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按照世界民族史的記載和區分,正統的羅馬人是屬于拉丁姆人,很多的文獻有明确的記載,拉丁姆人就是一群偏向黃皮膚系的人種,有着一頭的黑色頭發和黑眼瞳的外表。
在很長的一段時期裏面,黑色頭發之外的人種和黑色眼瞳之外的人種,無一例外都被羅馬人當成蠻夷,拒絕這些蠻夷成爲自己的一份子是基本規則,同時也拒絕與之交1配(不分男女)。
羅馬曆史上首次接受非黑頭發和黑眼瞳成爲公民,是發生在蓋烏斯.尤利烏斯.恺撒當政時期。
原本蓋烏斯.尤利烏斯.恺撒因爲不斷對外征服已經讨好了公民階層,公民支持蓋烏斯.尤利烏斯.恺撒,就等于武力階層團結在蓋烏斯.尤利烏斯.恺撒身邊,其餘對蓋烏斯.尤利烏斯.恺撒有意見的貴族得不到武力階層的支持隻能忍着。
事實情況是當時不管誰對蓋烏斯.尤利烏斯.恺撒有意見,無法獲取公民的支持都是忍氣吞聲,甚至一度認爲蓋烏斯.尤利烏斯.恺撒是一名偉主。問題是出在蓋烏斯.尤利烏斯.恺撒竟然認爲各種頭發顔色和各種眼瞳顔色的牲畜也是人,那就真的不能忍了。
盡管是相距數十萬裏之遙,同樣黑頭發和黑眼眸的兩個民族,他們在辨别人種上面是出現了驚人的相似,一緻認爲與自己長得不一樣的其餘民族都不屬于人的範圍,隻不過羅馬人是定義爲牲畜,諸夏那邊是定義爲動物。
作爲第一代“人類解放者”的蓋烏斯.尤利烏斯.恺撒,他極力推動之下,又掌握着武力階層,成功地讓一些不是黑頭發和黑眼瞳的物種得到“進化”,可算是能夠晉升爲人,不再被當成牲畜。
無法接受人1獸1雜1交……呃,是不能忍受特權遭到分化,利益也遭受損失的羅馬貴族,他們經過很長時間的虛與委蛇之後,可算是找到機會刺出了準備已久的匕首,将破壞内部團結和幹擾物種進化的蓋烏斯.尤利烏斯.恺撒捅成了破麻袋。
解放者先驅蓋烏斯.尤利烏斯.恺撒被刺殺,他打開的枷鎖卻無法再合閉上,随後的歲月中就是觀念再保守的人,他們也無法阻止一頭各種顔色頭發和眼瞳的人也能成爲羅馬人,隻能悲傷的徒歎一聲“禮崩樂壞”。
距離蓋烏斯.尤利烏斯.恺撒釘上棺材闆已經是四百九十六年的時間,當下的羅馬依然有“羅蠻之辨”,可是更多的是出于生活習慣,出于人種模樣的排斥早就不是主流。
相當多的羅馬女人,她們甚至覺得金色的頭發比黑色的頭發好看,染成一頭金色的頭發也就成了一種時尚,要是早個幾百年這麽幹,很容易被家人直接打死,甚至都無法安葬在家族墓室,是直接當肥料埋花園。
“金絲貓什麽的,也是極好的……”伏偉說着還‘吸溜’了一下下,怎麽看怎麽猥瑣:“四千多個裏面占了三分之一左右,絕對夠分!”
