小月氏人也是一個比較古老的民族了。”周辯不去評價其它,說道:“他們漫長的曆史中是在夾縫中生存,能夠延續下來,還能在這一片土地重新壯大,自有一套生存法則。”
看得出來,寄多羅是有自己的生存法則,比方國主知道怎麽激勵軍隊的士氣,連用派女人上戰場這一套都使用了出來。
再看明明是被多于己方六七倍的兵力圍住,守軍并沒有出現明顯的士氣低落,代表這樣的經曆恐怕并不少。
十分難的是,白沙瓦的滿城軍民,幾乎是能動彈的人都加入到爲戰争服務中去,相當多的男女青壯還準備加入到守城拼殺。
“寄多這個家族應該是十分受到愛戴的。”馬斌不理解的是:“入侵的薩珊軍隊一路過來如入無人之境,是什麽原因?”
周辯想了想,說道:“盧赫馬魯.寄多不止一次提到會有勤王武裝。”
“我發現了。”馬斌深思了一下,說道:“盧赫馬魯.寄多對大漢的援軍很期待,隻是并沒有表現出迫切。”
意思就是,盧赫馬魯.寄多其實對于白沙瓦被兵臨城下并不感到絕望,對于薩珊的入侵能一下子攻到白沙瓦似乎也不意外,尤其是沒有明顯的緊迫感,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都像是有所依仗。
“按照我們的估計,寄多羅的總人口約是四十萬左右的規模……”馬斌比較不理解地說:“便是集中起敢戰的青壯,數量最多不會超過六萬。真有勤王大軍來白沙瓦,真能起到扭轉局面的作用?”
白沙瓦周邊不是沒有河流,隻是并非什麽大的河系,當前又不是什麽雨季,搞出什麽水攻明顯不靠譜。
這一座城市是在一片平原之上,附近離得最近的山區也是在三十裏之外,植被是比較茂密一些,可是火攻什麽的,好像沒那麽容易啊!
周辯聽懂了馬斌的意思,一樣困惑地說:“難不成盧赫馬魯.寄多除了大漢之外,還有他國的援軍?”
馬斌沒忘記這個,盧赫馬魯.寄多之前就說了,他們與兩薩特拉普、阿毗羅、匈尼特、克什米爾……等等是聯合共同對抗薩珊。
現在匈尼特名存實亡,兩薩特拉普幹脆就是反漢軸心的一方,阿毗羅和克什米爾是寄多羅的鄰國沒有錯,但是根據漢帝國所知道的情報,阿毗羅和克什米爾可不是什麽強國。
在漢帝國的情報資料裏面,阿毗羅和克什米爾都是屬于小國寡民,他們就算是拼了老命要救寄多羅,合起來能派出超過五萬的聯軍都算是對寄多羅掏心掏肺了。
馬斌和周辯越交流困惑越多,想了半天真想不出寄多羅的依仗到底是什麽。
城外,薩珊的攻城部隊已經開始在進行推進。
這一次薩珊軍隊是一次性就壓上了制造出來的攻城塔,并且看進攻的态勢,被選出來進攻的部隊明顯與昨夜并不一樣。
或者說,昨晚是夜戰的關系,薩珊的指揮官無法進行更多的控制或調控,導緻攻勢就是那麽的亂糟糟。
推進中的薩珊部隊,無論是哪一面城牆都能看得出是一種不急不緩的狀态。
走在最前面的當然會是扛着木梯的步兵,他們并沒有混在其餘士兵群中,是單獨一個縱隊。
稍微落後一些,大概五排是一手持盾一手提劍的劍盾手,他們是穿着一種看上去簡便的皮甲,再看推進時能夠保持隊列的次序,給人一種應該是精銳的感覺。在他們前面是有成排的盾車被推着前行,應該是用作給予後方的弓弩手作爲對射的屏障?
五排劍盾手的後方,是十排的弓弩手,他們是将弓或弩拿在手裏面,腰間卻是懸着一柄劍。
再之後的厚厚一層就是近戰類的兵種,由于兵器并不統一的關系,看上去會顯得稍微亂一些,但依然是保持着次序在推進。
最後就是笨重的攻城器械了,除了攻城塔之外,有一些其實是與諸夏那邊的攻城器械差不多,例如頂上和左右兩側都用東西護住的轒轀車,還有酷似攻城塔的井闌,等等一些。
就是波斯人好像更重視攻城塔一些,其餘種類的攻城器械數量非常少,也許是會随着戰争的時間推長,慢慢被增加,甚至是出現新的更犀利的攻城器械。
“我們好像忽視了一點。”周辯想了什麽,忽然詫異地說:“寄多羅都有床弩,怎麽沒看到波斯人使用?”
馬斌很明顯地愣住了,之前真沒有想到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