滿是惡意的稱呼,再加上怎麽看都猥瑣的表情,伏偉明顯就是一名老司機。
漢國現在并不缺異族女人,一頭金發又有碧色眼瞳的女人還屬于少數,最多的是來自半島三國與漢人長相沒有太大差異的那些。
目前身在漢國卻是非黑發和黑眼瞳的異族女性,絕大多數是白皮膚系的羯族女人,畢竟漢人可是對羯族執行了滅族,可要說全殺了完全是浪費,留下了适齡的女性作爲生育工具。
又有來自阿三那邊的高種姓女人,很恰巧的是高種姓都是外來人種,種姓等級越高皮膚就越白,金色頭發的是比較少,絕大多數是栗色,不過受到羅馬人的時尚影響,阿三的高種姓女人也喜歡将頭發染成金色。
少不了又有來自西域的貨品,隻不過在西域很難見到一頭金發的品種,與阿三那邊相同的是栗色頭發的比較多。
伏偉所說的“夠分”,是漢人提前了一千幾百年開啓了新的“菜譜”,爵位越高就擁有更多的優先權,劉彥也一直刻意給高爵位者塞上幾個異族女人。
劉彥這麽幹隻有一個理由,習慣了三妻四妾習俗的漢人,有身份或有錢了就會不斷地增加自己的床鋪,盡管漢國是有律法的相關限制,可一旦爵位達到要求還是能夠名正言順地進行納妾,漢家女子的數量極缺,可不能搞到最後普通人想娶個漢家女子都難。
漢人現在的審美觀還是相當傳統,長相與自己不一樣的人種并看不出什麽美感,也就是說不是覺得漂亮還是什麽,僅是出于單純的獵奇,更多的是,好像、似乎、可能……存在很大的收藏價值嘛!
兵仙說過“多多益善”這句話,放在現如今的漢國,來自異族的女性也是越多越好,審美觀方面不一定對胃口,可是關乎到傳宗接代這種天大的問題,本族女性奇缺的前提下,沒資格去計較看起來美或是醜了。
王猛出使沒幹别的,采購糧食是正業,大肆購買奴隸……尤其是女1奴也是正業,可是采買了數量可觀的奴隸,很多已經送回本土。
由于後面羅馬當局大開綠燈,使節團在返程的路上一再停靠,每去一處就是撒錢采購,主要購買的依然是糧食和奴隸。
糧食不需要運輸,一些貨品卻是需要,再來就是購買了太多的女1奴,又有兩萬人規模的羅馬使節團,導緻的是漢人自己有一些人需要從小亞細亞走陸路去波斯灣,爲的就是讓出空間。
艦隊裝了個滿滿當當,出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沿着來時的航線向南,一路上是一種一帆風順的狀态。
“就是讓他們知道了航線,意義也不會太大。”伏偉收起了猥瑣的表情,滿是惡意地說:“他們沒有在海上辨别方向的手段,同時也根本不懂遠洋航行。”
現如今掌握辨别方向手段的民族太少了,一般還隻是依靠觀察日升日落和星辰來辨别方向,方法原始到一旦天氣情況不允許就會抓瞎。這種辨别方式還有一個緻命的弱點,就是根本無法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能夠分辨方向,可是無法确認自己的方位,哪怕是向着正确的方向前進,小地圖上偏了一度,實際走起來絕對不是一度的偏差,可能要前往亞洲卻給飄到了北美大陸。
歐羅巴曆史上一直想用海上路線抵達諸夏,後面改換目标成了印度,可是卻找到了北美大陸,其實就是因爲方向能辨别卻是無法确定自己所在方位的原因。
就算是有了辨别方向和方位的辦法,也不等于真正意義上可以暢快地進行遠洋航行,人體的脆弱超乎想象,并不是隻有身軀受到外部的緻命傷害才會丢掉小命,無法吸收到足夠的營養,乃至于是長時間得不到該有的維生素補充,一樣是會發生身體上的崩潰。
身體還隻是困擾遠洋的其中一個,另外就是人的精神制約,許許多多的海員長時間隻能在狹小的空間活動,所能看到的也就是大海和天空,承受能力差一些的人就從精神方面崩潰了。
羅馬使節團的規模超乎想象,是有近四千的羅馬貴族女性,其中大部分是還沒有婚嫁,有些則是跟着丈夫的貴婦。
人數太多了……就算是人數不多,漢人也不會專門讓出船隻進行安置,安排的方式是每一艘安置一些,大部分是被安排在運輸船之上,少數一些身份高貴的才是安置在戰船。
來自羅馬的尤利安、海倫娜、海琳娜、弗拉維斯和來自波斯的葉娜、妮卡爾、克謝亞斯、岡比西斯是被安置在王猛所在的船隻上,他們此時此刻是受到邀請上了甲闆,與王猛一起在遮陽傘下面喝酒閑聊。
“遠洋的生活遠比想象中更加枯燥啊。”弗拉維斯說着抿了一口不知道用什麽水果釀造的酒,眯着眼睛看反射陽光的海面:“外洋的波濤也比我想象的更高、更大。”
艦隊現在的位置應該是在佛得角東北方位,也就是說出了直布羅陀海峽八天之後,是進入到非洲西大陸離南美大陸最近的區域。
佛得角當然是現代才有的名稱,在漢人的地圖上标注的“丁.壹壹柒”。如标注編号,代表着伏偉這支艦隊出了阿三洋之後,一路航行過來發現的島已經有一百一十七座。
地圖什麽的,羅馬人是别想看到了,他們要是能夠看到地圖的話絕對會心裏一涼,原因是在地圖上非洲的許多沿海有着衆多的奇異标志,建立據點和基地的,已經探索清楚和正在探索的,發現大量土著等待抓捕……等等。
羅馬可是有着不小的非洲疆域,基本上都是在地中海。他們在西非那邊自然也是控制着相當的地盤,是自消滅迦太基之後就牢牢控制在手裏。
尤利安一直在進行對比,按照航程以及距離,大約是能推斷出目前的位置是在毛利塔利亞行省(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北部沿海區域)的南面,以陸地距離應該是三千餘羅馬裏的位置?
王猛邀請他們出來閑聊就隻是閑聊,要說有什麽目的就是更多地接觸海琳娜。
他們在返程之前,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已經正式提出聯姻,卻是沒有指定羅馬那一邊的聯姻人選是誰,卻指明漢國天子若是想的話,随行的所有羅馬貴女都能被收進後宮。
全部納入後宮那種荒唐的事情劉彥自然是不會做,頂多就是看順眼的全收了,卻是一定會存在一個正牌的聯姻人選,海倫娜已經被王猛排除,以身份和血統作爲界限隻剩下海琳娜在正牌聯姻人選的名單上面。
葉娜是沙普爾二世的女兒,妮卡爾則是沙普爾二世的孫女,詭異的是兩個人年齡隻是相差了一歲,她們在君士坦丁堡期間是一直待在船上。
克謝亞斯是波斯薩珊的王室成員,本身還是波斯薩珊的軍隊高級将領,他是波斯薩珊使節團的正使。
岡比西斯則是瑣羅亞斯德教的代表,負責的是前往漢國協商宗1教交流的事宜。
這一幫羅馬人與波斯人待在同一條船卻是很和平地進行相處,誰見誰都是彬彬有禮的模樣,還能很愉快地進行交流,一點都不像是生死仇敵。
“正在駛向陸地?”海倫娜剛才還半躺着一副風情萬種的模樣,很突然地翻身站立起來:“這個地方爲什麽會有港口,還有那麽多的船,陸地上也有城鎮!?”
要是按照現代的命名,艦隊靠近的地方叫弗裏敦,屬于一個叫塞拉利昂的西非小國。
現在這個地方自然是不可能叫弗裏敦,在漢國的地圖上是被取名爲“甲.叁陸貳”,就是軍方在某個海岸線建造起來的基地。
要是按照規模的話,海倫娜稱呼看到的地方叫作城鎮一點都不顯得錯誤,那裏就是存在一座看去繁榮的城鎮,隻是建築物都是諸夏特色。
“這是……”尤利安離得越近看得越清楚,震驚地問:“這是一個運輸奴隸的港口?”
他們看到了什麽?數量衆多的船隻,忙碌的碼頭,一串又一串被捆綁起來驅趕上船的黑蜀黍。
王猛已經從伏偉那裏得知狀況,艦隊是無法走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從非洲這個大陸的沿海繞路,絕對沒可能什麽都不幹,沿途派人上岸探索一番什麽的是正常操作。
漢國現在是不可能派遣大軍到非洲大陸開疆辟土,知曉了這一片大陸竟然有那麽多的黑皮膚系人種,尤其是那些黑皮膚系人種還生活在原始社會,完全的征服是還沒有空閑,可抓起來運回去當苦力必須要有的嘛。
“這裏的人蠻多的。”王猛沒有任何羞恥地說:“他們生活在茹毛飲血的時代,大漢有必要帶他們走向文明。”
唔……是的,就是帶他們進入文明,現在的漢人是這樣的理念,曆史上白皮膚系也是這個說法。